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碎宮傾花委地 柳眉芙面為誰妍 漢武帝妃李夫人 19、漢武帝妃李夫人 李夫人生得雲鬢花顏,
婀娜多姿,尤其精通音律,擅長歌舞,卻不幸淪落風塵。 她的哥哥李延年,能作曲,能填詞也能編舞,算是一個天生的藝術人才。她的弟弟李廣利則是一個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浪蕩子。後來都因她的裙帶關係,李延年被封為協律都尉,李廣利則貴為貳師將軍海內侯。 當時李延年是漢宮內廷音律侍奉。一日,李延年率為漢武帝唱新歌: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使人難再得。 漢武帝卻問道:「果真有如此美貌的佳人嗎?」 李延年立刻推薦了自己的妹妹。於是,李夫人進宮,立刻受到了寵愛。 漢武帝自得李夫人以後,愛若至寶,一年以後生下一子,被封為昌邑王。李夫人身體羸弱,更因為產後失調,從此,萎頓病榻,日漸憔悴。 色衰就意味著失寵,然而李夫人卻頗有心計,自始至終要留給漢武帝一個美好的印象,因此拒絕漢武帝來探病。漢武帝忍不住來探視,李夫人卻用錦被蒙住頭臉,在錦被中說道:「身為婦人,容貌不修,裝飾不整,不足以見君父,如今蓬頭垢面,實在不敢與陛下見面。」 漢武帝堅持想看一看,李夫人卻始終不肯露出臉來,即使漢武帝以賞賜黃金及封贈李夫人的兄弟官爵作為交換條件,她仍執意不肯。 漢武帝離開後,李夫人的姐妹們都埋怨她,不該這樣這麼做。 李夫人卻說:「凡是以容貌取悅於人,色衰則愛弛;倘以憔悴的容貌與皇上見面,以前那些美好的印象,都會一掃而光,還能期望他念念不忘地照顧我的兒子和兄弟嗎?」
她死後,漢武帝傷心欲絕,以皇后之禮營葬,並親自督飭畫工繪製他印象中的李夫人形象,懸掛在甘泉宮裡,旦夕徘徊瞻顧,低徊嗟嘆;對昌邑王鍾愛有加,將李延年推引為協律都尉,對李廣利更是縱容關愛兼而有之。 漢武帝思念李夫人,請來一位名叫少翁的方士,召神喚魂,希望能夠再見李夫人一面。 少翁作法,漢武帝坐在紗帳重帷中,遙見另一紗帳中,隱約有一美人,模樣神態與魂牽夢索的李夫人一樣,漢武帝連忙趨前審視,可惜芳蹤已沓。 漢武帝為李夫人作了歌: 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奈何姍姍其來遲!! 漢文帝皇后竇皇后 20、漢文帝皇后竇皇后 竇皇后原是宮女,
被派往代國服侍當時還未即位的漢文帝。她為漢文帝生了五個子女。後來成了皇后。但是她不受寵愛,後來因為生病,又瞎了一隻眼睛。她沒有顯赫的家世,因此在後宮中並不爭寵。當時最受寵的是慎夫人。 竇皇后真正風光的日子,是文帝去世後。她當了太后,干預朝政。甚至要求漢景帝傳位給梁王(梁王是太后最喜歡的小兒子) 後來,她在宮廷之爭中失勢,孤獨地老死。 漢武帝皇后陳阿嬌 21、漢武帝皇后陳阿嬌
陳阿嬌是漢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的女兒。她母親原想把她許給當時的太子,
也就是漢景帝寵妃栗姬的兒子。奈何栗姬太愚蠢,卻拒絕了。 館陶公主於是轉向王美人母子。一次,她抱著劉徹說:「徹兒長大了要討媳婦,這些宮女你要哪一個?」劉徹便答:「如果能娶到阿嬌,願蓋金屋以貯之。」這就是金屋藏嬌的典故。 後來,劉徹果然當了皇帝,立阿嬌為皇后,也實現了諾言。阿嬌嬌生慣養,開始有劉徹的寵愛,也相安無事。但後來,劉徹身邊的女人漸漸多了起來,尤其是有了衛子夫之後。阿嬌為人驕傲,善妒,又沒有兒子。終於失寵,又因為巫蠱之禍,退居長門宮。 後來,為了挽回漢武帝,阿嬌用重金請司馬相如作了一篇《長門賦》,但是漢武帝雖然欣賞這篇賦,卻始終沒有回頭。 金屋藏嬌雖美,去沒有一個好結果。 但是,被立為皇后的衛子夫也很悲慘。在她晚年,她的兒子——太子劉據,因為江充的陷害,被捲入巫蠱之禍中。太子劉據一家都被殺,唯一保全下來的是太子剛出生沒幾天的曾孫劉病已(後來的漢宣帝)。當時,衛子夫已經白髮蒼蒼了。漢武帝因太子的事,要廢了她。她便上吊自殺。 宣帝皇后霍成君 22、宣帝皇后霍成君 漢武帝死後,
