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內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四)

45消渴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消渴由稟賦不足,陰虛燥熱所致。口渴引飲為上消;善食易飢為中消;飲一溲一為下消,統稱消渴。包括糖尿病、尿崩症。

45. 1診斷依據

45.1.1口渴多飲,多食易飢,尿頻量多,形體消瘦。

45.1.2初起可「三多」癥狀不著。病久常並發眩暈,肺癆,胸痹,中風,雀目,瘡癤等。嚴重者可見煩渴,頭痛,嘔吐,腹痛,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脫危象。

45.1.3查空腹、餐後2小時尿糖和血糖,尿比重,葡萄糖耐量試驗。必要時查尿酮體,血尿素氮、肌酐,二氧化碳結合力及血鉀、鈉、鈣、氯化物等。

45.2證候分類

45.2.1燥熱傷肺:煩渴多飲,口乾咽燥,多食易飢,小便量多,大便乾結。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45.2.2胃燥津傷:消谷善飢,大便秘結,口乾欲飲,形體消瘦。舌紅苔黃,脈滑有力。

45. 2. 3腎陰虧虛:尿頻量多,混如脂膏,頭暈目眩,耳鳴,視物模糊,口乾唇燥,失眠心煩。舌紅無苔,脈細弦數。

45. 2. 4陰陽兩虛:尿頻,飲一溲一,色混如膏。面色黧黑,耳輪枯焦,腰膝酸軟,消瘦顯著,陽痿或月經不調,畏寒面浮。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45. 2. 5陰虛陽浮:尿頻量多,煩渴面紅,頭痛噁心,口有異味,形瘦骨立,唇紅口乾,呼吸深快。或神昏迷濛,四肢厥冷。舌質紅絳,苔灰或焦黑,脈微數疾。

45.3療效評定

45.3.1治癒: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多次正常。

45.3. 2好轉:主要癥狀及有關實驗室檢查有改善。

45.3.3未愈: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無變化。

46熱淋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熱淋是下焦感受濕熱病邪,膀胱氣化不利所致。以小便頻急,解時滴瀝澀痛為主要表現。常指急、慢性泌尿系感染。

46.1診斷依據

46.1. 1發病驟急,小便頻急不暢,滴瀝澀痛,尿黃混濁,或見血尿。小腹拘急,腰部酸痛,伴惡寒發熱,心煩口苦,噁心嘔吐等症。

46.1.2病久或反覆發作後,常伴有低熱,腰痛,小腹墜脹,疲勞等症。

46.1.3多見於已婚女性,每因疲勞、情志變化、感受外邪而誘發。

46.1. 4膀胱俞、腎俞等穴位有壓痛及扣擊痛。

46.1.5尿常規檢查,白細胞、紅細胞少許~「++++」,可見尿蛋白。清潔中段尿培養有致病菌生長,菌落計數在10萬/cm2以上。

46.1.6慢性期作腎盂造影,B超、腎圖掃描等檢查。

46.2證候分類

46. 2. 1濕熱下註:小便頻急不爽,尿道灼熱刺痛,尿黃渾濁,少腹拘急,腰痛,或伴有惡寒發熱,口苦,噁心嘔吐,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46. 2. 2陰虛濕熱:尿頻不暢,解時刺痛,腰酸乏力,午後低熱,手足煩熱,口乾口苦。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

46.2.3脾腎兩虛:尿頻,餘瀝不凈,少腹墜脹,遇勞則發,腰酸,神倦乏力,面足輕度浮腫,頭昏食少,面色蒼白。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或細弱。

46.3療效評定

46.3.1治癒:癥狀、體征消失,尿常規正常,中段尿細菌培養3次陰性。

46.3.2好轉:癥狀減輕,體征及尿常規有改善,中段尿培養或為陽性。

46.3.3未愈:癥狀及尿常規均無變化。

47石淋的診斷依據、證侯分類、療效評定

石淋由濕熱久蘊,煎熬尿液成石,阻滯腎系。指泌尿繫結石。

47.1診斷依據

47. 1. 1發作時腰腹絞痛,痛及前yin,面色蒼白,冷汗,噁心嘔吐。可伴有發熱惡寒,小便澀痛頻急,或有排尿中斷。

47.1.2肉眼可見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47.1.3尿常規檢查有紅細胞。

47. 1. 4作腎系B超檢查,或X線腹部平片、腎盂造影等可明確結石部位。必要時作膀胱鏡逆行造影。

47.2證候分類

47. 2. 1下焦濕熱:腰腹絞痛,小便澀痛,尿中帶血,或排尿中斷,解時刺痛難忍,大便乾結。舌苔黃膩,脈弦或數。

47. 2. 2下焦瘀滯:腰痛發脹,少腹刺痛,尿中夾血塊或尿色暗紅,解時不暢。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

