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山西省唯一帶「州」字的縣,名字歷經一千四百餘年不變

晉城市政區圖

在行政區劃當中,州是縣的上一級單位,州和縣井水不犯河水,怎麼縣名中還有州呢?山西省澤州縣就是這樣一個帶州字的縣。

澤州縣,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最南麓,晉豫兩省交匯處,自古為三晉通向中原的要衝,史稱「河東屏翰,冀南雄鎮」。縣域環繞於晉城市城區,總面積2023平方公里,人口 52.6萬人。

一、澤州地名來歷

山西陽城縣西部的僬僥山,位於陽城縣城西12.5公里的固隆村南,海拔953米,是當地的一座歷史名山。早在上古時期,山間就有一潭清池,深闊僅丈余,澄瑩不竭,人稱為:「濩澤」。 濩澤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池沼之一,歷代文獻不絕於書,如《墨子》中有「舜漁於濩澤」;《穆天資傳》中有「天子四日休於濩澤」;《竹書紀年》中有「周顯王十七年,晉取玄武、濩澤」等等。戰國時期,濩澤已成為魏國的一座重要城邑,秦統一後在此置濩澤縣,治所在今陽城縣城西12公里處的澤城村。濩澤這一名勝在歷史上的深遠影響,成為後來「澤州」命名的依據和淵源。

二、澤州歷史沿革

澤州區域的形成始於十六國戰亂的年代。公元386年,西燕30萬軍民在從長安東遷途中,眾將擁立慕容永為大單于,這年,慕容永進據長子(今山西長子縣西),自稱皇帝,年號中興,同時划出上黨郡南部地區置建興郡。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建興郡為建州,下轄高都郡、長平郡、安平郡、秦寧郡及高都、陽阿、高平、玄氏、端氏、濩澤、東永安、西河、西濩澤、高延等10縣。隋開皇三年(583年),改建州為澤州,「澤州」之名自此始。

唐朝澤州位置圖

唐武德元年,分澤州為蓋、建、澤三州,唐貞觀元年,三州復並為澤州,隸河東道。唐天寶初,澤州改稱高平郡。乾元初,復稱澤州。

北宋時期,天下分為十五路,澤州,隸河東路。

北宋時期的澤州

金代,因和北京路的澤州(今河北省平泉縣)重名,故改名南澤州。

元中統元年(1026),忽必烈統一全國,改置澤州司侯司。

明朝時期的澤州

明洪武二年,升澤州為直隸州,直屬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明朝軍事機構,著名的寧山衛駐紮在澤州。

清朝時期的澤州

清雍正六年(1728),澤州升為山西澤州府。治所在鳳台縣 (今山西晉城市)。

民國元年(1912年),澤州府撤銷,在其府治所留鳳台縣,旋改晉城縣。

1983年改晉城市(縣級)。

1985年4月,實行以晉城市為經濟中心的市管縣的體制後,原縣級晉城市的行政區域分為城區和郊區兩個市轄區。

1996年,改郊區為澤州縣。

澤州縣山裡泉秋景

三、澤州州治的遷徙及管轄範圍

隋朝澤州州治在今澤州縣高都鎮,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遷治於今陽城縣城,唐武德八年(625年),遷治於今沁水縣端氏鎮,到貞觀元年(公元627年),遷治於今晉城市城區,此後,一千餘年州治未再變動。自澤州建州到澤州撤府的一千三百多年中,澤州管轄區域,雖經歷次改朝換代,但管轄範圍與今天的晉城市基本一致,一直相當於今山西晉城市及沁水、陽城、高平、陵川等縣地,千餘年這麼穩定的轄區,在全國為數眾多的建制州中實屬罕見。

澤州縣山川風光

「澤州」從州名升為府名,又降為縣名,期間歷經一千四百餘年,好在當今當地主管領導頗具人文情懷,才使澤州這個閃耀一千多年的名字得以倖存。澤州縣目前環繞整個晉城市區,在廢縣改區或分縣到區的又一波行政區劃變革當中,不知澤州的大名還能否留存,為澤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應當傳承之故,澤州之名無論為縣為區,理當保留。


推薦閱讀:

現代家庭教育中耐性、反省與信任的缺失 - 親子閱讀心得體會 - 給寶寶起個好名字-★兒童成...
維吾爾族名字「司馬義」是什麼意思?和姓氏「司馬」有沒有關係?
你所聽過的最好聽的名字?
取錯名字「毀」一生,看第一個就笑岔氣了!
周姓名字大全

TAG:名字 | 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