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題詩中華五十六個民族全家福照

元 宵 同 樂!

祝各民族博友春節好!為每個民族獻上一首贊詩,為我中華民族的團結富強傾情放歌。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攝影縱橫十萬里,和諧融聚大家庭。

衣服佩飾風情盛,格物心容*油畫呈。

2009-11-7於上海

註:1、大型圖文出版物《和諧中華——中國56個民族剪影》,是由陳海汶帶領的14位攝影師組成的專業攝影創作團隊歷時一年,縱橫10萬公里,深入我國56個民族的主要聚居地考察、採訪,拍攝了5.7萬多張照片後,輔以文字說明,編排而成的。每個民族的剪影都以「全家福」的形式呈現。2、格物,窮究事物的道理。心容,「物有其容。」——《左傳·昭公九年》;「故曰心容。」——《荀子·解蔽》

1 漢族115,940萬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數,以下同。)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漢族

重光門下孔學尊,四大發明草木歆。

華夏團結平等業,天河為漢遠相因。

註:1、《詩經》云:「維天有漢」,「漢」原指天河。漢族是我國古代華夏族同其他一些民族同化、融合形成的,漢代開始稱漢族,佔中國人口的92%,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受儒、道、佛學思想影響,崇尚仁義忠孝。重要節日有春節、端午節、重陽節等。2、全家福照選在孔府的重光門最合適。

2 壯族 16,178,811 人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壯族

嶺南風貌四時新,壯錦齊名蜀宋雲。

三月歌節春色好,本原旨趣拜牛魂。

註:1、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佔全國壯族人口的91.3%)及滇、粵等省。壯族由古代百越民族發展而來。自稱布壯,原漢譯為僮,1965年改為強壯的壯。壯族歷史上出現了明代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太平天國農民革命將領蕭朝貴、右江人革命領導者韋拔群等傑出人物。壯鄉源於秦漢的銅鼓、岩壁畫很有名。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是壯族傳統的牛魂節,是壯族一個共同的稻作節日,壯語叫「哽坤懷」。這個節日的中心內容,是舉行祭祀活動,敬拜耕牛,為牛蓄魂。2、源於唐宋的壯錦與南京的雲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

3 滿族 10,682,263 人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滿族

屐高帽著黑龍濱,善戰入關融漢心。

跳馬頒金族慶日,女真追溯靺鞨人。

註:1、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2、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人,黑水靺鞨是滿族的直系祖先,後發展為女真。

4 回族 9,816,802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回族

鄭和破浪先航海,李贄逆潮晚流芳。

齋月封齋身健壯,穆斯林旺宰牛羊。

註: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17.7%聚居寧夏,其餘大多數散布全國,以甘、豫、冀、青、魯、滇、皖、新、遼、京、津等省(市)區較多。1958年在寧夏建立省級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思想家李贄、航海家鄭和都來自回族。

 

5 苗族 8,940,116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苗族

飛歌銀飾展才情,崇拜自然牧獵耕。

亞努英懷先祖祀,蘆笙舞蹈負高名。

註:苗族貴州佔49.8%,主要聚居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其餘分布在湘、滇、川、桂、鄂等省區。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節日較多,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主要有十月苗年和紀念民族英雄亞努的四月八。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

6 維吾爾族 8,399,393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維吾爾族

天山綠浪舞姿輕,瓜果棉花園藝精。

小帽四楞迎遠客,絲綢之路照花燈。

註: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游牧過生活的「丁零」人,融合了漢人以及後來遷來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繁衍發展而形成了維吾爾族。維吾爾族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

7 土家族 8,028,133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土家族

隆重過年最為興,端陽角粽嗅甜橙。

年節「大敬」崇宗祖,社日屆時社飯豐。

  註:土族青海佔84.8%,主要聚居區在互助土族自治縣。其餘分布在甘、滇、黔等省。舊稱青海土人。該民族的形成發展與古代吐谷渾、蒙古諸族有淵源關係。土族早期從事牧業,長於養羊,明代以後多經營農牧業。宗教信仰喇嘛教。土族擅長歌舞體育,一年多次的花兒會是他們對唱花兒的盛大節日。土家族民間十分注重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年最為隆重。每年農曆二月二日稱為社日,屆時要吃社飯,端陽節吃粽子,重陽節打粑粑。土家族崇拜祖先,每逢年節都要大敬祖先。

8 彝族 7,762,286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彝族

男扎布帶英雄結,女繡花綾方瓦巾。

十月新年擇吉日、涼山火把盛節炘。

註:彝族分布於雲南、四川、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彝族過去崇拜萬物有靈和崇拜祖先。民間傳統節日很多,主要節日有十月年、火把節及區域性的節日和祭祀活動,十月年是彝族的傳統年,多在農曆十月上旬擇吉日舉行。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炘,火焰熾盛的樣子。

