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診斷與治療--04(神經根型頸椎病)
編者按:神經根型頸椎病的主要癥狀是上肢麻木,人們常常對頸痛不在意,手麻了才會重視,去找醫生看病,所以在臨床中神經根型頸椎病貌似更常見。其實不然,絕大多數還是頸型頸椎病。
2.神經根型頸椎病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傳統的頸椎病。
一、病因病理:
本病多因頸部軟組織勞損、外傷、骨贅形成、韌帶勞損、關節囊鬆弛、椎間關節變異等,造成椎間孔縮小,刺激或壓迫神經根所致。
椎間孔縮小分前後徑與上下徑縮小。
前後徑縮小,主要是纖維環破裂、髓核後突、椎體後緣骨贅和上下關節突移位突入椎間孔內或椎體滑移所致;
上下徑縮小主要是椎間盤變性引起椎間隙狹窄所致。
二、臨床表現:
由於脊神經從脊髓發出時分為前根與後根,匯合後再分為前支與後支。根據神經根損傷的部位和臨床表現不同分為根痛型、麻木型及萎縮型,臨床可並見。
(一)根痛型:
此型形成原因是脊神經匯合處受到損害,感覺運動均受累。
(二)麻木型:
本型形成原因是脊神經後根受到損害,感覺受累為主。
(三)萎縮型:
本型形成原因是頸椎椎體後緣骨贅壓迫脊神經前根所致,以運動受累為主。
(一)根痛型:
癥狀:
典型的根性疼痛。根性疼痛範圍比較廣泛,頭、頸項、肩胛背、上胸及上肢等均可出現疼痛,可因咳嗽、打噴嚏而誘發或加重。根據神經支配的區域不同而出現不同部位的疼痛。
如C4以上,疼痛主要表現在頸叢神經分布區域如頭、頸、項背部;
C5—T1神經根受損疼痛主要表現在臂叢神經分布區域如頸、肩、臂、手部位。
體征:
本型頸椎病檢查可發現:
①頸部活動受限,有明顯的方向性,向健側轉頸時癥狀加劇,所以患者屈肘凝肩、頭向患側傾斜。
②頸肩背部有明顯的壓痛點,這種壓痛點局部阻滯效果不好或有暫時效果,但很快恢復疼痛。
③臂叢神經牽張試驗陽性。
④頭部叩擊試驗陽性:
患者坐位頭直立,檢查者左手置於患者頭頂部,右手用拳頭以適當的力量叩擊左手,神經根受到刺激或壓迫出現患肢疼痛或麻木者為陽性。
⑤椎間孔壓縮試驗陽性:
患者坐位頭向患側傾斜,檢查者雙手置於患者頭頂部逐漸緩慢加壓,使椎間孔壓縮變小,病變處神經根受壓而出現放射性疼痛者為陽性。
⑥腱反射異常:主要檢查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鍵反射為主,應兩側同時檢查對比。
肱二頭肌的支配神經為脊髓C5 ,C6節;
肱三頭肌的支配神經為脊髓C7, C8節。
早期神經根受刺激或壓迫較輕,多出現腱反射活躍;中晚期神經根受壓迫較重,多出現腱反射減退或消失。若出現腱反射亢進之病理徵象者,則合併脊髓損害。
⑦感覺障礙:神經根受到刺激或壓迫,早期或急性期多出現支配區域感覺過敏;壓迫較重或時間過久,神經支配區域感覺減退。檢查感覺障礙的區域可推測受損的神經根。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定位診斷:
(1)C3神經根受累: 由於C3神經根靠近硬膜囊,因此易受增生肥大的C3鉤突和上關節突壓迫,而C2、C3椎間盤突出則不易對神經根形成壓迫。臨床表現:疼痛劇烈、表淺,由頸部向耳部、眼及顳部放射,患側頭部、耳及下頜部可有燒灼、麻木感。體格檢查可見頸後、耳周及下頜部感覺障礙,無明顯肌力減退。
(2)C4神經根受累:以疼痛癥狀為主,疼痛由頸後向肩胛區及胸前區放射,頸部後伸可使疼痛加劇。體格檢查可見上提肩胛力量減弱。
