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正處於自我革命中

馬克思主義哲學正處於自我革命中
作者:許全興來源:《 江蘇社會科學》2010 年第6 期
網路編輯:張文鏑 發布時間:2011-03-24
摘要: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不是直線式的,有勝利,也有危機。危機的主觀原因主要是自身被教條化。要歷史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待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亟須中國化、當代化,進行自我革命,以建構體現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新形態、新體系。自我革命是作為發展環節的辯證的自我否定,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一種形式。自我革命包括哲學研究的方法、對象和哲學的內容、體系和功能等方面。哲學的革命實質上是哲學家自身的革命。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哲學;自我革命;中國化;當代化

  「馬克思主義哲學自我革命」是筆者在2008 年完成的國家社會基金項目。其成果《馬克思主義哲學自我革命》一書被列入國家出版基金首批資助項目,即將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該課題是筆者多年來學習和研究毛澤東哲學、中國現代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總結。「馬克思主義哲學自我革命」,這一題目本身就會有極大的挑戰性和爭議性,有人認同,有人反對。這很正常,也極有益。因為爭論、批判是哲學的本性。哲學在爭論、批判中發展。沒有爭論,沒有批判,就沒有哲學,更沒有哲學的發展。筆者在此將該書第一篇的主要觀點以提要的形式寫出,以供同仁和廣大讀者評論、批判。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中的勝利與危機

  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誕生以來,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強大的生命力,是現當代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思潮。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家、思想家曾一次又一次的狂言,「馬克思主義死亡了」、「馬克思主義終結了」,然而馬克思主義則在「死亡」和「終結」聲中不斷地得到發展。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奇蹟的創造,靠的是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的指導,靠的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而不是孔夫子的儒家思想,不是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如同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展一樣,不是直線式的,而是曲折的,既有勝利、高潮,也有失敗、危機。勝利中潛伏著危機、失敗;失敗、危機是走向發展、勝利的起點。勝利不是永久的最後勝利。失敗也不是徹底的失敗,不是死亡。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誕生以來,經歷了兩次高潮,兩次低潮,中間有危機、失敗。當前,就世界範圍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處於低潮、危機之中;就中國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則發展與危機並存。只講勝利、發展,不承認失敗、危機的直線論,既不符合歷史事實,也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的理論。

  造成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中的失敗、危機的原因是複雜的,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從主觀上講,主要是由於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的被教條化,不能與時俱進,脫離了實踐、脫離了人民、脫離了生活。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被教條化,既有認識論的根源,也有社會體制、歷史文化等原因。

  二、歷史地看待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恩格斯進行了哲學革命,創立了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給無產階級以一個科學的世界觀。他們豐富而深刻的哲學思想自然有著內在的邏輯聯繫,即有其實質上的體系。但他們首先是革命家,而非書齋中的學者家,他們的哲學著作是為批判錯誤的哲學思想而寫的,具有論戰的性質,因而他們沒有為自己的哲學建構邏輯的範疇體系。列寧、普列漢諾夫雖然在俄國新的條件下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但他們同樣也沒有建構起比較完整的邏輯的範疇體系。

  上世紀30 年代前期,為了滿足大學哲學教學的需要,蘇聯哲學家們在批判德波林學派後,集體編著了哲學教科書。他們將經典作家分散的哲學概念、範疇、原理加以條理化、系統化,並根據俄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加以闡釋,同時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從而形成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範疇體系。蘇聯哲學教科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範疇體系,功不可沒。《辯證法唯物論教程》、《新哲學大綱》、《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三本書對中國哲學界(包括毛澤東在內)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改革開放後,有些學者全盤否定蘇聯哲學教科書體系,這是一種非歷史主義的態度,極不可取。

  因是初創,在今天看來,蘇聯哲學教科書體系確實存在著嚴重的缺陷,計其大者主要有:把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機械分開;對實踐論不夠重視;價值問題、人的問題、尤其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問題被忽略了;在處理哲學與政治、理論與實踐關係上存在簡單化傾向;把形式邏輯當作形而上學加以批判等。更成問題的是,該體系在產生後逐漸為哲學界所凝固化,被視之不可改變的形態。在上世紀30-70 年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中很少有人想建構不同於此體系的哲學教科書。毛澤東在1964-1965 年曾尖銳指出當時中國哲學家搞的是「洋哲學」,明確提出改造哲學體系的任務。

