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 科技中國
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 |
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生於波蘭東加里西亞的小鎮布察茲,後移居耶路撒冷。最早用意第緒語寫作,後改用希伯來文。作品大多表現歐洲猶太人的生活,如小說集《新婚的華蓋》、《海洋深處》、《夜間來客》。後期寫以色列人的生活,強調猶太民族傳統,如《昨天和前天》等。獲1966年諾貝爾文學獎。阿格農除了文學上的成就之外,還是一個狂熱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因此格外受到了以色列政府的重視。阿格農對猶太民族文化懷有真摯感情。阿格農的小說交融了猶太民族的歷史和今天,描寫了理想和現實的衝突。他的作品大多具有一種浪漫主義風格,既是現實主義的,又有著幻想成分,有評論者譽之為「漢姆生與卡夫卡的奇妙結合」
人物經歷回目錄
阿格農紀念郵票 |
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Shmuel Yosef Agnon,1888—1970),原姓恰茲克斯,一八八八年七月十七日生於東歐加利西亞地區的小鎮布察茲。其家族屬於猶太望族利未族,是一個以研究猶太教法典著稱的猶太世家。阿格農自幼受到宗教教育和文學熏陶,八歲開始寫詩,十五歲發表處女詩作《雷納的約瑟》。猶太民族歷來重視對子女進行傳統教育,阿格農從青少年時代起就接受系統、正規的宗教教育,諳熟猶太教義,在思想深處把猶太法典奉為至高無上的精神權威。而且他又在典型的猶太人居住區布察茲出生並度過自己的青少年時代,因而他的創作深受宗教思想的影響,繼承了以《聖經》為典範的文學與宗教相結合的希伯來文學傳統風格。布察茲不僅經常成為他小說故事的背景,小鎮的人物風情和民族習俗也都成了他創作的靈感和重要素材的來源。
一九五年,阿格農應邀到沃爾夫的猶太評論刊物《哈耶》編輯部工作,並為《日報》撰稿。一九七年,由於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蓬勃興起,十九歲的阿格農在宗教和民族使命的共同驅使下,毅然決定離開故鄉前往巴勒斯坦,到猶太人心目中的祖國和聖地定居,並放棄意第緒語,開始改用希伯來文寫作。一九九年,他的第一篇小說《棄婦》用筆名阿格農發表,受到文學界好評。一九一二年發表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但願斜坡變平原》是阿格農小說創作的新起點,它寫的雖然只是一對夫妻被迫分手的故事,但主人公是一個世紀前的猶太教信徒,全篇瀰漫著一種悲壯的宗教色彩,而且既有古典的希伯來文學風格,又融入了現代小說的創新手法,令人耳目一新。評論界認為這是「真正阿格農的聲音」。
一九一三年,阿格農去德國講授希伯來文學,同時研究德、法文學並繼續從事小說創作。一九一九年,他和猶太小姐艾斯特·馬克斯結婚,婚後生下一男一女。在僑居德國期間,阿格農創作了兩部長篇小說:《永生》和《婚禮的華蓋》。不幸的是長達七百多頁的《永生》未及發表便在一場火災中燒毀。《婚禮的華蓋》(1922)是阿格農的代表作,被譽為「現代希伯來文學的巔峰之作」、「希伯來文學中的《唐吉訶德》」。小說以一個貧窮、虔誠的猶太教徒為其三個女兒籌集婚嫁金為主線,展示了東歐猶太人的思想情操、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和生活面貌,觸及了當時的社會、經濟、道德、文化和風俗等多方面的問題。作品繼承了猶太人的敘事傳統,文中穿插了一系列故事,通過故事用具體的形象表達了人物的所思所想和抽象的理念。這也正是阿格農敘述技巧獨特的一種表現。
一九二四年,在德國僑居了十一年的阿格農決定舉家返回巴勒斯坦,在耶路撒冷定居,並專心從事創作。此後,除曾數度去歐洲暫住外,他大部分時間都在那兒度過,直到一九七年二月十七日去世。在耶路撒冷,他相繼創作了《宿客》(1938)、《逝去的歲月》(1945)等長篇小說,以及《大海深處》、《訂婚者》、《野狗》、《黛拉婆婆》、《千古事》、《女主人和小販》等中短篇小說近二十卷。
作品風格回目錄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 |
長篇小說《宿客》寫的是一個離家已久的猶太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回鄉的故事。這位深懷思鄉之情重歸故里的遊子驚愕地發現,原本是充滿生機、美麗平靜的故鄉,在戰火的洗劫下已滿目瘡痍,到處是一派凋零慘景。故鄉已變成「異鄉」,昔日的猶太傳統和文化已不復存在,新一代人正過著和過去完全不同的生活。他為戰爭給歐洲猶太人造成物質和精神上的衰落感到痛心。長篇小說《逝去的歲月》主要描寫了在第二次「阿利亞」運動中,一批建設特拉維夫城的拓荒者的經歷和命運。
