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李子奈·我國計量經濟學發展的三個階段與現階段的三項任務

本文指出計量經濟學的迅速發展是30年來我國經濟學發展的顯著標志之一,從六個方面分析了原因。將我國計量經濟學教學與研究的發展歷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推廣普及階段、教學的提高與應用研究的推廣階段,以及目前的發展與創新階段;提出了目前階段的三個任務,即加強理論研究,提高應用研究的水平和發展中國的計量經濟學課程。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模型,計量經濟學發展

(一)引言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經濟學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中計量經濟學的發展是一個顯著的標誌。可以用以下幾組數據加以佐證。

根據我們的歷次調查,高等學校財經類(1992年以後的經濟類)專業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比例:1980年為0%,1987年為18%,1993年為51%,1997年為92%,2006年為98%。儘管由於調查的範圍和抽樣方法不同,會有一些偏差,但大體上反映了各個時期計量經濟學課程在高校的普及程度。計量經濟學已經成為我國高校經濟類各專業學生的一門核心課程。

根據我們對1984—2006年《經濟研究》發表的3100餘篇論文進行的統計分析,以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作為主要分析方法的論文佔全部論文的比例,1984年為0%,1992年為5%,1998年為11%,然後迅速提高,2004年為40%,2005為56%,2006年為53%。而且研究對象遍及經濟的各個領域,所應用的模型方法遍及計量經濟學的各個分支。其它經濟類刊物,例如《金融研究》、《世界經濟》等,無不如此。毫無疑問,在我國,計量經濟學模型已經成為經濟理論研究和實際經濟分析的一種主流的實證研究方法。

根據我們所了解,我國數量經濟學(它的核心部分是計量經濟學)博士學位學科點的數量,從1984年的1個、1993年的2個、1998年的7個,發展到2004年的18個和2006年的25個(與金融學博士學位學科點的數量相同,在經濟學門類中處於前列)。如果加上設置計量經濟學研究方向的其它學科點,例如管理科學與工程和應用經濟學的其它二級學科,數量將成倍增加。可見,計量經濟學是30年來我國經濟學科中發展最為迅速的一個新生長點。

(二)我國計量經濟學迅速發展的原因分析

為什麼計量經濟學在我國經濟學科中得到如此迅的發展和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計量經濟學理論的科學性和計量經濟學模型在經濟實證研究中不可或缺性。任何科學研究,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甚至人文科學,都遵循以下過程:首先是觀察,關於偶然的、個別的、特殊的現象的觀察;其次是提出假說,從偶然的、個別的、特殊的現象的觀察中,提出假說,或者是理論,或者是模型,這些假說是關於必然、一般、普遍現象而言的;然後需要對假說進行檢驗,檢驗方法一般包括實驗的方法、預測的方法和回歸的方法;最後是發現,關於必然、一般、普遍的規律的發現。在經濟研究中,如果假說(理論或者模型)完全依賴於觀察而提出,不附加任何價值判斷,然後對理論或者模型進行檢驗,這一研究過程被稱為實證研究。實證研究包括理論實證和經驗實證。在經濟研究的檢驗階段,經驗實證分析是科學和便捷的。經濟問題無法進行實驗,人們不可能構建一個與偶然的、個別的、特殊的現象發生時完全相同的實驗平台,進行重複的實驗,以檢驗現象發生的必然和普遍性。根據假說對未來進行預測,然後與真實的「未來」進行比較,以檢驗假說的正確性,當然是可行的,但並不便捷。對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回歸分析」,發現其中的規律,並用以檢驗假說,是最可行的方法。所以說,回歸分析在經濟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而計量經濟學,說到底就是回歸分析。

第二,對經濟學本質認識的轉變鞏固了計量經濟學的地位。經濟學是什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經典著作和教科書中都有各自的定義。但是,從20世紀中期開始,人們將經濟學的本質的認識擴展了。經濟學「是一種思考社會問題的方法」,「是一套用以觀察無限豐富和多變的世界的工具」,「經濟學的主要貢獻是它的分析框架」,在現代西方經濟學的教科書中已經形成一種普遍的認識。同樣,不少學者也從方法論的角度定義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為她「是一種認識經濟世界的方法」,「首先是一門實證科學」。當然,西方現代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認識方法」在理論層面上是有本質區別的,但是在方法層面上存在共通之處。在這種認識指導下,經濟學方法論的科學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實證經濟學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計量經濟學更加鞏固了它在經濟學中的地位。