即位的是小兒子——只有8歲的昭帝劉弗陵。由大將軍霍光輔政。霍家因此權傾朝野。昭帝的皇后上官氏,又是霍光的外孫女。 昭帝只活了24歲,沒有孩子。他死後,由一個宗室子弟即位。但是新皇帝太荒淫,才當了100多天皇帝,霍光就用上官太后的懿旨廢了他。於是皇位又落空了。這次,霍光去民間找來了漢武帝時被廢的太子劉據的曾孫劉病已。當年的太子一家都被殺害,惟有劉病已剛出生,躲過了這次災害,大難不死。他一直生活在民間,因此深知百姓的疾苦。 劉病已改名為劉詢,就是漢宣帝。在他即位前,他在民間已經有了共患難的妻子許平君。但是,大臣卻要求他立霍光的小女兒霍成君為皇后。
漢宣帝是個聰明的人。他寫了一份詔書,說是要訪求他未當皇帝時在民間用過的配劍。他用這份詔書來暗示他是個念舊的人。於是,他不顧眾臣的反對,將許平君立為皇后。 此舉惹怒了霍成君的母親霍顯,也就是霍光的繼配夫人。她買通了御醫,在許皇后分娩時下藥毒死了她。漢宣帝原想徹查此事,但是礙於霍光的權勢,只好忍了下來。 不久,漢宣帝立了霍成君為皇后,但是並不寵她。霍成君幾次想毒殺許皇后留下的兒子,只是每次,漢宣帝都吩咐了保姆為太子試菜,霍成君的陰謀才沒有得逞。 霍光死後,漢宣帝開始逐步削弱霍家的權勢。霍顯和霍光的兒子霍禹等人意圖謀反,被漢宣帝預先得知。於是霍家全家被殺,霍成君被廢。至此,宣帝終於擺脫了牽制,為許皇后報仇了。 漢宣帝可以稱得上是個好皇帝,他統治的時間和漢昭帝統治的時間被稱為「昭宣中興」。 霍光也可以說得上是一個好的大臣,一生都為國家社稷。只是,他的妻子和兒子太貪婪,野心太大了。 漢元帝皇后王政君 23、漢元帝皇后王政君 王政君曾許配兩次,
但兩次都是許配後對方便亡故了。算命先生說她」貴不可言「,由此她父親便不再將她許配別人,而是讓她接受特別的教育。 她十八歲被選入宮,入宮的那一年,正巧皇太子最寵愛的董良娣死了,從此不再理會姬妾,皇后便在宮女中選了五人讓太子挑選,太子拗不過皇后的好意,勉強說:其中有一個還不錯。剛巧王政君坐在太子身邊,而且服色又與其他幾人不同,皇后以為是她,就命人將她送到太子的寢宮。 太子雖然有十數個姬妾,然而從來沒有人生過孩子,而王政君卻一下子就懷了孕,並且生下了一個男孩。宣帝死後,太子即位,既元帝,她的兒子被立為太子,她也被冊為皇后。使得王氏外戚登上了西漢的政治舞台,為日後的王莽篡漢,埋下了伏筆。 元帝駕崩,成帝即位,她被尊為皇太后,從此王氏家族靠著太后的庇護,把持朝政,逐漸架空了皇帝。
成帝無子,先立侄子定陶王為嗣。成帝駕崩,定陶王嗣立(漢哀帝)。哀帝崩,再立九歲的中山王(平帝)為皇帝。 平帝年幼,身體又不好,太皇太后臨朝,政權全部交給王莽。為了當皇帝,王莽毒死了平帝,又命人製造輿論,逼太皇太后交出玉璽,改國號為 周 太皇太后雖大罵王莽,卻也無可奈何。自此,王政君在愧恨中度過了她的餘生。 漢昭帝皇后上官氏 24、漢昭帝皇后上官氏 她與漢武帝晚年託孤時的兩位大人物都有密切的關係.她是上官桀的孫女,同時也是霍光的外孫女.因此關係,她被嫁給漢昭帝,那一年,她6歲,昭帝11歲.據說為了讓她儘早生育出皇位繼承人,霍光規定宮女都必須穿緊身內褲(漢制宮女都不穿內褲,以便於皇帝的臨時召幸),後來昭帝病死時,她才15歲,就開始了近40年的守寡歷程,直到去世.有趣的是,漢宣帝即位之後,因輩分比昭帝小兩輩,竟要叫她太皇太后,而她才15歲。
後蜀後主妃花蕊夫人 25、後蜀後主妃花蕊夫人 五代十國時蜀後主孟昶妃,