9蒙古族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蒙古族

那達慕上比摔跤,賽馬坐氈射大雕。

游牧定居逐水草,揚鞭鬥勝錦長袍。

註:蒙古族分布在內蒙古(佔70.4%)、吉、遼、黑、新、甘、青、寧、冀、豫等省區,是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善畜牧、騎射,住蒙古包。以回鶻文字母為基礎的蒙古文已有700多年歷史。鶻(鶻)gǔ 古書上說的一種鳥。短尾,青黑色。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10 藏族 5,416,021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藏族

屋脊飄逸皎潔雲,點亮酥油燈旨深。

藏褂長靴習俗久,文成公主著和親。

註: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生活在這裡的藏族自稱「博巴」,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民間節日有藏曆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曆正月初一的藏曆年。藏民喜穿藏袍長靴,飲酥油茶,主食糌粑。唐代吐蕃王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地區,並與唐文成公主和親,成為千餘年來藏漢民族團結的佳話。

11 布依族 2,971,460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布依族

布依婦女善耕織,百越民族鎖貴池。

口頭文學藝多彩,能歌善舞顯天姿。

註:布依族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順地區,由古代百越民族分支發展形成的。崇拜自然,祀奉祖先。布依婦女善紡織、蠟染。布依族口頭文學藝術豐富多彩,善歌舞,山歌內容形式多樣,常以歌代言。民族節日六月六是僅次於春節的盛會,相傳為紀念布依族起義領袖的節日。

12 侗族 2,960,293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侗族

獨具侗鄉風雨橋,擅營杉樹治荒丘。

巧織玉錦女工秀,紅火「大歌」斗祭牛。

註:侗族來源於秦漢時期的「駱越」。魏晉以後,這些部落被泛稱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現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擅營杉木林業。婦女善織侗錦。優良的木結構建築藝術傳統,侗鄉風雨橋、鼓樓獨具特色。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侗族喜歡鬥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 水牛王」。善歌,尤以演唱悠揚的大歌著名。

13 瑤族 2,637,421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瑤族

農林狩獵翠巒奔,刺繡織紅不勝春?

愛唱佳節月月有,「盤王」盛會紀先人。

註:瑤族是由古代長沙武陵蠻的一部分發展形成的民族,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多經營農林業,狩獵業也佔有一定地位,還精於染織、刺繡。宗教信仰盤瓠,是原始圖騰信仰的殘餘。瑤族愛唱歌,節日幾乎月月有,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30多個。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盤王節、仁王節、趕鳥節。農曆十月十六日的盤王節,是瑤族最為隆重紀念祖先的盛大傳統節慶。

14 朝鮮族 1,923,842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朝鮮族

素裝和睦度「上元」,長鼓鞦韆漫路邊。

種植水稻開寒水,習食冷麵便捷餐。

註:最大的聚居區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擅長在寒冷的北方種植水稻。人們喜好本民族歌舞及摔跤、盪鞦韆、壓跳板等體育活動。朝鮮族喜穿素白色服裝。特色食品冷麵、泡菜。宗教信仰有基督教和信奉孔孟的儒教。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

15 白族 1,858,063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白族

擅長農業勤耕作,三塔石窟感自尊。

三月街節興盛事,錦衣戲曲特牛心。

註:1、白族主要聚居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歷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三月街又稱觀音市。另外還有「火把節」,又稱星回節。白族歷來與漢族經濟文化聯繫密切,普遍使用漢語漢文。擅長農業,並創造了燦爛的白族文化,如大理三塔、劍川石窟、雞足山佛教建築群等。白族的民族音樂、戲曲獨具特色。信仰佛教。2、牛心,這裡喻其有名氣,有特色。(如:牛心左性;比喻性格執拗或倔犟 ;也喻其溫順、遲鈍、笨拙、力氣大。)

16 哈尼族 1,439,673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哈尼族

黑白頭帕映農桑,腰帶鑲金歌舞揚。

雲里梯田階數百,染熏青布作衣裳。

註:哈尼族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於古代的羌族,現主要分布在雲南西南。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傳統節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節)。此外還有「栽秧節」(又稱「黃飯節」)和嘗新節兩個小節日。哈尼人能歌善舞,善種梯田,有的高達數百級。常用自己染織的青布制衣,男子以黑或白布裹頭,婦女系繡花腰帶。