  總之,任何哲學體系都是歷史的產物,具有暫時性。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亦應如是觀,應歷史地看待蘇聯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體系。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亟須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歷史的產物,其反映客觀規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具有普遍性。但與自然科學不同,哲學確有其民族性,是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理論結晶。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應有自己的時代哲學。毛澤東說得好:「資產階級哲學家都是為他們當前的政治服務的,而且每個國家,每個時期,都有新的理論家。英國曾經出現了培根和霍布斯這樣的資產階級唯物論者;法國曾經出現了百科全書派這樣的唯物論者;德國和俄國的資產階級也有他們的唯物論者。他們都是資產階級唯物論者,各有特點,但都是為當時的資產階級政治服務的。所以,有了英國的,還要有法國的;有了法國的,還要有德國的和俄國的。」[1]歷史發展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有了德國的和俄國的,同樣還需要有中國的。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哲學文化傳統的東方大國。馬克思主義哲學要在中國發生作用,要生根、開花和結果,必須中國化,具有中國的特色和形態。毛澤東哲學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而不是在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因而毛澤東說,他自己的哲學是「土哲學」。當時哲學家們編著的哲學教科書,雖然盡量吸取了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內容,寫進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就內容而言無疑具有一定的中國特色,但就體系而言,它依然是沿襲了蘇聯教科書的體系。所以,在毛澤東看來,它仍是「洋哲學」,而不是完全中國化的「土哲學」。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應從內容到體系,都要具有中國的特色,它既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又是中華民族的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理論結晶。返觀今日之教科書體系,雖然寫進了毛澤東哲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哲學成果,雖然注意總結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經驗,但並沒有擺脫「洋哲學」的形態,還很難說是真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

  建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義不容辭的職責。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自我革命的緣由之一。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亟須當代化

  當代的世界和中國正處深刻的大變革之中,時代的變革要求哲學變革,馬克思主義哲學亟須當代化。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自我革命的另一緣由。

  上世紀第二次世紀大戰結束後,科學技術的革命迅猛發展,科學技術的革命引起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革命引起生產方式、工作方式、交住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觀念等整個社會生活深刻的變革。世界日新月異,現今的社會風貌不僅與馬克思、列寧的時代相比,而且同斯大林、毛澤東時代相比,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階級問題、民族問題雖依然嚴重存在,但具有新的形態和特點。人口問題、能源問題、生態問題、國際恐怖主義問題、全球性的防疫和公共衛生問題、核威脅問題等均是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人類社會的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重挑戰和危機。

  世紀發生了下列具有世界歷史性的事件:兩次世界大戰;社會主義在蘇聯東歐的興衰;中國革命的勝利和中國社會主義由曲折走向發展;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和亞、非、拉民族國家的獨立;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相對穩定和發展;西方國家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和階級狀況發生了顯著變化;經濟全球化的日益加快等等。這些歷史事件和重大變化的經驗教訓十分豐富而深刻,值得反思。人類社會發生的深刻變革要求在哲學上得到反映,人類社會所取得的成就要求在哲學上得到總結,人類社會所面臨的挑戰和危機要求哲學做出相應的回答。恩格斯說得好:「隨著自然科學領域中每一划時代的發現,唯物主義也必然要改變自己的形式。」

  面對時代的巨變,馬克思主義哲學倘若不再進行自我革命,建構適合新時代的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新體系、新形態,而仍固守上世紀蘇聯30 年代形成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體系,那就勢必脫離時代,脫離人民,脫離生活,為時代、人民和生活所拋棄,被他人所革命。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興衰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深思記取。

  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化,並不是把當前的政治理論寫進哲學教科書,更不是要去注釋和圖解現行的政治,而是要面向世界,大膽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成果,總結和概括當代科學技術革命和哲學社會科學的新成果,總結和概括20 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經驗,總結和概括我國自己的實踐經驗,做到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統一。

  五、馬克思主義哲學自我革命的內涵

  馬克思主義哲學自我革命,決不是對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的基本精神的否定,而是作為其自身發展環節的一種辯證的自我否定。自我革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一種形式,旨在衝破教條主義的束縛,使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具有新的時代內容和時代精神,具有中國特色和民族靈魂,亦即具有新的形態、新的體系。這就要求我們在自我革命中做到堅持與創新的統一:

  堅持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決不能失去自主性,盲目地跟在現代西方時髦哲學派流後面跑,跟著轉向,充當販運者;立足於當代中國和世界的現實,總結和概括社會主義在蘇聯東歐興衰的經驗教訓,總結和概括當代世界發展的新經驗,總結和概括科技革命和世界文明的新成果;立足於當代中國和世界的現實,總結和概括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立足於當代中國和世界的現實,總結和概括中國哲學、歷史、文化的優秀成果。

