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美女總理」被審判,冤不冤
季莫申科在法庭上辯論2011-10-13 第 1839 期今日話題審判季莫申科的來龍去脈
曾經的"美女總理",風光無限季莫申科濫用職權成立在10月11日的審判中,基輔市佩切爾斯基區法院主審法官基列耶夫宣布,季莫申科在2009年與俄羅斯簽署油氣供應協議時,「出於犯罪目的濫用職權,超越了總理的許可權,這項罪名成立,法庭判處季莫申科入獄7年」。烏克蘭檢方指控,季莫申科2009年利用總理職權,命令烏克蘭石油天然氣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訂天然氣進口協議,致使烏克蘭進口俄產天然氣的價格高於許多歐洲國家,導致烏克蘭方面損失1.9億美元。另外,季莫申科在簽署協議時也未獲得內閣的批准。2010年4月22日,烏俄哈爾科夫協議後,俄羅斯「以能源換租期」(黑海艦隊),2010年均價每千立方米為269美元。而在2004年每千立方米為50美元,2005年、2006年每千立方米為95美元,2007年每千立方米為130美元,2009年季莫申科時期每千立方米為450美元。作為回報,俄羅斯免除了「烏克蘭聯合能源系統」4.5億美元債務,而在1995年至1997年季莫申科擔任過「烏克蘭聯合能源系統」的總裁,該公司在1996年成為烏克蘭向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的主要進口商。這段期間她被稱為「天然氣公主」。檢方由此認為,季莫申科之所以簽訂高價合同,完全是出於個人目的。季莫申科受審始末在2010年2月舉行的烏克蘭總統選舉中,季莫申科敗給了競爭對手亞努科維奇。季莫申科競選失敗3個月後,即5月5日,烏克蘭政府開始對季莫申科任期內的政府金融財政進行審計,公布的審計結果顯示出諸多問題,如京都協議3億歐元用途不明、採購1000輛救護車違法、購買外國疫苗弄虛作假等。2010年12月15日,烏克蘭總檢察院決定對季莫申科涉嫌挪用專項資金一案進行刑事調查,並限制其行動。調查5天後,烏克蘭總檢察院第一次對季莫申科就京都協議「綠色資金」和「救護車」問題提出刑事起訴。第二次起訴季莫申科是在2011年1月13日,事由是季莫申科涉嫌疫苗犯罪。2011年5月24日,烏克蘭檢察官第三次起訴季莫申科,指控她濫用職權,簽署高價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協議。並且她還挪用了4.25億美元環保基金,用於支付養老金;還把濫用12萬美元購買的救護車用於私人活動。2011年8月5日,法庭逮捕了季莫申科,3天後又拒絕了季莫申科保釋申請。當天審判時,由於季莫申科遲到,庭審時間被迫推遲半個小時。 開庭後,烏克蘭總理阿扎羅夫以證人身份,指證季莫申科。季莫申科當場打斷他的話,說自己聽不懂俄語,要求翻譯成烏克蘭語,並反過來指責阿扎羅夫犯下貪腐罪行。而實際上季莫申科精通俄語。檢察官弗羅洛瓦隨即指出季莫申科一直以來沒有嚴肅對待庭審,請求法官下令逮捕她。主審法官洛蒂昂·吉里耶夫對季莫申科的態度也十分惱火,以季莫申科故意拖延案件審理進程、拒絕透露地址、遲到出庭受審並阻礙法院詢問證人為由,將她予以逮捕。這已不是季莫申科首次在庭審時做出出格舉動。7月6日,季莫申科拒絕在法官面前起立;7月15日,季莫申科出庭期間不停地用一台蘋果平板電腦在網站發布嘲笑法官和證人的言論;7月28日,在回答法官提問階段拒絕起立,且多次打斷庭審。2011年8月8日,基輔中央地區法庭舉行了針對季莫申科釋放請求的聽證,季莫申科本人也出現在法庭上。她的律師3次提出釋放或保釋季莫申科的請求。