17 哈薩克族 1,250,458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哈薩克族

古傳避難脫離者,今是刁羊好客人。

拋撒「包糖」迎喜事,民族英烈刻於心。

註:哈薩克族西漢時天山北部的烏孫即是哈薩克族的先民。這些東遷的牧民得名「哈薩克」,意即「避難者」或「脫離者」。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數分布在甘肅阿克賽和青海等地。哈薩克族過去信仰薩滿教,公元十一世紀前後,改信伊斯蘭教。主要節日有古爾邦節和肉孜節,還有「那吾熱孜」節。大部分從事畜牧業。民族體育刁羊、摔跤、騎射。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拋撒「包爾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禮俗。相傳哈薩克族古代的民族英雄曾與入侵者搏鬥了40天才獲勝利,後人為了紀念這些英雄,就以「40」作為紀事的習慣,一直沿襲至今。

18 黎族 1,247,814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黎族

海南百越拓農耕,織錦木棉花正紅。

「三月三」源衍後代,輕歌漫舞藝壇榮。

註:黎族聚居在海南島通什鎮等地,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發展而來。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們就在海南島繁衍生息,成為該島最早的居民,對海南省農業開發作出了貢獻。黎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三月三」源於黎族先人繁衍後代的傳說。黎族婦女精於以木棉紡織黎錦。黎寨多同姓聚居,口頭文學豐富,人們能歌善舞,民歌曲調優美。

19 傣族 1,158,989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傣族

裙筒衣輕善舞歌,民居竹影逸情多。

善營水稻植被熱,潑水佳節鬧活潑。

註: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善種水稻和熱帶作物,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屆時要賧佛(傣語稱用物品奉獻),祈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傣族能歌善舞,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

20 畲族 709,592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畲族

稻茶紅薯不足稱,高亢山歌閩贛應。

祭祖頻繁享祀日,龍頭拐杖兆圖騰。

註:畲族,福建佔54.6%,其餘分布在浙、贛等省,多與漢族雜居,1984年6月30日建立浙江景寧畲族自治縣。種植稻茶紅薯富有經驗。民間工藝善刺繡染織。山歌被稱為畲族文化明珠。民族節日三月三祀祖,還有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為祭祖日。畲族宗族祖杖雕刻有龍頭,是圖騰信仰的標誌。

21 傈僳族 634,912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傈僳族

營作農林生靈旺,竹屋益熱*火盆塘。

「刀桿節」里刀山上,收穫高歌舞辟疆。

註: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其餘分布在四川。主要經營農林業。住房為竹木結構,中置火塘。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穫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桿節等。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桿節」扣人心弦,據說上刀桿是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僳僳族善歌舞,每年十月「收穫節」,狂飲高歌,通宵達旦。益,在某些方面增加。如水益深,如火益熱——《孟子.梁惠王下》

22 仡佬族 579,357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仡佬族

貴州水稻旱雜糧,織造圍裙背帶裝。

喜唱山歌彩調戲,佳節「依飯」慶安邦。

註: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占民族總人口97%以上,其餘居住在貴陽市、六盤水市、遵義市和銅仁、畢節、安順、黔西南等4個地區,少數散居於雲南和廣西。 仡佬族以農業為主,平坦地區多種水稻,山區旱地多種雜糧,屬稻作農耕經濟文化類型,部分人從事採煤業,婦女精於織造圍裙、背帶。人們喜唱山歌和彩調戲。節日較多,民族節日以慶豐收、保平安的「依飯」最隆重。信奉道教,有的也信奉佛教。

23 東鄉族513,805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東鄉族

開齋節日觀新月,族氏融合祖廟蒼。

農牧兼營西北苑,編唱花兒曲調昂。

註:東鄉族是十四世紀後半葉由聚居在東鄉的許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肅省境內,其中半數以上居住在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東鄉族開齋節又稱「爾德節」,是東鄉族民間的傳統節日。按伊斯蘭教規定:伊斯蘭教曆每年九月是齋戒月份,這一月的開始和最後一天,均以見新月為準,齋期滿的次日,即為節日。因此,它既是民族節日,也是宗教節日。以農業為主,兼營畜牧業。東鄉族幾乎人人都愛編唱「花兒」,其曲調高亢悠揚。習俗近似居住西北的回族。

24 拉祜族 453,705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拉祜族

瀾滄江畔事農耕,獵虎民族舞蘆笙。

「拉祜」葫蘆盛聖水,洗滌貧困迓豐登。

註:拉祜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辭彙,「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祜族傳統節日有拉祜年,也稱擴塔節(即春節),還有火把節、月亮節和嘗新節等節日。其中最隆重的節日是過拉祜年。傳說拉祜族兄弟是從葫蘆里走出來的。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蘆盛水洗手,洗去過去一年的貧困,迎來新一年的五穀豐登。

