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李克強經濟學」

據說,「李克強經濟學」這個時髦新詞是由英國的一家頂級諮詢公司特意為中國總理李克強施行的新政而「標識」出來的,其核心看點是「不刺激、去槓桿、改結構」。當這個新詞新說「進口」到中國之後,國內的政界、學界、商界等其它社會界派紛紛發表智仁之見,幾經搜索,發現幾乎是清一色的一邊倒的溢美之詞,如讚許為「質量經濟學、數量經濟學、創新經濟學、克難經濟學」等等,又如稱道為「對經濟調控理論的新貢獻,新思路、新風格」等等,再如斷言為「找到了一套能夠應對中國經濟複雜局面的有效方法,精確打擊、有的放矢,令中國經濟增長更加可持續」等等,對此,俺就有些個鬱悶:真的是如許么?滿打滿算李總理施政也才半年哩!於是,俺借力杯酒,說點很不「顧大統、識大體」的鄉野粗夫之類的囈語,算作試問。

第一、號脈準不準?

按照「不改革死路一條」的宣稱,中國這副龐大的身軀肯定非常不健康,不徹底醫治難保卿卿性命。既如此,「李克強經濟學」是怎樣號中國奇經八脈的?是什麼脈象?準不準?窺視李總理的一系列講話及其精神,應該主要是偏好運用「看不見的手」去號脈的,號脈的結論是:要釐清和理順政府與市場、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說白了,市場能辦的,多放給市場。社會可以做好的,就交給社會。政府管住、管好它應該管的事。言下之意,「中國病」不輕。顯然,把玩結論,這種號脈還是帶著西方情結及戴著西方經濟學理論這副「墨鏡」凝神覺察判斷的。說實在的,俺真困惑不解。一些中西方經濟學元老和大腕(如科斯、林毅夫等)已經聲言「不要指望西方幫中國解決問題」、「西方經濟學理論不適合中國,不能解決中國的經濟發展問題」,就是對西方市場經濟發達國家也已經失靈了(美國次貸危機、歐債危機引發的一路迷茫的經濟困局),如果再考慮中國的共產黨執政和社會主義制度兩大基本因素,甚至連同審視中國由於實際採信西方經濟理論特別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而導致的經濟社會發展深層矛盾和問題,那麼就不難發現,「李克強經濟學」的號脈應當更多地運用執政黨的理想信念理論體系、社會主義制度特性、社會主義經濟運行機制、人民歷史觀、人民利益觀以及人民路線觀等固有的優化元素才最為切合恰當,否則大失偏頗,謬誤千里。俺竊竊以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一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的政府,任何改革都不應當把包袱甩給社會,把壓力讓人民來扛,政府應該承擔的更多,即便轉變職能,也不能「為職一身輕,口袋裝高薪,豪華樓里掛黨旗,屁股坐著老闆椅」,更不能只會「畫畫餅,調調研,開開會,發發文,評評獎,剪剪綵,旅旅遊,打打哈,罰罰款,升陞官」,而且,啥叫「市場能辦的,多放給市場。社會可以做好的,就交給社會。政府管住、管好它應該管的事」?好好模糊的東東嘛,太哪個「打啞謎、演啞劇」之嫌了哇!如果真的按這樣操作,就煩請列明哪些是市場能辦的(貌似沒有市場辦不了的),哪些是社會可以做好的(『紅十』都成『黑十』了),哪些是政府該管的(還沒發現屬於政府無義務管的),順便提醒一下,求求千萬別拿西方的做法來參照,就像男女有別一樣,中國和西方是相當不同的,也別拿中國極個別成功的地方做示範,就像南橘北枳一樣,還是說貼切一點比如小崗村吧,中國只能一個地方是小崗村,強行推廣,人家說不定還是情願學南街村呢!

第二、症因明不明?

