王與馬共天下——淝水之戰前的東晉政局

王與馬共天下——淝水之戰前的東晉政局(2011-01-09 11:17:13)

轉載

標籤: 王與馬共天下淝水之戰東晉政局文化 分類: 中國古代史講義

王與馬共天下——淝水之戰前的東晉政局

一、東晉王朝的建立

在西晉末年的動亂之中,西晉宗室琅邪王司馬睿逃到了江南,307年(永嘉元年)九月,司馬睿以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的身份移鎮建業(江蘇南京),用琅玡(山東臨沂)大族王導為謀主,後又任命王導從兄王敦為揚州刺史。318年司馬睿稱帝,是為晉元帝,都建康,史稱東晉。

東晉政權的建立可以說是皇權先天不足。首先,東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睿本身並不是一個能力十分出眾的人。十五歲就繼承了他父親的王爵,在八王之亂中被成都王穎所俘獲,他很害怕被殺,於是決定晚上逃跑,可晚上「其夜月正眀而禁衛嚴警」,沒想到一會兒「雲霧晦?,雷雨暴至,徼者皆弛,因得潛出」。可是司馬頴已經命令各地不要輕易放貴人過關,結果司馬睿就被河陽關吏所拘留,可是他們一塊來的宋典落在後面,當他也來到關口時,就用自己的馬鞭敲打著司馬睿的馬說:舍長官禁貴人,汝亦被拘耶?結果就被放了。後來東海王越給了他一個「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的空銜,後來在王導的勸說下才決定南下建鄴。他的命運從此開始發生轉機。

南下以後,司馬睿的根基也是十分薄弱的,可以說他是被王導等人一步步地推到了皇帝的位置上。元帝為琅邪王,與導素相親善。……及徙鎮建康,吳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導患之。會(王)敦來朝,導謂之曰:「琅邪王雄德雖厚,而名論猶輕,兄威風已振,宜有以匡濟者。」會三月上巳,帝親觀禊,乘肩輿,具威儀,敦、導及諸名勝皆騎從。吳人紀瞻、顧榮皆江南之望,竊覘之,見其如此,咸驚懼,乃相率拜於道左。……自此之後,漸相崇奉,君臣之禮始定。 司馬睿對王氏十分感激,所以當司馬睿決定登基的時候甚至發生了這樣的一幕:《世說新語·寵禮》載:「元帝正會,引王丞相登御床,王丞相固辭,元帝引之彌苦。王公曰『使太陽與萬物同暉,臣下何以瞻仰?」以至於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這個時候的司馬睿清楚地明白自己這個皇帝是不能與秦皇漢武相媲美的,正如著名歷史學家田餘慶先生所說:晉元帝開啟東晉,微弱的皇權只能依靠權臣和士族支持,進入門閥政治時代——皇權與門閥共治。

當然所謂的王與馬共天下,這只是一個開始後來陸續還有庾氏、桓氏、謝氏等先後與馬共天下。我們一個一個慢慢講來。

二、偏安與北伐

從司馬睿渡江以後,他其實就已經抱定決心要偏安了,所以面對西晉最後兩個皇帝被圍的時候所發出的求救,他就是一個字拖。事實上講,他也沒有這個能力。

在他以前的孫吳政權和也採取的是偏安,可是這二者之間的國策卻是不同的。孫吳不願意投降曹魏,也不奢望吞併蜀漢,但求割據一方,這一策略一直到亡國都沒有改變。東晉則自命為中國的正統繼承者,絕對不承認別的王朝的合法性,對於其他政權一概視為偽政權。這就決定東晉的國策別無選擇,只能是北伐以期光復,以此來顯示它的正統性。然而這無異於痴人說夢,東晉社會缺乏光復的堅實基礎與動力。這是因為一方面,江南的士族在孫吳滅亡以後依然擁有著雄厚的政治、經濟實力,他們對南遷晉朝是很冷淡的。南北士族之間的矛盾在東晉初年是十分矛盾的。在這一背景下,南方的士族對北伐沒有興趣。另一方面,北方南下的士族到了江南以後卻沉醉於驕奢淫逸的生活,並不打算有什麼作為。當時的上層社會洋溢著醉生夢死的氣氛和靡靡之音,甚至男人們都要化妝。所以東晉的北伐只能是失敗的。

首先進行北伐的是范陽人祖逖。關於他,大家都知道聞雞起舞的故事吧。據說他少年時和劉琨是好朋友,他們在一起睡覺時黎明被雞的鳴叫給弄醒了,他說此非惡聲也,於是就起來進行鍛煉。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在洛陽淪陷以後,他帶領宗族部曲來到江南,但是他並不打算偏安,313年,率眾渡江北上,開始了他的北伐。所以可以說他的北伐是在東晉建立之前的。在船行到長江中心的時候,他拍著船漿說:「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表示不達到目的絕不再渡江南下的決心。但是司馬睿對於北伐卻不感興趣,他此時所想的是如何鞏固自己在江南的地位,祖逖真的把中原搞好了,被圍困在長安城中的皇帝地位穩固了,自己終究還只是一個普通的諸侯王而已。所以他並沒有提供什麼有效的支持。而當祖逖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中原地區已經逐漸打開局面的時候,司馬睿卻擔心祖逖勢力過大而對他進行鉗制。同時祖逖也認識到,江南小朝廷內部矛盾重重,自己依託這樣一個小朝廷光復中原也只能是一個夢而已。321年祖逖憂憤而卒。在他死後,他所收復的地區又相繼丟失了。

