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海軍實力大對比 一問題影響中國驅逐艦

  在某官方雜誌插圖上可以看到1艘052D導彈驅逐艦,1艘052C導彈驅逐艦,4艘054A導彈護衛艦同時在港的壯觀一幕,這些軍艦是中國當今最新銳的艦艇。

  海軍對比的參數與原則作為這一變化研究的參數,我們應用下列指標:相應級別戰艦數量的動態參數;應用新戰艦及新潛艇作戰係數時,相應級別戰艦數量的動態參數。

  從數量上分析,在21世紀過去的10年里,日本的海軍補充了26艘新式艦艇,韓國14艘,中國54艘。

  顯然,中國現行艦船建造計劃的實施,讓中國新艦艇在數量上具備了優勢,這引起了美、日及韓國官方人 士的「擔憂」。於是,2010年10月25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自衛隊的閱兵式上公開表示:「日本最近所面臨的威脅增長了。」據美聯社報道,菅直人還表示: 「特別的擔憂……因中國軍事實力的增長而產生,其中就包括其海軍力量。」

  當然,我們知道,直接對比海軍新增艦艇數量並不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這些國家運用其全部武裝力量(其中包括海軍----我們所研究課題的一部分)的外部環境是各有特點的。外部環境,是任何國家建設海軍並為之定位時必須要考慮到的重要因素。這裡講的外部環境,分為兩個方面:軍政形勢以及軍事地理條件。只有仔細研究這兩方面的因素,才能談到進行相關國家海軍的比較。

  與美國之間有軍事合作條約,是日、韓發展海軍時一個重要的、具有戰略意義的軍政條件。這種合作條件,確保了美軍在日、韓的存在以及在危機情況下美軍會為日、韓提供幫助。因此,美國海軍在東亞南部關島的存在,是評判外部條件時一個重要的軍政要素。

  中國沒有美國這種強大的盟友, 而其所有現有的軍政聯盟,其實都帶有大陸性的特點。但和日、韓不同, 中國軍隊裝備有核武器:據美國專家判斷,中國的現代化戰略核力量擁有176枚核彈(2008年的資料)。

  不過,與此同時,美國的核力量擁有2703枚核彈《2009年資料》,而且,美國的核力量概念規定,不僅美國與其他國家發生衝突時可以動用核武器,其盟友與對手發生衝突時,美國也 以動用核武器。因此可以講,日、韓武裝力量雖然沒有直接的核力量支持,但卻有美國所提供的間接核力量保護。

  眾所周知,軍事戰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地理。因此,為了髙質量地比較中、日、韓三國的海軍,也必須研究各國海軍所處的軍事地理條件。

  日本是一個島國,而且相對而言,距離歐亞大陸較遠,其東部及南部全部是寬闊的海洋,這對於日本海軍的無阻礙展開相當有利。對於該國的海軍而言,其最大的軍事優勢就是沒有來自北部及東部方向上的威脅,因此, 這些無威脅地區不僅可以應用於外貿,在危急時期還可以將海軍兵力全部集中於其他方向之上。

  近日,有網友在我國某軍港附近拍攝到了151、152、153 艦3艘052C型中華神盾驅逐艦同時在港的畫面,堪稱中國最強神盾艦隊。另外,該港口內還有多艘各種型號的軍艦。

  在某種程度上,韓國海軍也擁有類似的優勢:以東部海岸基地為支撐,可以利用半島上的兵力為西部提供保護,而在南部,則有對馬海峽的反潛帶可以利用。

  中國的軍事地理則以其長距離的海岸線為特點:從中朝邊界至南方的海南島,「垂直」長度達到了2700千米。這一特點使中國海軍分成了3個艦隊,也就是說,當在垂直線上的某個地區發生地區性衝突之際---其中就包括朝鮮半島上的軍政形勢複雜化的情況下,中國只能是動用自己的部分海軍兵力。

