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概論 緒論
美學這門科學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隸制社會。古代思想家對於美與藝術問題的哲學上的探討,對於藝術實踐經驗的研究、總結,可以看作是美學理論的萌芽和起點。
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則是近代的產物。在十八世紀資產階級哲學和科學蓬勃發展的時期,美學在德國古典哲學中作為一個特殊部問開始確立起來。鮑姆加登在1750年第一次用「美學」(?sthetik)這個術語(其含義是研究感覺和感情的理論),並把美學看作哲學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隨後,康德、黑格爾等賦予美學以更進一步的系統的理論形態,使之在他們的哲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十九世紀一些資產階級美學家在實證主義精神的支配下,力圖使美學擺脫哲學而成為所謂「經驗的科學」。當然,以所謂「經驗的科學」自命的實證美學,並沒有、也不可能脫離哲學的支配,但美學在這一時期是更加廣泛地和獨立地發展了。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給美學研究提供了真正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改變了美學研究的面貌。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們也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原則性的美學觀點,然而他們沒有來得及使之系統化。因此,建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美學體系仍是一個有待努力完成的任務。應該說,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來研究美學,至今還處於探索階段。
一 美學研究的對象
美學作為一門專門的學科,當然有自己的特殊的研究對象。然而從美學史上看,各個時代的美學家們對於美學研究範圍的看法是並不一致的:而且直至目前,關於美學的對象問題,國內外學術界都仍在討論中。這種狀況,一方面反映了不同派別的美學家在美學基本觀點上的分歧,另方面也反映出美學這門科學還在形成和不斷發展中;它所研究的各種問題的內在聯繫,它與其他科學(特別是藝術理論)的聯繫和區別還沒有充分揭示出來。
毛澤東同志指出:「科學研究的區分」,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於某一現象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1)為了揭示某門科學研究領域中的矛盾的特殊性,比較那些與它接近的科學部門矛盾的共性與個性、聯繫與區別,是一個重要方法。
美學屬於社會歷史科學的範圍,美學與哲學、心理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如教育學、倫理學等等)、特別是藝術科學之間,既有密切的聯繫,又有確定的區別。
美學與哲學有著最為直接的聯繫。美學的基本問題——美的本質、審美意識與審美對象的關係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美學中的具體表現。美學是哲學性質的科學;是作為人們世界觀組成部分的審美觀、藝術觀的系統化和理論他的學說.但是,哲學的一般原理不能代替美學的具體研究。哲學以整個客觀世界作為它的對象,它研究自然界、社會和人類思維的最一般的規律,而美學研究的只是社會現象中的一個領域的特殊規律。哲學為美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礎,而美學研究的成果又反過來豐富哲學的內容。
美與善有著內在的聯繫,這決定了美學與倫理學的密切關係。啟蒙主義時期一些美學家把美學等同於倫理學固然是錯誤的,但有些資產階級美學家把美學與倫理學割裂和對立起來,則更是有害的,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現實生活中美與善的高度統一,藝術的道德教育作用的加強,使美學與倫理學的聯繫日益密切。但是美學畢竟具有不同於倫理學的對象和內容。倫理學研究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以社會的、階級的道德規範指導人的行動;美學則研究在社會實踐基礎上產生的客觀現實的美和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的反映,揭示審美活動的普遍規律。
美學與心理學的關係也是十分密切的。人對客觀世界的美的主觀反映,即審美意識,是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對於這種特殊的心理活動的研究豐富了心理學的內容,而美學在這方面的研究也必須藉助於心理學的科學成果。中國美學思想關於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品評的心理特徵,有過許多細緻的觀察和精闢的分析。十八世紀英國經驗派美學開創了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審美現象的途徑。黑格爾以後十九世紀資產階級的美學對美感、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等心理學方面的研究,也積累了不少值得重視的材料。但是,既不能把美學問題的心理學方面等同於一般心理學,更不能把美學研究的範圍歸結為心理現象。所謂「心理學的美學」把美學的研究歸結為純粹心理學的研究是完全錯誤的。當然,忽視美學與心理學的聯繫,也不利於美學的發展。