詞人。姓費,都江堰市徐渡鄉古城村人。約於後蜀廣政六年(943)入宮。因其知音律,善詩詞,更兼聰慧,善解人意,深得孟昶喜愛。不久封為貴妃,賜號"慧",又叫"慧妃"。又因其嬌美明艷,賜號"花蕊夫人"。所作《宮詞》百首,詞調音韻華美,從生活瑣事入手,從各個側面展現出後蜀宮廷生活的閑適、宮室池苑的華美、飲宴歌舞的驕奢,宮人、內監、近臣的人情笑貌及宮廷規模,是後蜀宮廷生活的絢麗畫卷。其詩詞短小、平易、細膩、傳神,多數近似白描。對人物的描寫擅長以動狀人,往往在寥寥數十字中,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965年,宋太祖起兵伐蜀,花蕊夫人被擄入宋。行至葭萌關,因國破家亡悲憤難忍,援筆填詞於驛壁:"初離蜀道心將碎,遺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才寫4句,宋軍催行,不得已擲筆而去。到了宋宮,太祖召見,責以君荒臣嬉,以致敗亡。又責及夫人,夫人不屈,即席口佔一絕:"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都江才女花蕊夫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她的宮詞、葭萌驛題詞、宋宮賦《國亡》詩,是她一生幾個重要階段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詩歌中比較有名的作品。 花蕊夫人還是一位巾幗英雄,後蜀亡國之時,蜀主孟昶戰死,花蕊夫人仍率幾十萬蜀國婦女組成娘子軍進行不屈的抵抗,後人有詩讚曰: 四十萬人齊解甲, 更無一個是男兒。
後唐庄宗皇后劉玉娘 26、後唐庄宗皇后劉玉娘 後唐庄宗的皇后劉玉娘原是名歌女,
因長得漂亮又工於心計,慢慢做了晉王夫人。 一天,一老翁來到行宮前,口口聲聲稱前幾天在這裡看到的晉王夫人是他早年失散的女兒,要見女兒。 庄宗請老臣辨認,確信老翁正是劉玉娘的父親。但劉玉娘卻稱其父早亡,此人必是貪圖富貴、假冒皇親的市井無賴,令人將老翁打二十軍棍,立即轟走。其實,劉玉娘也知老翁是她的父親,只是為了爭奪皇后寶座,不得不下此狠心。因為她不想暴露微賤的出身,以免給反對她立後的大臣以口實。所以她寧可受天理良心的譴責,也不認父親。 此後劉玉娘雖然當上了正宮皇后,但卻是「惡婦令夫敗」。兩年後,李存勖被判軍流矢射中時,急忙把箭拔出,口渴得要命。這時劉玉娘一看大勢已去,在夫妻之情跟利害之間,再加選擇,於是她又有聰明的決定,不但不去看庄宗一眼,反而教宦官送去一碗酪漿。拔箭之後,喝水還有活的希望,喝酪漿是非死不可。劉玉娘收拾收拾金銀財寶,跟皇弟李存渥雙宿雙飛,率領七百人的騎兵衛隊,逃到太原。被新皇帝李嗣源逮住,被賜自戕。 金朝海陵王皇后徒單氏 27、金朝海陵王皇后徒單氏 金朝海陵王皇后,
是斜也的女兒,性柔順,頗寬厚,不問政事,從而在海陵王荒淫無度的情況下,保住了地位和性命。但是這位小心翼翼的夫人最後還是在後一個皇帝手中死於非命 。 軒轅皇帝正妃的嫘祖 28、帝正妃嫘祖 傳說為軒轅皇帝正妃的嫘祖,
是中國5000年前養蠶繅絲的發明者,由「中國聖母」之稱。 夏禹妃女嬌 29、夏禹妃女嬌
女嬌:隨著近年地下文物考古的進展,華夏的歷史似乎有了更清晰的輪廓,大禹王國在中華民族中的地位也有了進一步的確立,