25 水族 406,902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水族

「駱越」嶺南銅鼓舞,農林佳釀「九阡」醇。

端節婦女戴銀飾,酒歌百樂藍布新。

註:1、水族自稱「海水」,意為水人。早在秦漢以前,嶺南地區以及東南沿海一帶就居住著許多部落,據考水族是從其中一個叫做「駱越」的部落發展起來的。清代人們稱其為「水家苗」、「水家」,解放後正式定名為水族。水族,貴州佔93.0%,主要聚居在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族主要經營農林業。傳統佳釀九阡酒。水族文化藝術豐富多彩,喜愛銅鼓舞、蘆笙舞、大歌、酒歌等歌舞。婦女喜戴銀飾項圈手鐲。水族的節日中最隆重的是端節和卯節(過卯),端節是水族民間一年之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端節水語叫「借端」,是水族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最初的端節在每年農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進行。2.酒,百樂之長。——《漢書·食貨志》

26 佤族 396,610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佤族

怒山南段事農耕,善舞樂歌享太平。

節日「剽牛」取新火,德翁鑽木示軒騰。

註:1、佤族分布在雲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瀾滄江以西和怒江以東的怒山山脈南段。原稱「卡佤族」,196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為現稱。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節」上,佤族人都將舊火熄滅,然後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鑽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預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每年凡遇重大節日和祭祀活動,佤族都要舉行「剽牛節」,以此來表達渴望豐收、祈求平安的心愿。經營農業為主,人們樂歌善舞,舊日信仰多崇拜山川神靈。2、軒騰,高舉騰躍。

27 納西族 308,839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納西族

湟水谷谿游牧民,麗江雕塑技超群。

「轉山」節日同天祭,騾馬會歌舞紫雰。

註:原游牧在青海省黃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輾轉南遷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帶,並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納西族。「納」有大或尊貴之意,「西」意為人。 麗江納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靈,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萬物皆有神靈主宰。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的「轉山節」 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兼營農牧業、手工業務和商業。宗教信仰有東巴、道、佛、基督教等多種。納西族繪畫、雕塑、剪紙等技藝較高。納西人喜歌舞。傳統節日有正月農具會、七月騾馬會等。

28 羌族 306,072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羌族

阿壩羌笛舞態奢*,熊貓國寶打銅鑼。

新年宴會「收成酒」,刺繡挑花織玉帛。

註:羌族現主要聚居在四川西北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羌族自稱「爾瑪」,意為「本地人」。羌族居住的山區產有世界上稀有的熊貓、飛狐、金絲猴等。 農曆十月初一為羌族年節。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年節這天全寨人到「神樹林」還願,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節日、婚喪、祭祀、聚會、待客或換工勞動,除飯菜豐盛外,還必備美酒。主要從事農牧業,擅長打井和石砌建築技術。傳統工藝有挑花刺繡、編織等。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伴奏樂器中的竹笛,稱羌笛,是我國著名的古樂器之一。奢,出色,美好 。如「玉面添嬌舞態奢。」——唐.劉禹錫《和樂天柘枝》

29 土族 241,198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土族

歌舞牛羊聲順耳,花兒大會對花兒。

誠實互助頭盤帽,青海斜陽草樹而*。

註:1、土族青海佔84.8%,主要聚居區在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大通等縣。其餘分布在甘、滇、黔等省。土族民間十分注重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年最為隆重。土族自稱「蒙古勒」或「蒙古爾孔」(意為蒙古人),舊稱「青海土人」,藏族稱之為「霍爾」。主要從事畜牧業和農業,尤其精於養羊。擅長歌舞體育,一年多次的花兒會是他們對唱花兒的盛大節日。土族許多節日與宗教的關係十分密切,節日期間要伴有各種祭祀活動,並備有節日食品。2、而,語氣詞,用於句末相當於「耳」,「哪」。3、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0 仫佬族 207,352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仫佬族

母親坤妣愛神心,「依飯」節須三送春。

艷麗青春多壯美,羅城仫佬彩霞昕。

註:仫佬族,在他們民族的語言中,「仫佬」一詞就是「母親」的意思。坤為地、為母;母為妣。主要聚居於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仫佬族過去崇信多神,以信奉道教為主,也信佛教,節日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三年一次的「依飯」節也叫「喜樂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節日。「依飯」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還願,祈保人畜平安、五穀豐收。昕xīn明亮。

31 錫伯族 188,824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錫伯族

嫩江雲涌草原青,農牧豐登操土風*。

昔日西遷永不忘,每逢四月十八庚。

註:錫伯族世居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紀中葉西遷至新疆察布查爾等地,現多數居住在新疆、東北,內蒙東部以及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錫伯族民間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西遷節是錫伯族人民從東北遷往新疆的不可忘記的紀念日,每逢農曆四月十八日這一天 ,人們都將隆重開展各種紀念活動。「抹黑節」是錫伯族人民另一個饒有風趣、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錫伯族原是游牧民族,後發展農業,兼營畜牧業。民間文學神話傳說豐富,錫伯族能歌善舞。愛好摔跤、騎射等民族體育活動。「樂操土風,不忘舊也。」——《左傳.成公九年》

