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逝世後獲下半旗誌哀的黨和國家領導人

細數逝世後獲下半旗誌哀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三味書屋754》2015年07月02日編輯整理

據新華社報道,中央政治局前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原書記,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喬石的遺體將於2015年6月19日在北京火化。為悼念喬石,當日,北京天安門、新華門、人民大會堂、外交部等地將下半旗誌哀。

資料圖: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喬石 喬石〔公元1924-2015年〕,浙江定海人,生於上海。原名蔣志彤。1940年參加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共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資料圖:2015年6月19日,新華門降半旗悼念喬石同志 2015年6月14日7時08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2015年6月19日,喬石遺體在北京火化。天安門等地下半旗誌哀。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1998年原國家主席楊尚昆逝世以來,中國首度爲本國領導人逝世下半旗。 下半旗誌哀,是一個國家對逝者的最高尊重。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14條中明確規定,下列人士逝世後應下半旗誌哀: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 3、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傑出貢獻的人;〔由國務院決定〕 4、對世界和平或者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由國務院決定〕 5、以下情況可以下半旗:發生特別重大傷亡的不幸事件或者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時。〔由國務院決定〕

資料圖:4月2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下半旗,向玉樹地震遇難同胞致哀 但下半旗的範圍並不確定,就國家領導人逝世或大量人員因天災人禍罹難設全國哀悼日時,全國各地下半旗;對部分國家領導人、外國政治人物誌哀,或悼念在境外遇難〔1999年南聯盟大使館被炸犧牲的三名記者〕烈士等,一般在新華門、天安門廣場、外交部等國務院確定的範圍下半旗。2010年,海地維和部隊8名中方人員在地震中喪生後,遺體回國時公安部下了半旗。 截至目前,天安門廣場的國旗下半旗52次,其中31次系爲中國國家領導人下半旗,17次爲外國政治人物下半旗,1次爲南聯盟使館被炸事件遇難記者,另外三次則是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的全國哀悼日。

資料圖:2008年5月19日淩晨4時57分40秒,北京天安門廣場下半旗,沈痛哀悼在汶川特大地震中的遇難者 據不完全統計,在《國旗法》出台之前,獲下半旗誌哀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至少有21位。因黨和國家領導人逝世而下半旗較多的年份則是1972年、1976年和1992年,均爲3次。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謝富治與康生都去世後都曾得到下半旗的禮遇,但文革結束後,他們兩人都被開除了黨籍。

資料圖:任弼時 任弼時〔公元1904-1950年〕,名培國,號二南。湖南省湘陰縣〔今屬淚羅市〕塾塘鄉唐家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組織家,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以毛澤東同志爲核心的中國共産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中國共産黨與中國工農紅軍主要領導者之一。

資料圖:1950年任弼時去世時,劉少奇與周恩來瞻仰任弼時遺體 任弼時早年留學蘇聯,隨後任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中央代理書記、總書記。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中共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湘贛蘇區省委書記,領導紅六軍團、紅二方面軍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擔任中國共産黨駐共産國際代表,並任中共中央秘書長、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五大書記之一。之後因病在陝北、北京、蘇聯等地調養,1950年因腦溢血不治身亡。

資料圖:任弼時同志之墓 1950年10月27日12時36分在北京逝世。任弼時逝世後是第一位獲得下半旗誌哀的國家領導人。

資料圖:羅榮桓元帥 羅榮桓〔公元1902-1963年〕,原名慎鎮,字雅懷,湖南省衡山縣人。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奠基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黨、國家和軍隊卓越領導人。

資料圖:1963年12月,林月琴同志率子女向羅榮桓同志遺體告別

資料圖:毛澤東出席羅榮桓追悼會 1963年12月16日,十大元帥之一的羅榮桓在北京逝世。逝世後他得到下半旗誌哀的禮遇。

資料圖:謝富治 謝富治〔公元1909-1972年〕,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1972年3月26日,謝富治因癌症病故。天安門、新華門、外交部下半旗誌哀,悼詞中稱謝之死「是我黨我軍的重大損失」。

資料圖:謝富治 8年後,謝富治被定爲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 1980年10月,中共中央開除其黨籍,並撤銷《悼詞》,骨灰盒也被移出了八寶山革命公墓。

