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國家地理年度獲獎攝影師楊安迪:在高密度空間找尋詩意

澎湃新聞記者 高翰

2017-08-05 20:12 來源:澎湃新聞

8月1日,2017年國家地理年度旅行攝影師大賽(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揭曉最終結果。來自墨西哥的攝影師塞吉奧·瓦拉斯科(Sergio Tapiro Velasco)憑藉一張閃電擊中正在噴發的火山的壯觀照片,贏得本年度大獎及 「國家地理旅行攝影師」稱號;而在城市組別斬獲亞軍的香港攝影師楊安迪(Andy Yeung),也憑藉一張航拍香港高密度建築空間的作品《圍城》引發關注,成功將我們的視線帶回那個幽閉、緊湊卻又不乏美感的賽博朋克之都。

作品《圍城之八》(Walled City#08),在2017年國家地理年度旅行攝影師大賽中獲城市組別的亞軍。 本文圖片來自Andy Yeung/www.andyyeungphotography.com

作品《圍城之三》(Walled City#03)。楊安迪從小在九龍城長大,而九龍城寨緊鄰九龍城,在二十年前,這裡曾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楊安迪清楚記得這個街區曾經擁有的畸形建築美學和獨特的寨城文化,直到現在,他仍不時回想起1994年拆遷時一層層加蓋的房屋被移除、清零的全過程。但是九龍寨城是否真的不復存在了?答案在他的心中是否定的。透過近年以航拍完成的《都市叢林》、《圍城》等不同系列的作品,楊安迪就城市的垂直化、密集化發展方向給我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解讀。

攝影師楊安迪(Andy Yeung)近照。澎湃新聞:能否談談你由網頁設計師轉型成為攝影師的經歷?楊安迪:我在2005年接觸攝影,頭兩年玩的是膠片機和寶麗來相機,之後過渡到數碼單反,2015年後開始用大疆精靈(DJI Phantom)進行航拍。我一直很喜歡旅行,剛開始也是因為旅途中拍攝的無心之作得到朋友的認可,才有勇氣繼續去嘗試不同類型的創作。2015年,《密集城市》在PX3和IPA兩個國際攝影比賽上得獎後,漸漸有不同的項目找上門,我也成為了一名全職攝影師。

《密集城市》(Compact City),獲2015年PX3巴黎國際攝影大賽建築組別銀獎,及同年IPA國際攝影獎Oneshot「Home」第一名。澎湃新聞:能否談談您近年主要的作品系列,以及為什麼選擇香港作為攝影主題?楊安迪:2014年開始的幾個有系統的作品系列分別是《抬頭》(Look Up)、《都市叢林》(Urban Jungle)、《銘記香港》(Remember Hong Kong),還有仍在進行中的《圍城》(Walled City)。坦白說,這幾個系列的風格並不統一,我認為自己還在學習和成長中,希望在未來能透過更多的嘗試完成對於個人風格的建樹。對於畫面的唯美感,我一直是蠻堅持的,希望能把城市空間里的壓抑感拍出立體、豐滿的感覺。剛開始玩攝影的時候,我利用暑假間隙給一位台灣攝影師當助手,當師傅知道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成為一名國際視野的攝影師時,她就提議我先把觸手可及的城市風景拍好。讓我覺得神奇的是,身邊很多朋友都喜歡我鏡頭裡的香港,他們會在Facebook上留言說,很有趣,想來玩,還有一些曾在香港短期工作過的外國朋友表示,看到我的照片之後就特別想念這座城市。

《香港,消失中的風景》攝於深水埗,為《銘記香港》系列作品中的一幅。澎湃新聞:前輩攝影師中有哪些人對你的創作有所啟發?楊安迪:德國攝影師邁克爾·狼(Michael Wolf),還有澳大利亞旅行攝影師 彼得·斯圖爾特(Peter Stewart),他們的表達方式工整、簡潔,同時富有感染力,我最初真的是被這種表達方式震撼到了。邁克爾·狼拍攝的香港「蜂窩住宅區」的專題,也間接促成我拍攝了《鳥籠》(Birdcage)等一系列以公屋為題材的影像。澎湃新聞:在《銘記香港》這個系列裡,你呈現了一系列具有懷舊感的街景,像廟街夜市、油麻地果欄、北角電車市場等,是否跟你在九龍城長大的經歷有關?楊安迪:老實說,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給了我不小的刺激,其中以九龍城寨為藍本構建的城市場景,喚起我兒時的記憶。香港是一個變化很快的城市,很多老建築包括帶有賽博朋克意味的城市標識,例如霓虹、燈籠、電車、唐樓,在不知不覺中離我們越來越遠。我覺得自己應該趁早留下一些特色街景,於是就花了一些時間步行,在港九新界發掘了16個拍攝點,那段時間我總是帶著相機從中午逛到晚上,每天走兩萬步也不出奇。現在回過頭來看,雖然中間只隔了一年時間,但同樣的街區給人留下的視覺印象也不同了,比方說,深水埗大南街霓虹燈招牌就少了很多,未來想要再找這種色彩濃烈、有電影感的街景或許只會更難吧。

《抬頭》(Look Up)系列中的四幅,該系列在新加坡、香港、維也納多地取景。

《海浪》(The Waves)系列作品,攝於大浪灣、石澳。澎湃新聞:也談談你今年獲得國家地理旅行攝影師大賽的作品《圍城》吧。楊安迪:航拍的好處在於可以通過俯視讓熟悉的風景重新變得陌生而有趣,讓我可以換一個角度詮釋香港幽閉的生活環境。在調研公屋的過程中,我意識到香港不少密集住宅區都有一個中空的結構,從衛星地圖上看特別明顯,龐大的建築群就像圍城一樣四面收攏,留出中間的小片空地僅夠建立一個籃球場或羽毛球場,這樣的建築在九龍灣、美孚、鴨脷洲還有不少,但在香港之外的地方卻十分罕有。參賽時我總共提交了《圍城》系列的三幅作品,編號分別為01、03、08,獲得評委肯定的這一幅是以黃埔花園為被攝對象完成的。一個多月前,當我得知作品入圍二十強的時候已經非常開心了,因為同一組別的其他攝影師都相當優秀。澎湃新聞:未來的工作計劃是怎樣的?對自己有何期許?楊安迪:之前幾個月我沒有拍出滿意的作品,應該說眼下有點迷失,但我希望自己不要帶著太大壓力去創作,繼續探索不同的題材和風格。最近一直忙於準備個人攝影展和攝影集,希望更多人能接觸到我的作品。這些年來,我有個目標沒怎麼變過,就是希望自己的照片能夠作為一種情感連接或觸媒,勾連起觀者的情緒和記憶。

《割裂之地》(Land Divided),攝於上水。

《遠離都市喧囂》(An Escape From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The City),攝於城門水塘。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責任編輯:高翰
推薦閱讀:

《國家地理》評出2015最受歡迎20張照片,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無定河 | 中國國家地理網
【國家地理】鯨之谷
【江南】是怎樣煉成的?——《中國國家地理:江南專輯》篇首語
【國家地理雜誌】古印加的雄心壯志

TAG:地理 | 國家 | 攝影 | 攝影師 | 空間 | 對話 | 詩意 | 國家地理 | 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