47. 2. 3腎氣虧虛:腰腹隱痛,排尿無力,少腹墜脹,神倦乏力,甚則顏面虛浮,畏寒肢冷。舌體淡胖,脈沉細弱。

47. 2.4腎陰虧虛:頭暈目眩,耳鳴,心煩咽燥,腰酸膝軟,舌紅苔少,脈細數。

47.3療效評定

47.3.1治癒:砂石排出,癥狀消失,X線攝片結石陰影消失。

47.3.2好轉:癥狀改善,X線攝片結石縮小或部位下移。

47.3.3未愈:癥狀及X線檢查結石無變化。

48乳糜尿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乳糜尿由感受病邪後濕熱未清,脾腎兩傷,清濁不分所致。以小便混濁,乳白如泔漿,尿時無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

48.1診斷依據

48. 1.1以小便混濁,乳白如泔漿,解時無疼痛為主症。可伴見血尿,血塊。

48. 1.2每因進食油膩、蛋白飲食或勞累過度而誘發或加重。

48. 1. 3體檢可伴見睾wan腫大,陰nang積液及象皮腿。

48. 1. 4小便乳糜定性試驗陽性,查尿常規有蛋白、紅細胞。尿離心沉澱或可查到微絲蚴。

48.1.5必要時作膀胱鏡檢查,可明確病位。

48.2證候分類

48. 2. 1濕熱下註:小便混濁或夾凝塊如絮,上浮如油,或帶血色、血絲、血塊,排尿有阻塞灼熱感,口乾口苦。舌苔黃膩,脈濡數。

48. 2. 2脾虛氣陷:小便乳白,每因勞倦或進食油膩而反覆發作或加重。小腹墜脹,尿意不暢,神倦乏力,面色無華。舌淡苔白,脈細弱。

48. 2. 3腎陰虧虛:小便乳白如凝脂或凍膠,遷延不愈。精神。萎靡,消瘦無力,頭暈耳鳴,腰酸膝軟,煩熱口乾。舌紅無苔、脈細數。

48. 2. 4腎陽虧虛:小便乳白,反覆發作,余溺不盡,夜尿頻多,面色huang(恍)白,形寒肢冷,面浮足腫。舌淡胖,脈沉細。

48.3療效評定

48.3.1治癒:癥狀消失,尿常規正常,尿乳糜試驗連續3次陰性。

48.3.2好轉:癥狀基本控制,實驗室檢查有好轉。

48.3.3未愈: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無變化。

49癃閉的診斷依據、證侯分類、療效評定

癃閉由於膀胱氣化不利,尿液排出困難,小便不利,點滴而出為「癃」;小便不通,欲解不得為「閉」,一般合稱癃閉。相當於尿瀦留。

49. 1診斷依據

49.1.1小便不利,點滴不暢,或小便閉塞不通,尿道無澀痛,小腹脹滿。

49.1.2多見於老年男性,或產後婦女及手術後患者。

49.1.3男性直腸指診檢查可有前列腺肥大,或膀胱區叩診明顯濁音。

49.1.4作膀胱鏡、B超、腹部x線等檢查,有助診斷。

49.2證候分類

49.2.1濕熱下註:小便量少難出,點滴而下,甚或涓滴不暢,小腹脹滿,口乾不欲飲。舌紅,苔黃膩,脈數。

49.2.2肝鬱氣滯:小便突然不通,或通而不暢,脅痛,小腹脹急,口苦。多因精神緊張或驚恐而發。舌苔薄白,脈弦細。

49. 2.3瘀濁阻塞:小便滴瀝不暢,或尿如細線,甚或阻塞不通,小腹脹滿疼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

49.2.4腎氣虧虛:小腹墜脹,小便欲解不得出,或滴瀝不爽,排尿無力。腰膝酸軟,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面色huang(恍)白。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弱。