資料圖:何香凝 何香凝〔公元1878-1972年〕,女,原名諫,又名瑞諫,別號雙清樓主,廣東南海棉村〔今佛山市南海區〕人,生於香港,中國國畫家,中國民主革命家。何香凝女士是孫中山先生的親密戰友,是廖仲愷先生的革命伴侶。她不僅是一位傑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動家,而且是一位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著名畫家。中國國民黨左派的傑出代表、第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婦聯名譽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等職。

資料圖:何香凝追悼會場景 何香凝作爲女權運動的先驅之一,民革主要創始人,國民黨元老,建立民國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實執行者,抗日統一戰線的一個方面軍,也是新中國創始人之 一, 1972年9月在北京逝世,去世後也獲得了下半旗誌哀的禮遇。

資料圖:鄧子恢 鄧子恢〔公元1896-1972年〕,又名紹箕,福建龍岩新羅區人,是偉大的共産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農業工作的卓越領導人,是閩西革命根據地和蘇區的主要創建者和卓越的領導人之一,曆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資料圖:鄧子恢去世時毛澤東贈送的花圈 解放後曾任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鄧子恢同志爲探索我國社會主義農業的發展道路傾注了畢生精力,被譽爲黨內的農業、農村工作專家。 1972年12月10日,鄧子恢因病在北京逝世,逝世後也獲得了下半旗誌哀的禮遇。

資料圖:李富春 李富春〔公元1900-1975年〕,湖南省長沙市人。是中國共産黨創建時期入黨的老黨員,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奠基者和組織者之一。 在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英勇奮鬥,無私奉獻,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資料圖:鄧小平主持李富春的追悼會 1975年1月9日,李富春因病在北京逝世,逝世後天安門等地爲其下半旗誌哀。

資料圖:董必武 董必武〔公元1886-1975年〕,原名董賢棕,又名董用威,字潔畲,號壁伍。湖北黃安〔今紅安〕人。是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奠基者。

資料圖:董必武同志追悼會 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書記,中共重慶工委書記,中共中央財經部長,華北局書記,華北人民政府主席。建國後,曆任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政務院副總理,政務院政法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1975年1月任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是中共六屆中央委員,七、八、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資料圖:董必武同志葬禮 他爲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在北京逝世,逝世後也獲得了下半旗誌哀的禮遇。

資料圖:康生 康生〔公元1898-1975年〕,原名張宗可,字少卿,山東諸城〔今屬膠南〕大台村人。是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林彪、江青集團的主要分子,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直接參與林彪、江青等人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有預謀地誣陷、迫害大批黨和國家領導人。同時在全國範圍內煽動「打、砸、搶」,煽動武鬥,迫害各級領導幹部和群衆以及廣大知識分子,製造了大量冤假錯案。

資料圖:康生同志追悼會 1975年12月16日康生去世,同月21日,康生追悼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主持追悼會,中共中央副主席葉劍英致悼詞,天安門下了半旗,葬禮極其殊榮。 1980年,中共中央開除其黨籍,撤銷悼詞;其骨灰被遷出八寶山革命公墓,後被劃爲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主要成員之一。

資料圖:周恩來總理 周恩來〔公元1898-1976年〕,字翔宇,曾用名飛飛、伍豪、少山、冠生等,原藉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是偉大的馬克思列甯主義者,中國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

資料圖:和周總理遺體告別 周恩來畢業於南開大學,早年留學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等地,回國後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曾參與中央蘇區曆次反圍剿戰爭,並指揮長征,西安事變中,他代表中共中央與中國國民黨簽訂合約,共同對日作戰。自1949年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1949年至1958年間兼任外交部部長。

資料圖:1976年1月14日晚,鄧穎超手捧周恩來骨灰盒走出勞動人民文化宮

資料圖:1976年1月15日在周恩來追悼會上,鄧小平致悼詞

資料圖:敬愛的周總理我們永遠懷念您

資料圖:人民群衆自發紀念敬愛的周總理

資料圖:聯合國總部爲周恩來逝世下半旗致哀 1976年1月8日他逝世後,受到了下半旗誌哀的禮遇。十裏長街送總理更傳爲佳話。

資料圖:朱德元帥 朱德〔公元1886-1976年〕,字玉階,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四川省儀隴縣人。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於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資料圖:朱德

資料圖:1951年朱德在天安門城樓國慶閱兵

資料圖:朱德追悼會現場

資料圖:朱德追悼會

資料圖:朱德夫人康克清和家屬,及首都群衆向朱德遺體告別 北洋時期,曾被授予勳五位、三等文虎勳章、陸軍中將軍銜,抗日戰爭期間,被國民政府授予國民革命軍上將軍銜及抗戰勝利勳章,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唯壹同時指揮過國、共軍隊的軍事統帥。建國後,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共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八屆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第一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資料圖:朱德追悼會舊照 1976年7月6日朱德逝世,獲下半旗誌哀禮遇。

