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等我老了,孩子會不會嫌棄我呢?

▲圖片來自網路

五歲的君寶特別有老人緣兒,跟爺爺奶奶也特別親近,媽媽為這事有點兒糾結。

1

孩子跟老人玩兒時,媽媽擔心老人家會不會容易傳染些疾病給孩子啊?

2

如果阻止孩子跟老人玩兒,會不會將來等自己老了孩子都嫌棄呢?

是不是有一些爸爸媽媽們也有這樣的顧慮呢?

在孩子和老人「親近玩耍」這件事上,如果家長顧慮自己的做法和態度,將來帶給孩子不OK的影響,是一個很好的覺察。

1

我們可能會很關注事情給我們帶來的不利的一面,現在可以先戴上一副OK的眼鏡,看到事情本身帶給我們積極的一面是什麼?

2

意識到自己有哪些能力,和需要負的責任是什麼?

3

關注我們如何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帶給孩子正面影響?

4

思考如何既能夠讓孩子快樂的玩耍,從老人那裡獲得愛和人生智慧;老人也能盡享天倫之樂,同時又保證孩子的健康?

5

我們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也能照顧到老人和孩子的感受?

很顯然,擔心和顧慮本身,並不能幫助我們解決現實問題。它們的意義在於為我們傳遞了重要的情報——那些感到焦慮的事情,都在提醒我們有一個需要被滿足的願望,可以探究一下它背後潛藏的內在需求是什麼?

也許我們希望能夠有一種恰當的方式來協調自己心裡的糾結,保證安全健康快樂的同時,也能讓孩子學會如何與老人相處,而不是一種嫌棄的態度。

嫌棄的態度,也是我們的心理地位的一種反應——覺得自己「好還是不好」(我OK和我不OK),覺得別人「好還是不好」(你OK和你不OK),這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地位,不僅影響著我們自己與老人的互動,也確實會影響孩子與老人的互動態度和行為。

偉大的心理學家伯恩曾經問:「如果一位母親生了11個孩子,然後她抱怨後面5個孩子根本就不該出生。請問這位母親的大女兒結婚後,會生幾個孩子?」有意思的一個問題,答案是這個大女兒不會只生產7個以內的孩子,而是會像她母親一樣生養11個孩子,然後像母親一樣抱怨,不該生下後面那5個孩子。

在養育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會有意無意間接受來自父母的影響,從父母那裡學習以什麼樣的態度和方式待人待己,也包括怎麼對待老人。並把這些內容寫進自己的人生腳本里,這是一個孩子在童年早期,關於自己未來做出的生命計劃,影響著孩子一生的人際關係和成就,也影響一生的生命品質。

一個人的生命那麼長,

但是人生腳本,

每個人在童年就已經寫好了,

這是人類的一個局限,

也是我們鼓勵父母儘早學習,

如何正向影響孩子的價值所在。

影響人生腳本的三個因素

1

基因

Gene

基因是宇宙寫給每個人的獨特密碼。每個孩子的基因與生俱來各不相同,天賦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 。 有的孩子天生與人親近,還有語言天分,見到老人就微笑打招呼,小嘴特別甜。有的孩子不善言語,但心靈手巧,可能默默地折幾個千紙鶴放到爺爺的桌子上。有的孩子天生好動,喜歡追跑,喜歡被逗笑,有的孩子喜歡安靜獨處,對著天空發獃。

2

父母養育模式

Parenting

孩子成人後要麼複製父母的行為模式,認同父母,父一輩子一輩的傳承延續;要麼試圖擺脫父母的模式,過一種與父母完全不同的生活,「等我長大了,絕對不像你們一樣……」事實上,這也是一種高度的認同。

如果父母和老人互動的心理地位是我好你好的腳本,孩子也會學習到用友善地的方式和老人愉快相處。如果父母是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孩子也可能會複製這樣的互動模式;又或者同時也接受了來自公眾媒體(電視新聞,電影電視,圖書繪本等),或者重要他人(幼兒園老師,親戚等)的影響,想我長大了,絕對不像你們那樣對待老人。

3

外部環境

External Environment

社會、外界提供了更多的教育信息供孩子篩選、判斷。孩子會隨著自主意識的增強,通過社會化的過程,建立是非觀念,樹立自己的人生態度。也可以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發揮自己不被束縛的那部分創造力,不斷改寫自己的人生腳本。

有一點實在是太太重要了,就是一個孩子是否能活出自主性,也是由他的人生腳本決定的。也就是老話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我們希望孩子未來用怎樣的態度對待我們,我們現在就要用怎樣的態度對待他,以及我們身邊的人。

明天還沒有來到,從這一點來說,誰都無法預測未來孩子一定會以什麼樣的態度和老人相處。

值得慶幸的是,每一天都在發生變化,我們總是可以在當下起步,從現在開始就戴上一副OK的眼鏡,善待身邊的人,用你好我好的心理地位與人互動,為自己和孩子都寫一個贏家的人生腳本。

如何處理眼下的情況?

我們可以通過自我教練式提問,擴展視角,釐清思路,做出調整策略。

運用我們的五種自我狀態。

1

不片面強調某一點,看到有可能影響健康這一不利因素的同時,也看到孩子和老人一起玩耍,對孩子、對老人、對自己,對整個家庭的好處是什麼?

(戴上OK的眼鏡,以成人自我的視角搜集信息,也讓兒童自我狀態感到有好處有樂趣,願意接受。)

2

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明確在這個問題上,需要把握的關鍵和原則是什麼?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思考如何與老人溝通,讓彼此都能心甘情願地嘗試一些改變,比如老人可以勤洗澡通風等好的衛生習慣,父母也可以改善家裡的衛生條件。

(確切說是以什麼自我狀態與老人溝通互動,OK教養二階課程有人格風車,有安撫圓環,移除親密障礙物等)

3

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對你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需要教給孩子養成的衛生習慣是什麼,避免傳染孩子需要怎樣保護好自己?

如果父母能夠以恰當的方式和老人互動,一定會帶給孩子積極的影響,孩子自然會學習到怎樣正向表達自己的需求,怎樣友善地協調看似矛盾的關係。可以既照顧孩子健康,又能享受其樂融融的家庭和諧氛圍。 這是一個在學習中一起成長的過程。

這樣梳理一下思路,我想,就可以放下自己老了被嫌棄的擔心了。

假若,還有很多焦慮的話,可以做一些較深層面的教練工作,可能是關於人生腳本再決定的部分。

歡迎你走進課堂,

系統地學習心理地位和五種自我狀態,

成為自己和孩子最好的人生教練


推薦閱讀:

老人與孩子
孩子,現在逼你努力,是為你以後不低聲下氣!寫得真好
媽媽和孩子的10個感人瞬間,看完第一個鼻子就酸了
女孩子必須知道的33條家訓,家有女兒一定要收藏!
傷孩子最深的不是打罵,我後悔對孩子做這4件事!

TAG:孩子 | 嫌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