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次「出口」如何套取海量熱錢
07-13
一筆1000萬元的貨物「出口」80次,可以貢獻8億元亮麗的出口數據。 劉濤(化名)是深圳一家電子出口企業老總,這個「深喉」昨天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揭開了一些外貿企業出口虛增的「暗道」,其中一大隱蔽手法是,境內企業通過偽造出口獲得境外貸款的資質,由此套取外匯入境。如此這般,這筆「本金」既可以獲得利率和匯率的差價收益,也可以用來購買銀行短期理財產品。 這類猶如禿鷲般逐利的資金便是業內俗稱的熱錢的一種。就近來說,造假企業通過「出口」香港就能獲得這樣的套利資金。 解剖類似的案例可以部分解釋近期內地對港出口「坐火箭」的原因,亦成為海關和外匯管理部門有的放矢加強監管的現實教材。 漂亮的數據 海關總署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進出口數據均明顯高於市場預期,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4.7%,高於上月的10.0%。前4個月,內地與香港雙邊貿易增長66%。而在3月份,內地對香港出口則增長了92.9%,創造了從1995年3月以來的最高增速。 事實上,就在海關公布4月數據的前兩天,國家外匯管理局發文要求嚴打貿易項下可疑操作。結合人民幣自4月下旬的連續狂飆,有關熱錢借道經常項登陸的猜測成為市場主論調。 亦有多家外資機構引用韓國、中國台灣以及中國香港的數據稱,其進口數據與海關公布的出口數據不盡相符。 儘管海關總署曾強調,內地對香港的出口和香港對來自內地的進口統計方面存在口徑等差異,但市場認為這不足以完全解釋數據高漲的全部原因。 法興銀行經濟學家姚偉稱,內地與香港的貿易數據存在一些貓膩,主要原因是存在大規模投機性資本借道貿易賬戶進入內地。 本報記者根據海關總署的公開數據計算,4月內地與香港的貿易同比增長了55%,而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增幅則是12%;同時,內地對香港貿易順差為382億美元,而當月整體順差規模是182億美元。 「與我們交談過的一些企業承認,他們正在進行一些利率套利行為。我們估計,這對貿易規模增長數據(包括進口和出口)形成的偏差約為3~8個百分點。」姚偉在其報告中指出。 國信證券首席分析師周炳林則稱,(內地與香港貿易轉口數據兩端)偏離的部分原因就是企業虛報出口騙取退稅以及虛假貨流配合資金入境。 經濟學家們坐在辦公室的分析得到了劉濤現實案例的證實。 「同一批貨物,假如通過"香港一日游"等貿易形式反覆來回80次,出口1000萬元的貨品,將變成8億元。」他說,企業這樣進進出出反覆倒騰,目的未必是為了騙出口退稅,根本原因還是使大量資金通過貿易的渠道進入了內地。 通常來說,企業製造虛假出口的目的包括這幾類:騙取出口退稅;降低銷售稅負(為規避內銷稅率,採用到港澳「走一遭」的方式,再以幾乎零關稅進口內地);「搬運」熱錢入境套利。 3月份貿易數據令市場眼前一亮之時,本報就報道,有公司通過深圳保稅區貨物「兜圈游」日賺匯率差200萬元。 「對外貿易熱起來,並不是國際經濟形勢好轉在推動,最大的推手竟然是"理財"驅動。」劉濤說。 操作手法 在整個熱錢套利鏈條上,偽造巨額貿易是第一步,關鍵步驟是通過「內保外貸」獲得外匯資金。 所謂「內保外貸」,是指境內企業向境內銀行出具信用憑證等擔保條件,並在銀行存入一定金額的資金後,其境外子公司可以從境外銀行獲得融資。比如,企業在內地銀行存入一億元,香港公司那邊銀行貸出美元或港元。 劉濤稱,企業的產品自己賣給自己,手中拿著貨物貿易齊全的單據,要辦理「內保外貸」業務不難。 以香港為例,劉濤說,內地銀行與香港銀行之間的利率差,內地銀行推出五花八門的理財產品,以及今年來人民幣升值加速,這三大因素,促使一些人通過貿易渠道把境外的資金調到境內。 本報記者了解到,在香港地區港元貸款年利率一般是2.25%至2.5%、美元是2.19%,而內地五大行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25%。