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曄:三星堆青銅面具造型藝術可能源於夏代冀北文明傳承
1986年在四川廣漢三星堆古蜀文化遺址曾出土了五十多件青銅人頭像及凸目面具,震驚世界,並在考古學術界掀起一個研究熱潮。多少年過去了,但至今尚有許多不解之謎。
觀察這些青銅人物頭像,基本上都是同一種面部表情:凝重而威嚴,並帶著幾分猙獰。這種「千人一面」的造型風格,表明它們是按照統一形制的要求鑄就。令人驚奇的是,在內蒙古赤峰原紅山文化區域內,即夏代「冀北」地區,竟然也發現了與三星堆青銅人頭像造型風格完全一致的玉雕人頭像,而且不止一件。同時,也發現有凸目人玉雕頭像,並有複合圓雕造型玉雕!四川廣漢與內蒙古赤峰,一南一北兩個地區之間,相距達三千公里以上,歷史上不屬於同一個部族,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態,卻發現造型風格如此一致的人頭像,這絕非偶然或巧合,必有某種歷史原因。
夏代疆域圖
據有關專家考證,紅山文化晚期之後,即進入夏代社會,原紅山文化區域便成為夏王朝冀州的一部分。因該地區地處冀州的最北端,故簡稱「冀北」。這一地區因有著發達的玉文化基礎,到了夏代,玉器的琢制技藝自然會處於領先地位。
考古發現,在「冀北」地區不僅有特徵鮮明的「兵玉」,也有檔次比較高的「禮玉」。尤其在動物形與人形「神玉」的造型上,不僅神秘色彩濃郁,而且有複合造型玉雕。其中,多有比較大型、厚重型的玉雕擺件。玉雕人頭像就是「冀北」夏玉中的出類拔翠之作,其中有的還刻有夏代銘文與紋飾,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性特徵。
圖1內蒙古赤峰地區發現的玉雕面具與三星堆青銅面具比較圖
這些玉雕人頭像與三星堆青銅人頭像的面部造型,具有如下共同特徵:眉毛濃密且呈豎立狀,近似倒三角形的吊角雙目,大而有神;鼻部凸鼓寬大,闊嘴薄唇,呈一字形緊閉狀;雙耳闊直且有紋飾;表情凝重,神態威嚴,充溢著北方民族的粗獷、豪放之氣,甚至具有一種獰厲之美。如果聯想夏王朝曾連連征戰的社會背景,在這種人頭像的面部表情中,似乎還透著一種將帥、武士那種威猛、強悍及不可戰勝的英雄氣概。
在赤峰地區發現的玉雕人頭像,都是比較大型的圓雕擺件,玉質緻密、堅實厚重,可平穩地擺放。據此判斷,它們應該是供奉在廟堂中的神像,功能類似紅山文化時期的「太陽神」玉雕擺件。不過,這種玉雕人頭神像與太陽神卻有著質的區別:太陽神是一種人獸合一的複合造型,其典型的形象是牛首人身,古人對它們是源自「萬物有靈」觀念的自然崇拜;而這種人頭神像則是單一的人形神靈造型,在此之前幾乎未見。只有二十世紀80年代初,在遼寧牛河梁遺址曾考古發掘一尊泥塑女神頭像。這是紅山文化時期所見到的唯一的人形神靈,它寫實性很強,主要體現著對女性的崇拜,可能與當時處於母系氏族制度有直接關係。其實,在原始社會時期,先民們把「人」也看做是「靈物」之一。因此,對女神的供奉,仍然屬於自然崇拜的範疇。
而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這種玉雕人頭神像卻不然,它們已經是一種形象的凝練與升華,是將人的面部形象,採用抽象、概括、誇張等藝術手法,進行高度「神化」處理,使其形象奇詭怪異,產生一種令人敬畏的藝術效果。無論是青銅人頭神像,還是玉雕人頭神像,它們都已經是全社會普遍崇拜、敬仰的一種「公眾形象」,成為一種強大精神力量的象徵。可以說,夏代先民們將他們所有的崇拜、信仰、祈願與奉神敬祖的理念,集中地凝結在這種人形神靈的形象之中,虔誠拜謁、篤信不移,甚至成為他們的精神皈依所在,似乎具有中國後世「佛教」式的宗教形態。因此,可以說這種玉雕人頭神像的出現有著極不尋常的意義,這是原始宗教發展到一個全新階段的標誌。它表明從原始時代以「萬物有靈」為基礎的自然崇拜,已經發展到以人形神靈為崇拜中心的宗教體系。這是中國宗教文化發展中的一個質的飛躍,甚至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圖2內蒙古赤峰地區發現的玉雕人頭像擺件
我們推測,可能從夏代開始,中國就進入了對人形神靈崇拜的宗教發展階段。從此開始,人形神像就成為宗教聖壇上的核心,成為廟堂之中居中心地位的神靈形象,而且一直延續至今。我們現在仍然會看到,無論是何方「神仙」,基本上都是人的形象。既使是鬼魅妖魔,也離不開人的外形。
早在紅山文化時期,就曾出現過玉雕儺面像。它們造型古拙、粗獷,在凝重的表情中同樣透著一種兇悍與猙獰,先民們為了祈福佑吉、除病滅災,而對其頂禮膜拜。紅山文化時期盛行薩滿教,其主要的宗教活動是巫術活動,玉雕儺面像應該就是在巫事祭壇上供奉的「神像」。這種儺面像,無論造型多麼詭異怪誕,但仍不脫離人的臉形。這表明遠在新石器晚期的紅山文化時期,先民們就開始將人的本質力量作為精神的寄託,將圖騰崇拜升華到對人的神力崇拜上。應該說,這已是自然崇拜質的飛躍。從這一意義上來說,玉雕儺面像應該是中國最初始的人形神靈造像,只是尚不具有「公眾形象」的屬性,僅僅只在巫術活動中使用而已。
有著共同的宗教信仰,才會供奉著同樣的神靈;有了統一的宗教制度,才會有形制一致的神佛造像,而這些並不會受地域、族別的限制,只需要有宗教的傳播。基於此種認識,我們對三星堆與赤峰兩個不同地區卻擁有同有形制一致的人頭神像,就可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詮釋了。宗教一旦形成,其傳播的速度、擴展的地域皆超乎人們的想像,甚至不受國籍限制。歷史上既有唐玄奘遠赴印度取經,也有印度達摩祖師駐修於中國少林寺,更有西方的傳教士不斷湧入東方。中國自古以來,在民間也一向「游僧」眾多。就是在今天,中國內地不是也有藏傳佛教嗎?