第三,適應社會需要。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面臨許多重大的經濟理論問題和政策選擇問題。如何才能減少理論錯誤和政策失誤?一切經過試驗,這是我們一直採用的行之有效的辦法。但是,許多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是無法通過實踐試驗的,這是人們共知的一個常識。諸如,人民幣匯率的調整會對國內的通貨膨脹產生多大的影響?法定準備金率的變化會引起貨幣供給量多大的變化?某項「救市」政策措施的出台能否起到救市的效果?這些都無法進行試驗,都是「一鎚子買賣」,失誤當然在所難免。一個已經被證明是成功的辦法,是採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建立用於進行理論與政策試驗的實驗室。實踐中不可試驗的,可以在模型中方便地進行。

第四,培養創新型經濟學人才的要求加強了計量經濟學在經濟學課程體系中的地位。為了培養創新型經濟學人才,我們應該教給學生什麼?是已經產生的知識,還是產生知識和發展知識的方法論?知識,有些已經過時,有些即將過時;而產生知識和發展知識的方法論,則是永存的。於是,計量經濟學成為培養經濟學人才所必須的知識基礎、方法論基礎和能力基礎的最重要的課程。同時,掌握了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的人才也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例如,2003年5月15日《光明日報》曾有一篇關於某財經類大學研究生就業統計的報道,該校3年平均畢業生供需比排列於第一位的專業是數量經濟學,碩士生為1:29,博士生為1:9,均列所有專業之首。在國家綜合經濟管理部門、金融機構的招聘中,越來越多的單位明確提出需要計量經濟學專業人才。

第五,適應提高我國經濟學學科水平的需要。筆者曾在較早的一篇論文中曾經提出,經濟學有沒有「世界先進水平」?有,又沒有。講沒有,主要指經濟學理論與政策。各國國情不同,能夠正確指導本國經濟發展的理論就是先進的理論,能夠正確調控各個時期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就是先進的政策。不存在也不應該存在所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經濟學理論與政策。講有,是指經濟學研究方法、經濟分析方法和經濟決策方法。而在這個方面,我們落後了,而且落後了許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實證研究方法,而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就是最主要的經驗實證研究方法。(李子奈,1994)

第六,具有良好的發展環境。伴隨我國改革開放的30年,關於什麼是我國主流經濟學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而計量經濟學雖然作為西方現代經濟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卻是可以置身於爭論之外。因為計量經濟學模型是經驗的,而不是先驗的。作為一門經濟學的分支學科,計量經濟學也具有社會屬性,但它的社會屬性來自於實踐,而不是來自於價值判斷。例如,研究同樣的經濟問題,在我們的模型中就可能包含顯著的反映制度因素的變數,但是,它的顯著性是經驗檢驗的結果。正因為此,在經濟學界關於中國主流經濟學的討論中,比較一致的意見是,「傳統社會主義經濟學在數學方面用得不夠,只注重定性分析而缺少對現實問題的定量分析,這是需要加強的。」(《光明日報》2004年9月6日文章「主流經濟學須不斷創新」)甚至在「堅決反對把西方經濟學作為中國經濟學的主流」的同時,也提倡「應積極借鑒西方經濟學的一些科學方法」。(《人民日報》2004年11月25日文章「中國經濟學的發展方向」)這些就為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由於上述原因,計量經濟學自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進入我國之後,迅速為我國經濟學界廣泛接受,使得我國的經濟學教學與研究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國近三十年來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大體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現在已經進入第三個階段。

(三)我國計量經濟學教學與研究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後期,為推廣普及階段。其開始的標誌是1979年3月中國數量經濟學會的成立和1980年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邀請克萊因教授等世界著名計量經濟學家在北京舉辦的計量經濟學講習班;其結束的標誌是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將《計量經濟學》確定為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共同核心課程。

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於1930年成立,被認為是計量經濟學作為一個學科正式誕生的重要標誌之一。同樣,中國數量經濟學會的成立,也是中國數量經濟學科誕生的一個標誌。一批在計量經濟學領域有相當造詣,且具有遠見卓識的經濟學家,雖然人數不多,但以中國數量經濟學會為平台,成為我國計量經濟學發展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克萊因教授等7位世界著名計量經濟學家1980年夏在北京舉辦計量經濟學講習班,長達40餘天,參加者達100餘人,應該是我國計量經濟學教學與研究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1980年以前,雖然我國已經有多位經濟學家在推動計量經濟學教學與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計量經濟學仍然是經濟學中一個鮮為人知的分支。計量經濟學講習班的舉辦,是計量經濟學理論在我國的第一次全面的介紹和推廣。參加講習班的中國學者,大多數都成為我國計量經濟學發展的骨幹。當年10月,克萊因教授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在他接受獎項時,專門提到「將現代計量經濟學引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更使得講習班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事件,擴大了它的影響。

