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開闔樞原理與臟腑別通(轉)

開闔樞原理與臟腑別通  如果對四柱八字有興趣並加以研究,對臨床也是很有幫助,我因為早期研讀易理學、易學及天干地支,對於學習董氏奇穴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其中的五行與中醫有極大的關係。  我的許多學生都深入研究易學,在這方面出色的學生也很多,有幾位在台灣及日本都很出名。我基於對臨床的幫助而學習易理,也有這方面的著作,研究陰陽及八卦,對臨床很有幫助,或許有人不這樣認為。但今天要講的「開闔樞」與易學就有密切的關係。在深入講解之前,為了幫助大家更易理解開闔樞,先講一下易學與經絡。    在針灸學裡,經絡的定位、定向、定性與定序都可以說與易理密切相關,現在大家看看手裡拿著的圖表,我來給大家說明。    一、先天八卦與臟腑經絡之定位    《系詞》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即先天八卦之由來,圖示如下〈見圖一〉。      圖一 先天八卦的方位圖  〈乾上坤下〉    圖一 先天八卦的由來圖  〈乾上坤下〉       再將此圖按《說卦》所言:「天地〈乾坤〉定位,山澤〈艮兌〉通氣,雷風相薄〈震巽〉,水火〈坎離〉不相射」之內容展開,則如圖〈圖二〉。  將臟腑與先天八卦對應並配置於先天八卦中,由於干為老陽〈陽中之陽〉,為陽之極,故統諸陽之主督脈。坤為老陰〈陰中之陰〉,為陰之極,故統諸陰之主任脈。其餘臟腑根據其屬性配於各之內〈圖三〉。兌卦屬金,肺大腸亦屬金,故配置於兌卦;離卦為火,心及小腸亦屬火,故配置於離卦:巽卦屬木,主風,肝膽亦屬木,故配置於巽卦;坎卦屬水,腎與膀胱亦屬水,故配置於於坎卦;艮屬土,脾胃亦屬土,故配置於艮卦。多餘之心包與三焦則配置於震卦中,蓋震為龍雷之火,心包三焦為相火。這樣左邊之三卦,兌離震為陽儀,全主手之經絡,右邊之巽坎艮為陰儀,全主足之經絡,而且如此則合於《說卦》之「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實應系相射〉」,構成1.肺、大腸〈兌澤〉與脾胃〈艮山〉對應;2.心、小腸〈離火〉與腎、膀胱〈坎水〉相對應;3.心包、三焦〈震雷〉與肝膽〈巽風〉相對應;4.督脈〈干天〉與任脈〈坤地》對應。      圖三      除任督兩脈為奇經自成循環外,其它十二臟腑就形成了三個對應的小系統,亦即肺、大腸、脾胃系統;心、小腸、腎、膀胱系統;心包、三焦、肝,膽系統。而目前的事實即是十二經脈循環為一個大循環系統,而其下也就有著這三個小循環系統,而每一卦有一臟一腑,彼此則互為陰陽表裡。      二、先天八卦與六經定性    太陰、少陰、太陽、少陽之名首見於《周易》,厥陰、陽明始見於《內經》,太少本就含有陰陽的多少和變化,屬於古人認識世界的工具,它影響了《內經》,利用其理論來研究人體。人體部位在身上有胸、背、側之分,在四肢也有內外中三部之分,《內經》中人體上的陽明和厥陰,可能是在這種情況下,按陰陽的原則,結合部位之特點提出來的。    六經之太少厥陰陽明之定性,如果用易理來解說,將更容易理解。這裡試將先天八卦依干兌離震巽坎艮坤之次序展開〈見圖四〉,並將其所屬之臟腑列於其下,干主督脈,坤主任脈,任脈及督脈皆屬於奇經,不與臟腑連屬。將其它之六卦按陽儀〈兌離震卦,臟在前〉陰儀〈巽坎艮卦,腑在前〉排列〈此有陰陽對稱平衡之意〉,再依對應卦象之臟與臟、腑與腑相連,則肺脾相連為臟屬陰畫--〈陰爻〉,大暘與胃屬腑屬陽畫-〈陽爻〉,心腎相連為臟畫--,小腸膀胱相連為腑畫-,心包肝相連為臟畫--,三焦膽相連為腑畫-,將上列按陰陽次序畫於右邊即下列圖式〈圖四及圖五〉,此一圖式在很多書中皆能見及,但也僅止於此,而未能進一步的加以分析或發揮。    我們深入研究及探索,會發現這與臟腑的定性有很大的關係。此一卦象恰為火〈〉水〈〉下,即如同人身之心在上,腎在下,天地以乾坤定位,人身以火水定位。將此一卦象〈圖五〉:六爻,根據天地陰陽之氣陰昇陽降之原則,分析其性質,陽往下增加,則最上之陽爻為少陽,依次為太陽,最下之陽爻為兩陽合明謂之陽明。