49.3療效評定

49.3.1治癒:小便通暢,癥狀及體征消失。

49.3.2好轉:癥狀及體征改善。

49.3.3未愈:癥狀無變化。

50陽痿的診斷依據、證侯分類、療效評定

陽痿指yin莖不能勃起,或勃而不堅,影響正常性生活的男子性功能減退症。

50. 1診斷依據

50.1.1青壯年男性,在性生活時yin莖不能勁起,或勃而不堅,不能進行正常性生活。

50.1.2多有房事太過,或青少年期多犯手yin史。常伴有神倦乏力,腰酸膝軟,畏寒肢冷,或小便不暢,滴瀝不盡等症。

50.1.3排除性器官發育不全,或藥物引起的陽痿。

50.2證候分類

50.2. 1命門火衰:陽痿不舉,面色huang(恍)白,頭暈目眩,精神萎靡,腰膝酸軟,畏寒肢冷,耳鳴。舌淡,苔白,脈沉細。

50.2.2心脾兩虛:陽痿,精神不振,失眠健忘,膽怯多疑,心悸自汗,納少,面色無華。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50.2.3濕熱下註:yin莖痿軟,勃而不堅,yin囊潮濕氣臊,下肢酸重,尿黃,解時不暢,餘瀝不盡。舌紅,苔黃膩,脈沉滑數。

50.3療效評定

50.3.1治癒:癥狀消失,性生活恢復正常。

50.3.2好轉:yin莖能舉,能進行性生活,但時好時差。

50.3.3未愈:癥狀無變化。

51遺精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遺精由於腎虛不固或邪擾精室,導致不因性生活而精液排泄,每周超過一次以上者。

51.1診斷依據

51.1.1男子不因性生活而排泄精液,多在睡眠中發生,每周超過一次以上。甚則勞累或慾念即精液流出。

51.1.2遺精頻繁者,可伴有頭暈,耳鳴,神倦乏力,腰酸腿軟等症。

51.1. 3直腸指診、前列腺B超及精液常規等撿查可助病因診斷。

51.2證候分類

51.2.1陰虛火旺:夜寐不實,多夢遺精,陽興易舉。心中煩熱,頭暈耳鳴,面紅升火,口乾苦。舌質紅,苔黃,脈細數。

51.2.2濕熱下註:有夢遺精頻作,,尿後有精液外流,小便短黃而混,或熱澀不爽,口苦煩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51.2.3心脾兩虛:遺精遇思慮或勞累過度而作。頭暈失眠,心悸健忘,面黃神倦,食少便溏。舌質淡,苔白,脈細弱。

51.2.4腎虛不固:遺精頻作,甚則滑精。腰酸膝軟,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心煩失眠。腎陰虛者,兼見顴紅,盜汗,舌紅,苔少,脈弦數;腎陽虛者,可見陽痿早泄,精冷,畏寒肢冷,面浮huang(恍)白,舌淡,苔白滑,尖邊齒印,脈沉細。

51.3療效評定

51.3. 1治癒:遺精消失,或控制每月1~2次,伴隨癥狀消除。

51.3.2好轉:遺精次數減少1/2以上,其他癥狀減輕。

51.3.3未愈:遺精次數及其他癥狀無改變。

52風濕痹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風濕痹由於風寒濕熱等外邪入侵,閉阻經絡關節,氣血運行不暢,以全身關節呈遊走性紅、腫、重著、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常指風濕性關節炎。

52.1診斷依據

52.1.1以四肢大關節走竄疼痛為主,伴重著、酸楚、麻木、關節屈伸不利。多有惡寒、發熱等症。

52.1.2病前多有咽痛乳蛾史,或涉水淋雨、久居濕地史。

52. 1. 3部分患者可有低熱,四肢環形紅斑,或結節性紅斑。常可心臟受累。

52. 1. 4血沉增快,抗鏈球菌素「O」大於500單位。

52.2證候分類

52. 2.1行痹(風邪偏勝):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遊走不定,屈伸不利,或見惡風發熱等。舌苔薄白,脈浮。

52.2.2痛痹(寒邪偏勝):肢體關節疼痛較劇,遇寒加重,得熱痛減,晝輕夜重,關節不能屈伸,痛處不紅,觸之不熱。苔白滑,脈弦緊。

52.2.3著痹(濕邪偏勝):肢體關節重著酸痛,痛處固定,下肢為甚,或有腫脹,肌膚麻木,天氣陰雨加重。舌苔白膩,脈濡緩。

52.2.4熱痹(熱邪偏勝):起病急驟,關節疼痛,局部紅腫灼熱,痛不可觸,屈伸不利,得冷稍舒。多有發熱惡風,多汗,心煩口渴。舌紅苔黃,脈滑數。

52. 2. 5虛痹(氣血兩虛):病程日久,反覆不愈,關節疼痛,時輕時重。面黃無華,心悸自汗,頭暈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