但檢方反對律師的請求。法庭最後決定拒絕律師的申請,同時駁回將季莫申科置於神職人員監管的申請。季莫申科的傳奇人生尤利婭·季莫申科,1960年11月27日生於烏克蘭第聶伯羅彼得州羅夫斯克農村。2歲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從政之前,季莫申科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商人,36歲時便已經控制了烏克蘭二十多家大型企業、航空公司和銀行,在烏克蘭這個能源輸出國,她素有「汽油女王」、「天然氣公主」的霸名。1996年,她開始踏足政界,次年以超過90%的票數當選國會議員,3年後便官拜副總理,成為時任總統庫奇馬的反對派。2001年2月,檢察官以天然氣走私、行賄和偷漏稅等罪名起訴季莫申科,成功地把她投入監獄,關押42天後釋放。出獄後,季莫申科再次當選議員,很快又被指控曾經走私天然氣並對官員行賄,但由於缺乏證據不了了之。2004年年底,烏克蘭爆發「橙色革命」,尤先科與季莫申科前後腳出任總統、總理,成為當時最讓人矚目的政治搭檔,但她領導的政府很快被總統解散,兩人關係陷入僵局。一年多後,季莫申科帶領自己的在野黨,獲得議會多數席位,再次問鼎總理,與總統尤先科分庭抗禮。2010年初,她在烏克蘭總統大選中以微弱差距敗給了新對手亞努科維奇,但仍然擔任反對黨領袖。…[詳細]「美女總理」被審背後的邏輯
季莫申科曾經登上《花花公子》雜誌這是一場「政治迫害」嗎?季莫申科一直堅稱自己是受到政敵亞努科維奇(烏克蘭現任總統)的「政治迫害」。但是,從現有的證據看,季莫申科受到的指控,並非是憑空捏造。針對判決季莫申科一事烏方9月底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46%的烏克蘭民眾認為季莫申科有罪,34%的民眾認為她無罪。或許是亞努科維奇真想「整整」自己的宿敵季莫申科,但是倘若季莫申科是清白的,亞努科維奇要給季莫申科編織罪狀並非沒有可能,但作為一個民選總統,這樣做的風險實在太大,為了政治前途計,他應該不會做這等賠本買賣。亞努科維奇曾表示自己不能、也不打算介入司法事務。他說,如果自己介入,「問題將更大」。他指出,烏克蘭司法體系是獨立的,不存在偏見,也只能受到烏克蘭憲法和法律的指導。政治上或任何形式的干預都是不可接受的。當然,亞努科維奇搞「政治迫害」的可能性並非沒有。處於轉型期的烏克蘭,政治鬥爭與政治腐敗都很嚴重。2005年,烏克蘭時任總統尤先科就解散了以季莫申科為總理的內閣,理由是內閣涉及政治腐敗。既然腐敗是一種普遍的存在,不逮別人,專盯季莫申科,再加上亞努科維奇與季莫申科的宿敵關係,「政治迫害」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這個道理如同普京打擊寡頭,專挑和自己對著乾的收拾。審判似乎有點「小題大做」從世界各國的歷史來看,前國家領導人遭遇審判的例子並不少,如羅馬尼亞前總統齊奧塞斯庫夫婦、智利前領導人皮諾切特、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舍維奇、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等等。但是這些被送上審判台的前國家領導人往往都是犯了罪大惡極的反人類罪或是巨額貪污罪等重大的罪名。與這些相比,審判季莫申科是否顯得有點「小題大做」呢?未必。台灣地區前「總統」陳水扁的鋃鐺入獄,或許可以說明問題。陳水扁亦是由於濫用職權和經濟腐敗問題,而成為階下囚的。