32 柯爾克孜族 160,823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柯爾克孜族

游牧疆南又稼耕,高山部落草原情。

歡歌彈奏春山笑,「諾若孜節」朔月清。

註:1、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斯、昭蘇、額敏等縣。柯爾克孜族世代過著以游牧為主,兼事農耕的生活,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諾若孜節,按柯爾克孜族的曆法,新月每出現一次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每年第一個月出現時即過諾若孜節,類似於漢族的春節。柯爾克孜族,清代沿用蒙古準噶爾語,稱之為「布魯特」,意即「高山上的居民 」。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定名為柯爾克孜族。全民信仰伊斯蘭教。2、「歡歌彈奏春山笑」,出自「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妝,冬山如睡。」

33 達斡爾族 132,394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達斡爾族

莽莽草原開拓者,務農牧獵抗沙俄。

善織刺繡縫皮坎,「阿涅」舞歌載滿車。

註:達斡爾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縣。「達斡爾」意即「開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紀中葉,這個民族為維護祖國統一,打響了武裝抗擊沙俄入侵的第一槍。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這一天,人們之間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主要從事農業,兼事牧、獵業,婦女善織綉,製作狍皮坎肩。宗教崇拜自然。民間口頭文學內容豐富,人們喜好歌舞。著裝與清初滿族相似。

34 景頗族 132,143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景頗族

千人群舞鼓聲齊,黑色對襟短上衣。

艷麗圍裙戴銀飾,犀傳萬物會佳期。

註:景頗族由唐代「尋傳」部落的一部分發展而來。近代文獻多稱為「山頭」,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縣,1956年改為自治州。目瑙縱歌是景頗族人民驅惡揚善,預祝吉祥幸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曆正月十五之後舉行,為期2—3天。在景頗族的傳說中是天上太陽召集地上萬物參加的一種大型歌舞盛會,並由犀牛傳播至人間,後成為景頗族最盛大的節日。有的是千人以上的集體舞,伴以鼓樂。過去多信仰萬物有靈。男女著裝黑色對襟短上衣,婦女圍艷麗的圍裙,喜戴銀飾物。

35 毛南族 107,166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毛南族

西嶺元宵放飛鳥,佳節必定祭先人。

對歌會客風光秀,飼養菜牛致富春。

註:毛南族是嶺西的土著民族,主要聚居在廣西環江縣上、中、下南山區。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是他們的祖先。史籍記載稱毛南族為「茅灘」、「毛難」,198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改名為今稱。毛南族的節日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開展唱歌對歌活動。毛南族民間最大的節日是每年夏至後的分龍節,農曆五月的廟節,清明節「趕祖先圩」和元宵節「放飛鳥」也是他們獨有的紀念活動。主要從事農業,有飼養菜牛(食用牛)的豐富經驗。擅長雕刻、編織。熱情待客,喜好歌唱。

36 撒拉族 104,503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撒拉族

伐木劃筏競渡欣,農林園藝養蜂群。

山歌婉轉顫音軟,青海駝峰卧水津。

註: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處黃河沿岸的青海省海東地區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撒拉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通用漢文。從事農業,擅長園藝業。撒拉族男兒,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為生。此外,養蜂是撒拉人最喜愛的副業生產。撒拉族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等。最大的傳統節日為古爾邦節,每當節日來臨,撒拉族都要宴請賓客,煮手抓羊肉,燉雞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饊子,做「比利買海」(油攪團)、「木絲日」(一種以油、熟面等為餡的包子)和各種燴菜。口頭文學豐富多彩,撒拉族山歌花兒受藏族影響,普遍帶有顫音,婉轉動聽。

37 布朗族 91,882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布朗族

布朗山巒普洱茶,敘事抒情誦史詩。

族慶打圍跳刀舞,「山康」節祭盛典時。

註: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後代。 唐時稱「朴子蠻」,元、明、清 時稱「蒲蠻」,由於居住的地區各異,主要分布在勐海縣布朗山區。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稱。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意願,統稱為布朗族。布朗族過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山康節是布朗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傣歷六月中旬舉行,一般為3天。主要從事農業,擅長種茶(普洱茶)。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布朗人喜跳刀舞,青年人喜跳集體舞「圓圈舞」。口頭文學主要有抒情敘事詩。

38 塔吉克族 41,028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塔吉克族

山鷹展翅比英雄,畜牧繁衍促果農。

「奇地」春節三月里,輕歌曼舞古裳紅。

註:塔吉克族雖然有歐羅巴人種的特徵,但從遠古時代起,他們就生息繁衍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現百分之六十的塔吉克族人聚居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其餘分布在沙東、澤普、葉城和皮山等縣。1954年7月17日建立塔吉克自治縣。塔吉克族的節日與當地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柯爾克孜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基本相同,其節日食品也大致相似。每年齋月前的一個月,塔吉克人都要舉行巴羅提節。奇地前笛爾節是塔吉克族人最重視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多在三月舉行。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吉克族把山鷹看作英雄的象徵。