52.3療效評定

52. 3. 1治癒:癥狀消失,關節活動正常,實驗室檢查正常。

53. 3.2好轉:癥狀明顯好轉,實驗室檢查有改善。

52.3.3未愈: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無進步。

53尪痹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尪痹由風寒濕邪客於關節,氣血痹阻,導致以小關節疼痛,腫脹,晨僵為特點的疾病。本病指類風濕性關節炎。

53.1診斷依據

53.1.1初起多以小關節呈對稱性疼痛腫脹,多發於指關節或背脊,晨僵,活動不利。

53.1.2起病緩慢,反覆遷延不愈,逐漸形體消瘦。常因感受風寒濕邪而反覆發作。

53.1.3病久受累關節呈梭形腫脹,壓痛拒按,活動時疼痛。後期關節變形僵直,表面光滑,周圍肌肉萎縮。少數病例有皮下結節。

53.1.4血查類風濕因子陽性,發作期血沉可增快。X線攝片可見骨質疏鬆改變,或關節骨面侵蝕呈半脫位或脫位,以及骨性強直,關節面融合等。

53.2證候分類

53.2.1風寒濕阻:關節腫脹疼痛,痛有定處,晨僵屈伸不利,遇寒則痛劇,局部畏寒伯冷。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沉緊。

53.2.2風濕熱郁:關節紅腫疼痛如燎,晨僵,活動受限。兼有惡風發熱,有汗不解,心煩口渴,便干尿赤。舌紅,苔黃或燥,脈滑數。

53.2.3痰瘀互結:關節漫腫日久,僵硬變形,屈伸受限,疼痛固定,痛如錐刺,晝輕夜重,口乾不欲飲。舌質紫暗,苔白膩或黃膩,脈細澀或細滑。

53.2.4腎虛寒凝:關節疼痛腫脹,晨僵,活動不利,畏寒伯冷,神倦懶動,腰背酸痛,俯仰不利,天氣寒冷加重。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

53,2.5肝腎陰虛:病久關節腫脹畸形,局部關節灼熱疼痛,屈伸不利,形瘦骨立,腰膝酸軟。伴有頭暈耳鳴,盜汗,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

53.2.6氣血虧虛:關節疼痛,腫脹僵硬,麻木不仁,行動艱難,面色淡白,心悸自汗,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53.3療效評定

53. 3.1治癒:關節疼痛、腫脹消失,活動功能正常,實驗室檢查正常。

53.3.2好轉:關節疼痛、腫脹減輕,活動功能好轉,實驗室檢查有改善。

53.3.3未愈:關節疼痛、腫脹及實驗室檢查無變化。

54骨痹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骨痹由於年老體衰,骨失滋養,氣血失凋,所致局部或全身骨關節退化改變。臨床表現以大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為主症。多見於退行性骨關節病,肥大性改變等。

54.1診斷依據

54.1.1初起多見腰腿、腰脊、膝關節等隱隱作痛,屈伸、俯仰、轉側不利,輕微活動稍緩解,氣候變化加重,反覆纏綿不愈。

54.1.2起病隱襲,發病緩慢,多見於中老年。

54.1.3局部關節可輕度腫脹,活動時關節常有喀刺聲或摩擦聲。嚴重者可見肌肉萎縮。關節畸形,腰彎背駝。

54.1. 4 X線攝片檢查:示骨質疏鬆,關節面不規則,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骨質硬化,以及邊緣唇樣改變,骨贅形成。

54.1. 5查血沉、抗「O」、粘蛋白、類風濕因子等與風濕痹、尫痹相鑒別。

54.2證候分類

54.2.1腎虛髓虧:關節隱隱作痛,腰膝酸軟,腰腿不利,俯仰轉側不利。伴有頭暈,耳鳴,耳聾,目眩。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54.2.2陽虛寒凝:肢體關節疼痛,重著,屈伸不利,天氣變化加重,晝輕夜重,遇寒痛增,得熱稍減。舌淡,苔白,脈沉細緩。

54.2.3瘀血阻滯:關節刺痛,痛處固定,關節畸形,活動不利,或腰彎背駝,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脈沉或細澀。

54.3療效評定

54. 3.1治癒:消失,活動功能恢復正常,實驗室檢查正常。

54. 3. 2好轉:關節疼痛、腫脹減輕,活動功能好轉。

54. 3. 3未愈:關節疼痛及腫脹無變化。

55 肌痹的診斷依據、證侯分類、療效評定

肌痹由邪客肌膚經絡,氣血失調所致。以對稱性肌肉軟弱無力,酸痛,或肌膚不仁為主要表現。相當於多發性肌炎和皮肌炎。

55.1診斷依據

55. 1. 1以肢體肌肉軟弱無力,肌肉酸痛,皮膚不仁為特徵。初起可急驟出現,繼則手軟難握,臂軟難舉,足軟難履。甚則累及咽、頸項及胸部肌肉。嚴重者可出現復視、斜視,聲嘶,吞咽及呼吸困難。