  有鑒於此,再考慮到北部地區有日本及韓國的海軍力量存在,而南部地區又有美國海軍的前沿基地存在, 因此,應當建議中國在進行海軍建設之際遵循一個「強化標準」,也就是說中國海軍兵力及裝備應當可以支撐「兩點作戰」在東亞不同的地區同時作戰。

  中國軍事地理的另外一個特點,則是南日本島及菲律賓群島(距離大陸600-1200千米)兩個「障礙島」的存在,大大地限制了中國海軍進入太平洋公海海域的通道。考慮到現代化海軍兵器都擁有較大的作戰半徑,因此,為了讓中國領土免受外來攻擊,中國海軍必須存在於這些「障礙島」之外的水域。

  反過來,戰鬥巡航的水域較為遙遠,則要求海軍要擁有更多的兵力及裝備,而且,還要求艦艇擁有足夠的 續航能力。結果,這成為了中國海軍增加艦艇數量並提髙其續航能力(增加核動力艦艇)的主要原因。

  總之,上述軍政形勢及軍事地理條件的特點,令中國建造了較多的艦艇並將多功能核潛艇引入了其海軍裝備之中。

  主戰艦艇的分析

  現在我們開始直接分析中、日、韓三國的海軍,首先從研究各國的潛艇部隊開始一一見下圖:左圖為各國 潛艇數量,單位艘;右圖為潛艇部隊中新艇的作戰係數;藍色代表日本,紅色代表中國,黃色代表韓國。

  從圖表上就可以看出,日、韓兩國的潛艇數量在10年之間都增長了。而且,日本還是「根本性」地增長了一一增長率達25%,從2000年的16艘增加到了2010年初的20艘。不過,數量上的增加,則導致質量的某些下降:潛艇部隊中新艇作戰係數從2000年的0.87下降到了2010年的0.75。

  至於韓國海軍則建立了一支現代化的潛艇部隊:擁有了12艘潛艇,型號為德國209-1200型及214型,而且,其中只有2艘較為落後的潛艇,其他10艘則全部都是新式現代化潛艇(作戰係數達到了0.84)。

  當地時間12月18日,由崔瑩號導彈驅逐艦和天地號補給艦組成的韓國海軍巡航訓練艦隊抵達俄羅斯海參崴,展開為期4天的訪問活動。不過由於當地氣溫實在是在過於寒冷,導致整個戰艦都被冰成了大號「雪糕」!

  和日、韓不同,中國海軍減少了自己的潛艇數量,但潛艇的質量卻增加了:2000年,中國有63艘潛艇,其中1艘導彈核潛艇,5艘魚雷核潛艇。不客氣地講,2000年中國潛艇部隊是落後的,這主要體現在其新艇的作戰係數上---0.13.但在最近10年之中,中國已將34艘老式潛艇淘汰,並列裝了27艘新艇,這大大提髙了新艇的作 戰係數---達到了0.57。所以,總體上講,中國改良了其潛艇部隊。

  毫無疑問,在數量比較上,相對於日本的20艘及韓國的12艘而言,中國2010年初56艘的潛艇數量,絕對處於領先地位。但是,考慮到三國在軍政環境及軍事地理環境方面的差異,卻可以明確指出:中國潛艇在質量方面,是處於劣勢的。

  現在,對比一下近年來這些國家所擁有驅逐艦在數量上的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出,在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里,日本驅逐艦的數量從2000年的38艘增長到了2010年初的43艘。而5艘1967---1974年列裝的老艦。結果,日本海軍新驅逐艦的作戰係數達到了0.44。因此,我們可以講,日本海軍水面戰艦有了根本性的增長。

  韓國驅逐艦在數量上也發生了質的變化:淘汰了6艘建於1945 -1946年的老艦並列裝了8艘新艦,從而讓韓國海軍現有的11艘驅逐艦的作戰係數達到了1.0左右。顯然,在這個意義上講,韓國是建立了一支絕對新式的水面艦隊。