資料圖:毛澤東主席 毛澤東〔公元1893-1976年〕,字潤之〔原作詠之,後改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詩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産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

資料圖:毛澤東追悼大會場景

資料圖:1976年9月,天安門廣場,毛澤東追悼大會

資料圖: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在毛澤東追悼大會上致悼詞。左爲中共中央副主席葉劍英

資料圖:1976年聯合國總部爲毛澤東逝世下半旗致哀 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他對馬克思列甯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産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爲毛澤東思想。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國共産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是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毛澤東被視爲是現代世界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將他評爲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物之一。

資料圖:毛澤東的靈堂氣氛沉重肅穆

資料圖:群衆前來悼念毛澤東主席

資料圖:毛澤東主席的遺容

資料圖:水晶棺內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遺容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去世,天安門等地降下半旗爲其誌哀。

資料圖:郭沫若 郭沫若〔公元1892~1978年〕,四川省樂山市觀娥鄉沙灣鎮人。幼名文豹,原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歷史劇的開創者之一、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甲骨學四堂之一,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從1926年參加北伐,1927年參加了南昌起義,1928年2月因被國民黨政府通緝,流亡日本。

資料圖:郭沫若生前最後一張照片 由於他曾擔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文聯主席等要職,當選中國共産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二、第三、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要職。

資料圖: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在大會上作報告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逝世後也受到了下半旗誌哀的禮遇。根據其遺囑,郭沫若的骨灰灑在山西昔陽縣大寨人民公社的梯田中。

資料圖:羅瑞卿大將 羅瑞卿〔公元1906-1978年〕,四川南充人,是中國工農紅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領導人之一。早年入黃埔軍校,後加入中國共産黨,任紅四軍政治部宣傳部長、紅一軍團保衛局局長,參加長征。 抗日戰爭期間,任抗日軍政大學教育長、十八集團軍野戰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中央局、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參與石家莊、太原戰役等。

資料圖:羅瑞卿追悼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鄧小平在追悼會上致悼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公安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總參謀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文革」期間遭受殘酷迫害,1977年複職,1978年7月18日去聯邦德國〔西德〕治腿。波恩時間8月2日7時手術進行,12時手術成功。但次日淩晨因心肌梗塞不幸逝世,1978年8月10日,中共中央派專機接回了羅瑞卿的靈柩。

資料圖:鄧小平等,當和國家領導人前往機場迎接羅瑞卿靈柩 1978年8月3日羅瑞卿在聯邦德國〔西德〕不幸逝世,由於他的特殊貢獻,逝世後也受到了下半旗誌哀的禮遇。

資料圖:蘇振華上將 蘇振華〔公元1912-1979年〕,湖南平江人,原名蘇七生,192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0年8月轉爲中國共産黨黨員,初中,海軍上將軍銜。是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無産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主要創建者之一。

資料圖:蘇振華同志追悼會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常委,海軍第一政委,海軍黨委第一書記,上海市委第一書記,上海市革委會主任。 1955年9月被授予海軍上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資料圖:蘇振華同志追悼會 在粉碎四人幫的過程中,他主持接管新華社、人民日報以及到上海任職期間迅速摧毀了「四人幫」在上海的幫派體系,爲國家的安全穩定做出重要貢獻。 1979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蘇振華逝世後,也受到了下半旗誌哀禮遇。

資料圖:國家主席劉少奇 劉少奇〔公元1898-1969年〕,湖南省甯鄉縣人,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是以毛澤東同志爲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政治家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曾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等職位。

資料圖:王光美從河南省省長劉傑手中接過劉少奇骨灰

資料圖:王光美、劉源等人赴河南迎取劉少奇骨灰

資料圖:劉少奇遺容

資料圖:安放劉少奇骨灰的靈車開往機場 1969年 11月12日淩晨六時,在河南開封逝世,享年71歲。劉少奇逝世後,遺體就地秘密火化,「火化申請單」上填的姓名是劉少奇早年的曾用名「劉衛黃」,職業是「無業」,死因是「病死」。