一般中小銀行存款利率為3.3%。 這樣就存在一個百分點左右的利差,假如有1000萬元資金,「利潤」就是10萬元。此外,還有人民幣升值的因素,以及各種動輒4.3%以上年收益的理財產品,1000萬元資金進來,一年收益不下幾十萬元。 「但僅1000萬元是不夠的,必須騰挪分拆出多個1000萬,要設法像孫悟空一樣吹毛變出無數小猴,貨物貿易就是最好的載體。」劉濤說,同一批產品進進出出多次,就可以把1000萬元的貨款變成8億元。尤其是人民幣升值加速時,"香港一日游"變得更活躍。」 需要注意的是8億元只是偽造出口的金額,企業需要以此為「憑證」在境外獲得貸款。 今年來,人民幣升值加速,目前已衝破6.2的大關。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9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925,較前一交易日繼續上漲55個基點,已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上漲,並再次刷新匯改以來紀錄。今年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已超過1%。 業內人士稱,以前虛報出口需要把貨物真正拉到「港澳一日游」,而如今這種情況卻在發生變化,僅在保稅區內就可以完成「一日游」。 「貨物就在保稅區里,有專業人士可以幫你把所有進出口所需的出口合同、信用證等等單據全部弄齊全。」劉濤說。 而一外貿公司業務員陳某則告訴本報記者,廣東外貿量大,有些保稅區監管不嚴,同一樣貨品,甚至在不進行加工的情況下,也可以在保稅區「出口倉」到「進口倉」來來回回,有時為了掩人耳目,只是換了一下外包裝,完成了出口轉內銷。 深圳福田保稅區內一家提供虛假出口「業務」的公司人士也反映,今年一季度,這家公司曾經幫助一位客戶將同一批橡膠原料來回出入境操作了41次。 合力監管 除了上述做法,還有外貿企業通過虛開發票、提高出口報價引入熱錢,但這並不是新創意。早在2012年熱錢進入亞洲初期,就有學者對本報記者表示,在中國資本項目未完全放開的情況下,熱錢很有可能借道經常項進入內地市場。 跨境交易監管機構國家外管局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法規來抑制資本流入,其中包括約束銀行保持外匯凈敞口的能力,同時採取嚴厲措施抑制重要的非貿易相關渠道的資本流入,嚴格限制虛報單證等行為。 本報記者從接近決策層處了解到,高層已開始關注廣東深圳等地近幾個月來「登峰造極」的對港貿易數據,並可能嚴查原因。另有多位外貿系統人士透露,相關部門從上月起已開始嚴查虛假貿易。 海關方面的監管也在升級。深圳市經信委官員告訴本報記者,正對福田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內的企業進行監測和整頓。 「最近,海關查得非常嚴格,基本每櫃貨品都要開櫃檢查。」深圳一家玩具企業的老總昨日告訴本報記者,「之前經濟不好時,海關還是比較松的,不一定都開櫃檢查,這令企業有作弊的空間,有些企業騙取退稅或洗錢是時有發生的。」 有業內人士擔心,出口數據「虛增」會影響到國家宏觀經濟判斷出現偏差。「目前,國際經濟並沒有明顯回暖,出口不可能這麼熱,而且高技術產品出口屈指可算,低附加值產品轉型為高附加值產品需要一定的時間,希望有關政府部門要重視目前的情況,勿認為形勢一片好轉而過於樂觀。」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告訴本報記者,隨著多個政府部門目前齊發力,出口虛增的勢頭已得到遏制。這從一些地區接下來的出口數據中可以看出。 作者:李溯婉 孫紅娟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警惕熱錢「密道」
※「熱錢」尋蹤
※大額熱錢隱秘撤出調查:通過地下錢莊2小時回家(圖)
※QE3打破多空平衡 熱錢入港提前布局
※熱錢呼嘯而至劍指何處
TAG:熱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