號脈了,有結論了,症因呢?越具體越好。可惜,俺孤陋寡聞,沒有一見李總理專門而明確的系統表述,只能從已經公開的任職總理後的有關講話中尋覓,通過幾番度娘搜狗顯示,一些所指也非常內斂,非常慎密,尤其代表官方代表政府,很鄭重,很到位,很權威,很彪悍,當然,也很壯烈(有『割腕』之說):

(以下粗列的『症因』基本是李總理的原話或原意。)

——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對於)固有的利益格局,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

——存在不合時宜的體制性和機制性障礙,有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無論是金融、通信、物流,還是養老、醫療產業、非義務教育,都存在行政性壟斷、審批過多的問題,市場准入的門檻較高甚至很高;

——存在權力不公開透明的環境和政府轉變職能中的變相遊戲;一些領域腐敗現象仍易發多發,一些重大違紀違法案件影響惡劣,社會反映強烈。

——存在粗放的發展方式,中國經濟不轉型難以為繼。

——財政收入增長緩慢,中央財政持續負增長,在存量貨幣較大的情況下,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較高。

——存在過多地依靠政府主導和政策拉動來刺激增長。

——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秩序還很不規範,經營不講誠信、假冒偽劣屢禁不絕、侵犯知識產權時有發生、尋租行為不少,這些現象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扭曲現象,從而傷害了整個經濟健康發展,不僅影響了國內各種所有制企業的正常經營,也影響了國外投資者來華投資發展。

——存在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對污染、食品等長期積累形成的問題,要加快還舊賬,不能欠新帳。

——由於有「玻璃門」、「彈簧門」的問題,民間投資仍存在有錢無處投、想進進不去的現象。

——總體上看,現在我們的產品供應是充足甚至有些方面是過剩的,而服務則存在短缺問題,質量也需要提高。

——就業的壓力依然存在,就業創業難,特別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突出;

——民生包括義務教育、醫療、養老保險、住房等存在短板。

——我們應當敢於直面城鄉、區域兩個最大的差距,特別是直面8億多農民和5億多市民之間的涉及人口最多的城鄉差距。

——當前經濟發展形勢錯綜複雜,下行的壓力較大,一些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又凸顯,財政金融領域還存在多種風險隱憂。

——未來中國經濟環境依然嚴峻複雜,我們要居安思危,也要處變不驚,保持經濟持續增長,防範通貨膨脹,控制潛在風險,使中國經濟不發生大的波動。

——存在怎樣著力建設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法治政府的緊迫性。

……………………………………………………………………………………

俺很懶的,草草列就,難免掛一漏萬,但以上多多少少「搜刮」了李總理對「中國病」所指出的症因。只不過,寫到這裡,俺突然有一絲絲的好奇:一些靠「普」的精英專家們、公知智囊們以及大富大豪們齜牙咧嘴不厭其煩「檄文聲討」的社會制度、政治體制、國企壟斷、社會轉型等等「涉政、涉共、涉社、涉公」的所謂症因卻沒有納入到李總理的視野,這是為什麼呢?是智慧型規避還是留待「下回分解」?是出於「三個自信」的篤定還是「天機不可泄露」?但從後續痛快分拆鐵道部(兩會結束當日即北京時間2013年3月17日清晨7點半)、凌厲揮刀削切行政審批權、振臂呼籲社會資本進入鐵路和金融領域、強勢推出上海自貿區、興沖沖與瑞士簽定自貿協定等等一連串的市場化、私有化和自由化的動作看,是不是很能勾起人們對李總理進行一番「非非」的翩翩遐想?哈,俺暫且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非在此山中」於此立意為存吧。

第三,下藥妥不妥?

