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比好好活著更重要的?
心理治療的首要目的並不在於癥狀的消除,而是使來訪者重新發現並體認自己的存在。
——羅洛.梅
昨晚看到一個新聞,一個叫喬任梁的明星死了,死因很可能是抑鬱症。
我一直不願意追著新聞寫文,想保持自己的節奏。但今天的話題特別想寫點什麼,用這個表達我對生命提前隕落的遺憾,也希望活著的人活得更有品質。
1用自我憎恨的方式生活,抑鬱有什麼奇怪的呢?
「由於認為自己「應該」做到許多事情,我不停地指責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這不可避免地導致內在的分裂與不滿。」 ——阮胤華
早上看到一個公眾號推送,有個標題是《我是怎樣每天睡三小時還精神飽滿》。推送理由是:滿滿的正能量。
這年頭正能量這詞已經被用爛了,什麼都追求正能量。男人要堅強勇敢抗挫折,女人要獨立堅韌有自信,《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做到了以下幾點你就……》,每天不斷的有公眾號拋出這樣的所謂勵志的價值觀,讓你羨慕嫉妒恨。
更嚴重的後果,這個恨里不僅恨對方做得那麼好,更可怕的是恨自己,恨自己為什麼做不到。
這個快餐式的社會提倡的是社會解放,但社會文化給每個人套上了另一幅枷鎖,要高精尖不要矮矬窮,它提供了一套標準,指引著你拎著自己往前走。
當你認同了社會賦予的這樣的標準,不斷用比較來要求自己,讓自己「很棒」、「很完美」。做不到的時候就用最難聽的話來罵自己「太失敗了!」、「你配活著嗎?」
如果你接受了這樣的社會標準和思維方式,抑鬱會來,還是什麼值得奇怪的事嗎?
2憤怒不表達,就會向內攻擊自己
曾經和一個女生聊天,說起來媽媽的事,我都忘記我說的什麼了,然後她厲聲來了句:「你怎麼能這樣說你媽?」
我瞬間錯愕了,然後還有些羞愧,覺得她說得好對啊!自己簡直是不孝子女,以至於有段時間都不敢說任何吐槽家人的事。
後來有一天我忽然意識到,難道就因為是我媽,我就不能有任何不滿或憤怒嗎?長輩總是偉大正確的,即使做的不合適也是「為你好」。這種言論多麼熟悉!
我如果真的接了那個女生的話,那我和媽媽就都成了神,她是偉大正確,我是足夠包容。
我不要神,我只要做一個活生生的人。
更何況,即使我不說,我的潛意識也會知道,潛意識的憤怒是不會因為她是我媽就遮掩住的。
有個朋友就被這樣的憤怒卡住了。
她說被醫院檢測是重度抑鬱症,她說每天睡覺時最盼望的事就是第二天不再醒來。
隨著我們的傾聽深入,我看到她對自己的媽媽有很深的憤怒,但是不允許自己表達出來。
我們是多麼善良的人,生怕我們的怒火會傷害對方,以至於讓這怒火燒得自己生死不能。這股憤怒之火千迴百轉,轉而攻擊自身。
我鼓勵她對著我表達對媽媽的憤怒,她表達憤怒很難,但後來終於表達出來,當她吼著把那些想對媽媽說的話說出來後,深深地痛哭。
每個來到世界的嬰孩,都睜大眼睛渴望著這世界的關懷。
這些憤怒背後,是她那顆渴望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支持、希望被看見的心,她渴望作為一個人的樣子深深地被看見!
畢淑敏說:「喜可以偽裝,愁可以偽裝,快樂可以加以粉飾,孤獨憂鬱能夠摻進水分,唯有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
當憤怒被表達,身上鎖住的能量也被打開了!
事實上,這位朋友的生命狀態確實在短時間內有了很大的變化。
3抑鬱源自認知受限的選擇
人類學家厄尼斯特·貝克說,抑鬱源於認知受限的選擇。
《非暴力溝通》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認為,將我們困住的是道德觀念和道德評判。
比如,「我這個人真糟糕。」這是一種靜態的思維,這就是困住我們的東西。
在我帶領的非暴力溝通讀書會上,一次當我問到大家來之前有沒有讀書,一個朋友說自己,「我這個人太懶了!」
你看,我們總是這樣評價自己,忘記了是基於什麼樣的事實做出的評價。
我問她,「當你說自己太懶了的時候,你是觀察到了什麼嗎?能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嗎?」
她想了想說:「今天上午我在家裡收拾,之後就坐著休息了。」
你看到這兩點的區別了嗎?