20世紀80年代初期到中期,少數高等院校經濟類專業開設了比較完整的計量經濟學課程,國內學者開始編寫計量經濟學教科書。根據不完全調查,高等學校財經類專業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比例從1980年為0%上升到1987年為18%,到90年代初期達到50%左右。

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研究和編製2000年發展規劃為契機,一部分研究機構和綜合經濟管理部門開始應用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80年代中後期,研製國家和地區的宏觀經濟模型,曾經形成熱潮。特別是從1990年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每年的經濟形勢分析預測會,發布經濟形勢分析預測報告,出版「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蘭皮書,極大地推動了計量經濟學應用模型研究的開展,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模式,以及全球信息化潮流,對高校經濟類專業的教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推動了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推廣普及。1994年至1995年間,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及其高等院校專門委員會在原國家教委高教司的支持下,組織20餘所高校編寫了計量經濟學教學大綱,包括《計量經濟學》(財經類)教學大綱和《計量經濟學》(綜合、理工類)教學大綱,對各個學校的課程教學內容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1997年3月進行的調查顯示,在設置經濟類專業的高校中,92%的學校開設了計量經濟學課程,其中88%為必修課程,平均學時為54學時。

原國家教委於1996年啟動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在1996年7月確定的經濟管理類20項重點研究項目中,包括「經濟管理類專業數量分析系列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研究」。通過對現狀的調查分析、對需求的調查分析,以及對發達國家經濟類專業數量分析系列課程設置的調查分析,同時開展了大範圍的討論,於1997年9月提出了我國高校經濟類專業數量分析系列課程設置建議。建議將經濟學類本科生數量分析類課程分三個層次設置,即核心課程、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計量經濟學》應該列入經濟類專業核心課程。

1998年7月,在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上,將《計量經濟學》確定為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共同核心課程。這是我國經濟學教學走向現代化和科學化的重要標誌,對我國經濟學人才培養質量產生了重要影響,也標誌著計量經濟學在我國得到推廣普及。

第二階段從1998年至本世紀前十年中期,為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提高階段和應用研究的推廣階段。其開始的標誌是核心課程的確立,結束的標誌是2006年7月,世界計量經濟學會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辦全球性國際學術會議。

本科生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普及,為研究生計量經濟學高級課程的開設創造了條件。20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一些計量經濟學高級課程教科書的引進,以及國內學者編著的高級計量經濟學教科書的出版,真正意義的計量經濟學高級課程在高校經濟學科研究生中開始開設。2000年和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分別授予在微觀計量經濟學、現代宏觀計量經濟學和金融計量經濟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計量經濟學家,對我國計量經濟學高級課程的教學無疑是巨大的推動力。據2006年10月召開的全國數量經濟學專業博士生培養研討會的交流,在博士研究生的課程表中,各個學校都將高級計量經濟學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有的學校開設了多門,最多的開設了6門計量經濟學高級課程。

研究生計量經濟學高級課程的開設,也推動了本科生計量經濟學課程內容體系的改善和教學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在基礎和前沿的結合、理論與應用的結合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建設了若干門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2006年的調查顯示,98%的高校在經濟類專業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其中全部必修69%、部分必修36%、全部選修3%,這個數據與1997年調查差別不大。但是,在課程內容方面有了顯著的改善,100%的學校包括經典單方程線性模型,73%的學校包括經典聯立方程模型,40%的學校包括常用的應用模型,26%的學校包括時間序列分析模型,15%的學校包括微觀計量經濟學模型。

在這個期間,計量經濟學模型在我國經濟理論研究和經濟問題分析中被迅速廣泛採用。如前所述,在我國經濟類學術刊物上,以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作為主要分析方法的論文佔全部論文的比例,迅速提高50%以上。這個比例已經達到美國同類刊物,例如《美國經濟評論》()同樣的水平。而且研究對象遍及經濟的各個領域,所應用的模型方法遍及計量經濟學的各個分支。計量經濟學模型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研究的一種主流的實證研究方法。更為重要的是,計量經濟學模型成為綜合經濟管理部門和經濟類研究機構分析經濟形勢、研究實際經濟問題和制定經濟政策的常用工具,提高了經濟預測和決策的水平。