美學與藝術理論有著特別密切的關係。弄清二者之間的關係,對於認識美學的對象特別重要。美學的研究對象包含客觀世界的美和人對客觀世界的美的反映的全部領域,它把藝術作為審美意識的集中表現來研究其本質和一般規律。藝術理論以各門不同藝術的特殊性、具體的創作規律、欣賞規律為研究對象,直接為指導各門藝術的實踐活動服務。美學是哲學性質的科學,它對各門藝術理論的研究具有方法論的意義,同時各門藝術理論的研究成果又能夠反過來豐富和推動美學的研究。由於藝術是審美意識的集中表現,藝術理論與美學理論之間常常是彼此滲透和相互轉化的。關於藝術本質規律的某些直接探索,常常也就是美學理論。
從歷史上看,雖然古代早已產生了美學思想的萌芽,但是作為較系統化的獨立形態的美學的建立卻晚於藝術理論。當美學還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的時候,關於某一部門的藝術理論卻早已從其他科學中獨立出來了。西方古代有亞里士多德的《詩學》,中國古代有儒家的《樂記》,這樣的著作所研究的是一個部門或主要是一個部門的藝術理論。後來隨著藝術的發展,有關藝術的創造和欣賞批評的專著不斷出現,雖然它們所研究的只是屬於一個藝術部門的理論問題,但卻具備了美學的意義。藝術理論之所以較早地取得了一門獨立的科學的地位,主要是因為藝術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明顯地具有不同於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特點,同時藝術實踐本身的發展要求從理論上概括藝術家的創作經驗,和提出社會對藝術的批評的準則。只要藝術家的創作實踐經驗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社會對藝術的需要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有可能和有必要對藝術家的創作經驗、對人們的審美需要加以總結和確立藝術批評的準則,對於藝術理論的獨立的研究自然就產生了。至於美學研究,卻存在著較為複雜的情況。在古代的條件下,人們對美的認識常常和真、善還沒有明確地區分開來,而且美的研究與哲學、倫理學、心理學等科學關係很密切,也必須以這些科學有一定程度的發展為基礎。所以,在古代科學還沒有充分分化和發展的情況下,美學完全獨立出來是不可能的。同時,美學作為一門概括性更大的科學,它也有待於具體藝術理論提供更多的思想材料,因此美學還不可能象藝術理論那樣很快地獨立起來。只是隨著整個社會精神文化的發展,審美活動在社會的精神生活中的獨立的意義越來越顯著,加上各門科學不斷分化和發展,美學才逐漸具備了成為一門獨立科學的條件。
在美學與藝術理論的關係問題上,我們既不贊成那種把美學等同於藝術理論的觀點,也不贊成把美學研究與藝術理論研究脫離開來的觀點。
把美學研究的範圍局限於藝術,否定美的研究的理論意義,從而把美學與藝術理論等同起來,或者說美學就是藝術理論,這種看法是片面的。一方面,我們認為,美學的研究對象既包括藝術美,又包括現實美;而藝術美不過是現實美的集中反映。如果把現實美排除在美學研究的範圍之外,那就既不能弄清美的本質,也不能正確認識藝術美的來源。從另一方面說,藝術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現象,對於它的研究可從各個不同側面去探討;然而歸根到底,使藝術區別於哲學、科學、道德、宗教等等的本質的東西,在於它能夠引起人們的審美感受,在於它是作為人們的一個審美對象而發揮它所特有的社會作用。因此,對於藝術區別於其他社會意識的一般本質的探討,當深入到問題的實質中去以後,必然要涉及美的本質問題。不理解美的本質,也就不能認識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特殊性。
把美學研究與藝術理論割裂開來,使美學研究脫離藝術的實踐及共理論概括,這種看法也是片面的。因為藝術既是社會的審美意識(包括審美感受、審美趣味、審美理想等等在內)的集中表現,又是比現實生活本身更便於把握的、更有普遍性的審美對象,它對於形成和發展社會的審美意識起著積極的作用,社會的審美意識對社會的實踐鬥爭的反作用和藝術的創造與欣賞密切相關;美的研究如果離開了藝術,就會局限在單純從哲學上和心理學上對美的本質、審美感受、審美趣味等等作抽象分析,使美的研究失去豐富具體的社會歷史的內容,既無從真正認識美和審美感受、審美趣味等等的本質,又無從積極作用於藝術的發展,最終導致美學與社會實踐相脫離。
那麼,究竟應當怎樣規定美學的研究對象呢?這個問題的真正解決,必須與對美的本質問題的科學解釋聯繫起來。在這裡簡單地談一下我們的看法。
我們認為,美是社會實踐的產物;人們的審美意識是為人們的社會實踐所決定的對於客觀世界的美的反映,同時它又反作用於社會實踐。藝術作為審美意識的集中表現,同樣是對客觀世界的審美的反映。藝術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客觀世界的審美感受的區別,一方面在於藝術對客觀世界的審美反映較之於日常生活中的審美感受更為集中地表現了一定社會、一定階級的審美意識,另一方面在於這種反映獲得了物質的體現,成為社會的普遍的審美對象;因此,藝術能夠積極地影響人們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形成人們對待事物的特定的情感態度,最為有力地發揮審美意識對社會實踐的反作用。總的說來,社會實踐在客觀方面產生了客觀世界的美,在主觀方面產生了人對客觀世界的審美意識,藝術則是審美意識的物質形態化了的集中表現。這就是我們對美與藝術對客觀世界的關係以及美與藝術兩者的關係的基本理解。