大禹的精神幾成華夏民族精神之發端,但我們在歌頌大禹、讚美大禹的時候.似乎忽略了他妻子女嬌的作用和貢獻。 《吳越春秋》載:「禹三十未娶.行到塗山,恐時之暮,失其度制,乃辭云:"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白狐九尾造於禹。.......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關於禹的婚娶還有《塗山歌》為證。 「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我們偉大的大禹的妻子是一位多麼美麗的姑娘呀。她不但美貌,更兼賢惠。作為偉人的妻子,等待她的是幸福與犧牲的自雙重考驗。 最美麗的姑娘也栓不住大禹治水的心。果然,婚後的第四天,我們的大禹就要告別新婚燕爾的嬌妻,踏上治水的征程。這一去竟也是「十年八載不回還",10月懷胎的艱辛,女人最難熬的苦難都降臨女嬌的身上。兒子出世了,不見自己的父親,就哇哇啼哭,「兒呀兒,你不要哭不要鬧,待到洪水退去時,你爸爸就......" 這樣苦悶的心情反映在女嬌的《候人兮猗》歌里,《呂氏春秋》載:「禹行水,竊見塗山之女,禹末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於塗山之陽。女乃作歌,歌日:"候人兮猗』,實始作為南音。」「兮」「猗」是虛詞,相當於「啊啊",充分表達了女嬌盼丈夫早日歸來的迫切心情。 正所謂「軍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大禹治水的成功,有女嬌這位賢內助作出的犧牲。這樣默默無聞地無私奉獻,真是中國婦女傳統美德之始。 終於盼來了夫君,這時的大禹,正忙著計功呢。水已退,功巳畢,但百業待興。有人見大禹工作勞累,就獻上了新發明的加飯酒,大禹喝了果然解乏通氣,但也同時發現這美好的飲料,還能亂性,便即刻下令禁止濫飲加飯。在這樣的字裡行間,難道讀不出女嬌賢惠的影子來嗎? 試想,如果女嬌不這麼「賢惠」,我們的大禹還能成為英雄嗎? 夏桀妃妹喜 30、夏桀妃妹喜 中國歷史上,
第二位死於非命的皇后是施妹喜女士,夏王朝第十九任帝姒履癸先生的妻子。 姒履癸是前文所述的姒文命先生第十四代後裔,夏王朝在姒文命先生手中建立,歷時四百餘年,到了公元前十九世紀八O年代前一八一九年,姒履努先生登極。他登權時幾歲?史書上沒有記載,不管年齡多麼小,他在寶座上一坐就是五十四年——五十四年足夠他成長啦。五十四年中他幹了些啥事,一片空白,只知道三十四年後,公元前十八世紀一O年代前一七八六年,他發動大軍,攻擊位於山東省蒙陰縣境的有施部落。在信史時代之前,部落名稱上往往冠以「有」字,我們推測,這個「有」字應該是一個語助詞,限後世的「阿」字一樣,沒有實質上的意義。「有施都落」者,「施部落」也。施部落顯然抵擋不住夏政府的軍隊,在滅亡和屈膝之間,施部落酋長選擇了屈膝,他向夏政府求和,獻出他們的牛羊、馬匹、美女——包括酋長的妹妹,她的名字只一個「喜」字,所以她應稱為「施喜」。當時人把它簡化,稱為「妹喜」,這就跟後來人們稱「皇姑」、「皇妹」一樣。蓋酋長屬於貴族階層,貴族的姓,小民是叫不得的也。 西楚霸王姬虞姬 31、西楚霸王姬虞姬 虞姬(?—公元前202),
秦末人,史稱名虞,一說姓虞,今沭陽縣顏集鄉人。該鄉境內有虞姬溝蜿蜒半境,此溝因人得名,溝畔有胭脂井、霸王橋、九龍口、點將台、項宅等史跡。 虞姬為西楚霸王項羽愛姬,常隨項羽出征。楚漢相爭後期,項羽趨於敗局,於公元前202年,被漢軍圍困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南),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哀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史稱《垓下歌》。