  上世紀蘇聯哲學界在批判斯大林教條主義後亦開始了自我革命,但沒有能把握住方向,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將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化,形成了戈爾巴喬夫的「以全人類共同價值高於一切為核心」的新思維,導致自我毀滅,其教訓極其慘痛,應引以為戒。

  六、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方法的革命

  馬克思主義哲學自我革命,革的是教條主義的命。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革命首先是在研究方法上的革命。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和著述,囿於對經典作家的注釋和闡述,經典作家沒有講過的哲學問題不能講,也不必研究。經典作家的言論被奉為絕對真理,只能照著講,稍有不同,就視為異端,離經叛道。社會生活中「唯上為是」,結果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權僅僅歸屬於少數領導者。這種教條主義窒息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生命力。

  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哲學家們以實踐論為武器,解放思想,衝破了教條主義的禁錮,馬克思主義哲學重新恢復了生機,取得可喜的成果,這必須首先肯定。但仔細觀察我國今日的哲學界,「唯書、唯上、不唯實」的教條主義學風仍普遍存在著。有的學者看似十分思想解放,但實質上只是摘取馬克思早期著作《1844 年哲學經濟手稿》的某些論斷來建構自己的哲學體系。有的學者不迷信馬列老祖宗,卻迷信現代西方資產階級哲學,跟著他們轉向,販運西方時髦的、有的甚至在西方已過時的陳腐觀念。有的主張「回到馬克思」。自然也有學者仍然囿於傳統的觀念和體系,繼續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只能講馬列經典作家講過的概念、範疇,無須建立不同於蘇聯哲學教科書的新形態、新體系。今天哲學界的許多爭論帶有某種經院哲學的色彩,主要是在爭論誰對馬克思哲學的理解符合馬克思的原意,而不是在爭論誰的哲學觀念更符合時代的精神、實踐的需要和人民的要求。有些哲學家不顧當代世界和中國的嚴峻現實,從善良的主觀願望出發,大倡類哲學、和諧哲學。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徵。我們要堅持的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精神,而不是具體的結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我革命決不能從本本出發和從主觀願望出發,決不能唯書、唯上,而必須從實際出發,以實踐為標準。

  七、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對象的革命

  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哲學把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改革開放以來,學者們提出了諸多不同的研究對象,主要有:(1)思維與存在的關係;(2)人與世界的關係;(3)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4)人的實踐活動;(5)人等等。這些見解,都有一定的真理性,但似乎都不夠準確、全面,尚可商榷。

  從西方哲學史看,馬克思以前的哲學著重研究的是:世界是什麼(本體論),怎麼認識(認識論),旨在解釋世界,以求得真理。馬克思以前的哲學家並不是不要求改造世界,而只是認為,世界應是什麼和如何改造的問題不是哲學研究的問題。在這方面,黑格爾尤為典型。他說:「認識理念就是哲學的目的和任務」[3]。又說:「哲學的任務在於理解存在的東西」,「關於教導世界應該怎樣」的事,不是哲學研究的。「密納發的貓頭鷹要等黃昏到來,才會起飛。」[4]對此,馬克思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5]馬克思的這一名言實質上已道出了新唯物主義哲學研究的對象。

  任何科學,都以客觀規律為其研究對象。筆者認為,作為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應研究世界是什麼(本體論),怎麼認識(認識論),以求得真理;更重要的要研究世界應是什麼(價值論),怎麼改造(改造論或實踐論),以求得自由(自由論)。基於這一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對象應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規律。這裡的改造世界不僅指改造客觀世界,而且包括改造主觀世界,改造人本身。

  八、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革命

  如前所言,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並沒有為我們建構自己哲學思想的範疇體系,因此,這裡體系的革命是針對上世紀蘇聯30 年代流傳下來的哲學教科體系而言。如何建構新的體系,筆者認為應遵循以下原則:(1)由抽象到具體、簡單到複雜;(2)歷史與邏輯、哲學史與哲學的一致;(3)辯證法、邏輯學與認識論的同一,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同一,「化理論為方法」;(4)本體論與價值論的一致、知與行的一致,「化理論為德性」。前三條原則是黑格爾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提出並闡述的,第4 條則是由我國哲學家馮契總結中國哲學而提出的。對這四條原則提出異議的人恐怕不多,但如何貫徹得好,則很不容易,要費工夫,也會有各種不同歧見。

