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坐堂 婦科病診治絕招07 痛經
07-13
痛經 凡在經期前後或行經期出現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適,影響工作及生活者,稱為痛經。痛經的發病年齡以16-18歲達到頂峰,30-35歲以後逐漸下降。性生活的開始及分娩可以降低痛經的發病率。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原發性痛經是指盆腔不伴有器質性病變者,常見於初潮後6-12月內或排卵周期初建立時;繼發性痛經是指園盆腔器質性病變而致的痛經,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病、盆腔炎等,常見於月經初潮後。這裡主要介紹原發性痛經,亦稱功能性痛經。 有哪些癥狀? 本病的主要癥狀是與月經有關的周期性小腹痛,因病因不同,臨床表現也有差異。 1.原發性痛經:每次見經血後數小時下腹中部痙攣性疼痛,呈間歇性,每次疼痛持續2-3分鐘,間歇10餘分鐘,癥狀持續數小叫。可牽引至大腿內側。有半數病人伴有面色蒼白,四肢冰冷,噁心嘔吐,胃痛,頭暈乏力。 2.繼發性痛經:經前開始出現鈍性下腹痛,月經開始後成為痙攣、撕裂性疼痛或絞痛,疼痛往往延至骶腰背部,月經乾淨後漸漸消失,或伴有性交痛和不孕。子宮內膜異位痛經呈進行性加重趨勢。 3.膜樣痛經:在經前數小時或一二天出現強烈的痙攣性下腹疼痛,內膜型排出後疼痛消失。 4.充血性痛經:經前一二天出現經前緊張癥狀,如乳房脹痛、頭痛、情緒小穩定、下腹和骶背部的脹痛,臨經時漸漸加重,經期即產生痙攣性下腹痛及骶背部痛,癥狀延續數日至月經乾淨時消失。自覺骨盆部發熱,性交時有盆部深處的痛感。 婦科檢查:原發性痛經患者盆腔無特殊發現,繼發性痛經盆腔內部可能有粘連、腫塊、結節、增厚等器質性病變。 如何區分痛經的嚴重程度? 1.輕度:經期或其前後小腹疼痛明顯,伴腰部酸痛,但能堅持工作,無全身癥狀,有時需服止痛藥。 2.中度:經期或經期前後小腹疼痛難忍,伴腰部痛,噁心嘔吐,四肢不溫,用止痛措施疼痛暫緩。 3.重度:經期或其前後小腹疼痛難忍,坐卧不寧,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必須卧床休息,伴有腰部酸痛,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嘔吐腹瀉,或肛門墜脹,採用止痛措施無明顯緩解。 如何診斷? 根據經期腹痛的癥狀及盆腔檢查一般診斷不困難。檢查時應注意盆腔內有無器質性病變並做相應的輔助檢查。 如何治療? 當歸12克,醋白芍15-30克,丹參15-30克,炒川芎6-10克,烏葯6-10克,陳皮6-12克,醋香附10克,醋延胡10克,柴胡10克。 *腹痛喜熱喜按者,加乾薑6克,吳榮萸6克,紫蘇9克。 *腹痛拒按伴有血塊者,加五靈脂10克,炒蒲黃10克,丹皮10克。 *腹劇痛者,加川牛膝15克.乳香10克。 *月經量多者,加阿膠(烊化)1O克,黑地榆30克,烏梅炭30克,去丹參、川芎。 *月經量少者,加益母草20克,雞血藤20克。 *帶下量多色白者,加山藥30克,焦白朮20克。 *帶下量多色黃,加龍膽草10克,黃柏10克。 *噁心嘔吐者,加姜半夏10克,藿香10克。 *腰痛者,加黑杜仲30克,桑寄生24克,川斷10克。 *胃納差者,加神曲10克,炒麥芽10克,炒山楂10克。 *頭暈頭痛者,加熟地20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2克,黃精24克。 *倦怠乏力者,加太子參10克,焦白朮10克,黃芪15克。 上藥加水煎煮2次,將兩煎藥液混合均勻,分2次服,每日1劑。 有哪些單驗方? 1.鮮姜15克,紅糖15克,焦山楂15克,加水煎煮片刻,飲服,每日2次。 2.益母草30-60克,元胡20克,雞蛋2個,加水同煮,雞蛋熟後去殼再煮片刻,去藥渣,吃蛋飲湯,經前每日1次,連服5-7天。 3.石見穿50克,生薑2片,紅棗適量, 上藥加水煎煮2次,將兩煎藥液棍合均勻,分2次服,每日1劑。 特別提示、 1.痛經患者,要避免淋雨受風,經期不要用手沾涼水,更不能沖涼水澡。 2.飲食上,不要貪涼飲冷。體質虛者要加強營養,多吃動物類食品。 3.避免精神刺激,尤其不要生悶氣。 4.在辦公室工作的患者,要適當活動,或散步,或慢跑,以助氣血流通。 5.如果腹痛劇烈,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發涼,應立即送醫院搶救,以防發生疼痛性休克。疼痛嚴重者,應去醫院治療。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C鋼琴老師中醫講課62
※「中醫是科學還是哲學?」
※中醫的飲食養生之道,養生第一良策!
※【經絡養生】中醫揉耳養生:十步揉耳操、各式揉耳法
※中醫治療不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