2006年7月,世界計量經濟學會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辦全球性國際學術會議,來自3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位學者參加了會議,其中近50名中國大陸學者的論文通過統一標準的評審入選。筆者和其它幾位學者曾於1987年參加了在東京舉辦的世界計量經濟學會國際學術會議,被當時的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會長稱為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第一次參加計量經濟學會的國際學術會議。事隔近20年,在中國大陸舉辦如此高水平的全球性國際學術會議,表明了我國計量經濟學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應用研究的廣泛開展。

從近兩年開始,可以認為我國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與研究進入了第三階段,不妨稱為發展與創新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加強理論研究,提高應用研究的水平,發展中國的計量經濟學課程。

(四)我國計量經濟學教學與研究現階段的三大任務

⒈ 加強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的研究與創新

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的發展,從經典到現代,已經形成了廣泛的內容體系。在我國計量經濟學發展的前20年中,我國的學者一直處於學習和跟蹤的地位,而且人數極少。即使是該專業的博士研究生,選擇模型理論方法作為論文選題的也不到10%。在這個方面,我們與國際前沿水平差距甚遠。近些年來,隨著一些在理論計量經濟學領域有成就的海外學者和一批在海外受到良好訓練的年青學者回國,以及國際學術交流的廣泛開展,情況正在改變。計量經濟學理論研究,既是學科發展的基礎,又是學科水平的體現,只有加強理論研究,產生一批原創性成果,我們才可能融入世界計量經濟學主流。這應該成為本階段的任務之一。

問題在於從何處著手?翻開國際上「權威」的理論計量經濟學學術刊物,在產生一種畏懼感的同時,我們不僅要問:什麼是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的創新性研究?我國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研究與創新的方向是什麼?綜觀計量經濟學理論發展的歷史,不難發現它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新的問題出現了,研究這些問題的理論方法就隨之發展了。現代計量經濟學理論的重大發展尤其是這樣。赫克曼因為發現了樣本數據的選擇性及其對經典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影響,發展了選擇性樣本模型的理論方法;麥克法登研究選擇結果與影響因素之間的關係,發展了離散選擇模型的理論方法;格蘭傑發現非平穩時間序列之間容易產生偽回歸,進而發展了如何檢驗時間序列的平穩性以及如何在非平穩時間序列之間建立結構模型的理論方法。這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重大創新性成果,無一不是以問題為導向而產生的。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已經使關於中國經濟的研究逐漸成為國際主流經濟學中的一部分。中國經濟發展的特殊性和數據的特殊性,也為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的創新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例如,經濟發展在時間序列上的結構變化特徵,個體行為在同一時間截面上的極大的差異性,選擇行為的非理性,等等。抓住這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理論方法,應該成為我國計量經濟學理論研究的主要方向。

⒉ 提高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的水平

在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已經廣泛開展的今天,提高應用研究的水平已經刻不容緩。目前,錯用和濫用計量經濟學模型的現象不斷發生,甚至較為普遍。錯用的結果是「自欺欺人」。濫用的結果是「自娛自樂」。如何提高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的水平?這個問題已經嚴肅地提出。否則,有可能影響人們對計量經濟學的熱情和信心,甚至葬送計量經濟學發展的大好局面。

究其原因有許多,其中重要一條是對計量經濟學模型的方法論基礎缺乏深入研究和正確理解。包括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哲學基礎、經濟學基礎、數學基礎和統計學基礎。具體問題包括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的科學性,模型類型對數據的依賴性,模型總體設定的經濟關係導向,模型變數設定的相對性,模型隨機擾動項的源生性,假設檢驗的不對稱性,以及模型應用的局限性等問題。(李子奈,2007;洪永淼,2007)所以,開展關於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論基礎的研究,對於提高應用研究的水平,是十分重要和急迫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正確設定總體模型。(李子奈,2008)

研究重要問題,採用正確的模型方法,爭取有所發現,應該成為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的指導原則。研究重要問題,是不言而喻的。問題在於,什麼是重要問題?西方主流經濟學刊物所偏好的問題,我們需要關注,也需要研究。但是,我們應該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我國改革和發展所面臨的重要現實問題上來。採用正確的模型方法,就需要我們根據研究的問題和數據的特徵,在參考國外已經發展的模型方法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和創新。爭取有所發現,就是要通過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發現人們通過一般觀察和定性分析難以發現的規律。如果建立了計量經濟學模型,經過複雜的估計和檢驗過程,最終發現了或者驗證了人們所熟知的結論,那麼研究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