39 阿昌族 33,936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阿昌族

染織刺繡彩繽紛,稻穗沉實黃燦金。

鐵器精工崇黑色,傳統街舞鼓聲頻。

註: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還有「蒙撒」、「蒙撒禪」、「對撒」、「漢撒」等自稱。解放後統稱為阿昌族。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主要從事農業,擅於種植水稻,打制鐵器技藝高。阿昌族民間口頭文學十分豐富,對歌和象腳鼓舞、猴舞廣為流行。工藝美術刺繡、染織、雕刻、銀器製作等做工精細。

40 普米族 33,600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普米族

怒江之濱「普米」白,務農原野牧雲開。

婚喪喜慶對歌舞,大過年節賽馬來。

註:普米族的族源屬於中國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普米」意為白人。主要居住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麗江地區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和寧蒗彝族自治縣。普米族過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節日大都與祭祀活動密切相關。如大過年(春節)、清明、立夏、端午節、火把節、嘗新節等節日。大過年即過春節,屆時要舉行賽馬、摔跤等活動。過去普米族民間每隔三年全寨共同舉行一次較大的小天地神靈的祭祀活動。農業逐漸占居主要地位,兼營畜牧。普米族能歌善舞,婚喪喜慶都舉行對歌。

41 鄂溫克族 30,505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鄂溫克族

大嶺興安馴鹿人,原始森林北極村。

民歌豪放舞姿美,皮帽錦袍富態身。

註:鄂溫克族近3萬人。內蒙古佔88.8%,主要聚居區在呼倫貝爾盟的鄂溫克族自治旗。其餘分布在黑龍江和北京等省市。鄂溫克族曾有索倫、通古斯等稱謂。鄂溫克是本民族自稱,為通古斯語大山林中的人們之意。民族種源與北魏時黑龍江上中游的室韋及唐代貝加爾湖東北林區的鞠部落有淵源關係。牧區通用蒙古語文,農區通用漢語文。飼養馴鹿有經驗。宗教信仰薩滿教為主,有的殘存著對熊的崇拜。鄂溫克人好客,口頭文學豐富,民歌悠揚,舞蹈豪放。敖包節是鄂溫克族的宗教節日,但也舉行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除春節等節日與臨近其他民族的節日一樣外,鄂溫克族還要在農曆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的「米闊勤」節。

42 怒族 28,759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怒族

喜怒樂哀歌舞豪,鮮花節日仙子嬌。

民族交錯同山住,女戴銅環男佩刀。

註: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怒族自稱「怒蘇」、「阿怒」和「阿龍」。與傈僳族、獨龍族、藏族、白族、漢族、納西族等民族交錯雜居。怒族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當地又稱鮮花節,於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行。主要從事農業,兼行狩獵、採集業。崇拜自然,基督教、喇嘛教等各有所信。怒族人喜歌舞,以此表達喜怒哀樂。服飾特點,婦女耳戴垂肩大銅環,成年男子腰佩砍刀,肩背弓弩。

43 京族 22,517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京族

漁業洪波涌海疆,獨弦琴曲聲色揚。

「唱哈」節日哈亭聚,三島風光震四方。

註: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島」之稱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各族自治縣江平鄉的澫尾、巫頭、山心三個小島上。京族,歷史上自稱為「京」、「越」或「安南」,1958年,根據本民族意願,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京族。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唱哈節等。其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是「唱哈節」(歌節)。唱哈多在哈亭舉行,哈亭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建築物。主要從事漁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數人信仰天主教,宗教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京族青年男女喜對歌,舞蹈有跳天燈,民族樂器獨弦琴音色悠揚。

44 基諾族 20,899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基諾族

基諾山區「攸樂」人,墨江普洱涉如今。

老翁高唱青年舞,農盛茶香米慶新。

註:基諾族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及其附近地區。基諾族自稱「基諾」,漢文譯稱「攸樂」。1979年被國務院正式確定為中國的第55個少數民族。基諾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原始宗教,但對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傳統節日以過年為重,具體時間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農曆臘月間進行。每年陰曆九月,基諾族就要過一年一度的新米節了,當地人稱「好希早」。基諾族主要從事農業,善於種茶(普洱茶)。關於基諾族的漢文記載始於18世紀。傳說基諾族是從普洱、墨江甚至更遠的地方遷到基諾山區的。20世紀50年代基諾族尚保留氏族社會的古俗,長老在村社裡有崇高威望。宗教信仰萬物有靈,崇拜祖先,尊奉諸葛孔明。基諾族人喜歌舞,每當節日興會,長者乘興高歌,少者隨之翩翩起舞。

