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名臣錄:一生多次被貶顛沛流離終客死他鄉,幸成一代文學大師
我國近代著名國學大師陳寅恪曾經對宋朝做過這樣的評價:「吾中華文化,歷經千載之演進,造及於趙宋之時。」這句話清晰的表達了宋朝是我國歷史上文化最為繁榮發達的時代,具有不可比擬性。
當然這一切得益於兩宋統治者對於文化上的兼收並蓄、包容政策,宋太祖趙匡胤在開國時曾定下一條規矩,宋朝絕對不能殺士大夫。正因為宋朝文化政策上的包容,才誕生了許多優秀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有六位都是出自宋朝。今天小白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位宋朝文學大師、同時也是一代名臣,他就是蘇軾。
提到蘇軾,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比較熟悉,著名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水調歌頭》等享譽後世。但是人們對於蘇軾一生的成長經歷可能並不是特別了解,多次歷經磨難、險些被奸人陷害致死,最後一刻都未能終老,而是客死他鄉,那一年,他正在前往就任地。
蘇軾生於書香門第,祖上是初唐大臣蘇味道。父親蘇洵年輕的時候很不愛讀書學習,經常遊歷祖國各地。直到有一年,家裡人讓他去參加科舉考試,他還自高自大,以為鄉試只是小菜一碟。可是結果讓他大失所望,至此蘇洵才開始讀書,可以說父親蘇洵是大器晚成。
父親的知識淵博,對蘇軾有很大的影響。蘇軾很小的時候文章就信手拈來,為家鄉人所稱道。1057年,蘇洵帶著蘇軾、蘇澈一起進京參加科舉考試。蘇軾一考成名,獲得了當時文壇領袖、科舉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此後,只要蘇軾有文章出來,必每次與歐陽修賞析討論一番。
考取功名後,由於母親去世,蘇軾一家不得不回家奔喪守孝。等到守孝期滿回到京城時,朝野政局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宋神宗開始啟用王安石變法,歐陽修等保守派受到新黨打壓,被迫離京。蘇軾親眼目睹了黨爭。
蘇軾對於新黨提出的一些措施表示不滿,上書朝廷痛陳時弊,可是遭到新黨打壓。不就蘇軾遭到貶黜,開始了地方官生涯,先後出任杭州、徐州、密州、湖州等地官職。
1079年,蘇軾對新法依舊耿耿於懷。再次上書朝廷,表達自己的意見。可是遭到新黨更加頑強的打壓,一些新黨還從蘇軾的詩詞里找到所謂譏諷、嘲笑朝廷的句子,污衊蘇軾謀反。這就是著名的烏台詩案。這一次,蘇軾直接被捕帶到京城,準備處以重型。好在宋太祖定過宋朝不殺知識分子的國策,以及新黨領導人王安石的求情,蘇軾才免於一死。
出獄後,蘇軾心情低落到極點。但他仍對國家充滿希望。就在這時,他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著名詩篇,廣為傳頌。1085年,新黨遭到打壓,保守派司馬光為相,蘇軾也被重新啟用。被調往京城,出任中書舍人等職。但是到了京城的蘇軾看到朝廷保守黨的言行,與新黨如出一撤,一味打擊反對勢力,聽不進去建議。在這種情況下,蘇軾被保守黨排斥。
無奈,蘇軾再次被貶黜。他曾經被貶黜到荒原之地的海南,這個官職可以說僅次於流放了。這時候蘇軾已經六十歲的高齡,但仍志在千里。在蘇軾的治理下,海南這個荒蠻之地,也能出舉人,這是很稀奇的。
宋徽宗即位後,實行大赦,蘇軾從海南調任內地。就在北歸途中,死於常州,一代文學但是就這樣走完了自己顛沛流離而又坎坷崎嶇的一生。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