阿格農的中短篇小說內容極其豐富,時間上幾乎涵蓋了近兩百年來的歷史,內容有對加利西亞猶太人居住區的描寫,也有對祖國以色列的刻畫,既寫了猶太人的日常生活,也寫了他們的精神狀態。
阿格農的小說交融了猶太民族的歷史和今天,描寫了理想和現實的衝突。他的作品大多具有一種浪漫主義風格,既是現實主義的,又有著幻想成分,有評論者譽之為「漢姆生與卡夫卡的奇妙結合」。實際上,這些作品不僅繼承了自《聖經》文學以來希伯來文學固有的傳統和風格,而且也體現了猶太民間文學和藝術的特徵。阿格農在創立現代希伯來文學語言方面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由於他「深刻而獨具特色的敘述藝術,並從猶太民族的生命中汲取主題」,他和薩克斯一起榮獲一九六六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寫作特色回目錄
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幣 |
阿格農創作的一大特徵是以他的故鄉布察茲作為作品的背景。布察茲曾是猶太人居住的重鎮,猶太教傳播中心,如今已毀於戰火,不復存在。阿格農的敘事藝術表現為現實和傳說交替。在他所有創作中,當以《婚禮的華蓋》最具特色。書中表現出的純樸和別出心裁的幽默無疑使其成為猶太文學中的《唐吉訶德》。然而,《宿客》一書也許最為重要。故事的敘述者重返阿格農童年故鄉小鎮——布察茲,屢次三番想聚集一些教友到猶太會堂舉行宗教儀式,結果都無法如願以償。從這部小說的輪廓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獨具匠心的刻畫:命運的變幻,人物的神貌,世事的經歷和往昔的沉思。祈禱室的鑰匙本以為已經遺失,結果返回到耶路撒冷之後,竟然在旅行包里找到。對阿格農而言,這把鑰匙意味著:除非在猶太復國主義的旗幟下,否則傳統秩序決不可能在猶太散居時代獲得重建。阿格農是一位現實主義作家,然而他的作品卻不乏神秘主義成分,使那些最灰暗、最普通的情景都籠罩在一層金黃色猶如童話詩一般的奇妙氣氛之中,令人不禁聯想到夏加爾從《聖經》中汲取主題的繪畫。阿格農是一位具有高度創新精神的超俗作家,不僅具有非凡的幽默和睿智,而且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總之,他是一位以淋漓盡致手法表現猶太民族性格的作家。
愛國作家回目錄
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 |
阿格農除了文學上的成就之外,還是一個狂熱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因此格外受到了以色列政府的重視。以色列政府多次給他戴上桂冠,授予獎勵,甚至在他居住的塔勒皮約特區小街入口處,豎立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醒目大字:「請安靜!阿格農在工作!」
阿格農對猶太民族文化懷有真摯感情。他生於波蘭,但始終認為自己出生在耶路撒冷。對他而言,"耶路撒冷就是太陽"。猶太民族的燦爛文化哺育了他,並在他的筆下得到頌揚和傳播。這也是他許多小說都以猶太人小鎮為背景的原因。小說《但願斜坡變平原》(1912)被稱為"藝術的平民史詩"。代表作《婚禮的華蓋》(1922)被譽為"猶太文學中的《唐·吉訶德傳》"。此外,他的著名小說還有《大海深處》(1935)、《過夜的客人》(1939)、《訂婚記》(1943)、《伊鐸和伊南古語》(1950)等。
主要作品回目錄《婚禮華蓋》 |
阿格農(1888—1970年)是一位小說家,其小說多以他所熟悉的猶太人小鎮為背景,描述了歐洲猶太人傳統封閉的宗教生活方式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遭受衰退、崩潰和蛻變的過程,再現了這一「痛苦加甜蜜」的情感歷程。他的代表作有《婚禮的華蓋》 (1922年)、 《宿客》 (1938年)、 《逝去的歲月》 (1945年)等長篇小說和《大海深處》、《訂婚者》、 《野狗》 、 《黛拉婆婆》 、 《千古事》 、《女主人和小販》等中篇小說和大量短篇小說。生前已出版有幾乎搜集他所有優秀作品的11卷本的《阿格農文集》。
相關詞條回目錄
特奧多爾·蒙森 |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爾 |
比昂斯滕·比昂松 |
西爾瑪·拉格洛夫 |
魯道爾夫·歐肯 |
何塞·埃切加賴 |
參考資料回目錄 [1]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literature/laureates/1966/agnon-bio.html
推薦閱讀:
※被時代賦予的捷徑
※Twitter 投資第一人:我就知道這家公司會火!
※國慶你錯過了哪些事:Oculus Connect 3 大會新品概覽
※發現一個問題,為啥那麼多人不喜歡韓系車?
※大數據之都、中國數谷,貴陽的野心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