45 德昂族 17,935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德昂族

西南邊寨勁竹青,古老石岩有茶農。

銀器芒鑼象足鼓,怒江彼岸祭祖龍。

註:德昂族原名「崩龍族」。1985年9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改名。「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遠在公元前二世紀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主要從事農業,善種茶,有古老茶農的美稱。傳統手工藝製作銀器。德昂族嗜飲濃茶。住宅多竹樓。有較豐富的口頭文學成果。民族樂器有芒鑼、象腳鼓等。

46 保安族 16,505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保安族

畜牧手工農事主,腰刀生產越百年。

甘肅西北積石嶺,剛健舞姿奏樂弦。

註:保安族因信仰伊斯蘭教和風俗習慣與當地回族略同,又被稱為「保安回」。1950年根據本民族人民意願,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甘肅省積石山一帶。保安族通用漢文,多信仰伊斯蘭教。保安族的節日同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同,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饊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手工業,冶鐵、製作有名的保安腰刀已有一百多年的生產歷史,尤為藏族人民所喜愛。擅長吹奏絲竹樂,喜唱「花兒」和宴席曲,舞姿剛健。

47 俄羅斯族 15,609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俄羅斯族

南遷歸化到新疆,商客養蜂園藝香。

節度復活只吃素,鄰邦走串親戚庄。

註:俄羅斯族是18世紀後逐漸從沙皇俄國南遷到中國新疆伊犁、阿勒泰等地,內蒙古、黑龍江等地有少量分布。在封建軍閥盛世才統治新疆時期,被稱為「歸化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稱俄羅斯族。中國俄羅斯族的風俗習慣服飾等與俄羅斯族基本相同,多信東正教,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復活節」最為隆重。過節前一周,不吃葷,只吃素。主要從事商業、服務業和園藝、養畜、養蜂業等。生活習俗、服飾等基本上與俄羅斯民族相同。民風勤奮。不少人在鄰邦俄羅斯有親戚。

48 裕固族 13,719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裕固族

河西居住遍長廊,畜牧針織創藝忙。

剃髮幼兒滿三歲,優揚曲調頌華裳。

註:裕固族聚居在甘肅省河西走廊肅南地區,其餘居住在酒泉黃泥堡地區。裕固族自稱「堯乎爾」、「兩拉玉固爾」。裕固族起源於唐代游牧在鄂爾渾河流域的回鶻。明初,陸續遷至祁連山一帶,逐漸形成了裕固族。 裕固族的節日習俗反映著本民族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裕固族的幼兒剃髮儀式別具特色,按照傳統小孩長到3歲時才第一次剃髮,屆時要舉行較為隆重的儀式。剪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節日習俗。裕固族從事畜牧業有豐富的經驗。擅長織綉、造形藝術。多民間傳說故事。民歌曲調優美、內容豐富。

49 烏孜別克族 12,370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烏孜別克族

經商刺繡絲綢光,農牧草原錦繡鄉。

瓜帽時髦茶奶馥,舞蹈輕盈樂奏揚。

住:烏孜別克族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孜別克族人最早居住在中亞各地,元朝時稱為「月即別」、「月祖伯」等,15世紀,逐漸形成民族。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信仰伊斯蘭教。烏孜別克族主要節日有「聖紀節」、「肉孜節」、「古爾邦節」等,孜別克族的傳統節日與當地其他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節日基本相同,以肉孜節和古爾邦節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居住城鎮的多經營商業、手工業(絲綢業等),居住鄉村的經營農牧業。婦女善刺繡。烏孜別克族頭戴各式瓜帽,喜喝奶茶。烏孜別克族舞蹈輕盈,音樂悠揚。

50 門巴族 8,923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門巴族

喜馬拉雅墨脫縣,門隅常住農林人。

木碗藤器手工好,相似藏族習性淳。

註:據藏文史籍記載,門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繁衍生息。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林芝、錯那等縣。門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現也成為門巴族的自稱,意為住在門隅的人。門巴族沿用藏曆,節日也與藏族相同。節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相傳藏傳佛教的佛祖釋加牟尼誕生和圓寂的日子是藏曆四月十五日,為了紀念這一天,門巴族地區的所有寺廟念經祈禱,舉行各種宗教活動。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業、牧業和狩獵業。有少量手工業,擅長製作木碗、藤器。門巴族與藏族長期往來,生活習俗相似,關係密切。男女都著氆氌長袍,足登軟底皮靴。吃大米飯、辣椒,也吃糌粑,喝酥油茶。

