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 張兆麒先生談黏勁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去上海拜訪過張兆麒先生。張兆麒先生先後從師多人,都是名家,最後拜在孫振川先生的門下。張兆麒先生是一位隱修者,晚年打拳多在自家屋裡,不喜歡與外界來往。很多孫氏拳老人都有這個特點,如胡儉珍、周仲英、牟八爺、駝五爺、何回子、章仲華等先生都是這樣。

張兆麒先生晚年打拳以太極拳為主,有時也轉轉八卦拳。談到太極拳,張兆麒先生講太極拳在勁力上的特點就是黏隨綿滲。他說孫振川先生的八卦拳也有這個勁,孫振川先生的八卦拳就是太極拳。

張兆麒先生講:「黏勁有三種,第一種,我的手雖然只是搭在對方的手臂上,但我的勁於綿隨之中能串住對手的重心,控制著對方的身體,使對方進不來又逃不掉。第二種,以神氣黏住對手,我用手輕輕敷著對方的手臂,卻使對方感覺他的內臟如被我揪住一般,使對方不敢動,完全聽我的支配。第三種,以神意黏住對方,我的手不需要敷著對方身體,雙方似挨未挨之際,對方已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唯有任我擺布。第一種黏勁各家太極拳都能練出來,後兩種黏勁是孫氏太極拳獨到的造詣,孫振川先生的八卦拳也練出了這種黏勁。他轉掌時從你身邊一過,即使沒有碰到你,你就有被他控制的感覺。這樣的功夫,後來碰不到了。」

另外楊世垣先生講,何回子跟人推手,三個輪沒走完,對方就受不了了,說勁入骨髓,疼痛難忍。

我認為這也是黏勁的作用,這大概就是張兆麒先生講的黏隨綿滲。

前面介紹張兆麒先生講的三種黏勁,其作用性狀不同,屬於三種不同的勁力品性。

1992年在北體大的全國推手研討會上,在討論到太極拳八法時,孫劍雲老師說我們家的拳也有八法,名字與各家的一樣,但意思不同。隨後與在座的幾位名家搭手體會。當年《中華武術》雜誌在介紹這次大會時稱孫劍雲老師的功夫嘆為觀止。其中與孫劍雲老師搭手的一位名家下來後對白普山先生說:「孫老師的黏勁真是渾厚。」後來有人將這話轉給孫劍雲老師,孫劍雲老師說:「我這點東西比我那些老師兄們差遠了,我也就是給他們串上了勁而已。」

有位八卦掌名家比孫劍雲老師年輕近20歲,且擅長技擊,他與孫劍雲老師搭手,未幾,汗立下。他說真是渾身不得勁,進退不得。因此請求拜在孫劍雲老師門下。如今總有人說,孫劍雲老師是籍父兄之名,自己並沒有多大的功夫。其實要看跟誰比較。孫劍雲老師若跟自己的父兄比,可以說沒有功夫。但是如果跟現在這些太極拳名家比,那就不僅是有功夫,而且如當年《中華武術》雜誌所評價的:其功夫「嘆為觀止」。

現在練太極拳的人,其黏勁都是在第一種黏勁里變化,只有運用巧妙上的區別,沒有勁力品性上的不同。因為後兩種黏勁不僅需要技巧,更是以深厚的內功修為為基礎的,內功上修為沒有到,出不來後兩種黏勁。

什麼是內功上的修為?

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

孫振川先生的神意勁、胡儉珍先生的綿滲勁都不僅僅是技巧,而是以內修造詣為基礎的。

張兆麒先生講:「練出黏隨綿滲的功夫,就不怕跟人動手,無論他身強力大,來的多麼猛快狠硬,只要心意松靜,就能發揮黏隨綿滲的功夫,應對起來遊刃有餘。」

我不懂推手,沒有黏勁這種功夫。同輩中牟八爺、何回子等推手功夫高妙,如果活著都應該在百歲以上,想必早已不在世上了,且至今未見有何傳人。

當代各派中,擅長推手者雖多,但其黏勁皆屬於張兆麒先生所說的第一種黏勁,在勁力品性上並無稀罕之處。

我要練拳!去找大武術嘍!

推薦閱讀:

這10幅名言警句,出自啟功等名家之手,就是經典!
【名家】朱家雄:幼兒園教育走極端容易,把握「度」困難
精校清名家詞 靜惕堂詞(二)
秋拍兩極分化 藏家掐尖名家名作
這詩人是唐邊塞詩名家,寫出「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TAG:名家 | 先生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