根據這個觀點,具體地分析起來,美學的研究對象包含以下幾個相互聯繫的方面:(1)從客觀方面研究審美對象,闡明美的本質和根源,研究美醜的矛盾發展,美的各種存在形態以及崇高、滑稽、悲劇、喜劇等的本質特徵和相互聯繫。(2)從主觀方面研究作為審美對象的反映的審美意識,闡明它的本質、反映形式的特徵及其歷史發展的規律性。(3)研究作為審美意識的物質形態化了的集中表現的藝術,闡明藝術的本質、內容與形式、種類,以及藝術創造活動的規律性和作為這種創造成品的反映、評價的藝術欣賞、藝術批評等問題。
上述各個方面在美學研究中,構成一個相互聯繫的有機的整體。但是各個方面的問題又各有其相對的獨立性,特別是有關美的研究和有關藝術的研究各有其相對的獨立性,而且對上述各方面的研究有一個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隨著社會實踐和藝術實踐所提出的要求和需要的不同,研究者可以突出地、集中地研究其中某一方面的問題。不過,作為一門完善的科學來要求,美學應該包括所有這些方面的內容。
二美學研究的任務和方法
美學作為一門有其獨立的研究對象的科學,一方面依賴於人們的審美活動、藝術活動的實踐,從理論上概括社會的審美經驗,另一方面又能夠反過來指導和影響社會的審美意識的發展,推動藝術實踐的發展。以馬克思主義觀點為指導,力求系統地研究客觀現實的美的產生髮展的規律、人對現實的審美的反映和作為這種反映的集中表現的藝術的規律;從理論上概括和總結藝術發展的豐富經驗、特別是社會主義藝術的經驗,科學地闡明藝術的一般規律和社會主義藝術發展的特殊規律,用以幫助和推動社會主義藝術的發展。這應該是我們的美學研究的重要任務。
前面我們說過,建立以馬克思主義觀點為指導的美學體系還有待完成,這意味著要實現上述美學研究的任務,還需要進行艱苦的學習和探索。在這裡,方法問題特別重要。只有掌握和運用正確的方法,才能解決我們的美學研究所面臨的任務。
一般說來,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一切科學研究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論。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把它具體地運用到美學研究中去。這是需要在科學研究的實踐過程中逐步解決的。我們認為,要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有兩點需要強調一下。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在美學研究中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為指導,從索美與藝術的實踐、美學思想鬥爭的實際出發,詳細佔有材料,在對大量事實的研究中形成觀點,找出規律,用以指導審美與藝術實踐。既不應該從抽象的概念、定義出發,脫離審美與藝術實踐的實際,也不能停留於經驗現象的羅列,而要從對於審美和藝術現象的經驗的觀察、分析、概括上升到理論,再通過審美和藝術實踐以檢驗和發展美學理論。
(二)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
美學是一門研究在社會實踐基礎上歷史地變化著的審美現象的科學。美學中的各個範疇和規律是隨著現實生活和藝術的發展而歷史地產生和形成的。即令是同一個範疇和規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有著不同的意義,因此,美學研究必須把歷史的方法和邏輯的方法統一起來。如果美學研究不把邏輯的方法和歷史的方法統一起來,而是單純從邏輯上進行研究,那就很容易陷入抽象空洞的概念和推理之中。歷史上的所謂「先驗的美學」和「經驗的美學」,都是片面地把理論與實踐、邏輯與歷史割裂與對立起來,因而不可能得到真正科學的成果。在美學史上,黑格爾由於運用了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而取得了值得重視的研究成果。但是由於黑格爾是從他那唯心主義哲學基本觀點出發來研究美學的,因而顛倒了歷史與邏輯的正確關係,造成了對於歷史的唯心主義的歪曲和虛構。
這裡需要說明,我們雖然認識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邏輯與歷史相統一這些根本方法的重要性,并力圖運用它,但並不是說在本書中已經很好地貫徹了這種方法;實際上,在我們的意圖與實踐之間還存在著相當的距離,尚有待於不斷地探索前進。
註:(1)毛澤東:《矛盾論》,《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84頁。
推薦閱讀:
※以美學為圭臬的藝術表現:PIAGET伯爵獨特限定表款
※禪宗美學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漢字是把握中華美學精神的重要維度。
※盤點目前最先進的美學修復
※《書法藝術“美學”講義》靳繼君
TAG: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