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補氣健胃賽母雞
07-13
足三里穴―――補氣健胃賽母雞「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黃帝內經·靈樞·五味篇》「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慾不下,取之三里。」―――《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 中醫認為,胃是為五臟六腑提供養份的大海。我們吃的飲食進入胃裡,胃要通過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的過程,先就將一部分營養精華先輸送到脾,脾氣向上就滋養了肺。肺氣朝上運行,使水谷精氣滋養周身,這是胃完成清氣上升的過程。然後,胃把另一部分營養物質化生成氣血,從而滋養了心和肝。胃中所吸收的精氣經脾的化生還要補充腎中精氣的不足。也就是補充了元氣。最後,胃把不用的糟粕排出體外,這就是濁氣下降的過程。正是由於胃的作用人體才能隨時補充能量,五臟才能正常地運行。所以胃被稱作是"五臟六腑之海"。」。《華佗中藏經》也指出:「胃者,人之根本,胃氣壯,五臟六腑皆壯也。」在明代李中梓的《醫宗必讀》一書中,也指出脾胃就像為千軍萬馬提供糧餉的道路,一旦斷絕糧餉,則官兵四散逃離;人體也是這樣,一旦胃氣敗絕,則百葯難施。所以歷代醫家在遣方用藥的時候都會注意對胃的保護,以避免傷及胃氣。 胃氣一旦受損,常常表現為上腹部脹滿,胃脘部疼痛,嚴重者自覺兩側脅肋部飽脹,沒有食慾,上下不通等癥狀。那麼怎麼治療呢?《內經》給我們的答案是:選用足三里。 足三里在哪裡呢?為何要取這個穴位? 足三里穴,出自《靈摳·本輸》,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在外膝眼下方3寸的地方,是胃的下合穴。中醫有「合治內府」的說法,也就是說下合穴能治療相應的臟腑的病變。在四總穴歌訣中說:「肚腹三里留」,意思是說凡屬脾胃失調、運化失職導致的肚子(腹部)不舒服的時候,刺灸足三里都有卓效。由於刺灸足三里能強健脾胃,生化氣血,補益強壯,所以可用足三里治瘦弱虛損之疾。 我有一個患者,女,63歲,患胃脘脹痛1年多,胃脘脹痛喜按,得溫痛減,每次進食以後脹甚,食慾差,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虛緩。胃鏡檢查:慢性淺表性胃炎。我給該患者用溫針灸足三里的方法治療,治療十次以後該患者胃脘脹痛明顯減輕,飯量也增多,精神略好轉,舌淡苔白,脈虛緩。效不更方,繼續採用原法治療,二十次後患者欣然曰:服藥後,胃脘部脹痛消失,並感覺精力充足,飲食倍增。 這個患者病在胃,所以取胃的下合穴足三里來治療,目的健運脾胃,胃的功能恢復正常,自然各種胃部不舒服的癥狀得到痊癒。現代研究證明,足三里穴對人體消化系統有明顯的調整作用:針刺足三里對胃腸運動及分泌功能有明顯的調整作用,能使原來處於緊張或收縮亢進狀態的胃腸運動減弱。使原來處於鬆弛或較低興奮狀態的胃腸運動增強。那麼如何取足三里這個穴位呢? 在很多書中給出了很多取法,歸納來看大概有四種: 方法1.在患者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方法2.患者屈膝或平卧,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 方法3.患者端坐屈膝,手從膝蓋正中往下摸脛骨粗隆外下緣直下1寸處。 方法4.患者端坐屈膝,用同側手按在膝蓋上,食指撫於膝下脛骨,中指尖處是穴。 我現在給大家介紹一種方法,這種取穴方法更為簡便易取。在介紹取穴的方法之前,先介紹一點「內膝眼」的基本知識:先找到髕(bìn)骨,它的下緣是髕韌帶。髕韌帶連接著髕骨和脛骨,在髕韌帶的內側和外側各有一個凹陷,即「內膝眼」和「外膝眼」。現在開始介紹找足三里的方法,我的方法是取准兩條線,一條橫線和一條縱線。橫線的取法是先將拇指以外的其餘四指(食、中、無名、小指)併攏,四個指頭的近端指關節總寬度為3寸,然後食指在上,小指在下,以從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下緣處劃一橫線;再從脛骨前嵴外開一橫指(中指)劃一縱線,兩條線相交的交點就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人體保健中的作用,自古以來就為人民所重視,很多歌訣流傳至今。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若要安,三里莫要干。」 