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第一部之日俄戰爭(三)

幾年後有了甲午戰爭,接著就有了俄國人牽頭組織的「三國干涉還遼」。歷史無數次證明,這樣的賣力表現之後往往包藏著更大的禍心。因干涉還遼「有功」,俄國迅速俘獲了清政府的「芳心」。1896年6月,臉上還帶著槍傷痕迹的李鴻章作為大清欽差頭等大臣出使莫斯科,參加臉上同樣帶著刀傷痕迹的尼古拉二世之加冕儀式,不知道兩人互看傷疤會是一副什麼樣的尷尬表情,——那傷疤都拜日本人所賜。赴俄期間,李鴻章秘密和俄國財政大臣維特、外交大臣羅巴諾夫共同簽訂了《禦敵互相援助條約》,簡稱《中俄密約》。條約規定,如果日本侵佔俄國遠東或中國、朝鮮領土,中俄雙方應該以全部海、陸軍互相援助,條約有效期為15年。 初看起來這俄國人真是大公無私,堪稱白求恩之祖先。可接著條件就來了,俄國提出:為了便於運輸軍隊,俄國要在中國境內修建一條通過黑龍江和吉林到海參崴的鐵路,作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支線,命名為東清鐵路,後又稱中東鐵路。1898年東清鐵路動工修建,俄國中東鐵路工程局進駐松江平原上的香坊田家燒鍋,這裡後來成為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的交點。由於叫田家燒鍋實在有點不好聽,後來就有了一個浪漫一點的名字叫哈爾濱。 傳聞俄國人為此給了李鴻章300萬金盧布的賄賂,後來證明純屬子虛烏有。俄國財政大臣維特在後來的個人回憶錄中對此事給予了否認。老酒覺得作為俄國末代名臣的維特還不至於為此事說謊。 事實上李鴻章確實是帶了200萬金盧布回來的。為了給大清一點甜頭,沙俄慷慨地承諾東清鐵路的收益要給清政府分紅,無論盈虧每年分紅25萬,先給200萬壓住心慌再說。李鴻章的200萬就是這麼來的,估計這也是清政府第一次從列強那裡往家裡拿錢吧。 1897年11月德國搶佔膠州灣。一個月後的1897年12月15日,來自海參崴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以德國人同樣的方式駛入大連和旅順口。俄國人進駐的理由體現了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由於之前德國人對膠州灣採取的貿然行動,作為中國最大公無私的好朋友,俄國人有義務協助清政府保護其領土。此舉讓俄國在遠東取得了夢寐以求的常年不凍港,自彼得大帝以來俄國人幾百年的夢想終於成為現實。 說了半天,我們忘記了夾在中間的朝鮮。甲午戰爭的結果以及之後的「三國干涉還遼」讓朝鮮發現,日本打敗了大清證明日本肯定比大清牛,俄國人就沒打吆喝吆喝日本人就下了軟蛋,看來俄國人比日本人更牛。誰牛聽誰的,因此朝鮮採取了日益親俄的對外政策。當時朝鮮實際上是國王李熙的閔妃在掌權。在閔妃的支持下,俄國先後在朝鮮開辦銀行、派遣軍事顧問和財政顧問等,這自然引起了日本的強烈不滿。在日本的授意下,1895年10月8日朝鮮爆發「乙未事變」,有日本背後支持的暴亂分子衝進皇宮砍死閔妃並焚燒屍體,之後親日政府很快組建。朝鮮國王逃入俄國駐朝使館避難。 當時大清早已沒了在朝鮮發言的權利,在這一舞台上唱戲的主角變成了俄國和日本。「乙未事變」之後俄國與日本達成妥協,約定兩國一致對朝鮮進行改革,俄國取得了在朝鮮駐軍的權利。這和甲午戰爭之前的情形有幾分類似,只是大清國變成了俄國。說實在話,那時候的朝鮮幾乎還相當於蠻荒之地。隨後由於俄國將注意力逐漸移向油水更大的東北地區,日本實際上控制了朝鮮。 1900年中國爆發義和團運動。慈禧老太一怒之下,創世界記錄地對所有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宣戰,給了列強入侵中國的大好借口。俄、德、英、美、法、意、奧、日八個國家互相勾結,決定出兵鎮壓。8月初,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是為「庚子事變」。 北京那邊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藉此機會,俄國以鎮壓東北義和團運動為名徵調16萬大軍分六路入侵中國東北地區,沙皇尼古拉二世親任遠征軍總司令。陸軍大臣庫羅帕特金公然叫囂:「我們將把滿洲變成第二個布哈拉。」當時清廷京畿危急根本顧不了東北,東北僅有的9萬餘兵力也根本無法抵擋沙俄的多路進攻。1900年8月3日俄軍佔領哈爾濱,8月29日佔領齊齊哈爾,9月22日佔領吉林,10月1日佔領瀋陽,10月4日佔領錦州。10月6日,各路俄軍在鐵嶺會師。至此東北三省全部為俄軍所控制,11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淪喪敵手。 相比日本人的兇殘,俄國人一點都不遜色,著名的「海蘭泡慘案」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八國聯軍撤出北京後,佔領中國東北的俄軍依然賴著不走,圖謀永遠獨霸這一地區,實現其所謂的「黃俄羅斯計劃」。這一舉動立即引起了國際社會的一致反對。日本、英國、美國、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先後提出「正義抗議」,發出照會要求清政府不得單獨與俄國達成協議。最激動的毫無疑問是日本,他們慷慨地承諾:日本將在任何情況下幫助清政府促使俄軍「及時、全部」地撤出滿洲。要說這次俄國確實也太過分了,連盟友法國也對俄國的舉動表示不滿,提出如果俄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拒不撤兵的話,法國將削減甚至取消對俄國的貸款。 沙皇俄國可謂眾叛親離,四面楚歌。在巨大的壓力之下,1902年4月8日沙皇政府不得不與清政府簽訂了《交收東三省條約》,同意分三期從東北撤兵,一年半撤完。說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就在撤兵期間的1903年8月,俄國又悍然成立以旅順為中心的遠東總督區,任命阿列克塞耶夫為總督,接著又重新佔領奉天。俄國甚至聲稱不惜為此一戰,擺出一副獨佔中國東北的架勢,其矛頭無疑是針對日本。 歐洲另一強國德國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盤。身邊有個強大的鄰居自然不是什麼好事,德皇威廉二世(也是尼古拉二世的表哥)試圖通過讓俄國對外戰爭來削弱俄國的實力,於是開始暗中唆使日本對俄國開戰。如果日俄之間能夠打起來的話,俄國就會調開德俄邊境的軍隊,從而間接削弱俄法同盟對德國的壓力,此就是所謂的「引禍水外流」。純粹兩面派的德國同時積極慫恿沙俄對日本強硬。在一次與尼古拉二世的會晤之後,威廉二世在乘坐的皇家御船上打出了一條挑釁性的標語:「大西洋上的海軍上將向太平洋上的海軍上將致敬。」

俄國財政大臣維特
推薦閱讀:

太平洋戰略篇——台灣獨立必定失敗的根本原因!
「太平洋的風」 韓寒台灣初體驗
他是「海洋破爛王」,19歲投身清理海洋垃圾,立志在五年內清理50%的太平洋垃圾
太平洋親子網
以大西洋為中心的世界地圖更合理還是以太平洋為中心的世界地圖更合理?

TAG:戰爭 | 太平洋戰爭 | 太平洋 | 《太平洋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