資料圖:王光美護送劉少奇骨灰從河南返京 在文化大革命後將劉少奇解除一切職務,開除出黨,受到迫害含冤去世,1979年獲得平反。198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爲在十年浩劫中被迫害致死的國家主席劉少奇舉行隆重的國葬儀式。

資料圖:劉少奇追悼大會 5月17日,全國下半旗誌哀,停止娛樂活動一天,下午,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主持爲劉少奇舉行的追悼會,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致悼詞。

資料圖:1980年5月17日,北京劉少奇萬人追悼會,鄧小平致悼詞

資料圖:首都天安門廣場降半旗為劉少奇同志致哀

資料圖:王光美、劉源悲痛萬分地將骨灰撒向大海 追悼會後,依照劉少奇遺言,他的骨灰由其親屬在海軍艦只的護送下撒入大海。

資料圖:宋慶齡女士 宋慶齡〔公元1893~1981年〕,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産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1940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尊稱孫中山先生爲國父,以表尊崇。故而根據傳統習慣,宋慶齡女士亦被尊稱爲「國母」。1981年5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

資料圖:1981年5月31日至6月2日,首都各界人士十二萬人前往人民大會堂弔唁大廳,瞻仰宋慶齡遺容 她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鬥,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産黨站在一起,爲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爲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爲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殫精竭力,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到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的景仰和愛戴,也贏得國際友人的贊譽和熱愛,並享有崇高的威望。

資料圖:首都天安門廣場降半旗為宋慶齡致哀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逝世後獲下半旗誌哀禮遇。

資料圖:廖承志 廖承志〔公元1908-1983年〕,曾用名何柳華,廣東惠陽人。是中國無産階級革命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黨和國家的優秀領導人。是民主革命的先驅廖仲愷、何香凝之子。1908年生於日本東京,192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49年前多數時間在國統區工作,曾七次被逮捕,1949年後長期是中共海外統戰工作的負責人。曆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資料圖:廖承志到北京醫院探望母親何香凝時,與兒女合影 他出身國民黨元老之名門,卻在革命低潮時投奔了中國共産黨; 他曾多次被捕入獄,卻每次都奇蹟般生還;他曾因「海外關系」被批判,卻憑這份關系在外交戰線上獨樹一幟。

資料圖:廖承志(左一)與胡耀邦在會議上 童年被叫作「肥仔」,晚年被尊爲「廖公」他爲世界和平事業,爲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他對海外僑胞感情深厚,贏得了他們的尊敬和愛戴。他爲港澳回歸殫精竭慮,他魂系寶島情動兩岸引。 1983年6月10在北京逝世,享年75歲。廖承志逝世後獲下半旗誌哀禮遇。

資料圖:劉伯承元帥 劉伯承〔公元1892—1986年〕,名伯昭,字伯承,小名孝生,以字行,四川省開縣〔今屬重慶市〕人。是中國人民的偉大戰士,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有「川中名將」、「軍神」的稱號。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後參加了護國、護法戰爭。加入中國共産黨後,組織過滬順起義、南昌起義,先後任過紅軍總參謀長、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第二野戰軍司令員、軍事學院院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資料圖:劉伯承逝世後,鄧小平前往慰問劉伯承家人

資料圖:劉伯承遺體告別儀式

資料圖:胡耀邦在劉伯承追悼會上致辭 劉伯承爲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爲我國的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邁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86年10月7日劉伯承在北京逝世,逝世後獲得下半旗誌哀禮遇。

資料圖:葉劍英元帥 葉劍英〔公元1897-1986年〕,原名宜偉,字滄白,廣東梅縣人,是中國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久經考驗的共産主義者、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長期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他是以毛澤東同志和鄧小平同志爲核心的中國共産黨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德高望重的開國元勳之一,是我們黨、國家和軍隊的一位傑出領袖。

資料圖:鄧小平、趙紫陽、陳雲、徐向前在葉劍英元帥追悼會上

資料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顧委主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主持葉劍英追悼會 他在九十年的生命曆程中,在無數次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拯救了無數的生命,也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在國際上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被視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1986年10月22日,葉劍英病逝於北京,逝世後獲得了下半旗誌哀禮遇。

資料圖:胡耀邦總書記 胡耀邦〔公元1915—1989年〕,字國光,湖南長沙瀏陽人,中國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是中國共産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總書記。

