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百年來三大事件塑造世界

參考消息網6月13日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6月10日刊登題為《三個塑造我們世界的事件》一文,作者是該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文章稱,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二戰中盟軍發起進攻的日子70周年、蘇維埃帝國崩潰25周年。100年前,歐洲脆弱的秩序土崩瓦解。70年前,民主國家發起了對極權主義歐洲的進攻。25年前,歐洲成為一個一體、自由的大陸,中國則選擇了市場經濟和黨國制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生活在全球化資本主義的時代達四分之一個世紀。但是,這樣一個時代帶來的政治和經濟壓力正越來越變得一目了然。

1913年,西歐是世界經濟和政治中心。它的經濟產出相當於世界產出的三分之一。歐洲的帝國直接或者間接地控制著世界上大多數的地方。歐洲的企業主宰著世界貿易和金融。儘管美國整體的經濟規模最大,但它仍然處於邊緣地位。

歐洲各大國之間的競爭撕裂了這個世界。這場戰爭導致俄羅斯發生共產主義革命。它讓權力轉移到了大西洋的彼岸。它讓全球經濟的穩定聽任美國擺布,而當時美國已經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債主。它決定性地削弱了舊的帝國主義大國。它摧毀了歐洲人的自信。第一次世界大戰沒有做到的,大蕭條和納粹主義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做到了。到二戰盟軍進攻日時,世界經濟已經分崩離析,歐洲已經臣服,而人們對大屠殺深惡痛絕。災難已經結束。

同盟國在諾曼底海灘登陸發起的進攻確保了歐洲的勝利。一個自由和民主的西歐在美國的保護下出現。歐洲戰後的分裂是一個悲劇,儘管這個結局無法避免:美國不會在剛剛與蘇聯結盟後就與蘇聯交戰。但是,這時介入的美國確實通過北約保護了西歐的自由,並通過馬歇爾計劃、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啟動了歐洲和跨大西洋經濟體的再融合。

美國的崛起和歐洲的道德與物質崩潰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帝國的終結。幾乎所有新獨立的國家都選擇關注本國的工業化發展。1949年落入共產主義統治之下的中國對於自給自足尤其熱衷。但是,印度儘管實行民主制度,也支持計劃和廣泛的國有化。拉丁美洲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也是採取這種做法。

儘管1989年並非標誌著1945年之後世界分裂狀態終結的唯一年份,但它標誌著冷戰後歐洲分裂狀態的結束,並迅速導致了蘇聯的解體。1978年,鄧小平已經讓中國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但是他對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的批判決定了中國發展的性質——一種自下而上的市場經濟和自上而下的政體的結合。中國的崛起引來了艷羨的目光,然而一個國家從赤貧狀態發展為中等收入國家所面臨的挑戰與成為高收入經濟體所面臨的挑戰是不同的。

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的顯著特徵就是全球化。在全球接受市場經濟的推動和數字經濟的壓力下,人類已創造了比1913年時更加高度融合的經濟。此外,這一切不是在帝國的統治下發生的,而是在全球化機構的庇護下發生的。

這是一個兜了一圈又回到原地的世界,儘管在這一過程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世界也面臨一些類似的壓力:歷史並不會重複自己,但它確是有一定節奏的。

正如麥肯錫國際研究所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就像大蕭條一樣,大衰退破壞了全球化。受到跨境金融崩潰的影響,商品和服務的貿易流量以及金融活動相對於全球產出大大下降。目前尚不清楚,全球化現在的發展放緩到底有多深。但是,考慮到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損害,以及人們對全球市場經濟的運作,尤其是收益分配的明顯擔憂,出現比當今更大的強烈反應是可能的。

大概更重要的是政治壓力,就像1914年前一樣。經濟融合和政治分歧之間的緊張關係仍然是任何一種全球經濟融合的軟肋。如果過去100年帶給我們一個教訓的話,那就是我們註定要合作。然而,我們仍然處於一種部落狀態。合作和衝突之間的這種緊張關係是永久性的。過去一個世紀,人類經歷了兩個極端。下一個世紀的歷史將由我們怎麼處理這些非常類似的選擇而決定。


推薦閱讀:

30天暴漲6倍!迅雷股價爆發竟靠「比特幣」!?
保理業務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如何?
如何看待山東菏澤老人 27 年前存款 1000 元錢,銀行承諾 20 萬元最後只給 5000 元?
你對錢的態度,決定了錢跟你的距離

TAG:金融 | 世界 | 大事件 | 金融時報 | 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