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艷照門」的門道
按:重慶北碚區區委書記「艷照」流出,短短數日內就被確認為視頻中主角,並迅速被免職,按照「規定動作」,接下來會有更多內幕爆出。此文是數月前「群P艷照」流出時寫的,其中不少觀點仍可適用此次重慶區委書記艷照事件。
葉竹盛
一組從2007年開始就悄悄在網路傳播的多人不雅照片在今年8月初的一天突然成了公眾熱議的話題。這組照片的主角是三男兩女,在照片上幾乎全裸,另有一名女子據稱是拍照者。
在一個網路論壇上,有人將這組照片中的其中一名男主角的頭像和安徽廬江縣委書記的相片放在一起對比,說了一句:「只是形似而已,感覺最多只有六七分相像」。但就是這樣一句話,這組照片立刻被冠以廬江「艷照門」的名稱風行網路。
接下來就是官方一系列「條件反射式否認」:首先是指圖片為PS,但隨著大量高清圖片被網友貼上微博,官方不得不承認照片是原圖,但否認了照片上的人物是廬江縣委書記。最後,照片上的其中一個男主角被人肉搜索出來,確定是合肥市某高校團委副書記,與圖片上另一女子是夫婦,二人隨即被免職。經過刑偵部門檢測,最終確認廬江縣委書記與照片中男子並非同一人。
廬江「艷照門」從迅速升溫到官方回應,再到冷淡下去,不過數日時間。這個轉瞬即逝的公共事件雖然事後證明是一個「烏龍」,但它與近年中國屢見不鮮的官員「艷照門」和其他性醜聞事件一樣,折射出了這個社會深刻的制度、文化、心理等時代背景。「艷照門」背後,深有門道。
「艷照門」的文化空間
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政治人物的性醜聞必定成為媒體追捧的對象。廬江「艷照門」事件平息不久,遠在英國的哈里王子就成了另一起「艷照門」的主角。一組他在拉斯維加斯一家酒店裡與一名全裸女子嬉戲的照片佔據了美國媒體的版面。
根據傳播學理論,政治、性與陰謀最容易吊起人們胃口,官員「艷照門」一個詞就集合了這三種元素,是刺激輿論的上等興奮劑。
美國有政治學者將各種政治「門」分成三類。首先是「艷照門」一類的性醜聞;其次是涉及經濟腐敗問題的醜聞;再次是涉及權力鬥爭和濫權的政治醜聞,例如「水門事件」等。在民主法治成熟的國家,後兩種都有嚴格的制度控制,是非界限比較清晰,公眾雖也關注,但一般很快就被制度機器消化掉了。唯獨各類性醜聞常為輿論津津樂道,甚至爭論不休。
之所以存在爭議,根源在於公眾對官員的期待不同。對崗位忠誠是政治人物的基本素質,因此經濟腐敗一般難以獲得寬容;民主政治之下,權力關係有序運行,超出規則的權力鬥爭也不被允許。因此這兩種醜聞已有定論,相比之下,由於文化背景不同,性醜聞在不同國家卻具備不同的殺傷力。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白宮與實習生萊溫斯基發生「拉鏈門」事件之後,不僅沒有被趕下總統寶座,有學者統計發現,他的支持率竟然還上升了,若不是受任期限制,甚至還有連任可能性。高支持率的原因在於,儘管大部分選民認為柯林頓品德有缺陷,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個能力出眾、富有同情心的領導人。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義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身上,他在公眾面前毫不隱諱自己對美色的慾望,但卻依然獲得多數支持。與此相反,同樣是國家元首,以色列前總統卡察夫在2007就因猥褻和強姦等醜聞爆出,不得不辭職,甚至因此被判刑。
如果說性醜聞在其他國家還可能因為民眾的多元判斷而未必導致官員下台的話,在中國則不存在這樣的文化空間,一旦「艷照」被證明屬實,官員前程盡毀。
傳統上,中國人構想中的理想官員應當德才兼備,所謂先修其身而後才能治國。這一標準延續到了現在。2008年,高層就提出了「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用人標準。儘管「官德」難以具體衡量,但轟動的「艷照門」足以將涉事官員鎖定在「道德敗壞」的標籤之下。「官德」既毀,官運不再。細數近年發生的幾起官員「艷照門」事件,所有事後被確認的官員均迅速受到懲罰。
2011年8月,雲南省昆明市發改委官員成建軍出現在幾段「兩女一男」的不雅視頻里。事發後不久,雲南省省長李紀恆在回應媒體詢問時表示要堅決處理此事。隨後,成建軍即被免職,並因聚眾淫亂被處以行政拘留和罰款。
與成建軍「艷照門」幾乎同時爆發的還有河南汝陽縣人大官員田漢文與一名下崗女工的「艷照門」事件。汝陽縣人大常委會幹脆利落,兩天內就將他停職了。2012年1月份,廣西質監局巡視員段一中「床照」出現在網路上,他同樣很快被免職,並且拔出蘿蔔帶出泥,隨後的調查中發現他貪污受賄高達100多萬元。
公眾為何感興趣?