審判季莫申科是烏克蘭法治的進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儘管你曾貴為國家領導人,但只要你犯事了,同樣要接受法律公平的審判。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事,按照現有的烏克蘭的法律對季莫申科進行審判,說明烏克蘭上下對於法律的敬畏,表明了烏克蘭法治的進步。亞努科維奇自己也宣稱,自己與案件審理沒有任何關聯,烏克蘭的司法體系不受政治干涉,亞努科維奇的表態正是表明了他對烏克蘭現存法律和制度的認同和遵從。這也意味著下次如果他面臨同樣問題的時候,同樣也要面臨法律的判決。如果審判季莫申科是一次練習的話,那這次法治的訓練同樣有可能在未來審判亞努科維奇。退一步講,即使亞努科維奇真是在搞「政治迫害」,那也是把「迫害」放在了法律的框架下,程序上也做到了獨立的司法審判。這也算是自2004年烏克蘭「顏色革命」的一個成果,即政治問題法律化,這無疑對烏克蘭來說是法治的一大進步。審判「美女總理」帶來的影響
季莫申科的支持者在庭外抗議季莫申科政治前途黯淡如果季莫申科的罪名最終成立,她將無法率領反對派參加2012年秋季舉行的議會大選和2015年的總統大選,其政治前途將就此終結。中國社科院東歐中亞研究所主任姜毅認為,季莫申科的政治前景很難翻盤。他認為,隨著2010年烏克蘭大選局勢塵埃落定以後,季莫申科的政治生涯恐怕就已經到了盡頭。無論最終的審判結果是什麼,恐怕季莫申科要想重新在烏克蘭政壇起到呼風喚雨的作用,或者要想翻盤的難度是很大的。牽動烏克蘭對外關係審判季莫申科使烏克蘭政府受到前所未有的來自國際社會各方的巨大壓力,這觸及了一些國家的政治經濟利益。俄羅斯總理普京10月11日對此聲明說,俄烏兩國2009年簽署的天然氣協議是完全合法的,採用的計價原則與歐洲其他天然氣進口國幾乎一致。對於俄羅斯來說,判決季莫申科有罪便有可能導致兩國此前簽署的天然氣協議無效,使俄方經濟利益受損,因此在審判過程中俄羅斯當局多次稱這一事件具有「反俄背景」。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說,奧巴馬政府對烏克蘭法院及其作出的判決深感失望,並要求立即釋放季莫申科。歐盟及其成員國也紛紛發表聲明為季莫申科鳴不平,認為這一案件「純粹是由政治原因」引起的。與俄羅斯不同的是,西方國家考慮更多的是政治因素。美國和歐洲國家一直批評烏總統亞努科維奇領導的政府「壓制民主和自由」,並把季莫申科捧為「民主鬥士」,它們不願看到這樣的「標杆」被打倒。歐盟代表多次聲稱,如果季莫申科被判有罪,將嚴重影響烏克蘭與歐盟的關係。如果這一判決成立,將對烏克蘭、俄羅斯和歐盟三者的關係產生重大影響。可以肯定的是,烏克蘭原定在2011年年底前與歐盟簽署聯繫成員國協議和建立自由貿易區協議的計劃將成為泡影。這同時也將會為烏俄加強關係帶來契機,烏克蘭在將來可能考慮加入俄羅斯倡導的關稅同盟和歐亞聯盟。烏克蘭獨聯體問題研究所所長科爾尼洛夫認為,鑒於歐盟國家的強烈反應,烏當局可能會採取一些緩和措施,尋找解決問題的出路。結語:目前看來,「美女總理」被審並不冤,但亞努科維奇有選擇地打擊政敵並非沒有可能,最起碼都是在法律框架下解決政治問題,這或許正好說明了轉型國家在陣痛和動蕩中前進。
推薦閱讀:
※《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第66輯指導性案例
※「二次碾軋」案審判之始末 馬英豪走上不歸路
※山東:14歲少年殺人被一審判17年 檢方抗訴現改判無期
※落實「以審判為中心」的關鍵一環 魏曉娜
※審判公開背景下刑事庭審實質化的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