資料圖:鄧小平參加胡耀邦追悼會

資料圖:黨和國家領導人向胡耀邦告別

資料圖:胡耀邦同志追悼會現場 1933年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抗日戰爭期間擔任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晉察冀野戰軍第四縱隊、第三縱隊政治委員、第一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等職。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爲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81年6月在六中全會當選爲中央委員會主席,1982年9月在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爲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資料圖:鄧小平出席胡耀邦葬禮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在北京病逝,逝世後曾獲下半旗誌哀禮遇。其骨灰被安葬在江西共青城。

資料圖:徐向前元帥 徐向前〔公元1901-1990年〕,原名徐象謙,字子敬,山西五台縣人。中國共産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軍事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1954年起,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5年起,任第三、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66~1987年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參與領導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和國防建設。文化大革命期間,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鬥爭。1978~1980年,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1983年6月至1988年4月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副主席。他是中共第七至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八屆(十一中全會補選)〔〕、第十一屆、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資料圖:1990年徐向前的追悼會上江澤民、楊尚昆、李鵬向徐向前同志遺體告別 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逝世。徐向前逝世後也曾獲得下半旗誌哀禮遇。

資料圖:聶榮臻元帥 聶榮臻〔公元1899-1992年〕,字福駢,四川省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吳灘鄉石院子人,中國著名軍事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192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19年10月赴法國勤工儉學,1924年到蘇聯學習,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被派往上海,協助周恩來將工人糾察隊轉入秘密活動,後參加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建國後,曆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兼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等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資料圖:聶榮臻元帥遺體告別儀式 1992年5月14在北京逝世,聶榮臻逝世後也曾獲得下半旗誌哀禮遇。

資料圖:李先念主席 李先念〔公元1909-1992年〕,生於中國湖北黃安,是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1983年6月當選爲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當選時爲74歲,成爲繼毛澤東、劉少奇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任國家主席。 他畢生奮鬥,爲中華民族獨立和中國人民解放,爲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爲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崇敬和愛戴。

資料圖:國家主席李先念 1992年6月21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李先念逝世後獲下半旗誌哀禮遇。

資料圖:鄧穎超女士 鄧穎超〔公元1904-1992年7〕,曾用名鄧玉愛、鄧文淑,河南省光山縣人,出生於廣西南甯;是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會活動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至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曾任全國婦聯副主席、名譽主席,中紀委第二書記,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六屆全國政協主席等職;她還是鄧小平主政時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資料圖:鄧穎超臨終時刻

資料圖:鄧穎超骨灰送別 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爲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毫無保留地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是20世紀中國婦女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婦女的驕傲,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深受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病逝。鄧穎超逝世後也曾獲得下半旗誌哀禮遇。

資料圖:王震上將 王震〔公元1908-1993年〕,字余開,曾用名正林、建成,湖南省瀏陽縣馬跪橋村人,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共産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資料圖:1993年王震逝世,當和國家領導人目送王震遺體前往八寶山火化 他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爲中國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深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1993年3月12日在廣州逝世,王震逝世後也曾獲得下半旗誌哀禮遇。

資料圖:姚依林 姚依林〔公元1917-1994年〕,中國安徽貴池人。黨和國家的優秀領導人、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我國經濟工作的卓越領導人。1917年在香港出生。1934年考入清華大學。1935年11月由周小舟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在一二九運動中任北平市學聯黨團書記。從抗日戰爭時期在晉察冀邊區擔任財經辦事處副主任開始,長期擔任財經方面的領導。1979年任國務院副總理,1987年在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爲政治局常委後升任排名第一的副總理。

資料圖:姚依林 1994年12月11日在北京病逝,姚依林因病逝世後獲得下半旗誌哀禮遇。

資料圖:陳雲 陳雲〔公元1905-1995年〕,曾用名廖陳雲,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青浦區〕人。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經濟管理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是以毛澤東同志爲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鄧小平同志爲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資料圖:1995年4月,陳雲同志追悼會 陳雲同志在上個世紀30年代初就擔任黨中央的領導工作,經曆了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曆史時期幾乎所有重大事件,參與了黨中央在不同曆史時期一系列重大決策的制定和實施,多次在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關鍵時刻、在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陳雲同志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開展和成功,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鞏固,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開創和發展,奉獻了畢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勳,在國內外享有崇高威望,深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尊敬和愛戴。

資料圖:陳雲同志遺體 1995年4月10日陳雲因病在北京逝世,逝世後獲下半旗誌哀。

資料圖:鄧小平 鄧小平〔公元1904-1997年〕,原名鄧先聖,後由啓蒙老師改名鄧希賢,四川廣安縣人。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之一,中國共産黨第二代領導核心,馬克思主義者,同時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資料圖:江澤民等中央領導人瞻仰鄧小平遺體 他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創立了鄧小平理論。 他所倡導的「改革開放」及「一國兩制」政策理念,改變了20世紀後期的中國,也影響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兩次當選《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