  還應當指出,日本的「愛宕」級及「金剛」驅逐艦,以及韓國的KDX-3型驅逐艦排水量都在1萬噸級上,也就是說,它們其實類似於巡洋艦。

  上述兩國海軍的發展趨勢,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拒絕發展近海戰艦---護衛艦和快艇。因此,日本海軍擁有8艘老式近海戰艦,而韓國則擁有37艘老式護衛艦和快艇,而且兩國都沒有這個級別新艦服役,但2011年,韓國海軍FFX護衛艦下水,開始批量建造。

  在21世紀初,中國所擁有的驅逐艦的質量都不髙,作戰係數約為0.3。20艘驅逐艦中,有6艘新艦,其餘14艘皆是落後的「旅大」級驅逐艦。

  在隨後的10年里,中國建造了6艘新式戰艦,並從俄羅斯購買了4艘新艦,淘汰了2艘老艦。所以,中國的現代化海軍現在擁有27艘驅逐艦, 其中11艘新艦,5艘現代化戰艦,12其中11艘新艦,5艘現代化戰艦,12艘老式戰艦(譯者注,原文如此),新艦的作戰係數約為0.57。

  和日、韓不同,中國繼續建造護衛艦,並列裝了12艘該型戰艦,伹是,其海軍保留了較多老式落後戰艦,從而導致即使增加了新式的現代化戰艦之後,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其護維艦部隊的質量:其新艦作戰係數仍停留在了原來的0.33上面。

  總之,筆者認為,中國海軍的驅逐艦及護衛艦部隊只是進行了改進。

  2014年10月8日,日本三菱神戶造船廠下水為海上自衛隊建造的第7艘蒼龍級AIP動力潛艇SS-507「仁龍」號。該潛艇造價545億8千萬日元(約合30億人民幣)。不知不覺中蒼龍級都已經造出7艘了,這速度還真挺快。話說日本現役的親潮級潛艇在世界範圍內都算是新型號呢,這更新頻率太快了!

  所以,中國水面艦艇是談不上什麼數量上優勢的:中國的27艘驅逐艦及52艘護衛艦,要面對的是日、韓 54艘驅逐艦(日本43艘、韓國11艘)及45艘護衛艦。再考慮到軍事地理因素,日、韓的這種優勢應當是壓迫性的。也許正是基於此項考慮,中國海軍才被迫保留了自己12艘老式的驅逐艦及35艘老式的護衛艦。

  中國建造現代化的航母,一直是很多專家及媒體所關注的話題,而且,很多人將之看作是對和平的威脅。 現在,我們就將日、韓、中三國的航母情況做一下比較。

  現在,航空武器已經廣泛地應用在水面戰艦上,並成為反潛的主要角色,而且在某種情況下也成為攻擊兵器。因此,巡洋艦、驅逐艦及護衛艦 上都裝載了反潛直升機或是多功能武裝直升機。本文所提到的載機戰艦,指的是擁有足夠的飛行甲板空間、可以同時為3架或更多的戰機服務的軍艦。

  在下表中,列舉了上述三國海軍2010年所有載機戰艦的詳細狀況。

  毫無疑問,按國際通行的艦艇分類標準,所有上述戰艦的型號都屬於兩棲戰艦艇。但權威的《簡氏戰艦年鑒》 卻將「日向」級列入了航母類別。所以,無論如何,日、韓海軍有自己的載機艦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這些戰艦和新式的驅逐艦及潛艇組合後,就可以創造出形成航空-導彈攻擊群的條件。顯然,將這些「潛在航空--導彈攻擊群」的潛能與美國真正的航母攻擊編隊做比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是,我們必須承認,相對東亞海域有限的水域而言,建造這種「小型航母」式的戰艦,是比較明智的。

  「小型航母」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艦載機,完成遠程預警、反潛等職能,此外,由於「小型艦母」的內部空間足夠大、噸位也不小,所以,他們也是有以作為補給艦應用的。至於這些載機艦攻擊潛能的發揮,則完全取決於艦載飛行器的性能,這些艦載飛行器包括垂直起降戰機、直升機、無人機等。但是,這是另外—個研究課題了。不過,中國的「昆崙山」級戰艦所擁有的登陸功能過於明顯,而且其載機能力又有限,數量上又只有一艘,因此,其組成攻擊性明顯的航母---導彈攻擊群的潛能就較弱了。