在中國,「艷照門」對官員的殺傷力可謂一擊即中,一旦曝光,形成影響力,幾乎沒有迴旋餘地。這也是公眾樂於傳播「艷照門」的一個原因。性學專家、廣東省人口計生委原主任張楓曾有一個論斷,「貪腐官員十有八九性上犯錯」。這個邏輯倒過來也成立,官員「艷照門」背後常常隱藏著貪腐,如上述段一中的案例。
抓住「艷照門」窮追猛打自然契合了公眾在腐敗日趨嚴重的背景下對於能否伸張正義的焦慮感。再者,處於腐敗高發期,公眾對巨額經濟貪腐和各種濫權現象難免產生「審美疲勞」,相對新鮮的官員「艷照門」便成了公眾的反腐「興奮點」。
但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廬江「艷照門」出現後,有人這樣總結,「一組原本只應在色情論壇私下非法傳播的艷照,頂著『揭醜反腐』的帽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招搖過市,這就是廬江『艷照門』的實質。」
這段話點出了公眾熱衷「艷照門」的另外一個原因。「艷照門」開放了平日隱秘在公共空間里的性話題,有些還是大多數人所不了解的異類性活動。2008年轟動一時的陳冠希「艷照門」事件在中國各種言論平台上前所未有地開放了關於性話題的討論。從那以後,中國媒體的口味越來越重,民眾討論公共議題的底線也隨之升高了。
但是官員畢竟不同於明星或其他普通人物。研究政治人物行為的學者喜歡使用一個關於官員「前後台表演的理論」。每個人在人前人後的表現都有差異,但是官員的差異尤其明顯。「德才兼備」的標準里,官員才幹體現在行動和實際效果中,不存在表裡不一的問題,而難以測量的「官德」則迫使官員至少要在公眾面前維持良好形象,而不論幕後的實際情況如何。
「艷照門」打通了官員表演的「前後台」,在前台尚且不能讓公眾信服的情況下,後台一旦開放,並且是以醜陋的面目展現出來,立刻就成了公眾譏諷官員的絕佳素材。
更進一步,官員主導的各種資源使他們更容易獲得性資源,與此同時,他們的權威地位又使他們壟斷了性話語,形成政治禁欲主義。「艷照門」的爆發是對一些官員侵佔性資源的報復,也破解了權威性話語,公眾藉此獲得道德上的優越感,由此彌補了資源和話語劣勢的缺憾。
官員為何恐懼?
幾乎每起「艷照門」發生後,官方的反應都非常迅速,要麼急於澄清事實,要麼急於切割涉事官員。涉事官員更是手忙腳亂,要麼極力掩蓋,要麼無奈認栽。成建軍不雅視頻曝光後,他一面否認自己是當事人,一面報警稱自己受到敲詐。他所在單位最初一口咬定視頻是PS的,在民意壓力之下,經歷了否定再否定又否定的一波三折。
段一中遭遇「艷照門」時,也以PS為由,斷然否定了照片的真實性。雖然官方並未公布照片真假的最終結論,但很快查出段一中存在經濟問題,公眾也就不再糾纏照片的真偽了。
對應學者所歸納的三類政治醜聞,在中國官員因公眾舉報經濟問題而落馬的有不少,因為濫用權力而下台的也不少,近年頻發的「艷照門」成了官員下台的另外一個殺手鐧,並且具有獨特「效果」,其中具有不同於前兩者的邏輯,官員似乎對第三種情況更為恐懼。
紀檢部門收到大量關於官員貪腐的舉報材料,但只有其中很小一部分獲得查證,這已是公開的秘密。同樣的,在網路上也流傳著大量有關官員貪腐或者濫權的「爆料」,能夠引起公眾關注的同樣是少數,由此將官員拉下馬的則少之又少。
其間邏輯不難理解。不論是貪腐還是濫權,都涉及一系列複雜的證據,舉報雖然可能提及證據,但更多只是線索,需要紀檢部門啟動調查後才可能獲得足以治罪的證據。被舉報官員獲知舉報信息後,要麼設法阻止調查啟動,要麼迅速掩蓋證據,有很大的迴旋空間,因此逃過查處的可能性比較大。
反之,性醜聞一類的舉報中一般包括直接證據,例如照片、視頻等等。一方面,這些證據一目了然,難以否認;另一方面,在網路時代,不雅照或視頻更容易進行「病毒式」傳播,一旦公布,幾乎沒有力量可以阻止傳播,由此容易造成巨大影響力,官方不得不啟動調查以給公眾一個交代。
此外,對官員來說,不論是貪腐還是濫權,都容易找到諸多借口,例如人情往來、無奈之舉等等。「艷照門」直擊道德水準,沒有任何借口可以推脫。這種情況下,「艷照門」一旦爆發,涉事官員就失去了任何願意公開支持的力量。為免背上用人失察的黑鍋,單位自然希望迅速切割;親友覺得臉面無存,甚至後院起火;權力靠山也不好出面斡旋。可以說,「艷照門」之下的官員比面對貪腐和濫權指控要更加孤立無援,也因此更加恐懼。
近日,中央紀委研究室主任李雪勤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腐敗和反腐敗正處於相持階段。這種局面的其中一種體現就是,民眾大量的傳統類型的舉報在制度惰性面前無法取得良好的反腐效果。制度內監督的大門如果走不通,就是官員「艷照門」盛行之時,門門相扣, 「艷照門」的真正門道或許就在其間。
推薦閱讀:
※穿衣鏡擺放有何門道?
※【有門道】第八章(全文)
※千萬別小看裝修!包工頭二叔給了我這10個警告,裝修必須懂得門道
※十二星座發財有門道
※一張圖看懂富人獨一無二的賺錢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