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主義盛行時代中國人為賺錢而焦慮
[摘要]物質主義的泛濫令許多人擔憂不已。美國《大西洋月刊》評論稱,將物質財富與成功畫上等號的傾向,正在中國浮出水面。對於成功和賺錢,68%的中國人感到壓力很大,高於46%的平均水平,排名第一。
中國的「黃金汽車」(圖片來自網路)
如今的中國,很多女孩結婚是沖著錢,而非愛情。(圖片來自網路)
Gucci店在中國開了很多家。(圖片來自網路)
路易威登的新店裡擠滿了來搶購包的人們。(圖片來自網路)
經過30年快節奏、不平衡的經濟增長,目睹周圍其他人的成功和物價飆升,很多中國人覺得自己被時代拋棄,沒有賺大錢的機會,從而產生了巨大的焦慮。
但中國的物質主義並不膚淺,它在社會發展中有積極意義。
在中國,沒房子不可能有愛情?
邁克·張覺得自己天生適合當男朋友。他知道在義大利餐館該點什麼菜,很會調雞尾酒,還總主動給女朋友拎包。但是,無法調和的矛盾始終存在——這位28歲的語言教師兼翻譯,在北京始終買不起房。
「我告訴她我愛她,想娶她,如果她不介意我沒房子。」邁克告訴美國《洛杉磯時報》,「但她說不行。我不知該怎麼辦,我沒錢。」一年半以前開始關注周邊房產的邁克,被高昂的房價嚇退了腳步,而它還在繼續節節攀升。在東北開麵包店的父母願意提供幫助,但幾十萬的首付仍遙不可及。
最終,交了兩年多的女朋友不願在「註定沒結果」的感情上浪費時間,離他而去。他承認自己必須開始攢錢買房了,但討厭別人用財富來衡量自己的能力。他希望找到一個愛他的魅力勝過愛房子的女人。「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變化。」他說,「你是個好人,脾氣好或有幽默感都不重要,她們不在乎。她們只關心房子。」
在中國,邁克的遭遇並不鮮見。美國《紐約時報》稱,金錢能買到愛情,成了這個日益物質化的國家共同的信念。許多人的故事似乎都證實,理想的結婚對象得有房有車,感情則是次要的。
與習慣婚後置業的美國人不同,擁有房子成為近年來中國人結婚的先決條件,它意味著男性成功、顧家,能經得起財政問題的挑戰。儘管越來越多的女人成為職業女性,中國的傳統觀念仍根深蒂固:男人養家糊口,女人相夫教子。很多女性在相親網站上要求對方有車有房,而且「房子必須2000年後建,車子必須比小貨車高檔」。
「不是每個人的父母都有錢幫你買得起房。」25歲的陳可春(音)花了6個月時間在北京尋找買得起的房子,但無功而返,「如果想讓一個女孩嫁給你,你最好有強大的經濟基礎。」
26歲的教育公司職員馮媛(音)試圖為兩個朋友牽線搭橋,但聽說對方沒房子,女孩連見面都不願意。「她說,『這有什麼意義?沒房子,不可能有愛情』。」馮媛向《紐約時報》回憶道。
29歲的方京(音)一直試圖說服女友幫他分擔在上海買房的一大筆開支,以便儘快結婚,但「她仍希望我能自己搞定」。他告訴《洛杉磯時報》,「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在上海一個人很難買得起房。面對這種重大問題時,男女平等。」
中國相親網站百合網的顧問王志國(音)告訴英國《每日電訊》報,越來越多的女孩希望嫁給有錢人,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這種「不健康的趨勢」越來越顯著。「錢在婚姻中一直是個重要問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高幹最受歡迎,因為他們能保證好的生活。從80年代起,商人開始受歡迎,最漂亮的女孩試圖用她們的美麗來交易。」他說。
71%的中國人:有錢等於成功
在中國主要城市的高檔消費場所,不難找到拎LV手袋、戴勞力士手錶的身影,到處都有人拿著iPhone大聲通話,20多歲的年輕人開著嶄新的豪華轎車在街上飛駛。
據諮詢公司貝恩調查,5年前,中國僅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的10%,而現在,中國消費者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買家,佔全球採購的近1/3,即使在政府重拳打擊腐敗和奢華消費後,中國人對奢侈品的熱愛仍保持強勁勢頭。
據美國《國際商業時報》報道,最近,調查公司益普索發起一項調查,多達71%的中國人表示,他們通過擁有的物質財富來衡量自己的成功,這一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受訪國家。來自20個國家的1.6萬受訪者中,平均有34%的人用物質衡量成功,中國的比例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多。58%的印度人持同樣態度,土耳其、巴西和韓國位列前5名。
總體而言,發展中國家更傾向於將金錢視同成功,中國、印度、巴西,皆是如此。相比之下,發達國家的物質主義傾向更不明顯。持同樣觀點者在排名第7位的法國佔34%,在第12位的德國佔27%,在第16位的美國佔21%,而在排名18位的英國,這一比例僅有16%。