51 鄂倫春族 8,196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鄂倫春族

嶺區馴鹿巧生存,文綉制皮造器皿。

篝火佳節「仿畜舞」,族群善射坐騎矜。

註:「鄂倫春」是民族自稱,其含義有兩種解釋,一是 「住在山嶺上的人們」,二是「使用馴鹿的人們」。清朝以前,人們一般把鄂倫春族稱為「索倫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鄂倫春族。他們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小興安嶺山區。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鄂倫春的先人們和火結下了不解之緣,對火有著特殊的感情,對篝火無比親近。鄂倫春人多種經營,狩獵馴養結合,婦女善刺繡和製作皮製品和樺皮器皿,一般通用漢語漢文,純樸好客。男女都善騎射。男女老少都善歌舞,編唱民歌、仿動物起舞。

52 獨龍族 7,426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獨龍族

本原公社跨今天,兼事採集農獵聯。

愛跳「牛鍋莊」慶舞,獨龍河谷迓新年。

註:獨龍族曾被稱為「俅人」、「曲人」等。解放後根據本民族的願望,正名為獨龍族。現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貢山獨龍河谷,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本世紀中葉,獨龍族還處於原始公社的解體階段,婦女還崇尚紋面的習俗。獨龍族過去的宗教信仰尚處在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萬物有靈階段,即使是唯一的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繫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各地時間不一),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過年跳牛鍋莊舞。主要從事農業,兼事採集、狩獵業。獨龍族人好客、講信用。

53 塔塔爾族 4,890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塔塔爾族

新疆茅舍御天寒,商業手工店面喧。

景見犁頭春意暖,摔跤賽馬舞情歡。

註:塔塔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寧、塔城、烏魯木齊等城市。古稱韃靼。「塔塔爾」一詞原意為「茅舍」。塔塔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現一般通用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主要經營商業和手工業,信仰伊斯蘭教。塔塔爾族節慶、禮儀食俗同當地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如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相似。塔塔爾族的「撒班節」,又稱為「犁頭節」,多在春天風景優美的地方舉行,有歌舞,還有摔跤、拔河、賽馬等集體活動。

54 赫哲族 4,640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赫哲族

解放迎來族振興,編詞歌唱展豪情。

三江原野從漁獵,節慶河燈照太平。

註: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從事漁獵生活。歷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統一族名為赫哲,意為居住在「東方」及江「下游」的人們。解放後在國家扶持下,民族興旺起來。有豐富的口頭文學傳說故事,普遍喜好音樂、即興編詞歌唱。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曆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55 高山族 4,461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高山族

農林漁獵制陶缸,豪放舞歌舂米香。

莽莽森林民情朴,橫山縱谷圖騰觴。

註:高山族是台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十多個族群。「高山族」這個名稱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對台灣省民族的總稱。主要分布在台灣中部山區和台東縱谷,其餘分布在福建省沿海城市。高山族地區森林覆蓋面積大,素有「森林寶庫」 的美譽。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高山族聚居村社有公有土地。主要經營農林漁獵業。善雕塑、制陶、編織等工藝。民情豪放,善歌舞,有獨特的舞樂形式杵杵樂,婦女手持長杵繞石臼舂米,伴以悅耳歌聲。有的還存在蛇動物圖騰殘餘。觴(觴),

shāng古代酒器。歡飲,進酒。

56 珞巴族 2,965

題中華56個民族全家福照  珞巴族

最少民族平等人,氏族奴化自由魂。

「調更谷乳」年節慶,西藏東南銀飾身。

2009-11-14 於上海

註: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部,人口只有2300多人,是目前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隸制。1965年8月正式確認為單一民族。居住在墨脫、米林一帶的珞巴族沿用藏曆,所有的節日和祭祀活動與藏族無多大區別。希蒙的珞巴族稱年節為「調更谷乳術」節。不少地方還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習慣。主要從事農業,兼狩獵,擅長射箭,竹編工藝精巧。婦女戴銀、銅製耳環手鐲。主食大米飯,也有糌粑。宗教信仰喇嘛教(藏傳佛教)。

澳門大三巴牌坊 葡人與漢人的後裔

沒結束

都說歷史後人寫,不記祖先恩怨仇。

秦檜彈冠缺壽慶,岳飛怒發余璧留。

清宮大戲連台唱,降將施琅台馬收。

正若英葡敢侵佔,中華族史寫新秋。

2009-12-22於上海

註:璧留,「城入趙而璧留秦。」——《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附:

生字

畲she族

傈li傈族

仫mu佬lao族

仡ge佬族

達斡wo爾族


推薦閱讀:

難得一見的女星全家福照
晒晒那些大牌明星們的罕見全家福(多圖)
宋祖英的全家福
(982)這23張最罕見的全家福 你看過幾張?
 「媽媽爸爸回來啦」(壽帶全家福)

TAG:民族 | 中華 | 轉載 | 全家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