「我太懶了!」這樣的話馬上會讓我們陷入對自己的評判和不滿中,開始厭惡自己,想要改變但無力改變。
「今天上午我在家裡收拾,之後就坐著休息了。」這樣的還原可以讓我們看到,我們不是太懶(還做了家務),我們是需要休息了。
體會到這兩種思維的差別,朋友的身體馬上放鬆了下來,在那一刻她深深的理解了自己。
是的,她需要休息,而且她用實際行動支持了自己休息的需要,她在用這樣的方式愛著自己。
愛是深深地理解和接受,一旦你理解了自己,就把極大的允許和愛給了自己,生命的狀態也會因此不同了!
4像檢查汽車警報那樣去檢視你抑鬱的感受
相比抑鬱症這種疾病而言,我更願意相信抑鬱是一種感受,是流動著的狀態。
我們的生命是動態的,感受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據說同一種感受,如果你看到它,它可能只能持續50秒。
那麼當抑鬱的感受來的時候,你需要做什麼呢?
想像你正在高速公路上開車,忽然汽車裡有警報響了,這時候你會做什麼呢?你大概最可能做的就是第一時間找地方停車,然後檢查車輛,看看是哪裡出問題了。
情緒也是一樣,當抑鬱來的時候,我們也需要第一時間停下來,問問自己,我需要什麼?有沒有被滿足?
就是這樣。
如果你此刻感到抑鬱,就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渴望什麼?我需要什麼?
抑鬱是我們向內看的好機會。
5抑鬱來臨的時候,試著表達你的脆弱
我有一次情緒特別低落的時候,想到過死。
當時已經夜裡11點多,老公孩子都睡了。我睡不著,覺得活著沒任何想望,恨不得馬上去死。
很慶幸,那一刻我看到了自己的抑鬱。
我決定和那個抑鬱待著,感覺它。那一刻,我體會到自己特別孤單,特別需要陪伴。
我搖醒了睡夢中的老公,和他說,我特別孤單,此刻都不想活了,我想找你聊聊天,你陪我一會兒。
對於天蠍特性強烈的我來說,說出這段話真的是鼓足了勇氣,但那時候,說出我的脆弱,真的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選擇。
老公聽了摟過我,雖然我們白天剛剛吵了一架,但他給予了我那一刻最需要的陪伴和支持。
聊的什麼我忘記了,只記得聊到後來我已經完全不想死了。
也因為脆弱的表達,那晚上我們有了深入地交流,彼此的愛意也加深了。
《如何在愛中修行》的作者芭芭拉·安吉麗思講過一個參加講座學員的案例,那個當了多年警察的硬漢流著淚對妻子說:「我想讓你也愛上我軟弱的一面。」
當我們把自己脆弱的一面暴露出來時,就完整地呈現了我們自己。完整地自己被看到,被愛,這是我們可能從抑鬱中走出來的捷徑。
6抑鬱滿足了你的重要需要
《非暴力溝通》認為,不管人們做不做任何事情,都是在滿足他的某個需要。如果你長時間的處於抑鬱狀態,那一定是抑鬱滿足了你的重要需要。
這個說法很可能會招來很多人罵,人家已經抑鬱得夠難受的了,你還在這裡說抑鬱是自找的,有沒有點同情心!
貌似有個名人說過,我說什麼不重要,真理是你要去驗證。雖然這話難聽,但你真的可以去探索一下,抑鬱是不是在滿足你的重要需要。
比如,如果你長時間處於高負荷運轉,身體可能在用抑鬱的方式讓你滿足休息的需要。如果你心裡有怨恨,抑鬱可能是用折磨自己的方式滿足你報復對方的需要。
可以問問自己,「我選擇抑鬱,是因為我想要……」,用這樣的方式來看看自己究竟在幹什麼。
很多時候,抑鬱真的是一種選擇,只要你想。
就是有那樣的時候,我們的人生沒辦法按我們想像的方式展開,我們就是過不上我們想要的那種生活。
這時候,承認這個事實,體會著人生的悲哀和我們內心的渴望,而不是去責怪自己、厭惡自己,這是我們對自己最大的悲憫。
還有什麼比好好活著更重要的呢?
推薦閱讀:
※人活著不容易,死了更難
※女人,你活著到底為誰?(2)
※人活著,不要瞧不起別人
※求求你,別再「為我活著」了,好嗎?
※疾首痛心的傷感句子、我平靜地活著,期待著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