資料圖:1997年2月25日,鄧小平同志追悼大會

資料圖:江澤民總書記在鄧小平追悼會上致詞

資料圖:鄧小平 靈車從301醫院開往八寶山革命公墓,十萬群衆與鄧小平同志依依惜別

資料圖: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護送鄧小平同志遺體去八寶山火化

資料圖:爲悼念鄧小平同志逝世,首都天安門廣場降半旗致哀

資料圖:1997年3月12日,聯合國大會追悼鄧小平

資料圖:1997年聯合國總部爲鄧小平逝世下半旗致哀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在北京逝世,逝世後獲得下半旗誌哀禮遇。2月20日,依據聯合國1947年旗典,按例,聯合國總部降半旗、聯合國大會默哀。

資料圖:彭真 彭真〔公元1902-1997年〕,原名傅懋恭,山西省曲沃縣人,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國務活動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主要奠基人,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彭真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等職,是鄧小平主政時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1922年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學,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參加進步組織青年學會,接受馬克思主義。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是山西省共産黨組織的創建人之一。

資料圖:彭真 文革結束後,他爲法制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曾任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1997年4月26日在北京逝世,彭真逝世後也曾獲下半旗誌哀禮遇。

資料圖:楊尚昆 楊尚昆〔公元1907-1998年〕,重慶潼南人,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是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國家和人民軍隊的卓越領導人。他爲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作出了重大貢獻。 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共産黨的高級領導人。1926年,由共青團團員轉入中國共産黨,曾是中共第六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十一、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等職。

資料圖:國家主席楊尚昆逝世 他獻身革命70餘年,爲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爲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1998年9月14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楊尚昆逝世後獲下半旗誌哀禮遇。 延伸閱讀:

下半旗 下半旗〔英文fly a flag at half-mast〕也稱"降半旗",是公衆表示哀悼的重要禮節。過程是先將國旗升至桿頂,然後下降到離桿頂約佔全桿三分之一處。降半旗是一個國家行爲,一般是在某些重要人士逝世或重大不幸事件、嚴重自然災害發生時來表達全國人民的哀思和悼念。期間全國各公開場合的國旗,駐國外的使、領館的國旗均應下半旗誌哀。

資料圖:新華門下半旗 下半旗爲當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種致哀方式。當某個國家的重要領導人物逝世後,以下半旗表示對死者的哀悼。這種做法最早見於1612年。一天,英國船"哈茲·伊斯"號在探索北美北部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時,船長不幸逝世。船員們爲了表示對已故船長的敬意,將桅杆旗幟下降到離旗杆的頂端有一段距離的地方。當船隻駛進泰晤士河時,人們見它的桅杆上下著半旗,不知何意。一打聽,原來是以此悼念死去的船長。到17世紀下半葉,這種致哀方式流傳到大陸上,遂爲各國所採用 。從中不難看出,下半旗這一致哀方式自古有之,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曆史。

所謂降半旗,並不是將國旗降至旗杆的一半處,也不是直接把國旗升至旗杆的一半處,而是先將國旗升至旗杆頂,然後再降至旗頂與桿頂之間的距離爲旗杆全長三分之一處。 相關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第十四條下列人士逝世,下半旗誌哀: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 〔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傑出貢獻的人; 〔四〕對世界和平或者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 發生特別重大傷亡的不幸事件或者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時,可以下半旗誌哀。

資料圖:公安部下半旗 依照本條第一款〔三〕、〔四〕項和第二款的規定下半旗,由國務院決定。 依照本條規定下半旗的日期和場所,由國家成立的治喪機構或者國務院決定。 第十六條在直立的旗杆上升降國旗,應當徐徐升降。升起時,必須將國旗升至桿頂;降下時,不得使國旗落地。 下半旗時,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桿頂,然後降至旗頂與桿頂之間的距離爲旗杆全長的三分之一處。《歡迎進入三味書屋754個人圖書館》
推薦閱讀:

領導的一貫性
歐洲各國領導人發表新年賀詞
會提問是領導者的一個重要技能
領導家生了個孩子!大家都在群里恭喜
你確定自己不是壞領導?

TAG:國家 | 逝世 | 領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