  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對象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最普遍的一般規律的界定,筆者認為,整個體系可分緒論、客體篇、主體篇和主客體統一篇。

  緒論闡述哲學的對象、哲學與其他科學的關係、哲學的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發展、如何學習哲學等問題,重點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變革。

  客體篇論述作為認識對象和改造對象的客體(物質世界)存在的形式及其發展的一般規律。要在實踐基礎上,聯繫主體來講客體,以區別於以往的舊哲學。

  主體篇論述作為認識對象和改造對象的主體的產生、存在的形式及其發展的一般規律。主體不僅指社會,也指個人。因此這篇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社會主體存在的形式、結構及其發展規律;二是個體主體的存在形式、本性及其發展規律。

  主客體統一篇主要論述認識論、改造論(實踐論)和自由論。改造論和自由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全新的內容,也是傳統教科書鮮有闡述的,它涉及到真、善、美的三者統一。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人類的崇高理想,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終目的。

  這三大篇不是板塊組合的結構,而是一個由抽象到具體、簡單到複雜的發展過程。

  因研究的方法、對象、內容等不同和哲學家的知識構成、經歷、興趣、性格等個性差異,哲學家的哲學思想必然會呈現出各種不同形態、不同體系。從中外哲學史上看,無論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其形式、體系均為千姿百態,無一雷同。哲學形態的個性化、多樣化,是哲學的本性,馬克思主義哲學也不例外。這就要求我們拋棄獨此一家、別無分店的教條主義態度,承認馬克思主義的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哲學同樣必然會有諸多不同的體系、不同的形態,切忌把某一種體系定於一尊。這可以說是建構哲學體系的一個不是原則的原則。

  九、馬克思主義哲學功能的革命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因此,我們的哲學教學歷來十分注重它的世界觀、方法論功能,這是十分正確的、必要的,體現了它的革命本質和使命。但也存在不足,即很少講人生觀、價值觀,忽視了它在提高人的精神素質和境界方面的功能。其實,人生觀、價值觀對世界觀、方法論也很重要。沒有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人,就不可能在行動中真正踐行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世界觀、方法論也就要落空,或停留在口頭上。

  哲學是民族的靈魂,哲學擔負著鑄造和提升民族精神的重任。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十分重視人生觀、價值觀。為了全面發揮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方法論、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功能,教科書不僅要對世界觀、方法論、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專門的闡述,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把「化理論為方法」和「化理論為德性」的兩條原則貫徹於整個體系的始終。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原理,既是客觀世界規律的反映,又有方法論(這裡的方法不僅是認識的方法,思維的方法,改造世界的方法,而且也是做人的方法)、人生觀、價值觀的意義。我們學習哲學不僅要求從理論上弄懂、弄通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將理論內化為自己的方法和德性,以提高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人生的修養和境界。教科書在論述每一重要原理時,不僅要說明它的客觀性、真理性,而且要指出它的方法論和人生論的意義。如對世界的物質性原理,我們不僅要闡述它的科學性,而且要指出依據這一原理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主觀與客觀相一致,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要有誠實的態度,說老實話,辦老實,做老實人等。又如,在論述真理的客觀性、相對性和絕對性原理時,應聯繫到人生在世,要追求真理,做到堅持真理、修正錯誤,要有為堅持真理而獻身的精神,要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倘若哲學真正做到世界觀、方法論、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有機統一,那它就同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密切相聯,就再也不會使人感到它的枯澀乏味、空洞無用,而是感到它須臾不可分離,有無用之大用,學了人變聰明、高尚,終身受益。

  當前有些學者在注重人生觀、價值觀功能的時候輕視、以至否認哲學的世界觀、方法論的功能。他們只講哲學是人生之反思,只講哲學之無用之大用在於提高人生之境界,給人解決終極關懷。事實上,任何人生觀、價值觀均以一定的世界觀為前提和基礎,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價值觀。離開科學的世界觀,抽象地講給人以終極的關懷,就劃不清哲學與宗教的界限。我們在注重哲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功能的同時,決不能忽視它的世界觀、方法論的最基本功能。

  十、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自我革命

  哲學是哲學家的智慧、思想、情感、意志、氣質、人格等的對象化產物,是哲學家本質的對象化存在。有什麼樣的哲學家就有什麼樣的哲學。哲學的革命實質是哲學家的革命。馬克思主義哲學自我革命的關鍵在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自我革命。