此際,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竟也流露齣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隨侍在側的虞姬,愴然拔劍起舞,並以歌和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自刎,以斷項羽後顧之私情,激項羽奮戰之鬥志,希冀勝利突圍。虞姬如此大義凜然、忠於愛情,人民至今傳頌不已。明崇禎年間,虞姬故鄉人民在顏集鎮西首建立虞姬廟,以祭祀這位巾幗英烈。清乾隆年間,鄉人吳九齡、葉祥麟等又為該廟建中殿、後殿,廟貌巍峨,正殿供奉虞姬戎裝塑像,顯示家鄉人民對虞姬的高度崇敬之情。清代著名文學家、詩人袁枚,曾任沭陽知縣,離任43年後重遊沭陽時,特地再到顏集鄉憑弔虞姬,作有「過虞溝游虞姬廟」詩,並自註:「相傳虞故沭人也。」其詩云: 為欠虞姬一首詩,白頭重到古靈祠。 三軍已散佳人在,六國空亡烈女誰?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猶舞草濕胭脂。 座旁合塑烏騅像,好訪君王月下騎。 民國期間,曾對虞姬廟進行修建。抗戰期間,因兵燹失修而圮毀。 歷史悠悠,千百年來,沭陽民間關於虞姬的傳說佳話頗多;京劇中也有一出震人心弦的歷史悲劇——《霸王別姬》。
虞姬墓在今安徽省靈璧縣境內,即當時垓下戰場的一隅 。 西施 32、西施 西施,
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句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句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句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汎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魏文帝皇后甄洛 33、魏文帝皇后甄洛 東漢末年,
諸侯割據,曹操於官渡(今河南省內)擊敗袁紹,袁紹寡婦甄洛亡命於戰亂之中。其時,曹操愛子曹植(子建)於戎馬間隙,慕名來至河南洛神祠,偶遇藏身在此的甄洛,既驚其艷麗,又慮其歸途受阻,遂贈白馬助甄洛逃返鄴城。甄洛臨行留贈玉珮一塊,酬謝贈馬解危之誼。 不久,曹軍攻破袁紹老巢——鄴城,曹植兄長曹丕(子恆)聞甄洛美貌,欲娶她為妻。不料,恰逢曹操至袁府祭奠,見甄洛麗質無雙,亦有意納之為妾,及至曹植趕到與甄洛重逢,兩人雖心心相印情意歡洽,卻不知風波將起矣。 果然,數日後,為名正言順得到甄洛,曹植於銅雀台上大宴群僚,意圖在「以文為媒」借口下得到甄洛,機敏的甄洛雖巧妙地打消了曹操的奢望,卻被迫落入曹丕的圈套:曹操採納了河北富豪崔琰的主意,將崔琰侄女許配給曹植,而將甄洛再嫁給曹丕,使一對有情人活活生離。 但攻於心計的曹丕並不因此罷休,他見曹操晉爵魏王后,有意立曹植為太子,越發妒火中燒,終於在曹操命曹植率師南征之日,,借甄洛之手灌醉曹植,激怒曹操以貽誤軍機罪名將曹植貶謫。 曹操死後,曹丕廢汗立魏,成了大魏皇帝。但曹植的存在,無論是文才,愛情乃至權位的鞏固,無時不在折磨著曹丕,他決意在重陽賞菊之際毒害曹植。 甄洛自曹植酒罪被貶後,負疚之心無時或釋,思念之情也與日俱增。檔發現曹丕欲以毒棗殺害弟弟的暗謀後,毅然捨身相救,保護曹植。曹植雖以他的「七步詩」倖免於死,但被謫貶到更遠的逢地——雍丘。其時,甄洛也因觸怒曹丕而被賜死。曹植聞訊痛不欲生,在深切的懷念中,他彷彿又看到了心愛的甄洛披霞踩露,似神若仙地翩翩而來…… 文成公主 34、吐蕃松贊干布大人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宗室女,