(3)C5神經根受累:表現為肩部疼痛、麻木,上肢上舉困難,難以完成穿衣、進食、梳頭等動作,感覺障礙區位於肩部及上臂外側。體格檢查可見三角肌肌力減退,岡上肌、岡下肌及部分肘肌也可受累,肱二頭肌反射也可減弱。
(4)C6神經根受累:常見,僅次於C7神經根受累,疼痛沿肱二頭肌放射至前臂外側、手背側(拇指與食指之間)及指尖。早期即可出現肱二頭肌肌力減退及肱二頭肌腱反射減弱,其他肌肉如岡下肌、岡上肌、前鋸肌、旋後肌、拇伸肌及橈側腕伸肌也可受累,感覺障礙區位於前臂外側及拇指、食指手背區。
(5)C7神經根受累:C7神經根受累臨床最為常見,患者主訴疼痛由頸部沿肩後、肱三頭肌放射至前臂後外側及中指,肱三頭肌肌力在早期就可減退,但常不被在意,有時胸大肌受累並發生萎縮,其他可能受累的肌肉有旋前圓肌、腕伸肌、指伸肌及背闊肌。感覺障礙區位於中指末節。
(6)C8神經根受累:感覺障礙主要發生於環指及小指尺側,患者主訴該區有麻木感,但很少超過腕部,疼痛癥狀常不明顯。體格檢查可見手內在肌肌力減弱。
⑧肌力、肌張力改變:
檢查肌力肌張力應兩側對比。
早期神經根受壓迫較輕,肌力正常,肌張力因神經根受到刺激表現肌張力增高;
中晚期神經根受壓較重,支配肌肉的神經受到抑制,肌力、肌張力均減低。
(二)麻木型:
本型形成原因是脊神經後根受到損害,感覺受累為主。
癥狀:
本型隱性發病,以中老年多見,主要表現是受累神經支配區域出現麻木,多見於中下頸段。
體征:
①頸神經根牽張試驗陽性。
後仰位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患者坐位,頭稍向後仰,檢查者將手置於患者頭部並縱向施加壓力,若出現患肢疼痛或疼痛加重者為陽性。
頸椎間孔分離試驗:
有根性疼痛和麻木的患者,患者取坐位,檢查者用雙手托起患者的下頜及枕部,並逐漸向上牽引,若原有的疼痛麻木減輕或消失為陽性。
②受累脊神經後根所支配的皮膚節段感覺障礙。
③反射正常,肌力、肌張力正常。
(三)萎縮型:
本型形成原因是頸椎椎體後緣骨贅壓迫脊神經前根所致,以運動受累為主。
癥狀:
本病起病隱匿,臨床表現主要以運動障礙為主,初期表現為患肢肌肉鬆軟無力,逐漸出現肌肉萎縮,以大小魚際肌多見。
體征:
①受損神經支配的肌肉萎縮。
②肌力減退,肌張力下降。
③腱反射減低。
三、輔助檢查:
1)X線片:
①側位片 可觀察到頸椎曲度的改變,生理前凸減小或消失,甚至呈後凸畸形;椎間隙變窄、椎體滑移、椎體前後緣骨刺形成、項韌帶鈣化;過伸過屈位可見椎體不穩。
②斜位片 可觀察椎間孔的大小和變化,椎體後緣骨質增生、鉤椎關節增生、上關節突增生肥大或前突。
③正位片 可了解椎體的旋轉移位等。
2)CT:
可了解病變處椎間盤側方突出情況,以及椎體後緣骨質增生對管徑的影響。
3)MRI:
可了解椎體後緣骨質增生對硬膜囊脊髓的影響。
4)肌電圖:
神經根型頸椎病肌電圖無異常,主要用於運動神經元疾病、進行性脊肌萎縮症與根性頸椎病萎縮型的鑒別。
(4)診斷要點
1)根性癥狀與體征與病變節段相一致。
2)頸神經根牽拉試驗、後仰位椎間孔擠壓試驗、頭部叩擊試驗等檢查陽性。
3)影像學檢查所見與臨床表現一致。
4)排除頸椎外其他病變。
(待續)
推薦閱讀: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 八種偏方可以選擇
※頸椎病有多少種
※頭疼眩暈的交感型頸椎病,你了解嗎?
※頸椎病如何檢查與診斷?
※黃豆枕治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