三、衰弱皇權的延續

晉元帝即位以後,他並不甘心於這樣與別人共天下的局面,他試圖對王氏家族的權力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結果引起了王敦的極大不滿,於是王敦以清君側為名發動了兵變,從上將上游出發,不久就拿下了建康城。晉元帝只能讓自己的親信逃跑了事,沒有逃跑的人都被王敦殺了。可是王敦並沒有打算要廢黜司馬睿,這是因為一方面司馬家中除了他以外也沒有合適的人選,其次王敦取代司馬睿直接當皇帝還不到時候。所以他就帶著兵自己回到了長江上游。晉元帝在極度鬱悶之中很快也就死了。接著是晉明帝即位,這個人在個人能力上是遠超出了他的父親的。所以他在即位以後繼續執行了對王敦的勢力進行打擊和限制的策略。在這種情況之下,王敦再次發動了兵變。可是這次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因為王敦在發動兵變之初就已經病重了,不久他也就病死了。很快他的手下也就樹倒猢猻散了。

可是上天似乎不願意看到東晉皇權加強的局面出現,於是不久以後晉明帝也病死了。所以,王氏家族的利益並沒有受到根本是傷害。因為還有王導。王導在東晉初年對於穩定政局還是起了很大作用的。陳寅恪在《述東晉王導之功業》:「王導之籠絡江東士族,統一內部,結合南人北人兩種實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獨立,文化因得以續延。不謂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之論也。」王導執政,以寬和著稱,其目的除結好南人,鞏固司馬氏地位外,也為維護世家大族的利益。同時在王導執政期間,王氏家族的權勢也達到了頂峰。接替晉明帝的是晉成帝,他即位的時候還是一個小孩。「帝幼沖,見導每拜,又常與導書手詔則雲惶恐言,中書作詔則曰『敬問』,於是以為定製。」不僅如此,小皇帝到王導家裡還要拜見王導的老婆。

東晉的政局大體上說基本是穩定的,可是具體的過程中則是充滿了兇險的。皇帝都很窩囊。晉元帝時有王敦,到了他的孫子晉成帝又有了蘇峻。蘇峻在平定王敦之亂中立了大功,可是他對晉成帝的舅舅庾亮的專權不滿,於是就發動了兵變,也很快就拿下了建康城。後來在陶侃的努力下,這一場變亂才被平定下去。

陶侃大家對他都不陌生,他是陶淵明的曾祖父。侃早孤,貧,為縣吏。鄱陽孝亷范逵嘗過侃,時倉卒無以待賔,其母乃截髮得雙髲以易酒肴,樂飲極歡。當然後來陶侃也得到了范逵的幫助。後來憑藉自己的軍功而當到了廣州刺史,在廣州就發生了一個著名的故事:在州無事,輒朝運百甓於齋外,暮運於齋內。人問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其勵志勤力皆此類也。後來他又升任荊州刺史,他在荊州刺史任內,更是很有一番作為: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隂,至於衆人當惜分隂,豈可逸逰荒醉?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諸叅佐或以談戲廢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於江。吏將,則加鞭朴,曰:「摴蒱者,牧豬奴戲耳。老莊浮華,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當正其衣冠,攝其威儀,何有亂頭養望自謂宏逹邪?」有奉饋者,皆問其所由,若力作所致,雖微必喜,慰賜參倍。若非理得之,則切厲訶辱,還其所饋。嘗出逰,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殖,家給人足。時造船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咸不觧所以,後正月積雪,始晴,廳事前餘雪猶濕,於是以屑布地。及桓溫伐蜀,又以侃所貯竹頭作丁裝船。其綜理微宻皆此類也。……侃每飲酒,有定限,常歡有餘而限已竭。浩等勸更少進,侃悽懷良久,曰:「年少曽有酒失,亡親見約,故不敢踰。」當然他事業的頂峰就是在平定了蘇峻之亂以後了。後來他被封為大將軍,爵長沙郡公,甚至還準備給他「劒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的禮遇。可是他很知足就推辭掉了。之後不久他就去世了。無論當時的人,還是後來人對他的評價都是很高的,陶公機神明鑒似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陸抗,諸人不能及也。謝安每言陶公雖用法而恆得法外意,其為世所重如此。不過他也不是完人,然媵妾數十,家僮千餘,珍竒寶貨富於天府。或雲侃少時漁於雷澤網得一織梭,以掛於壁,有頃,雷雨自化為龍而去。又夢生八翼飛而上天,見天門九重,已登其八,唯一門不得入,閽者以杖擊之,因墜地,折其左翼。及寤左腋猶痛。又嘗如厠,見一人朱衣介幘,歛板曰:「以君長者,故來相報。君後當為公,位至八州都督。」有善相者師圭謂侃曰:「君左手中指有豎理,當為公。若徹於上,貴不可言。」侃以針決之,見血灑壁而為公字,以紙裛手公字愈明。及都督八州據上流握彊兵,潛有窺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