在廣漢地區出現與赤峰地區玉雕人頭神像形制相同的青銅人頭神像,並非不可思議。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們的研究,夏王朝是眾多氏族部落的聯盟,是經過多年血雨醒風的戰爭,才建立起來的政權。常年的征戰、兼并,人口的流動性加快,部族遷徙頻繁,各種文化相互影響、滲透、融合。長此以往,在中原廣闊的地域內,逐漸形成了一個意識形態、思想理念、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都趨於一致的大漢民族。從此,也有了比較成熟的宗教體系與統一的宗教制度。因信仰高度集中,便供奉著形制統一的人形神像,猶如中國現今許多地區、不同民族都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像一樣。這些佛像,不僅不受地域、民族的限制,時間跨度也可以很大。比如,唐代有釋迦牟尼的佛像,到了清朝同樣也會有;佛像製作的材質上也是多種多樣,有泥塑、石雕、木雕、銅鑄、玉雕等等。
圖3夏代冀北地區的凸目人頭像玉雕與三星堆青銅凸目人頭像對比圖
從赤峰與廣漢擁有同一形制的神像造型這一個側面,也證明夏代確實已經是一個版圖很大、且政權統一的封建王朝。中國的夏文化,距今已有4000年前以上的歷史;而三星堆文化的誕生年代,據考證大約為商代中期,距今不超過3000年。從時間上來看,夏代的玉雕神像遠在三星堆青銅人頭像之前就已出現;另一方面,只有青銅冶煉技術出現之後,且鑄造技藝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才有可能鑄造出三星堆文化中那些複雜的青銅人頭神像,和那些精美的青銅禮器。因此,我們推論:三星堆青銅人頭神像的造型,可能源自夏代北方地區,極有可能源自夏代「冀北」地區的玉雕人頭神像。如前所述,無論是其面部形象,還是造型風格,都帶有北方民族的氣韻。當時也許還有其它材質(如泥、石、木等)的同樣造型,但唯有玉雕造型能夠完好地留存下來,成為最可靠的實物證據。
在夏代「冀北」地區的玉雕人頭神像中,也有三星堆青銅人頭像中的凸目人頭像。如圖3所示,有學者認為,凸目人頭神像可能體現著對眼睛的崇拜或突出眼睛的神力;也有人認為這些凸目人頭像和青銅凸目面具與鳥的形象有關,是人、鳥合一的表現形式。這些觀點可能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先民們對鳥普遍崇拜。尤其在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及其以北地區,包括原紅山文化區域內的各個氏族部落,一向把鳥視為「通天、通神的使者」。在巫玉時代,鳥形玉器就有很多。在紅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時期,還出現鳥首人身或人首鳥身等複合造型的圓雕玉器,還有不少有鳥首玉龍玉雕等等。
圖4夏代冀北地區發現的人鳥合一複合造型玉雕
圖4所示的是一件源自人鳥合一而產生的複合造型,在人頭之上還有一個人首鷹身的怪異造型,這可能是「東夷」部落的圖騰。從側面看,還有似紅山文化玦形龍的形態。這種造型,可能表達著氏族部落之間的某種聯合關係或族系關係,也有可能表達著某種宗教理念。它應該也是一尊神像,可能在某種特殊祭祀活動中供奉。
在廣漢三星堆集中出土了那麼多青銅人頭神像及各種青銅宗教製品,還可能另有原因。我們推測,三星堆極有可能是當時的宗教聖地,或者是最大的宗教活動中心,至少也有當時最大規模的廟宇。它表明夏代統治者高度重視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動,甚至不惜財力、物力,擴展規模。如此以來,就創造了又一個世界奇蹟,也為中國後世留下了珍貴無比的文明遺產。而出現在赤峰地區的玉雕人頭神像,其意義更不尋常,它們既有宗教文化意義,也有歷史政治意義。中國考古界與文博界,應高度重視對它們的深入研究。我們相信,這些玉雕人頭神像將永遠閃爍著燦爛的歷史光輝!
演唱:黃晶
推薦閱讀:
※Art Amoy 國際博覽會當代區——木雅藝術空間
※鄔建的水墨畫,藏著幾百年的山河
※美國藝術家Kyle.Stuckey油畫作品(1)
※陳丹青談中國藝術:遺忘過去的時代
※20歲前做好這5件事,會讓你5年後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