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指南》:單身和孤單是兩回事
(文/楊時暘)
「單身焦慮」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它在其他文化中也同樣存在,只不過壓力程度和表現方式不同罷了。有關「單身焦慮」的電影,有的拍得沉重,比如反烏托邦化的《龍蝦》,有的顯得輕快而都市小品化,比如這部《單身指南》。這是曾經執導過《愛你,羅茜》的導演克利斯汀?迪特的新作。客觀地講,它從電影本體語言上沒什麼更多的內涵,不像《龍蝦》那樣,有著明顯的野心,但也正因此,它不會顯得過於做作,它只希望能讓更多的都市年輕觀眾代入自我的情緒。這部電影中描述的各種情感困惑,早就超越了故事發生地紐約,而讓很多漂浮在都市中的單身男女們感同身受。
《單身指南》在類型上可以算作「小妞電影」,一種標準制式的都市輕喜劇。愛麗絲、羅賓、梅閣和露西都是在都市中打拚的女孩。面對愛情,她們各有各的困惑。愛麗絲決定和交往了四年的大學男友「暫時分手」,自己到紐約闖蕩,試圖讓這份有些變質的愛情得到一次喘息的機會;羅賓是個沒心沒肺的胖姑娘,白天在一家律所擔任底層助理,下班後卻成為各個夜店的「派對動物」,每天早晨在不同男人的卧室中醒來;梅閣是個產科醫生,但厭惡婚姻,卻決定要一個孩子;而露西則通過社交網站祈求遇到真命天子,卻屢屢失手。這幾個人在感情世界中對抗迷茫,也彼此支撐,他們見證著友誼,也彼此成為對方的對照。
單純從劇本上講,它無比清晰簡單,用四個女孩概括了四種都市化的愛情價值觀:嚮往的、享樂的、恐懼的以及實用主義的,這電影成為了一種「愛情採樣」,只不過這些採樣的標本都被在自己的維度中更加極端化的延伸了而已。從現實層面來講,愛麗絲的生活態度更接近大多數普通姑娘,她想找一份真愛,大學時期由於年輕陷入的那份感情,她本能的覺得有些不太對勁,而真的走入社會,又發現很多人難以託付真心,而真的遇到彼此相投的那個人,是一件極低概率的事件。但畢竟,她沒有放棄尋找。從象徵和隱喻的角度去看,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其他幾個姑娘,成為了她的「分身」和「後果」,因為真情難尋,所以有人選擇了肉身享樂,活在當下,有人乾脆通過精子庫自己選擇做單身媽媽,有人把希望寄託於社交網站……
從故事層面上看,《單身指南》講述了困於感情的年輕男女的困惑、無奈卻也精彩的生活,而它最終也叩問著我們對待感情的態度。電影描述了彌散著的主流社會的態度:「情侶」是正確的、美好的,「單身」是錯誤、至少是不那麼快樂的,即便,安排了羅賓這個熱衷享受單身的角色,但是她的每一次出場和縱情的後果看起來都很狼狽,更何況最終她的身份還是暴露了,這個扮演著底層職員的姑娘,實際上是個隱藏著的富翁。她在那座偌大的房子里騎著一輛小自行車穿梭,隱藏自己的財富以免被普通的社交和快樂驅逐,無論怎樣都顯得有些孤單和令人心酸。但好在這並非導演的價值觀,電影只敘述這種無處不在的文化壓迫和同輩壓力,最終,電影給出的答案仍然是鼓勵人們在尋找自我的途中,接受和享受遇到的人,失去的人,以及,更重要——接納自己,無論是單身狀態的自己還是處於情感之中的自己。
愛情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遇到了就投入其中,沒遇到也安之若素,這才是應有的狀態。只不過有很多人天然把一種狀態設定為正確,就自然把相對的狀態理解為錯誤,他們拚命擺脫一種,奔赴另一種,但無論過程還是結果往往都顯得過於慘烈,因為他們設置的起點就是錯的。
《單身指南》一直在向人們強調一種能力,要懂得區分alone和lonely,前者只是單獨一人,後者才有孤獨的意味,只是,很多人在很多時候,覺得前者必然導向後者。其實,遠非如此。
出演愛麗絲的達科塔?約翰遜就是在那部著名的《五十度灰》中的女一號,其他幾位演員也都是美劇的熟臉。這幾個姑娘把生活里的各色男人,各種無奈,用笑點、互黑和自黑的方式表達出來,有一種獨特的治癒感。如果說,這部電影有內置的主題,那麼應該就是尋找,尋找另外一個人,在途中,終於找到自我。
查看原文?版權屬於作者商業轉載聯繫作者推薦閱讀:
※真朋友 or 假朋友?| 留學再孤單也不濫交假朋友!
※文字控傷感圖片說說:記憶,漸行漸遠;心,越來越孤單
※別人在等傘,你在等雨停,還有什麼比這更孤獨
※「眉相」看兄弟姐妹,你是孤單一人嗎?
※愛飛飛新曲《一個人過》首發 詮釋內心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