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關鍵詞解讀新零售
如果你依然覺得新零售不過是個浮於紙面的熱門概念,那麼,想必你正在錯過新一撥可能改變企業命運的機會。如果你覺得新零售離自己很遙遠,認為這只是大企業、賣場與連鎖品牌們的戰場,那麼,問題可能出在你被阿里研究院的那份報告誤導了,也可能是你沒有認真理解新零售。
目前大多數對新零售的解讀過於高端,技術概念堆砌,不知所云,導致絕大多數企業難以入手,事實上,新零售至少可以划出三重境界,大中小不同規模、不同行業及不同消費群體的企業,都有屬於自己的那道美味:第一重境界是入門級,在零售鏈上進行微創新,可能是購物環境的創新、服務方式的創新,甚至可以是形象設計的創新,只要能夠持續展開零售創新,無論創新力度的大小,其實都已經摸到了新零售的脈搏。為什麼這樣講?新零售的基本面就是「零售的創新」。第二重境界是精熟級,一般是創新力度比較大的,創造零售新業態,會在整個零售鏈上展開創新,甚至推出新的零售體系,比如線下的就試試衣間,永輝超市的「超級物種」,尚品宅配的C2B等,有些新零售業態數年前就已經產生甚至流行,不過並沒有成為普遍現象,直到今天才廣受重視。第三重境界是顛覆級,人工智慧、物聯網,並且可以做到任何時間、任何空間、任何人的營銷,能夠做到全息消費者畫像,數字化消費者,清晰識別與影響,掌握消費者認知、興趣、購買及分享反饋的全面信息;能夠實現隨時待命的服務;匹配不同場景的精準營銷,線上線下隨時隨地提供產品服務;按需智能供貨,按需設計與組合產品,智能製造,按消費方式與需求的C2B生產。如果用五組關鍵詞來解讀新零售,鄧超明認為,微創新、顛覆式創新、數據驅動、場景體驗、精準營銷,無疑較好地展示了新零售的內涵。無論是宜家長期堅守的體驗式營銷,星巴克的感性營銷,還是亞馬遜數據驅動營銷、阿里系採用收購的方式布局線下,基本上都是圍繞這五大關鍵詞做文章。
微創新
前文已經強調過,並不是說新的零售業態才是新零售,從產品、營銷到服務、反饋的零售鏈上任何一個環節的微創新,都是新零售的應用之義。微創新既有技術的力量在推動,也有思維與人的作用,先看技術,比如智慧商品管理系統、社交媒體、大數據以及快速支付、積分銀行、VR技術、O2O技術、虛擬會員體系等,已經改變了很多企業,而且正在改變新的企業。線上線下的結合,同樣是微創新,比如茵曼、三隻松鼠、小米等電商品牌,都在創新線下零售店。再看思維與人,當大部分人還在墨守零售陳規,不願做出改變之時,另外一部分先行者們,不僅革新自己的思維,而且帶動全員創新,收穫了豐碩成果,比如宜家的體驗式營銷,並不是一天練成的。天虹商場的新零售布局,雖然道阻且艱,但這份智慧與勇氣,值得認可。國美不斷發起的新零售衝擊,戰略上高舉高打,線下店不斷改造,都是持續微創新的表現。
顛覆式創新
新零售業態的出現,是顛覆式創新比較有代表性的現象。從百貨公司、大賣場、綜合體、**超市、便利店、10元店、2元店,以及電商業態里的**、天貓、京東、唯品會、聚美優品、美麗說、亞馬遜等,再到各種垂直型電商、網紅電商、內容電商、自媒體電商、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的出現,都堪稱顛覆式創新的新零售。那麼,現在的新零售還能如何做顛覆式創新?亞馬遜的無人超市,京東、蘇寧、**等布局的農村服務網點,拼多多,雲集微店,天貓的全渠道智慧型門店,阿里的素型生活館,從物流切入新零售的閃送、UU跑腿、達達、蜂鳥、鄰趣、你說我辦等,都帶有一定的顛覆式創新價值。
數據驅動
新零售里有一個非常典型的變化,就是充分重視數據的收集、挖掘與使用,此前主要是電商企業普遍運用數據驅動業務,現在的情況是,大量線下品牌也開始向數據要驅動力。最近的一則消息是,屈臣氏引入科技公司Rubikloud,將大數據應用於零售業務,輔以機器學習及數據圖像化,提升顧客體驗及營運效率。這家公司可以在整合數據的基礎上,為顧客量身打造推廣策略,優化推廣成效。早些年的時候,阿里系充分運用了自身的交易數據,提供多種分析工具,為商家賦能。這種數據可以發現新老客戶的變遷情況,掌握具體品類與產品的銷售情況,找出最有效果的營銷方式與流量引導渠道。這種數據驅動策略,目前已經被幾乎所有的電商零售企業應用。