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翊武的出生地:澧州
蔣翊武的出生地:澧州
澧州文廟是湘西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孔廟,坐落在古澧州城內,
蔣翊武就讀的澧州高等小學堂附近。
在湖南的西北部,洞庭湖的西岸,有一個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民間傳說豐富獨特、歷史人物層出不窮的地方。這裡,高山浮雲繚繞,平原璀璨生姿,丘陵起伏多韻,河流煙波迷濛,有著說不完的景緻,道不完的妙處。這地方叫澧州,是一個歷史名詞,在今天的行政區劃里,已經被澧縣所代替。在這青山與碧水相得益彰、自然與人文和諧交融的地方,孕育了一位辛亥革命的政治人物——蔣翊武。
蔣翊武,1884年12月出生在湖南澧州城。
澧州因澧水而名。人們通常用「三湘四水」來概括湖南的山水。所謂三湘,是指瀟湘、蒸湘、灕湘;所謂四水,是指湘水、資水、沅水、澧水。
澧水,發源於武陵山脈北支湘鄂邊境的八大公山,全長388公里,流域跨湘鄂兩省,面積1.85萬平方公里,是湖南境內四大水系中最短的河流。澧水自西向東流經桑植、永定、慈利、石門、臨澧、澧縣、津市等縣市,在津市的小渡口注入洞庭湖。
因水而名的澧州,位於澧水的下游、洞庭湖的西岸。秦屬黔中郡,兩漢屬武陵郡,三國、兩晉屬天門郡。南朝梁敬帝紹泰元年(公元555年)廢天門郡和南義郡,始置澧州。此後,雖經朝代更替,隸屬關係有所變更,但主要管轄澧水流域的諸縣。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改澧州為松州,不久複名澧州,並置澧陽縣(今澧縣、臨澧縣、津市市)。隋陽帝大業三年(607年),改澧州為澧陽郡,轄澧陽、石門、孱陵、安鄉、崇義、慈利六縣。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復為澧州,仍轄六縣。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並孱陵入安鄉,轄五縣。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又裁崇義縣入慈利,澧州轄四縣。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複名澧州澧陽郡,改隸山南東道,仍轄四縣。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澧州,轄縣不變。
五代後梁(907-923年)、後唐(923-936年)、後漢(947-950年),澧州屬楚。後周(951-960年),澧州為周行逢領地。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復為澧州澧陽郡,隸荊湖北路,轄澧陽、安鄉、石門、慈利四縣。
元世祖至元12年(1275年),澧州澧陽郡升為澧州路。至元14年(1277年),改為澧州路總管府,隸湖廣中書行省江南北道,轄澧陽、安鄉、石門三縣和慈利、柿溪二州。惠宗至正24年(1364年),改澧州路總管府為澧州府,隸湖廣布政使司分守上荊南道,轄澧陽、安鄉、石門、慈利四縣。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降澧州府為澧州,裁澧陽縣入州治,隸常德府。洪武30年(1397年),改隸岳州府,轄安鄉、石門、慈利三縣。
清康熙三年(1664年),澧州改隸岳常澧道。雍正七年(1729年),升澧州為直隸州,轄安鄉、石門、慈利、安福(今臨澧縣)等四縣。雍正十三年(1735年),增轄永定縣(今張家界市永定區)。到1913年9月廢州為縣止,澧州一直都是澧水流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雖然,澧州的存在只有1358年,但在澧州曾經管轄的地域上,人類的祖先們留下過非常燦爛的文明。據考古發現,這裡有距今1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中期「三苗」部落的文化遺址,以及屬於新石器時代三個發展階段的文化堆積層;著名的城頭山原始社會城址,集陶、銅與穀物共存,距今已有7000年歷史,是長江流域古文明的代表,這一發現,將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2000年。
座落在澧水北岸的澧州城,早在戰國時期即已形成墟場;此處還是當時南北交通大要道:陸路幹線北抵楚都郢城,南經武陵可達貴州。楚懷王六年(前322),澧水已有舟楫航行,因郊外的仙眠洲盛產春蘭,屈原遊歷沅、澧時,就在此留下了「沅有芷兮澧有蘭」以及「留余蹤兮澧浦」,「遺余褋兮澧浦」等名句;蘇軾也有「靈鈞一去楚江空,澧陽蘭芷無顏色」之說;柳宗元對澧境也深表讚賞,認為「自漢而南,州之美者十七八,莫若澧」。
據傳,戰國時期的詩人宋玉就出生在澧州,今天的臨澧縣還有宋玉村、宋玉墓;孟姜女出生在澧州的嘉山,她的故事在澧州大地廣為流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曾經生活在澧洲,現在的安鄉縣還遺存著他當年習字用的洗墨池,當地人民為了紀念他,安鄉和澧州城分別修建了「讀書台」。
今天,我們仍然能夠看到澧縣車溪的余家牌坊、縣城內保存完好的澧州文廟等文物,他們即是澧州過去歷史的見證,也是澧州人尊重歷史、保護文物的良好美德展現。與此同時,細心的人們還會在澧縣的城內城外發現,一些地域和單位以同一個人的名字命名:翊武大道、翊武劇院、翊武中學等。這說明蔣翊武在其家鄉的地位何等顯赫。
推薦閱讀:
※致道絕學:知道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時,如何排出八字?
※農曆這個月出生的孩子,是家裡的聚寶盆,能給爸媽天大的福氣
※出生時辰不確定,如何定盤?
※生命藍圖─靈魂出生前的人生劇本
※懷胎十月,孩子出生後終於讓我認清了他的嘴臉
TAG: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