透過李總理召開的各種會議、講話、談話、指示和文件,綜合專家達人們的高度提煉,「李克強經濟學」為醫治「中國病」曬出的「偏方」主要有以下「14味藥引子」:

總引子:「升級版+緩釋劑」。把改革的紅利、內需的潛力和創新的活力迭加起來,形成新動力,並且使質量和效益、就業和收入、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有新提升,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改革貴在行動,看準一項,推出一項;干一個,成一個,不間斷地推進。不怕慢,只怕站。

1、改革紅利論。因為「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所以,還得繼續深化改革釋放紅利,以期紅利進一步最大化。

  2、簡政放權論。釐定政府和市場的邊界,轉變政府職能,建設廉潔型政府,行政削權,處理好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

3、城鎮化論:面對2.6億農民(工),必須推行體現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城鎮化要有產業支撐,要有服務保障。

4、合理區間論。要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經濟要增長,不能光盯GDP,既要有目標又要有底線,必須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的區間內穩健轉型升級。以合理區間為象限,上「防通脹控物價」,下「穩增長保就業」。

  5、統籌兼顧論 兼顧當前和長遠,找准政府定位,認清市場規律,不再頭疼醫頭,不再做刺激-反應式的決策,統籌推動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

6、可持續發展論。經濟轉型升級必須解決發展不可持續、難以為繼的問題。

  7、調整結構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全力調整包括區域、城鄉、需求、產業等在內的不合理或傳統結構。

8、存量增量論。要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經濟轉型升級,支持實體經濟,加快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

9、減法加法論。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向市場放權、為企業鬆綁,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

10、槓桿作用論。推動經濟轉型要注意發揮財政、金融、價格改革的槓桿性作用,推動公開、透明、規範、完整的財政預算制度改革,在金融領域要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11、創新活力論。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政府,以創新為經濟發展帶來最大活力,以創新贏得中國未來。

12、民本民生論。改革要讓農民也享受到市民待遇和社會公共服務,要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提高老百姓收入水平。

13、社會公正論。社會公正是經濟社會活力創造的源泉,必須建設法治型政府,創造公平發展機會,更大激發社會潛力。

   14、開放倒逼論。以開放倒逼內部改革,適應外部世界的發展變化,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

應該說,這是一副好大好大劑量的方子,但是否能夠達到治標又治本的效果?不妨看看至今為止所下的「良藥」:

——啟動新一輪大部制改革(截止目前,國務院部委仍有25個,部委管理的國家局22個;直屬特設機構1個、直屬機構16個、辦事機構4個,直屬事業單位13個);

——簡政放權(100天削權164項,距承諾600項目標已實現近30%);

——削減政府「三公經費」過緊日子(到4月即同比減少1.26億元);

——加大9重點領域改革力度;

——推出8項金融貨幣新政;

——6項政策支持光伏產業;

——10條措施防治大氣污染;

——5項措施提高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水平;

——擴大「營改增」試點(8月1日起由原來的12省市試點擴至全國,力爭『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

——暫免部分中小微企業「增、營」稅(8月1日開始,從制定到出台為10多天時間);

——主打3個轉型升級新引擎(上海自貿區、環渤海地區、棚改);

——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黑龍江);

——審計地方債務;

……………………………………………………………………………………

下了這麼多的「良藥」,惟獨沒有專門針對房地產、醫療、教育「三座大山」的「解藥」,也沒有特別推出壯大國有企業、集體經濟的「補藥」,這卻是為何?令俺費解連連。

苦思冥想之餘,俺不得不忐忑推測:「李克強經濟學」對「中國病」實施的或許就是「外科手術+西藥膠囊」,是另一種法力深奧的「治標治本」,壓根就不是中國式固本保元的「扶正祛邪」。難到,這就是「李克強經濟學」一開卷就受到如此喝彩與熱捧的原因?

俺試問不當,多請李總理寬容啦!


推薦閱讀:

李克強:政府一切權力來自人民、源自法授 |李克強 權力來自人民
李克強夏季達沃斯開幕致辭的7個關鍵句(雙語:四六級翻譯必讀)
李克強訪港三日行程滿滿 「6招36式」助香江
李克強將出席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每日商報
李克強訪港交所獲贈背心 鼓勵中銀副總做好生意

TAG:經濟學 | 經濟 | 李克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