在陶侃之後掌握軍權的是庾亮、翼兄弟,他們也曾經打算北伐,最後根本沒有能夠成行,之後就進入到了桓氏專權的時代了。

而在這個期間,東晉的皇帝都是少年即位,剛剛成年就死了。342年,晉成帝去世,他的弟弟晉康帝即位,可是兩年以後他就找他哥哥去了。接著晉康帝的兒子晉穆帝即位,等到他成年以後,也死了。穆帝沒有兒子,就由晉成帝的兒子晉哀帝即位。哀帝當了四年皇帝就死了,他也沒有兒子,皇位就由他的弟弟海西公繼承。為什麼他叫海西公,我們等會再講。

桓溫是東晉少有的名將,整個東晉時代里最有影響的北伐就算是他所進行的三次北伐了。他少年喪父,後來替父報仇。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能力,而且長相也不同一般:溫豪爽有風槩,姿貌甚偉,面有七星。少與沛國劉惔善惔,嘗稱之曰:溫眼如紫石,稜鬚作蝟毛磔,孫仲謀晉宣王之流亞也。後來被選為駙馬。很為庾翼所賞識。後來接替庾翼成為荊州刺史。在荊州刺史任內,347年,他出兵消滅了四川的割據政權十六國之一的成漢。這在東晉建國以來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勝利。後來後趙的石虎病死了,桓溫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多次請求北伐。可是朝廷怕他權勢過盛,先後派了別人去北伐,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於是桓溫理直氣壯地要求朝廷罷免了那些人。這樣朝廷的軍權就掌握在他的手中了。

354年,接著桓溫就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伐。這次北伐的目標是關中地區的前秦。兵分兩路,進入關中。一開始也還順利,關中地區的民眾也十分歡迎他,耆老感泣曰:不圖今日復見官軍。不過桓溫北伐並沒有帶來足夠的軍糧,原來打算等到麥熟取以為軍資,而健芟苖清野,軍糧不屬,收三千餘口而還。所以這次北伐並沒有取得任何實際的效果。

兩年以後,桓溫再次北伐。這次的目標是河南地區。很快,桓溫的北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收復了洛陽等地。於是桓溫上表請求朝廷還都洛陽。可是朝廷早就已經安於江南的逸豫了,就以北土荒廢為由拒絕了。在桓溫還軍以後,所收復的地區又先後淪陷了。這次北伐也沒有什麼效果。

369年,桓溫第三次北伐。這次的目標是河北地區的前燕,一開始戰爭也還算順利,可是後來前燕得到了來自前秦的救援,而且桓溫再次發生了軍糧不繼的問題,只得退兵,結果在退兵的途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敗。

桓溫的志向本來是十分遠大的,據記載:以雄武專朝,窺覦非望。或臥對親寮曰:為爾寂寂,將為文景所笑。衆莫敢對,旣而撫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後世,不足復遺臭萬載邪?可是這次的北伐失敗使桓溫的威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為了重振威風,於是決定干一件大事。他回到朝廷以後就把當時的皇帝司馬奕給廢了,理由是皇帝沒有性能力而請別人到宮廷中去幫忙,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其實人家司馬奕是一個絕對正常的人。桓溫就把皇帝廢為海西公,後來海西公有了孩子也不敢養活。接著桓溫立司馬睿的兒子司馬昱為帝,這就是晉簡文帝。不過兩年,晉簡文帝就死了。他遺詔中說:家國事一稟之於公,如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可是桓溫並不滿足,他希望皇帝能直接禪讓給他。於是他就要求朝廷給他加九錫。這時在朝廷中主持日常工作的就是謝安了。謝安聽說桓溫這時已經有病了,於是就採取了拖的辦法。先是說加九錫的文告寫得不好,要求重寫。這個文告原是一個大才子袁宏起草的,謝安發回重寫,他還很不服氣,我寫得挺好的。後來他也明白了謝安的用意,於是就對文告進行反覆的修改。就這樣桓溫被拖死了。桓溫死了以後,他的弟弟桓沖掌握了他的軍權,可是桓沖是一個沒有野心的。而那個野心勃勃的桓玄還小。於是東晉的政局有暫時的安定了下來。


推薦閱讀:

大方廣佛華嚴經(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之六部
東晉南朝政區
王導臨表涕周顗
東晉黑釉雞首瓷壺鑒賞
東晉《李緝墓誌》

TAG:東晉 | 淝水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