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去庫存化到底要怎麼做
據統計,去年前三季度,美邦服飾的存貨較去年年初增長27.64%達18.33億元,森馬服飾的存貨較去年年初增長98.9%達20.57億元,七匹狼的存貨規模同比增長10.59%達9.15億元,九牧王的存貨規模為6億元。而整個服裝行業2015年存貨估計在185.6億左右。那麼,是什麼原因造就了如此高的庫存積壓呢?接下來小編將從小企業和大企業兩個方面分別舉例子做一下分析。
例子1:服裝批發商
小編這裡要講的服裝批發商是指工廠自產自銷的批發商,因為庫存主要積壓在他們手上。葉小姐是小編的朋友,在深圳南油做著服裝批發生意,經營的是自己工廠生產的高檔女裝。找款找面料讓工廠生產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店鋪里每天都要新款,暢銷的款就會讓工廠翻單,不好賣的自然就成了滯銷的庫存了。一般的積壓都能達到幾十萬的規模。而且往往貨物壓得越久就越貶值,所以批發商們寧可虧錢也不壓貨,遇到合適的機會就清尾貨,成本價一百多的衣服三五十的處理掉,往往一次能清掉好幾萬。
大量積壓的庫存論包賣
問到如何判斷一款商品是否是滯銷品時,得到的回答是,老闆會根據該商品最近的銷量和小妹的反饋來判斷。但是每個人的評判標準不一樣,並且每天都有新款,就要同時關注這麼多款式的銷量以判斷是否滯銷,本身老闆又忙,所以往往發現該商品滯銷的時候,基本都是到了換季了,只能等著尾貨商上門了。如果早點發現,還可以做些補救措施,比如把批發價降一些,想辦法搭配著爆款賣等等。
應對辦法:
還好葉小姐是很有管理意識的商人,早早就用上了管理系統,自然不用每天將衣服的銷量匯總或者盤點才能知道衣服好不好走,只用在系統裡面點開經營匯總,所有經營情況一目了然。所做決策就有了數據的支撐,科學並且高效。發現有滯銷苗頭的衣服可以立即採取措施,不至於積壓到換季,當成尾貨清出去虧損那麼多。
另外,服裝批發庫存積壓的根本是生產的款式沒有選好,銷量不佳造成了積壓,要想從源頭上遏制,管理者就要有著敏銳的市場眼光,以及對流行風向的判斷力。服裝商家大多數在市場裡面找同行的款式做參考,但是這款好不好買,自己卻不知道。一個人的視野總是有限的,但是基於各大平台銷售數據的分析得到的結果就非常具有參考性!像國內的SaaS服務商秦絲進銷存就基於淘寶,京東等各大電商平台的大數據分析,為用戶提供爆款預測功能,讓其用戶在爆款的生產和銷售上都領先他人一步。
例子2:品牌分銷模式
「生產商——品牌商——代理商——零售商」模式在服裝業銷售渠道中最為普遍,此模式下的銷售預測信息是通過一年(春夏季,秋冬季)兩次訂貨會在銷售渠道各環節流動。代理商通過當地零售商的訂單量預估向品牌商訂貨量,品牌商以代理商的訂貨量為依據下單給生產商。
服裝展銷會
沿上述渠道產生的預測信息摻雜了各利益相關方的博弈,不見得真正反映了消費者的購買邏輯,與消費者實際需求存在不小差異。代理商往往傾向訂購較多的商品以備斷貨;品牌商為滿足代理商的需求而儲存更多商品以備補貨;生產商為了應對品牌商的需求和生產環節的諸多風險,再擴大生產量。從零售商開始沿著供應鏈到生產商逐級放大產量,最終在各環節造成庫存壓力。就連2015年營收達70億的李寧,2015年的存貨依然維持在9.6億元的高位,高庫存的隱憂依然未除。
應對辦法:
以上的現象很大程度是由於信息從最終客戶通過零售商向品牌商、生產商傳遞過程,無法實現準確、及時共享,使需求預測信息逐級扭曲放大而形成。但現如今網路技術可以使信息分享變得實時、可靠且費用低廉,像秦絲科技這樣的互聯網公司採取的是先進的免費加增值服務的商業模式,大大降低了商家的使用門檻,可以讓店鋪,倉庫里的庫存信息在公司里實時共享。這種基於互聯網技術的管理系統可以讓用戶有效精確及時的從源頭獲取信息。
國外很多品牌商已使用基於互聯網的管理信息系統。以ZARA為例:遍及各地的ZARA各門店把銷售信息每天匯總發往總部,同時依據當前門店庫存和當周銷售狀況每周兩次向總部發出補貨訂單。總部依據各門店的銷售量和補貨訂單信息,可以分析判斷各種產品是否暢銷。一旦分析顯示有產品滯銷,第一時間取消原定生產計劃;如果產品暢銷,則安排預留的冗餘產能迅速追加生產、快速補貨,最大限度抓住銷售時機。如此快速實時的應對,沒有高效可靠的管理系統是無法想像的。
可喜的是,信息化已經在國內服裝企業逐漸展開,像進銷存管理系統,EPR系統、零售商管理庫存(RMI)及供應商管理庫存(VMI)等系統已經被應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企業信息系統的整合,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管理,使經營者能更加關注信息的內涵以及運用信息做出更好的決策。
綜上所述,不管是您是大企業還是小門店,擁有完善的庫存管理體系絕對是您減小庫存積壓的第一步。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男士服裝搭配] 男人們的帥氣襯衫
※男人弔兒郎當也能搭配出「正經」服裝
※美邦和森馬凈利拉開了5億元落差 【中國服裝圈·742期】
※日常服裝尺寸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