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太極拳身法要領
07-13
我們講調身的身法:含胸、拔背、松肩、垂肘、提頂、吊襠、裹襠、斂臀、氣沉丹田、騰挪閃戰等身法要領,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是分不開的一個整體運動。
含胸,是在鎖骨以下二三寸處,肋骨微合,胸往下沉,從鎖骨到心不可彎曲(也就是「窩胸」)。拔背即大椎骨要拔高,背要撐圓,但不能「躬背」,即含胸拔背兩者同時進行,一個動另一個相應也要動。與此同時,松肩、沉肘作用於含胸拔背。使「內氣」佈於兩膊,形於手指。
提頂吊襠,提頂要虛靈,它需要外形幫助,往上頂勁,不仰臉,不低頭,要下頦微收,提頂並不在中間起吊襠作用,但要拎尾骨與小腹和頂勁中心成一條直線。吊襠也要有外形的幫助,用尾尖前移一二寸,但意識要放遠,吊襠需要兩臂兩膝幫忙,要相互聯繫,要相互配合不可分離,這就是裹襠。
斂臀與其聯繫更重要,更要嚴謹恰當,否則它會影響空松和支撐八面的功法。斂臀是兩肋下邊的軟襠處不能扁掉,要使其圓滿,要保護它,如果中間扁了,氣就會受到阻礙,就不能使氣沉到丹田。
騰挪閃戰也就是剛柔相結合,與松肩相結合,要「剛柔相濟」,「似動非動」,這就是騰挪。閃戰即是方向,實股是陰,陽可向任何一個方向延伸。我們講身法,可以一個一個地來講,講得越深、越透、越詳細、越具體越好,但在行功時,身法不可缺一,它是一個整體,互為聯繫,互為配合,互為作用。
能夠做好以上調身要領,功夫就能達到六七層,當然它要靠行功走架來諸條驗證,諸條來完成。同時要與「調心」的一個「靜」字互為幫助。先師郝少如先生指出:「拳可以不放在身上,動作全在靜中產生,不靜則不專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