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大量派出遣唐使?就是因為這場海戰被唐朝打疼了-今日頭條
今天腦洞老師跟大家介紹一場海戰:白江口海戰。
這個戰爭發生在唐朝高宗年間,起因是因為朝鮮那塊地皮的事情。那時的朝鮮分為三個國家:高句麗、新羅跟百濟,正宗的三國演義。這三個國家中,屬高句麗實力最強,也是釘子戶,麻煩戶,曾經在隋朝的時候就鬧過事,隋煬帝就是因為征高句麗最後亡了國。後面唐太宗也去揍過他,但高句麗不好打,一來路遠,二來朝鮮山地易守難攻。
但到了唐高宗年間,由大將蘇定方出馬,終於搞掂了刺頭高句麗。
這個事情按說就結束了,高句麗也被打服了。但沒想到唐朝一退軍,高句麗搞起了復國運動,而且高句麗跟百濟聯合欺負新羅。為什麼欺負新羅呢?因為新羅跟唐朝的關係最近。新羅到日本出使,都穿著唐服。
唐朝只好再次出兵,打高句麗跟百濟以救援新羅。
那跟日本有什麼關係呢?
日本也趁機進攻新羅,佔了新羅不少地盤。所以這一戰,日本算是躺槍,唐朝在揍高句麗百濟呢,沒想到日本拎著醬油瓶子過來,想占點便宜,那就順便一起打吧。
(當時日本飛鳥時代的士兵)
那時候,日本還沒有開眼看世界呢,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是誰主沉浮,但他感覺比新羅胳膊粗,就跑過來佔地盤了。
消息傳到唐朝,唐朝起用了一個人。這個人叫劉仁軌。
劉仁軌接到消息的第一反應是拍著巴掌笑:「天將富貴此翁耳!」。可謂是等了好久,終於把夢實現了。這個劉仁軌是什麼來頭,為啥這樣呢?
原來,這個劉仁軌是戴罪之身,前面蘇定方平高句麗時,他就是水師都統,可惜命不好,剛出海就碰上大風,船翻了。
唐朝一追責就把劉仁軌抓了起來,最後判他一個白衣從軍,老百姓了,從最低層做起。
這基本是完蛋了。劉仁軌已經六十歲了,想著這一生也就這樣了,沒想到日本人雪中送炭,竟然招惹唐朝,所以劉仁軌高興得跳了起來。唐朝起用他,也是隨便派個人去應付一下,我們這個仗對東亞局勢很關鍵,但對唐朝來說,就是業餘活動。打不打,不影響唐朝的世界地位。
這個劉仁軌帶著水師向朝鮮開拔。很快就把百濟打得吃啥都不濟。這個時候,日本人來了。當時日本天皇叫皇極天皇,一老太婆。當時她還要親征,結果半路死了。
接著管事的是日本的皇太子中大兄,這位中大兄在日本史上也算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了。很有建樹,為啥有建樹?就是從惹了大唐開始的。
在百濟附近的白江口海面上,大唐水師跟日本水師碰上了。
當時大唐有一百七十艘戰船,二萬來兵。日軍有一千多條船,三萬多人。
從船隻上看,日本好多啊。但你看兵力就知道了,三萬多兵分散在一千多條船上,大唐二萬兵只需要一百七十條船就可以了。
所以,大唐的基本是大船,比如樓船、艨艟、鬥艦,還有走軻、遊艇、海鶻,還有能噴火的火船,船種特別齊全。日本那基本就是漁船加強版。
對於這場戰爭,《舊唐書》的記錄是: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
一句話敘述,因為實在沒啥可說的,你說現在美國打阿富汗有啥可說的,導彈一放,飛機一炸就完事了,美國打蘇聯還能說點啥。
所以這一戰也沒啥好記的,唐朝打突厥記錄很多,什麼李靖夜襲朔方之類的,長篇大論,寫這一仗,不必浪費油墨。
唐朝水師打日本水師,那就是完全的技術性碾壓,日本人倒是比較詳細的記錄了。說唐朝水師採用包圍技術,把日本水師圍在中間,日本船擠成一團,根本動彈不得,只得獃獃受打。
所以說,劉仁軌為啥高興這個樣子啊,這就是上天派日本人給他送禮嘛。他後來官至太子太傅,都虧了日本人的大無畏犧牲精神。
據說,日本的將領看到自己的兵不是戰死就是跳水淹死,氣得「仰天而誓,切齒而嗔殺數十人,於焉戰死。」
從上下文判斷,大概是氣得砍死了數十個自己人,然後自殺了。
這一場戰爭沒費多大勁就結束了,日本損失戰船四百餘,死傷無算。而百濟從此消失在歷史當中。高句麗也被打殘,只有與唐朝保持良好關係的新羅強大起來。最終統一朝鮮。
這一仗,日本是吃了大虧,但又佔了大便宜。為什麼呢?
因為日本人終於明白接下來要怎麼做了?怎麼做?趕緊向唐朝派遣唐使,學習啊。
我們必須承認,日本這個國家很善於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近代也是,被列強的炮火轟開國門之後,他們就開始西化,走上了強國之路。我們必須要佩服甚至要學習人家這一點。
日本天皇中大兄趕緊將唐朝的文化在日本複製了一份,所以要了解唐朝文化,可能日本還多一點。
而此後的一千年,中日沒有發生大的海戰,直到1592年,自認為強大起來的日本再次挑戰中國,與當時的明朝發生了另一場海戰:露梁海戰。
結果依然是明朝勝利,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腦洞老師講過了,大家有興趣往回翻翻就能找到。
而說這個事情,不是讓大家光覺得中國很牛逼就行了,而是要讓大家知道老祖宗很給力,我們要更加努力。怎麼努力?人盡其職,人善其事,足矣。
推薦閱讀:
※CMANO推演:北方煉獄4:巴倫支海驚雷
※【為瀕海戰鬥艦正名】在一路唱衰中高歌猛進!
※美媒:美海軍為瀕海戰鬥艦尋超視距導彈
※崖山海戰
※美國海軍第17艘瀕海戰鬥艦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