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拆解與重建 —— 活學活用才算有效閱讀

文│杏仁BOOK

通過拆解和重建,我們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活學活用一本書,這就是我理解的有效閱讀。

拆解,通過多次閱讀,把書中最精華部分篩選摘錄下來,並加上思考分析。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自行選擇,任何讀書高手選錄下來的精華,都比不上我們磕磕碰碰中選出的內容,對自己更有價值。

重建,選擇書中有價值,有興趣的部分,親自實踐檢驗其是否可行。

閱讀,最重要的是參與,離開了參與,一切都是零。

如何做到這樣的有效閱讀呢?我會從五個方面討論。

  • 我們閱讀的目的是什麼?

  • 確定目標以後如何選書?

  • 閱讀之後老是忘記內容怎麼辦?

  • 介紹一種簡單有效的閱讀方法。

  • 如何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中?

  • 01 我們閱讀的目的是什麼?

    閱讀的目的一般是這三條:

    1. 休閑娛樂。

    2. 增長知識見聞,提高個人基本能力。

    3. 提高獨立思考能力。

    當然,有一些人讀很多書是為了炫耀自己。我覺得這大可不必,讀書多少與能力高低,並不能直接畫等號。好讀書卻不求甚解,這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為什麼要明確閱讀目的呢?因為不同的閱讀目的,對應的閱讀方法是不一樣的。

    如果閱讀只是為了休閑娛樂,那隨便選什麼書都好了,不拘泥於時間空間,收穫與否,自己高興就好。這樣的讀書,其實就跟我們看電視,打遊戲差不多。如今回想起來,我上學時沉迷於閱讀,其實就是這種情況,從「閱讀中逃避生活,取悅自己」。

    如果希望通過閱讀,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就需要改變我們的讀書方法。正確的讀書方法是,「好讀書,求甚解」。

    以「提高獨立思考能力」為閱讀目標的讀者是比較少的,能做到的人往往能成就一番大事業。這樣的閱讀是高層次的,它不是簡單的刷刷手機,看看聽聽公眾號的快餐文字、知乎的碎片知識,就能到達的。它指的是對書本的系統而有效的閱讀,並且在閱讀過程中保持判斷和思考,最終提出自己的獨立觀點。幸運的是,要達到這樣層次的閱讀,並沒有我們想像的困難,我們可以循序漸進慢慢開始。

    其實閱讀,是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獨立精神的最簡單有效的途徑。後面我會介紹一種簡單的閱讀方法,跟著方法實踐,就有可能達到提高獨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02 選擇符合目標期待的書。

    第一步,細化目標。僅僅是增長知識,提高能力,這樣的目標太空泛了,我們可以把它具體化。

    比如,我們希望提高閱讀能力,就選擇關於閱讀技巧的書;想提高理財能力,就選擇財經理財方面的書;如果目標是時間管理、項目經營、健康養生等等,就選擇對應的書籍。

    第二,要從經典的入門書籍開始,不要貪多,在比較充分地理解了一本書以後,再由此展開,閱讀其他相關書籍。

    當我們剛開始涉及一個目標的時候,作為初學者,選擇的第一本書是比較重要的。有兩個原則應該注意,一個是要經典,二是要入門。

    因為我們對這個項目還不熟悉,如果不選擇經典書籍,就很容易被各種錯誤的觀念蒙蔽,形成先入為主的觀念,為以後的學習帶來麻煩。

    如果選擇的書籍太艱澀,完全看不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甚至厭倦。如果還沒開始,就放棄我們的目標了,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而且,真正的高手、專家,他們善於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深入淺出地解釋他們的觀點。反倒是一些偽高手偽專家,喜歡把簡單的概念複雜化、神秘化,把最通俗的觀點換成自己生造的概念,以此增加賣點,提高自己的檔次。對此大家只要留心一下就會發現。

    至於怎樣找到經典的入門書,這個需要大家在書店,網上多留意,推薦看豆瓣的書評,或者在知乎上找答案。

    第三,說說我對經典入門書籍總結的定義,不一定客觀,供大家參考。

    我對經典書的定義是,得到比較多人認可的,在豆瓣上評分比較高,並且已經出版了比較長的時間,最好是多次再版的書。因為有營銷的緣故,那些新出版的書在豆瓣上的評分,有時是虛高的。而且評書畢竟是個人感覺,《紅樓夢》還有人說它是淫書的,所以豆瓣讀者的打分和書評也不一定是正確的。大方向確定下來後,還是要自己去甄別一下,把書找回來看幾頁,確定是否值得閱讀。