  中國工業部門修復原蘇聯「瓦良格」號航母的工作已經持續了近10 年,在最近5---6年之內,其應當可以列裝,但中國海軍完全掌握其性能還需要5---6年,而且,其又是中國海軍的另一個「唯一」。總之,現在中國不具備組建航母導彈攻擊群的條件,儘管中國一直在向這個方向努力。

  輔助艦艇

  確保海軍能夠深入遠洋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其序列中擁有能夠為戰艦提供物資的軍事補給艦部隊。日本海 軍擁有現代化的輔助艦隊:5艘補給艦,自重總量達到了46100噸,而且,航速都是22-24節。筆者認為,這樣的力量足以同時確保在前沿區域展開2-3個戰艦編隊了。

資料圖:12月29日,網上出現了一張圖片,在船廠的背景下,一面藍色的幕牆前放著一個演講台,幕牆上寫著「055驅逐艦1號艦開工儀式 2014.12」,新浪軍事認為這張圖留有疑問,疑似PS製成。後經網友識別極有可能是「移花接木」。不過目前這張圖已經被廣大的網友「玩壞了」。

  但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應用原則是「積極保衛日本周圍1000海里 區域內的國家利益」,而這一水域,在 岸防基地基礎設施非常發達的前提下,這些補給艦是沒有什麼特別用處的。韓國海軍輔助船的總能力是低於日本海軍同類船的:3艘自重總和為16800噸的補給艦。需要指出的是,韓國在世紀之交才開始做出發展這種潛能的努力:這一系列最後的2艘艦分別是在1997年和1998年列裝的。

  中國海軍在2010年之前,擁有2艘新式「福池」級補給艦,總重是相當不錯的21000噸,但是,航速卻限制了其潛能的發揮,全速航行下只達到19節。中國海軍其他的補給艦要麼是老式的---2艘「福清」級補給艦,要麼是動員式的「南運」級補給艦,眾所周知,它最初是為蘇聯海軍造的加油船,設計原型也是民用船一一航速只有16節,1993年,中國購來用之於自己的海軍。 ^

  綜上所述,分析日、韓、中各國在現代化海軍建設方面的行動,可以得出下列結論:

  日本在致力於將海軍恢復至能夠在大洋作戰區域發揮職能之水平。日本政府已經在「拒絕1000海里區域進 行積極防禦」方面做出了努力。

  韓國海軍在努力建立現代化的、適應定期在海洋區域行動的海軍,也就是說,其海軍理念在從「用老式及 小型戰艦進行近岸防禦「有質量地過渡到現代化戰艦在海洋區域的軍事存在」。

  中國海軍則在努力進入現代化發展階段,因為一系列的客觀原因,中國海軍擁有相對於日韓兩國的數量優 勢,但是,其擁有「有限」這一特點:序列中有很多老式戰艦,而且中國海軍現在處於「追趕式」發展階段。

  對未來的擔憂

  但是,無論如何,一個不和諧的負面影響已經很明顯了一一東亞地區的海軍在擴大,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 擔心:歷史已經證明,從海軍裝備競賽到海上武裝衝突僅一步之遙。

  那些本應了解這一切並對之負責的政治家們,一直在不停地讓這一問題趨於現實化,而且一直在找其他方 面的原因並論證自己國家行動的合理性。就像是拿破崙的外交部長塔里蘭所說的那樣:政治家的舌頭,是用來 掩飾自己的思想的。(來源:現代艦船)


推薦閱讀:

【囧說】頂上戰爭┃華為秘盒對比小米盒子
《紅海行動》到底值得不值得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紅海行動|戰狼2|戰狼
轉載]天津塘沽航拍爆炸前後對比
一葉櫻與鬱金櫻的對比
虛擬現實技術哪家強?三大VR設備詳細對比

TAG:中國 | 海軍 | 日韓 | 驅逐艦 | 影響 | 中日 | 對比 | 實力 | 影響中國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