55.1.2多見於20~40歲女性,病前可有外感史,或關節病及腫瘤史。

55.1.3四肢近端肌力明顯減弱,肌肉疼痛質硬,病久可有肌肉萎縮。

55.1.4急性發病白細胞總數增高,血沉增快,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常顯著增高,醛縮酶、乳酸脫氫酶、穀草、谷丙轉氨酶及蛋白電泳α、β球蛋白在活動期增高。

55.1.5肌電圖:低電位,短波幅,多相波;纖顫電位,陽性棘波,插入電位延長。

55.1.6組織病理檢查示肌纖維有炎性改變,肌纖維破碎,透明變形,橫紋不清,間質內有水腫和炎性細胞浸潤。

55.2證候分類

55.2. 1濕熱瘀阻:肌肉關節酸楚,重著無力,肌膚不仁或有腫痛,伴有身熱不揚,皮膚瘙癢,咽痛,尿赤便干。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55.2.2陰虛熱郁:肌肉關節酸軟乏力,疼痛,低熱,煩熱口乾,咽痛聲嘶,復視,形體消瘦,大便乾燥,小溲短赤。舌紅少津,苔薄黃,脈細數。

55.2.3脾虛痰濕:肌肉疼痛酸楚,肌膚不仁,鬆軟無力,手軟難握,臂軟難舉,足軟難履,身倦困重,面色萎黃,胃納減退,口粘多痰。舌淡,苔白膩,脈濡或緩滑。

55.3療效評定

55.3.1治癒: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實驗室檢查基本正常。

55.3.2好轉:癥狀減輕,體征改善,實驗室檢查好轉。

55. 3.3未愈: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無變化。

56痛風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痛風系由濕濁瘀阻、留滯關節經絡,氣血不暢所致。以趾、指等關節紅腫疼痛一或伴發熱等為主要臨床表現。

56.1診斷依據

56.1.1多以單個趾指關節,卒然紅腫疼痛,逐漸痛劇如虎咬,晝輕夜甚,反覆發作。可伴發熱,頭痛等症。

56.1.2多見於中老年男子,可有痛風家族史。常因勞累,暴飲暴食,吃高嘌呤食物,飲酒及外感風寒等誘發。

56.1.3初起可單關節發病,以第一跖趾關節為多見。繼則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甚則關節腔可滲液。反覆發作後,可伴有關節周圍及耳廓、耳輪及趾、指骨間出現「塊瘰』(痛風石)。

56.1.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發作期白細胞總數可增高。

56. 1. 5必要時作腎B超探測,尿常規,腎功能等檢查,以了解痛風后腎病變情況。X線攝片檢查:可示軟骨緣鄰近關節的骨質有不整齊的穿鑿樣圓形缺損。

56.2證候分類

56. 2.1濕熱蘊結:下肢小關節卒然紅腫熱痛、拒按,觸之局部灼熱,得涼則舒。伴發熱口渴,心煩不安,溲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56.2.2瘀熱阻滯:關節紅腫刺痛,局部腫脹變形,屈伸不利,肌膚色紫暗,按之稍硬,病灶周圍或有塊瘰硬結,肌膚乾燥,皮色暗黧。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黃,脈細澀或沉弦。

56.2.3痰濁阻滯:關節腫脹,甚則關節周圍漫腫,局部酸麻疼痛,或見「塊瘰」硬結不紅。伴有目眩,面浮足腫,胸院痞悶。舌胖質黯,苔白膩,脈緩或弦滑。

56.2. 4肝腎陰虛:病久屢發,關節痛如被杖,局部關節變形,晝輕夜重,肌膚麻木不仁,步履艱難,筋脈拘急,屈伸不利,頭暈耳鳴,顴紅口乾。舌紅少苔,脈弦細或細數。

56.3療效評定

56.3.1治癒: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正常。

56.3.2好轉:關節腫脹消減,疼痛緩解,實驗室檢查有改善。

56.3.3未愈: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無變化。


推薦閱讀:

漫話「幸福」的標準
現代「新好女人」評判標準
血糖不是越低越好 糖友控糖有標準
[原創]擇婿十標準咋「嚇壞」眾網友?
領導把你當成心腹的五條標準,不要再受騙了

TAG:中醫 | 標準 | 中醫內科 | 內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