    我對入門書的定義,可以在2到4個小時內看完。

    推薦幾本提高個人綜合素質能力的書,我認為它們是比較經典的入門書。

    我不會說「提高個人能力,只看這幾本書」就可以了,我會說:「請認真讀完這幾本書,並有過一段時間實踐以後,再開始看其他同類的書。」

    有些類型的書真的不是看得越多越好的,自己主動思考和實踐,比看更多的書重要得多了。

  • 關於閱讀方面,我推薦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注意,這可不是《如何閱讀一本書》,它們之間差兩個字——「有效」。《如何閱讀一本書》,當然是一本經典好書,但卻不是閱讀方面的入門書,因為這本書太厚了,你可能看不了1/3,就看不下去了。

  • 關於夢想與行動力方面,我推薦熊谷正壽的《記事本圓夢計劃》和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富蘭克林自傳》。這兩位作者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是真正的成功者,他們的成就非常傑出,一個是日本當代的大企業家,一個是美國的傳奇人物、政治家,美國獨立運動領導者、《獨立宣言》起草者,他們是夢想與行動結合的典範。

  • 關於習慣養成和堅持,我推薦斯蒂芬·蓋斯的《微習慣》,這本書介紹了一個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好習慣養成辦法,我跟我的夥伴最近一直在實踐作者介紹的辦法。

  • 關於時間管理,我推薦鄒鑫的《小強升職記》,這本書用故事的形式介紹了GTD這個時間管理系統的具體操作辦法。

  • 我介紹的這五本書都不厚,大概2到3個小時就可以看完,如果連這些書都看不下去,那你基本可以放棄閱讀這件事了。

    也許不少人看過這些書,但覺得沒什麼用。當然,如果只是看過,不去實踐,確實沒有什麼用。

    03 閱讀之後老是忘記內容怎麼辦?

    解決辦法只有一個:反覆看,多思考,多實踐。

    但是一本書這麼厚,反覆閱讀,不是很浪費時間嗎?其實「慢就是快,少就是多」。何況不一定要把整本書再看一次,我們可以做讀書筆記,這樣反覆閱讀的對象就是我們的讀書筆記。另一方面,做讀書筆記就是輸出的過程,它可以引起主動思考,選擇做讀書筆記的內容是一種思考,寫自己的感受更是思考。

    不過以我的經驗,一邊看書,一邊寫筆記,對思考和實踐幫助不大。

    怎樣做讀書筆記?這就涉及下面問題了。

    04 一種簡單有效的閱讀方法。

    這種簡單有效的辦法是我從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里學到的。

    我把它稱為「折角閱讀法」。「折角閱讀法」這個名字是我起的,這個閱讀方法的原創者是奧野宣之。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里介紹了他在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五個方面的心得體會,我把其中的讀書和記錄部分提出來,稱之為「折角閱讀法」。

    為什麼專門列這兩項呢?因為閱讀過程和做讀書筆記是最重要的,也比較需要技巧。

    「折角閱讀法」,顧名思義就是要給書折角,而且越是喜歡的書,越會折出很多角。

    折書,對於很多人可能是一個心理阻礙。但是,只要你能跨過折書劃書這道坎,就會發現閱讀和寫讀書筆記是非常輕鬆有趣,讓人心情暢快愉悅的事。

    我現在讀書就讀得很開心,寫筆記也很開心,每天迫不及待地想要從書中發現可以記錄到筆記本里的內容。讀書,就像探寶一樣有意思,而記筆記的過程,就是在整理自己發現的珍寶。

    「折角閱讀法」有兩個好處,一是簡單輕鬆,沒有負擔;二是帶著非常明確的目的去看書,所以能確切知道自己每看一本書,都會有實在的收穫。

    我詳細解釋一下具體方法。

    首先,很多人不願意把書折起來,也不願意在書上寫寫畫畫,好像書本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就是對書最大的尊重,是愛書的表現。我原來也有這樣的想法,我看書從來不折,看到哪裡就隨手加一個書籤。

    看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以後,我很想嘗試作者提到的閱讀辦法,但又很猶豫,我不想折書。而作者建議折書閱讀的原因是:這樣讀書做筆記更輕鬆,只有輕鬆的事情才容易堅持。

    後來,我說服自己:

    書本只是一個工具而已,拋棄舊觀念,勇於嘗試才會進步。書本只是知識的載體,並不是神聖不可侵犯,真正值得尊重的是書本里的知識。努力地從書本中吸取養分,才是對它最大的愛惜。

    第二,在閱讀之前,我們要有一個明確的觀念 —— 我們是帶著做讀書筆記的目的讀書的。

    這個讀書筆記,不單是指在書本上做記號,還要從書里選出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部分,把它摘錄下來,並且寫上自己的感想。剛開始的時候,感想可以很簡單,甚至可以只說一句:「寫得真好!」,想到什麼說什麼,想多了自然文思如泉湧。