而且更深入的是,新零售不僅要求通過數據掌握交易情況與制定精準營銷策略,而且要前探到通過數據反饋,掌握用戶的潛在需求,以用戶為導向設計產品,研究市場怎麼做。鄧超明認為,目前大量線下品牌依然忽略了數據的收集與使用,店面並沒有建立收集到店顧客、成交顧客信息的機制,即使有收集,也缺乏後期的價值挖掘與精準營銷,這種現象廣泛存在於家居建材、家電小家電等行業。以前,一個消費者,在同一個商家處可能多次買過東西,其中部分時間是線上購買,可能是移動端,可能是網店,部分是線下購買,但商家缺乏統一的資料庫,「認不出」這是同一個人,導致無法清晰地掌握顧客狀態,這種問題,正是新零售要**的。
場景體驗
至少十年前,體驗營銷就已經納入眾多企業的營銷計劃,但現實情況是,熱潮過後,面向用戶的體驗並沒有明顯改善。但凡在場景體驗上做得不錯的企業,往往都收穫了非常不錯的業績。新零售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官鄧超明認為,場景體驗的變革將不會停步,更多的移動互聯、VR、3D等技術將應用於體驗塑造,最後一公里營銷將無法離開場景體驗的營造。這樣的案例非常多,比如星巴克的第四空間消費場景實踐;蘋果零售店所創造的舒適感,甚至成為商圈裡的地標性建築;Adidas在紐約第五大道打造體育場館式的旗艦店;美妝實體零售商Sephora也在做智能體驗方面的努力,它的概念店Sephora Beauty TIP Workshop配備了美妝教室、護髮產品演示吧、流行趨勢展示台、面部彩妝應用、香水體驗、皮膚測試工具等;宜家在賣場里大量部署的樣板間,並且允許用戶隨意體驗,使得它的大量店面成了居民周末周日休閑去處。以屈臣氏為例,當中國區第3000家門店誕生時,新店部署了眾多場景體驗元素,不僅裝潢上突破傳統,以黑白色為主調,產品結構向潮流時尚化靠攏,而且還引入了諸多場景體驗新玩法,比如皮膚測試、美妝互動區域、AR自動試妝系統等,這樣一類用技術與專門場所構建的體驗,不僅出現在日化領域,而且在家居建材、家電小家電、教育培訓、金融等眾多行業里,漸成趨勢,只不過體驗的表現各有不同。
精準營銷
幾乎與互聯網營銷同步,精準營銷提上日程,為了找回約翰·沃納梅克所說的被浪費的那一半廣告費,策劃、公關、互聯網技術與廣告公司提出了眾多精準營銷解決方案,使用的企業也不在少數。確實大家都在接近精準這個目標。鄧超明認為,新零售里的一個關鍵就是精準營銷,藉助數據與觀察,了解人,了解人的習慣與消費行為,創作產品化的精彩內容,有價值、有感染力、有動銷力,送達定向人群。另一方面,企業需要努力打造自己的IP,無論是一款產品、企業自媒體,還是企業里的一個人物、卡通形象等,和用戶不僅建立購買與顧客關係,同時增加情感認同,讓連接多元化,向粉絲轉化。一些相對精準的營銷工具,將被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比如騰訊的廣告系統、微博與今日頭條等提供的信息流廣告、百度等搜索引擎的關鍵詞營銷等,都帶有一定的精準價值。另外像微眾、桔橙、珊瑚蟲雲商、圈子管家、化龍巷等,都提供有一些精準營銷管理工具。支付寶推出的「會員通」,正在為針對性的精準營銷提供支撐,比如商家發現消費者的關聯需求,然後藉助聯合營銷的方式,實現關聯產品的銷售。而且,在新零售的布局裡,營銷渠道的輻射,一定是破除線上線下的界限,展開全域營銷,也就是消費者在哪裡,我們的營銷觸角就要延伸到哪裡,這種延伸的廣度與深度,由企業自身的資源能力決定。當然,這所有的關鍵詞都離不開一個出發點,就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升級與分化,也就是更好的購物體驗,更方便的購物觸達,更周到體貼的個性化服務,更值得信賴的品牌口碑等,所以要想打贏新零售,是否能夠讓消費者滿意、感動與分享,始終是勝負關鍵點。
作者 鄧超明 來源 世界經理人博客
推薦閱讀:
※新零售的戰國時代
※他想1年開1000家店,一塊小披薩里的「大野心」 | 慕瑪披薩 顧葉挺
※另類的新零售
※一文說清新零售到底有哪些商業模式
※新零售:老問題的新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