微觀經濟社會領域應該是需要著重拓展的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領域。從經濟類學術刊物論文的統計分析中,我們發現,已有的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主要集中於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領域,各佔30%以上。原因有二:一是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確實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最受人們關注的領域,應該研究;二是關於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數據比較容易獲得,方便研究。黨的十七大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任務,而抓住民生問題,也就是抓住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和切入口。所以,與民生相關的就業問題、健康問題、教育問題、安全問題,甚至包括家庭問題、婚姻問題等,都會逐漸成為解決了溫飽的人們所關注的熱點問題,都應該成為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的重要課題。困難在於微觀數據的缺乏。所以,微觀經濟社會數據的採集和數據質量的診斷,以及數據資源的共享,成為當前我國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的關鍵之一,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⒊ 發展中國的計量經濟學課程

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與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課程體系最為接軌的課程,是否需要「中國化」?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必須追溯到計量經濟學的課程性質,即它是經濟學課程還是應用數理統計學課程?無論從計量經濟學的定義和研究對象,還是它在經濟學科中的地位,都表明它是經濟學科的一個分支,是一門經濟學課程,更具體一點說,是一門經濟學方法論課程。既然是經濟學課程,就具有它的社會屬性,就存在需要中國化和可以中國化的問題。將計量經濟學看成為一門「純方法」課程,是一種誤解。「方法論」不同於「方法」,經濟學方法論,必然是建立在經濟學理論基礎上的。例如,回歸分析是一種「方法」或者「技術」,但是以回歸分析作為分析技術的經典計量經濟學模型,則屬於方法論範疇。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的對經典計量經濟學模型的「盧卡斯批判」,並不是對回歸分析的批判,實質上是對模型總體設定先驗理論導向的批判,是對30年代至60年代佔主流地位的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的批判。

第一,將計量經濟學模型的總體設定由先驗理論導向和數據導向轉向主體關係導向(或關係論導向)。計量經濟學應該把經濟系統的主體動力學關係分析作為自己的任務,在此基礎上進行計量經濟學模型的總體設定。這樣的模型才可能是建立在中國的經濟理論和經濟現實基礎之上的模型,而不是「借人家的罈子裝我們的酒」。那麼,計量經濟學課程就不能只講模型的估計和檢驗,應該講授如何在經濟理論的指導下分析經濟關係,如何利用經驗數據檢驗經濟關係,進而進行模型總體設定。

第二,將數據的分析和診斷引入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在中國,數據資源的數量和質量都制約著計量經濟學模型的發展與應用,計量經濟學不能等著別人提供符合要求的數據,應該將數據的收集、分析與診斷作為自己的任務。什麼類型的模型才能適合特定類型的數據?數據是否具備模型所要求的完整性、準確性、可比性和一致性?如何診斷時間序列數據中的結構變化和截面數據中的奇異點?等等。計量經濟學課程應該將這部分作為它的教學內容。

第三,模型的應用和應用模型的教學應用應該有所側重。計量經濟學模型作為一類經濟數學模型,是從用於經濟預測發展起來的。但是從計量經濟學模型的方法論基礎可以看到,經濟預測很難成為計量經濟學模型的主要應用領域,因為「成功的預測所依賴的必須是『覆蓋性的法則』」,而「計量經濟學並不企圖發現覆蓋性的法則,只是試圖尋找不明顯的規律」。(K.D.Hoover,1997)相對於具有「絕對性」要求的經濟預測,計量經濟學模型對於具有「相對性」要求的政策評價,更有用武之地。政策評價,或者稱為政策實驗,包括宏觀和微觀,應該成為計量經濟學模型的主要應用領域。在中國尤其是這樣,因為我們的政策是有效的和變化的。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內容應該據此做出相應的調整。

關於計量經濟學課程的中國化,或者說發展中國的計量經濟學,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這裡只是提出一點初步認識,以期引起關注和討論。

參考文獻

李子奈,我國經濟學研究如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4年第1期。

洪永淼,計量經濟學的地位、作用和局限,《經濟研究》,2007年第5期。

李子奈,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論的若干問題,《經濟學動態》,2007年第10期。

李子奈,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的總體回歸模型設定,《經濟研究》,2008年第8期。


推薦閱讀:

規範教學促進電子琴的發展
水滸調兵遣將的玄機(發展期,連載二)
安化黑茶產業的正道是:發展並打造正宗「安化黑茶」品牌
真相:98.8%的人發展受阻是因為不會溝通
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TAG:閱讀 | 經濟學 | 經濟 | 推薦 | 計量經濟學 | 發展 | 計量經濟 | 計量 | 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