    第三,書本的質量是不一樣的,有些書需要精讀,有些書可能只有幾頁或者幾句話,是值得我們摘錄的,有些書連記錄一句話的必要都沒有。我們可以只是反覆閱讀我們認為有價值的部分,從中篩選出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不需要一開始就在書本上劃線做記號,因為有時候你畫出的地方,回頭再看看,可能就不是那麼重要了。腦袋的容量就只有那麼大,必須選出真正有價值的部分,把它記下來。

    折角閱讀法,要求我們前後讀四次書,但是不要擔心,這不會花我們很多時間,因為我們不需要把整本書讀四遍。我的經驗是第一遍,如果需要兩個小時,第二遍可能只需要原來1/3的時間,大概40分鐘,第三遍只需要原來1/6的時間,大概20分鐘,第四遍則十分鐘內可以解決。這還是指比較經典的好書,那些營養不多的書,一本書也只有幾頁是有用的,就能更快看完了。

    ?第一次閱讀,瀏覽。牢記要做讀書筆記的目標,閱讀的時候,一邊看一邊想,這一部分值得把它抄下來嗎?如果覺得有必要,就在書頁上方折一個小角。

    ?第二次閱讀,對重點部分的再次閱讀。把那些折過角的書頁回頭看一次,如果還是覺得值得抄錄,就在書頁下方也折一個角。

    ?第三次閱讀,在書本上做記號。把那些折了兩個角的書頁,再看一次,如果還是覺得有價值,就在上面劃記號,可以畫直線、波浪線、三角形等等,使用喜歡的記號就可以了。

    ? 第四次閱讀,記錄。經過前三輪的篩選,我們就可以把一本厚厚的書,提煉成幾頁紙,甚至是幾句話了。這個時候你依然可以繼續篩選,問問自己,如果整本書只有幾句話,我非抄下來不可,那是哪些呢?把那些決定無論如何都想抄下來的內容,按一定的格式整整齊齊地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再寫下感想。具體的格式是怎樣,這裡就不展開了。

    最後,辛苦篩選出來的讀書筆記,不要把它束之高閣,要把它放在隨手可得的地方,定期拿來看一看,養成閱讀讀書筆記的好習慣。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閱讀辦法,在執行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思考判斷哪些是有價值的內容,並且給出評價。這樣的鍛煉雖然簡單,但可以讓我們在看書的時候,隨時保持警惕和獨立思考。

    它唯一的缺點是,我們無法在短時間內看大量的書了,我們可能會失去一次「我看過很多書」的炫耀機會。不過這樣的多次閱讀,可以讓我們擺脫低水平努力陷阱,儘快提高能力。

    重視質量,減少對數量的追求,儘可能實現深度學習,我覺得這才是更為重要的事情。

    05 如何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中?

    成甲在《好好學習》里提到,「只有那些能夠改變行動的信息才是知識」。

    平時我們看大量的書,如果這些書不能改變我們的行動,其實我們學到的不是知識,而只是知道了一些信息。

    怎樣把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呢?

    如果打算掌握某一門技術能力的,可以嘗試我介紹的方法:

    選擇幾本經典的入門書籍,運用折角閱讀法,反覆閱讀思考,做讀書筆記,寫書評、讀後感;從書本里選擇最感興趣的部分,親自實踐檢驗作者說的理論是否正確。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拓展閱讀同類書籍。

    舉個例子,《微習慣》這本書很薄,一個小時左右就能看完。有些人看完以後,覺得這是很好的方法,有時間就嘗試一下,然後把書放回書架上,接著就忘記了。

    而我是這樣做的,我用折角閱讀法把這本書前後看了四遍,做了讀書筆記,做了書卡,寫了書評,按書中介紹的辦法制定了自己的目標,開始實踐微習慣,我2017年的新年願望就是堅持微習慣。後來,我還開了一次關於微習慣的分享課,聽眾的反饋還是很好的。這還不算,我還組建了自己的「輕堅持,微習慣」群拉了一群小夥伴,跟我一起堅持微習慣,我們每周寫周總結,每月寫月總結。收穫是,我和我的朋友都輕鬆地養成了一個到幾個的好習慣。

    這是對同一本書的兩種不同態度,有的人可能在一本書上花一個小時,然後他除了知道這些信息以外,並沒有多少收穫。而我在同一本書上花了十幾個小時,甚至更多,但是,我不但看完了這本書,還掌握了書中的技能,知道了養成好習慣的最簡單最輕鬆的辦法,收穫了自己的好習慣,還結交了一群好朋友。

    更重要的是,對於我而言,堅持不再是一件很痛苦的,無法完成的事情,即便像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也可以通過點滴的積累,持續的堅持,實現心中遠大的目標。

    推薦閱讀:

    5招有效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圖)
    有效溝通,從接納情感開始
    100%有效! 55歲老人這樣用枸杞泡酒, 夜晚凶如虎狼,
    十二種最省錢的防癌小處方 喝水、走路都有效
    軟開度「正」了才有效,你練對了嗎?

    TAG:閱讀 | 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