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經濟下應具有什麼樣的新治理思考維度?

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平台經濟迅速崛起,昭示商業和管理的巨變。互聯網技術推動了平台經濟的發展,而平台經濟呼喚著創新的平台治理。改變傳統的監管思維,創新順應時代變化的治理體系,已經刻不容緩。

我國經歷了60年的工業經濟時代,由過去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逐步轉向今天的注重社會公平。目前我們正在邁入數字經濟時代起步期,應考慮效率優先,注重發揮新經濟、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對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帶動作用,激發社會創新活力,實現經濟創新、普惠和持續發展。

1

平台經濟全面滲透經濟社會各個領域

平台經濟的現狀

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平台經濟迅速崛起,近年來,互聯網平台成為新經濟引領者。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20萬億元,網民7.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20萬億元,網民7.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如今平台經濟正為中國經濟營造出熱氣騰騰的發展場景。

如今平台經濟正為中國經濟營造出熱氣騰騰的發展場景。截止至2017年7月,全球十大平台經濟體市值已經超過十大傳統跨國公司,其中中國公司佔三席。時至今日,平台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我國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須認真研究平台經濟的特徵和規律,推動其發展。

平台經濟並不是一個全新的辭彙,傳統經濟中的銀行、證券、集貿市場、購物中心、中介公司等所扮演的角色,即屬於平台經濟,但傳統平台的經濟活動易受地域、時間、交易規模、信息溝通等條件的限制,其發展受到一定製約。

隨著數字技術的普及,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平台經濟加速發展,催生了新一輪平台經濟浪潮。平台經濟在互聯網時代獲得了全新的規模、內涵與影響力。本報告中的平台經濟,專指基於互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等一系列數字技術驅動的平台型新興經濟業態。

平台經濟具體包括電商類、網路約車類、文娛類、社交類、搜索類、工具類、門戶類、互聯網金融類、共享類、服務類、技術支持類、物流類等。

未來平台經濟將會延伸至更多領域,並向傳統經濟加速滲透。線上線下融合一體,成為必然趨勢。互聯網平台經濟中,平台、消費者、服務商共同構成了網狀協作。平台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基礎,為消費者、商家提供信息、交易、物流等基礎設施。海量的消費者和服務商是平台經濟體的主體,通過平台完成信息交換、需求匹配、資金收付、貨物交收等經濟活動。平台經濟的參與者能夠互相影響,協同治理,相互合作,進而為創造更大的價值提供可能性。

我們預計,2030年中國平台經濟規模將突破100萬億。為了衡量平台經濟對未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我們通過測算電子商務平台交易規模(B2B、B2C、C2C)、互聯網平台營收、平台推廣、平台遊戲等平台類業務的產值,預估2030年中國整體平台經濟規模可達100.4萬億人民幣。未來隨著高端晶元、量子晶元、人工智慧、物聯網、工業互聯網、5G、AR/VR、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平台經濟將以更迅猛的速度發展,更深更廣地影響和滲透經濟社會。

平台經濟規模100.4萬億的測算為樂觀預計,來自以下假設:相應的扶持性政策框架將很快到位,包容性政策環境能夠容忍廣泛性的創新和試錯,互聯網平台對經濟的帶動作用能夠充分發揮。

70.4萬億是基於平台經濟的保守預計,即假設制約因素不變,互聯網平台的政策性摩擦較大,創新支撐力不足。兩個數字的差距說明,如果政策制定者和商界領袖把握住平台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能夠帶來對於經濟發展強大的推動力。

過去兩年,為了推動平台經濟發展,發揮互聯網、電子商務平台對經濟社會的帶動作用,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由此看來,國家對整個平台經濟的發展前景看好,正積極營造良好的政策扶持環境。

平台經濟的特徵

生態性:互聯網平台是新商業生態不斷形成和發展的沃土。平台上多方之間互動頻繁,企業間競爭充分,創新層出不窮。互聯網平台,聚合了眾多買方、賣方以及其他電子商務服務商,形成了充滿活力的商業生態圈。