對於成功和賺錢,68%的中國人感到壓力很大,高於46%的平均水平,排名第一,南非、俄羅斯、印度和土耳其緊隨其後。
美國《大西洋月刊》評論稱,將物質財富與成功畫上等號的傾向,正在中國浮出水面。
美國「Thediplomat」網站承認,由於互聯網普及率的限制,益普索的調查並不具普遍代表性,它針對的主要是收入和受教育程度達一定水平的中產階級,中國和印度都有相當多的人不參與主要城市的消費品市場。
不過,廣州中山大學社調中心一項調查顯示,60%處於工作年齡的中國人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並將幸福與物質財富直接掛鉤。33.6%的人認為自己屬於下層階級,只有7.2%的人認為自己屬於上層階級。
其實,中國真正的中產階級並沒那麼多。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估計,2010年,中國的中產階級約為1.57億人。調查還邀請受訪者評價自己的幸福指數,從1到6幸福程度遞增。約45%的人為自己打5分或6分,只有7.2%的人選了1分或2分。
益普索的調查也涉及類似問題:「展望未來12個月,你對國家和家庭樂觀還是悲觀?」印度人的樂觀程度位列榜首,53%的受訪者對未來感到樂觀。中國在此問題上排名第四,46%的中國人感到樂觀,高於全球32%的平均水平。
然而,對於個人和家庭的命運,中國人的樂觀情緒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儘管有相當數量(56%)的受訪者相信自己未來12個月能賺到錢,這個數字仍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印度是惟一超過平均水平的亞太新興經濟體,71%的印度人對個人財富增長滿懷希望。
現代中國的精神危機,還是發展機遇?
美國「Seeing red China」網站向許多「90後」提問,中國夢對他們意味著什麼。答案不是「國家繁榮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是房子、車子或有魅力的另一半。物質主義、消費主義、拜金主義,只要在中國的商場里快速一瞥,就很容易找到例證。
《洛杉磯時報》稱,在上一代中國人的價值觀中,財富並沒那麼重要。當時,大多數中國人都很窮,房子由國家控制、單位分配,中國農村嫁女兒還會陪送現金、被褥和縫紉機作為嫁妝。但過去30年的經濟改革和大規模城市化顛覆了這些,財產私有化和商業地產的建立,啟動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財富轉移」。生活在財富爆炸時代的中國年輕人,對物質成功的渴望不斷攀升。
《紐約時報》認為,推動物質主義盛行的,是對現實的憂慮。經過30年快節奏、不平衡的經濟增長,目睹周圍其他人成功和物價飆升,很多人覺得自己被時代拋棄,沒有賺大錢的機會,從而產生了巨大的焦慮。
物質主義的泛濫令許多人擔憂不已,認為這將成為現代中國的精神危機。英國《每日郵報》甚至評論稱,拜金主義摧毀了年輕一代的道德標準。
但「Seeing red China」認為,雖有數不清的數據能證明中國人物質主義的形象,雖然一些中產階級喜歡「更高端洋氣的活法」,但是,物質主義的流行在中國還相當有限。
在高檔商場,大多數購物者都集中在美食街或電影院,奢侈品店出奇地安靜。相比愛馬仕、Prada等大牌,H&M、優衣庫這樣的低價商店中更易看到中國消費者。
普通農民工無疑更關心如何養家,以及攢足夠的錢寄給家中父母;房租漲得比工資快,讓藍領工人和年輕人十分煩惱;網上頻繁出現交通、污染、食品安全等問題,超過80%的中國人擔心這些;大量微博文章和評論顯示,網民一致譴責身邊的物質主義行為。
即使物質主義在中國確實存在,也並非所有人都用消極眼光來看待它。「Thediplomat」網站稱,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正在中國日益突出,這是個好消息,尤其是在中國正試圖擺脫以投資為基礎的增長模式,進入更成熟的消費驅動的增長模式時,這一趨勢表明需求前景大好。
美國《赫芬頓郵報》則認為,極端的物質主義來自根深蒂固的經濟不安全感,但中國的物質主義並不膚淺,它在社會發展中有積極意義。歐洲廣告公司TBWA研究稱,縱向比較來看,忠誠、謙遜、尊敬長者等傳統價值觀在中國的吸引力有所上升。因此,《赫芬頓郵報》認為,中國並沒陷入痛苦的精神危機,相反,正在恢復使其與眾不同的價值觀。
推薦閱讀:
※教育大數據:大數據時代的教育管理模式變革芻議 | 大數據分類 | 數據觀 | 中國大數據產業觀察
※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但是就這樣結束也不錯
※競爭時代,怎樣讓孩子「輸得起」?
※我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且永不再來——50多件當時痛苦後來覺得挺好的事。「可惜回不去了」
※雷鋒精神的時代價值(金台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