指出常灸此穴有保健作用,方法是用艾條灸灼足三里穴,一直灸到該處皮膚起水皰,產生無菌性的化膿、結痂,達到寒濕祛除,強壯脾胃的目的。但是現在產生灸瘡後不利於工作生活,所以生活中大家用艾條溫和灸即可提高機體的防病抗病能力。灸足三里進行自我保健的方法,可以追溯到隋唐時期。在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多有應用足三里的記載:「凡人吳蜀地遊宦,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差。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也,故吳蜀多行灸法。」說明在唐朝時,人們就會用灸足三里的方法來防止感染各種傳染病。在《外台秘要》中記載:「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告訴人們在三十歲以後就可以用足三里艾灸保健。 這種艾灸足三里防病保健的方法,在唐朝時還流傳到日本。在《雲錦隨筆》的書中,記載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在日本的德川幕府時代,江戶的永代橋建成剪綵時,邀請全日本年齡最長的老人萬兵衛過河,這位老人的年齡是174歲,而他的妻子173歲,兒子153歲,孫子105歲。可以說全家都是老壽星。當時就有人問他長生不老術,萬兵衛回答道:祖傳每月初八那一天,連續灸足三里,僅此而已。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我們沒法考證,但足三里作為功用廣泛的人體養生保健穴,享譽海內外,並為廣大人民所熟知,這確實是一個有文獻可查的事實。 行文至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使用足三里穴要注意刺激方法。一般來說,小兒應該少灸或慎灸。關於適應的年齡人群,在《類經圖翼》中指出:「小兒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不爾反生疾。」在明朝的《針灸聚英》一書也記載有一個病案:「有人年少氣弱,常於三里、氣海灸之,……至年老熱厥頭痛,雖大寒猶喜風寒,痛愈惡暖處及煙火,皆灸之過也。」 足三里穴除了針刺和艾灸之外,還可以用按摩的刺激方法。而且就我個人的臨床經驗來說,按摩足三里穴對嬰幼兒群體是一個很好的保健方法。按摩足三里的方法是取端坐的姿勢,雙腿自然伸直,先找准穴位,然後用拇指或者食中指用力按壓同側的足三里穴,直至局部產生"酸、麻、脹、痛"的感覺。在用力按壓的同時,配合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拇指30~60次,一般每次按壓10~15分鐘,每日可重複3次。按揉完畢,再用併攏的四指拍打與手同側的足三里穴50~60次,每日可重複3次。一般而言,在按揉足三里時,脾胃虛弱的人需逆時針方向轉動拇指;伴有口臭、便秘等胃腸實熱症的患者則需順時針方向轉動。此外,因過食生冷食物,出現急性胃痛、噁心時,也可採取這種方法。 民間一直有體弱多病者以及產婦喝老母雞湯補身子的傳統,認為老母雞湯有「補虛」的功效,有人還用喝老母雞湯緩解感冒癥狀,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老母雞湯中無疑含有高質量的蛋白質、脂肪和鈣質,能起到增強體質的作用;但是,湯中也畢竟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大量膽固醇在體內堆積,有時候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而且某些不法商販在雞飼料中添加激素,導致雞肉中激素殘留,吃這樣的老母雞湯有時反而會影響人體的健康。足三里穴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健胃助消化,扶正補氣血的作用,具有補中兼有疏導的特點,這些作用是老母雞湯所不能比擬的。股票論壇 www.55188.com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寫意母雞畫法步驟,寥寥數筆,栩栩如生!
※寫意母雞的畫法
※【圖文】烤小母雞的做法
※母雞粥的功效
※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
TAG:母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