平台是電子商務服務的核心,正是開放平台的發展,催生了電子商務服務業的迅猛發展,撬動著遠大過於電子商務交易本身的產值。一個開放、協同、繁榮的電商生態系統,幫助更有效地配置資源,體現出「利他」與「分享」的價值,最大程度地實現共贏。這種互聯網協同的爆發力不僅會影響電商生態系統,從供給側、C2B,到智能商業,互聯網協同正在深刻地改變實體經濟,帶來整個商業生態的繁榮。

開放性:開放是新商業文明創新的靈魂。互聯網平台依託新信息基礎設施和新生產要素,走出了IT時代大企業封閉式、集中控制的信息化道路,踏上了DT時代(DataTechnology,也稱為數據技術)為其他企業和個人服務、以激活生產力為目的的「賦能」新征程。

與傳統企業相對封閉式的管理與服務相比,互聯網平台提供了精準營銷、商務交易、信息互動、溝通協作、數據分析等開放型服務,支撐網路生態分散式協作,提升了生產力;平台上的參與者可以不分時間和地域地進行大規模協作,極大地提升了參與者的商業能力,在促進商業競爭的同時,推動了創新創業;互聯網平台與平台之間的協作,採用對等開放、無縫連接方式,融合了雲計算、物流、支付及相關服務,降低了參與者的交易成本,提升了商業效率;平台經濟有開放的產權結構與互動關係,企業向社會開放,決策向員工開放,數據向公眾開放,平台向夥伴開放。

共贏性:互聯網平台極大促進多方共贏,提升社會福利。「信息差」成為傳統交易中攫取超額利潤的關鍵。互聯網平台提供了廣泛的、極低成本的信息撮合機制,人們通過互聯網平台,高效分享著來自於全天候、全地域的信息,擴展著分享的物品和服務種類、滲透到越來越多的地區。

平台經濟的深刻影響還體現在其對經濟發展的全局貫穿性,令社會環境(制度、法律、規則等)、通信基礎設施、互聯網平台、生產及生活服務體系、企業/個人等各層均融入其中,並提供了共贏性質的服務、產品、人才、制度等的接入機會。

普惠性:互聯網平台顯著降低了各方溝通成本、直接支撐了大規模協作的形成,向全社會

共享能力,從而激發微經濟活力。平台為全社會提供無處不在、隨需隨取、極其豐富、極低成本的商業服務。

平台強大的商業基礎設施能力的共享輸出,降低了門檻,讓中小企業(個人)與擁有雄厚資金的大企業站在同一高度的舞台上。立基於新的基礎設施,平台共享能力輸出的範圍將更廣,抹平地區以至國家之間的落差,通過接入大規模的社會化協作網路,各地均可找到經濟發展上的比較優勢和突破口。

平台集中輸出強大的共享能力,讓中小企業(個人)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比如,C2B實現按需製造,可以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無效生產流通、更好的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2

新經濟形態下社會治理體系已發生改變

從更廣泛的視角來看,以平台經濟為主要代表形式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了社會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新的引擎。中國正在從以物質生產、物質服務為主的工業經濟發展模式向以信息生產、信息服務為主的數字經濟發展模式轉變。數字經濟的實質是以信息技術為中心,以經濟全球化為背景,以技術、信息和網路為基本投入要素,擁有差異化、個性化、網路化和速度化等特點的經濟發展模式。

在這種新的社會特徵下,平台經濟的強大在於它消除了交易壁壘,解放了新的供給和需求。由於新經濟基礎設施的崛起、數據資源的流動與釋放、大規模社會化協作體系的出現,共享能力的增強與輸出才更為顯著。而且這直接造成了平台經濟的模式是更多的協同、更多方的參與以及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這與過去工業經濟時代的相對單鏈條的簡單封閉模式完全不同,而由此帶來的社會生產效益亦是截然不同。

做個簡單對比,工業經濟時代,中國出行行業約有200萬的計程車司機,而從今天滴滴披露出來的數據來看,註冊司機已經超過1500萬。在快遞物流行業,郵政時代達到10億件次已經是空前規模,而如今整個電商驅動的包裹達到每年300億件次。

從曾經的工業經濟時代到如今的平台經濟時代,更大的開放體系、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更密集的互聯網分散式計算,使得整個商業組織形式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整個平台經濟系統全球化互聯出現,使真正意義的商業智能系統得以應用,人類社會體系也變得更加紛繁複雜。