  從我國哲學家的現狀看,哲學家的自我革命應注意以下四方面:

  第一,確立獨立自主人格。哲學不僅是智慧之學,也是自由之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爭自由的思想武器。個性自由是創新的前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更需要自由個性。只有具有為獨立自主人格的哲學家,才能建構起具有時代精神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形態。然而,由於歷史的和現實的原因,哲學家身上的奴化意識仍不同程度存在著,這也是教條主義之所難以根除的重要緣由。因此,確立獨立自主人格對當代哲學家尤為重要。

  第二,增強關注現實、總結最新實踐經驗的興趣。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和民族的靈魂,而時代精神和民族靈魂並不是靠邏輯分析和推理得出的,它們是由哲學家在對生活、實踐的反覆思考中體悟(直覺)出來的。哲學是「思想之思」,但不能限於「思想之思」。哲學更是「現實之思」,「思想之思」也以「現實之思」為基礎。哲學上的創新如同其他的創新一樣是源於生活、實踐,而不是書本。哲學家需要廣博的學識,但書齋里產生不了哲學家。哲學家關注現實,關注人民,並不是要他去提出解決現實問題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而是要從哲學高度去思考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並做出哲學的回答。

  第三,拓寬知識面,善於總結和概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最新成果。我們常說,哲學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結和概括,可長期以來,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知識面甚窄,主要是以馬列經典著作為主的理論知識。他們不僅對自然科學知識少有了解,對經濟學、歷史學、政治學、社會學等社會科學知得不多,就是對外國哲學、倫理學、美學等哲學的二級學科也缺乏應有的研究。他們猶如得了貧血症,其論著乾癟、苦燥、乏味,引不起人的興味。許多人就哲學研究哲學,有點一心只讀哲學書的味道。如徐特立所批評的,專門只讀哲學書,這是一種「自殺的政策」,是「否定哲學的道路」[6]。哲學貴在會通。當代中國哲學處於繼先秦、明清之際的兩次大綜合之後的第三次大綜合時期,需要有荀子、王夫之那樣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

  第四,加強對中國傳統哲學的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成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是同哲學家們對中國哲學知之不多有直接關係。長期以來我們對毛澤東的要研究歷史、繼承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的珍貴遺產的思想理解不深。在許多理論家看來,研究歷史固然很重要,但這是歷史學家們的事,與自己關係不大。我們只講馬列老祖宗不能丟,丟了要亡黨亡國。我們不講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還有中國自己的老祖宗,不講中國自己的老祖宗也不能丟,不講丟了中國自己的老祖宗就是中華民族的不肖子孫,中斷了中華民族的血脈,同樣也要亡黨亡國。今天的許多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哲學家依然是毛澤東在60 前所批評的那樣,言必稱外國,「對於自己的祖宗,則對不住,忘記了」[7]。我們應認真學習和研究中國哲學、歷史、文化,否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始終只能是一句空話。

  如何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如何建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形態,學者們的見解儘管不盡相同,但就大多數人而言也有一個大體一致的共識:立足當代中國和世界的現實,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和當代社會實踐的新經驗、科學發展的新成果等進行綜合創新,以形成體現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新形態。現在的問題是不能總停留在認識上,要有人切實地去做,但僅憑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素質是難以完成上述任務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我革命要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自我革命入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尤其是中青年學者要從人格、德行、學養、經歷等諸方面修養自己,以不辱時代賦予的使命,使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人類哲學史上放出異彩。

  注釋:

    [1]毛澤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節選)》(1959 年12 月-1960 年2 月),《毛澤東文集》第8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109-110 頁。

     [2]〔德〕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28 頁。

     [3]〔德〕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2 卷,賀麟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年版,第197 頁。

     [4]〔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范揚、張啟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年版,第13、14、12 頁。

     [5]〔德〕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4 頁。

     [6]徐特立:《怎樣研究哲學》(1940 年6 月20),《徐特立文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第214 頁。

     [7]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1941 年5 月19 日),《毛澤東選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797 頁。

  (作者: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

推薦閱讀:

也談「把馬克思說得很清楚的事情搞成一盆漿糊」現象
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
青年節·馬克思墓地尋找指南
對馬克思盤的一些見解(轉)
列寧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豐富和發展 ——列寧主義分編介紹

TAG:哲學 | 馬克思主義 | 馬克思主義哲學 | 自我 | 革命 | 主義 | 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