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何來的底氣,敢於兩次出兵挑戰東亞霸主大明朝

16世紀初,日本石見銀山的發現和隨後進行的大規模生產,是東亞史上一個極具意義的事件。以貿易為媒介,日本的白銀開始介入到中日貿易,以及以明朝為核心展開的全球貿易體系中,這在大航海時代以來的東西方交流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記。

15-16世紀,東亞海域的貿易十分頻繁,日本需要中國的銅錢、生絲和藥材,明朝則需要白銀,投入生產後的石見銀山於是成了明朝白銀進口的一個主要來源。1540年代開始,白銀成了日本對華輸出的一項大宗物品。據載,整個16世紀日本石見銀山生產的絕大部分白銀流到了中國。

但是16世紀,日本處於戰國亂世。在石見銀山所屬的石見國有山口的大內氏,出雲國的尼子氏、廣島的毛利氏等割據勢力。1551年執掌石見國的大內氏滅亡,毛利氏與尼子氏等割據勢力為爭奪銀山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戰爭。1562年,在爭奪戰中勝出的毛利元就平定了石見國,將銀山收入囊中。毛利氏一族從銀山的開發生產中獲得了巨大財源,富甲天下,迅速成了戰國時代的一方諸侯。

戰國後期,農民出身的武將豐臣秀吉在征戰中崛起,在其統一日本的過程中,掌握如此豐厚財源的毛利氏自然成了豐臣秀吉志在必得的征討對象。1584年,在強大的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下,毛利元就的孫子毛利輝元臣服於豐臣秀吉。有了這一巨大的財源保障,豐臣秀吉如虎添翼,短短几年內就消滅了四國、九州、關東的割據勢力,於1590年基本統一了日本。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治國有方,多年戰亂的日本一時間國泰民安。他見日本已經安定,遂萌發了建立一個亞洲大帝國的想法,他決心到比日本更廣大的空間施展一番。首先要征服朝鮮,再來征服中國,後再征服印度,建立一個包括日本中國、印度、朝鮮在內的亞洲大帝國。

1592年,秀吉出兵率兵20萬征伐朝鮮,兵員以西日本諸大名為主。此戰日本稱為「文祿慶長之役」(因當時年號之故),朝鮮稱「 壬辰衛國戰爭」(因1592年為壬辰年之故),中國稱「 萬曆朝鮮戰爭」(因當時年號之故)。

戰爭初期,久經沙場的日軍攻勢猛烈、勢如破竹,以極快的速度先後攻佔朝鮮 王京 漢城與陪都平壤,並迅速攻佔朝鮮境內大量主要城市,直趨明朝邊境。朝鮮王馬上向明朝求救。豐臣秀吉於5月攻佔漢城後便研議要遷都北京,將北京周圍10「國」之地獻為御用,賜公卿以俸祿,賜其部下以10倍於原有的領地,甚至命豐臣秀次為大唐(中國)關白,日本關白由羽柴秀秋或宇喜多秀家擔任,朝鮮則交給羽柴秀勝或宇喜多秀家統治。

萬曆二十年(1592年)明神宗派遣遼東總兵李如松為 提督,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為經略率兵四萬餘人於當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抗擊日軍。在明軍(4萬餘人)和朝鮮三道水師提督李舜臣等的反擊下,日軍攻勢遇阻。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7月30日在韓國上映的《鳴梁海戰》,故事講述的是1597年10月26日,朝鮮名將李舜臣在鳴梁海峽以12艘板屋船擊退日艦330餘艘,創下世界海戰史上的一個奇蹟。李舜臣改良創新了大型戰船「龜船」,甲板堅苦機動靈活,在抗擊日軍的戰鬥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影片無不顯示了宇宙第一強國的傲慢,但是如果沒有明軍,他們的民族英雄李舜臣早就成了亡國奴。

終於在1593年正月,李如松光復平壤,日軍第一軍損失慘重,據《日本戰史》記載,第一軍小西行長部原兵力一萬八千七百人, 平壤之戰結束後三月二十日在首爾集結清點人數為六千五百二十人,因損失慘重,豐臣秀吉遂與明朝和談。

其時日方代表小西行長出身商人家庭,精於商業謀略,偽造秀吉降表與明朝議和,而明方使者 沈惟敬本是市井無賴,就稱秀吉的目的是要求恢復雙方邊貿易。雙方於是締結和約,日軍就此暫退釜山。

數年後,亦即1596年九月,豐臣秀吉歡喜地迎接明朝使者,明、朝議和使來日,秀吉宴饗之。然宣讀國書,始知議和實為冊封,大明欲封秀吉為日該國王。秀吉方覺受騙,大怒道:「吾掌握日本,欲王則王,何待髯虜之封!且吾而為王,何以對天皇!」,並欲殺明朝使節,為旁人勸止,於是下令驅逐明朝使節。秀吉不久後再次遣兵入侵朝鮮。日軍盤據 釜山,再進逼漢陽。然而明朝援軍(約8萬,由麻貴為總兵再次入朝作戰)明軍加入戰鬥行列後,日軍攻勢再度受阻,被迫死守于海岸各城堡。

相信大多數讀者會和小編一樣有這樣的疑問:為何剛剛結束百年戰亂的日本,在實現初步統一後,就敢於挑戰東亞國際秩序,接連發動兩場大規模的侵朝戰爭,矛頭直指東亞霸主明朝?學界研究認為,除了在戰爭中練就出的超強戰鬥力和盲目自信之外,充裕的經濟實力也是豐臣秀吉敢於發動對外戰爭的最大底氣,特別是他掌握了石見銀山、佐渡、生野等金銀礦山之後。石見銀山資料館所藏「石州文祿御公用銀」的銀幣,就是豐臣氏為籌措侵朝戰爭的兵餉鑄造的,銀山附近的仙山頂上也保留著多達幾十處的鑄造遺迹。豐臣秀吉發動的兩場侵朝戰爭雖然在中朝兩國的合力打擊下歸於失敗,他本人也在憂憤交加中死去,但他留下的巨量白銀,對後世日本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推薦閱讀:

平壤攻城戰 李如松大破未嘗一敗的豐臣秀吉精銳

TAG:日本 | 明朝 | 東亞 | 豐臣秀吉 | 挑戰 | 秀吉 | 何來 | 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