在信息化時代的大勢下,平台經濟逐步改變著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召喚著與之適應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創新,這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現代的一整套制度體系:銀行系統、大型交通網路和基礎設施、社會對話機制和信用保障等,這些機構都是建立在社會關係相對簡單和封閉的傳統經濟模式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運行良好,但到了今天,它們亦需與時俱進。在平台經濟體系中,我們需要有新的認知和機制來適應日益變化的情況。所有這些都需要政府、平台、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參與,攜手優化。

3

新治理格局的四個思考維度

基於互聯網的平台經濟發展是新事務,具有生態性、開放性、共贏性、普惠性的發展特徵。隨著平台經濟發展深入,對其治理的思考也越來越深入。

第一個思考維度:原則

對於平台經濟的治理,要堅持三條原則:

  • 促進創新。平台經濟的靈魂在於創新,而且是高頻創新、顛覆創新。把促進創新作為平台經濟治理的基本出發點,本著包容、審慎的態度,合理確定治理的制度體系和治理進度,避免扼殺創新。

  • 主體公平。平台經濟是一種新經濟形態,具有開放、共享、普惠、平台化、數據化等特徵,運行規律與傳統經濟形態有很大差別。在新舊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摩擦、很多競爭。要促進線上線下、平台與平台之間的實質公平,保障公平競爭的創業創新環境。

  • 福利最大化。發展平台經濟的最終目的,是讓眾多商家和消費者基於平台,享受到數字經濟帶來的好處。在治理過程中,需要調節的是相關主體之間的責權利關係和利益分配,盡量做到有利於整個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 第二個思考維度:角色

    平台經濟是一種政府監管部門(Government)、商家/商品或服務提供者(Business)、消費者/用戶(Consumer)、平台(Platform)、第三方機構/社會公眾(NGO)等眾多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組成的複雜生態系統。傳統經濟治理的G-B-C架構,正在演變成為平台經濟治理的G-P-B-C架構,並有幾個突出特點:

  • 平台(P)成為重要的治理角色,通過制定平台規則,在平台生態系統維護上發揮著主導作用,成為平台經濟治理的推動者和參與者。這是平台經濟治理區別於傳統經濟治理的重要特點。

  • 消費者/用戶(C)、第三方機構/社會公眾(NGO)成為規則治理、案例判定等的重要參與者,而且一定程度上消費者/用戶對商家/商品或服務提供者的評價成為驅動生態繁榮的直接力量,消費者的力量得到空前提高。

  • 政府監管部門(G)擔負著守夜人的責任,體現包容性,以開放的視野、創新的思維,為新生事物保駕護航,適應互聯網時代社會治理的新形勢、新思維、新方法和新秩序。

  • 第三個思考維度:方式

    習總書記指出,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社會治理模式正在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註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

    這實際上明確指出了「協同治理」是平台經濟治理的最基本方式。需要構建一種去中心化、多利益相關方共同來參與的治理機制,引入更多的參與者,各有分工、各司其職,從過去的管理(Management)的角度,向治理(Governance)乃至協同治理(CollaborativeGovernance)的角度轉變。

    第四個思考維度:手段

    從技術的角度看,平台經濟系統是一個複雜系統。例如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有5億消費者、1000多萬家賣家,每天產生5000萬個物流包裹,年銷售額達3.7萬億元。

    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從未面臨過的非常龐雜的生態,不管是互聯網公司本身還是政府,面對這種新經濟體的時候都沒有經驗。推動平台經濟治理,除從法律法規、網路規則等制度手段外,還需要更加重視使用技術手段,如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的作用,通過大數據構建信用體系、代碼規則,讓平台治理更加高效、準確。

    未來平台經濟的治理,技術手段不可或缺,這與傳統經濟治理存在很重要的差別。

    (註:本文摘自《平台經濟協同治理三大議題》)


    推薦閱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新思考
    如果今天憑空多了一個小時,你會拿來做什麼?
    【歷代精選詞】《漁歌子》佳作及相關思考
    好的人際關係在於換位思考
    幾種酌定情節法定化思考

    TAG:經濟 | 思考 | 維度 | 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