唐貞觀十五年(641)與吐蕃松贊干布聯姻。文成公主一行從長安出發,途經西寧,翻日月山,長途跋涉到達拉薩。據傳,玉樹縣的貝納溝是文成公主進藏途中停留時間最長的一個地方。這裡的藏族首領和群眾曾為她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文成公主深受感動,決定多住些日子,並教給當地群眾耕作、紡織技術。 文成公主離開這裡進入拉薩後,這裡的藏民便依據公主的畫像,在石壁上造像,以示懷念,遂又建廟。此廟已經成為藏漢團結的象徵。 唐中宗皇后韋氏 35、唐中宗皇后韋氏 唐中宗皇后韋氏的專權亂政。韋氏(?~710),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中宗(李顯)為太子時,立為妃。弘道元年(683)中宗即位,次年,立為皇后。同年,中宗被武則天廢黜,遷於房州(今湖北房縣),韋氏隨行。在流放生活中,韋氏患難與共, 排解了中宗的悲愁惶懼情緒。中宗發誓如能複位,定任她所為,不加禁制。神龍元年(705),中宗複位。每臨朝,韋後即置幔坐殿上,預聞政事。中宗任用曾為武則天掌文書的昭容(宮中女官)上官婉兒主持撰述詔令,以武三思為相。傳說三思與韋後﹑婉兒私通,韋後的愛女安樂公主嫁武三思子武崇訓,恃寵專橫,權重一時。當時朝中形成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 武三思通過韋後和安樂公主,誣陷並迫害擁戴中宗複位的張柬之﹑敬暉等功臣。中宗對揭發武﹑韋醜行的人處以極刑,武三思因而權傾人主,作威作福。一批趨炎附勢的官僚集在他門下,其中有五人特別賣命,被稱為「五狗」。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韋氏所生,遭到韋後厭惡;安樂公主與其夫武崇訓經常侮辱重俊;武三思猜忌重俊,武崇訓唆使安樂公主請中宗廢太子,立她為皇太女。重俊甚為不平,於神龍三年七月發動部分羽林軍殺死武三思與武崇訓,謀誅韋後﹑安樂公主,因相從的羽林軍倒戈,政變失敗,重俊被殺。武﹑韋集團權勢依舊不減。 安樂公主恃寵,驕恣專橫,勢傾朝野,她曾將自己草擬的詔敕,掩住正文,請中宗在文後簽署,中宗竟不看詔文,笑而署敕。她和長寧公主(亦韋後所生)﹑昭容上官婉兒等都仗勢弄權,賣官鬻爵。受錢三十萬即自己寫好封官墨敕(不蓋官印),不經宰相審議簽署,斜封交中書省執行,稱為「斜封官」。當時,以員外同正﹑試﹑攝﹑檢校等名義授官的,就有幾千人。她們又大肆營建第舍,窮奢極欲。安樂公主強奪民田作定昆池,方圓數里;一幅織成裙,值錢十萬。中宗﹑韋後和公主們又多建佛寺,勞民傷財。其時後突厥攻掠隴右;西突厥別部突騎施部攻陷安西都護府,斷安西四鎮路。內地則水旱為災,戶口逃散,民不聊生。中宗卻與韋後恣為淫樂,不理朝政,還處死上書告發韋氏亂政的人。據說,景龍四年(710)韋氏恐其醜行暴露,安樂公主欲韋氏臨朝,自為皇太女,遂合謀毒死中宗。韋後臨朝攝政,立李重茂為帝,史稱少帝。韋後又任用韋氏子弟統領南北衙軍隊,並欲效法武則天,自居帝位。臨淄王李隆基(後來的唐玄宗)與太平公主(武則天女)發動禁軍攻入宮城,殺韋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及諸韋子弟,迫少帝讓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為帝,是為睿宗。韋後之亂,終告結束。
唐玄宗貴妃楊貴妃 36、唐玄宗貴妃楊貴妃 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楊貴妃與西施、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