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悅讀510——麻黃與細辛應用小議(章真如)
麻黃與細辛同為辛溫葯,前者為太陽經發汗解表葯,後者為少陰經溫陽散寒葯,二者歸經有所不同,但使用上又有聯繫,如麻黃附子細辛湯、小青龍湯等,往往是麻黃、細辛合用,其功效相得益彰,若單獨使用,其功效各自有異。
《傷寒論》以麻黃為君的「麻黃湯」,主治惡寒發熱,頭痛身疼,無汗而喘,苔白脈浮,其功能是發汗散寒,宣肺定喘,為治療外感風寒表實證的主方,但這種「表實證」多見之於古代野外勞動者,或我國北方寒冷地帶,人們體質壯實,輕微外感,並無覺察,必須感受重寒,可能出現「傷寒」表實證。時至今日,人們生活條件、體質、情志等均不同於前者,野外作業,防護較好,北地雖寒,但居處暖室,空氣乾燥,患病者多為風寒夾熱,或風寒化熱之「風熱感冒」,即或偶有少數風寒外感,多為虛中夾實,用人蔘敗毒散、參蘇飲以扶正祛邪,故不用麻黃湯。
感冒不用麻黃,是否麻黃無用武之地呢?其實不然,麻黃的主要功能是開發肺氣,通利小便,最適宜於哮證(支氣管哮喘)與水腫(急性腎炎)。它的作用,往往超過傷寒中的發表功能。
在哮喘發作時,用他葯不易控制,選麻黃可立竿見影。在水腫無尿時,它葯無效,麻黃可很快利尿消腫。當然,無論定喘或利尿均應在復方中使用,不宜單味煎服,麻黃劑量最多可用至15克,需因人而異。
其次談細辛,《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湯為少陰病主方,主治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細辛既能助麻黃解表,又能助附子溫經散寒,能起到助陽解表的作用。小青龍湯中麻黃、細辛主要功效為解表散寒,溫肺化飲,下氣除痰,主治外感風寒,內停水飲的痰飲證。
章氏應用細辛,並不限於上述二方主治之少陰病或痰飲證二者。如曾治一劇烈頭痛患者,中西藥久治不愈,頭痛發作時全身畏寒戰慄不休,不發熱,脈沉細,醫院檢查懷疑為腦部腫瘤。
辨證為少陰頭痛,立麻黃細辛附子湯。麻黃9克,細辛9克,附片12克。三劑而痛止。此外有它方是兼用細辛者。如清上蠲痛湯(《壽世保元方》)、川芎茶調散等主治各種頭痛;獨活寄生湯、小續命湯主治身痛、關節疼痛;玉女煎加細辛治風火牙痛等,皆有賴於細辛疏風止痛。
細辛使用劑量,前人有「辛不過五」、「辛不過錢」之說,指使用細辛不能超過五分(1.5克)或1錢(3克),防止其辛溫性烈,實際上細辛的用量可達3~9克而無不良反應,治療時應因人因病而異。(文/名老中醫經驗集)
推薦閱讀:
※燈下悅讀的首頁 6※【閱讀悅讀丨歷史】《紅樓夢》里操心的三個丫鬟,你喜歡哪一個?※睡前悅讀:父母不會站在原地等你※【周末悅讀】醫生的熟人※每日悅讀:品讀宋詞
TAG: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