陰往上遞減,最下之陰爻為太陰,依次為少陰,最上之陰爻為兩陰交盡謂之厥陰,如此產生出三陰三陽〈見圖六〉,將此六爻陰陽之性質還原於圖四之中,臟腑之陰陽進一步屬性亦隨之定性,即肺脾為太陰,大腸胃為陽明,心腎為少陰,小腸膀胱為太陽,心包肝屬厥陰,三焦膽屬少陽〈圖七〉。      圖六      圖七 六經開合樞      三、開闔樞與經絡定向〈兼談臟腑別通〉    《內經》根據陰陽互根理論,提出三陰三陽開闔樞理論,《素問.陰陽離合論》說:「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開闔思想顯然源於《周易繫辭》之「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干,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能。」,仔細探究,這其實來自易卦。    根據《易經》六爻的關係之象,初爻與四爻,二爻與五爻,三爻與上爻之間存在著一種呼應關係,稱之為「應」。在這種關係啊,凡是爻性相反則可交感,稱為「有應」;若爻性相同〈兩者皆陰或皆陽〉則不應。應則順利,象徵事物對立面存在著諧和、統一的運動規律。又重卦中的初爻與四爻,二爻與五爻,三爻與上爻為同位,因初爻為下卦的下位,四爻為上卦的下位;二爻為下卦的中位,五爻為上卦的中位,同為中位;三爻為下卦的上位,上爻為上卦的上位,同為上位。    在前述火水定點陣圖之三陰三陽中,下卦及上卦之下爻太陽、太陰在最外為「開」,下卦及上卦之中爻陽明及厥陰在內屬「闔」,上下卦之上爻少陰及少陽皆為轉化之樞」闔」。合乎「對應」〈一陰一陽〉及「同位」的原則〈圖七〉,象徵著一四爻、二五爻、三六爻閑,存在著諧和統一的運動規律及同類的性質。應用於人身,就有著同類的生理和病理活動。    三陰三陽中之下卦第一爻太陰及上卦第一爻太陽在最外為開,也就是說包括手足太陽之膀胱經及小腸經,包括手足太陰之肺經及脾經為開。每當寒邪傷人,最先傷陽,即傷最外之太陽,寒為陰邪易從下起,先傷足太陽,故傷寒論敘證從足太陽膀胱經起。每當熱邪傷人,最先傷陰,熱為陽邪多從上而來,先傷手太陰肺經。外邪先傷太陽太陰,即因太陽太陰為「開」之故。上下卦之上爻皆為變化之處,上卦之上爻少陽及下卦之上爻少陰皆為轉樞之位,少陽在表裡之間其證以寒熱往來為主,又有兼表兼里之分。例如小柴胡湯為少陽正證,又有偏表之柴胡桂枝湯及偏里之大柴胡湯,柴胡加龍牡湯等。少陰亦有寒化熱化之證,如寒化之四逆湯,真武湯等,熱化之黃連阿膠湯等。陽明及厥陰皆在卦之中爻,有閉合之意,故為闔。觀傷寒之邪,當其陽亢之極則入陽明,而成循衣摸床不識人之重病;陰寒之極則入厥陰,則為厥逆之證。而溫病熱入手厥陰心包則神昏,入足厥陰則動風,皆為病症之極,已至閉闔之最後階段,而有嚴重之精神證狀。      圖九    圖八      開合樞怎樣影響經絡?試將手掌握成一個圓形如太極〈圖八〉,便可發現開闔嘔兩兩相連。先看少商與少澤,一為太陰,一為太陽,即是開;關沖為少陽經,少沖為少陰這為闔;中沖為厥陰經,商陽為陽明經,中沖與商陽為闔,這就匯成了開合樞的規律。依此圓形從最外之太陽向內運行〈傳經〉,依次為少陽,最後為陽明,陽盡則陰,依次為太陰、少陰,最後為厥陰。將拳頭伸開則開闔樞之關係成下圖〈圖九〉。    若將腳掌彎捲起來,亦成太陽太陰緊鄰排列,厥陰陽明緊鄰排列。至於湧泉,日人赤羽幸兵衛作〈知熱感度測驗〉時,以至陰與竅陰間之內至陰代替,這樣亦成為少陽少陰緊鄰排列的狀況,說明了開闔樞有一定的排列次序。〈見圖十〉    圖十一    圖十      此種位置與《素問.陰陽離合論》所說:「太陰之前,名曰陽明。」及《陰陽離合論》所說:「太陰之後,名曰少陰……少陰之前,名曰厥陰。」相符。內經據此而確定經絡循行部位〈圖九、十〉,三陽在陽面,三陰在陰面,然後根據陽儀〈兌離震由太陽少陰而來〉,故肺、大腸〈兌〉,心、小腸〈離〉,心包、三焦〈震〉走手上,陰儀〈巽坎艮由太陰少陽而來〉,故肝、膽〈巽〉,腎、膀胱〈坎〉,脾、胃〈艮〉走腳上〈見到一、圖二〉。又據陰昇陽降,或到指端止,或從指端起,例如太陽經從小指走在陽面之最外,少陽沿約指〈無名指〉走在陽面之中間,……其它以此類推。    此一開闔樞握拳之圖以順時鐘方向旋轉,也甚合《傷寒論》太陽傳少陽,傳陽明,傳太陰、少陰、廠陰的六經傳變次序。〈見圖十一〉  每當提及開闔欐,總有一個疑點會被提出討論,就是關於究竟是「少陰為樞」或「厥陰為樞」的問題。內經並無「厥陰為樞」之文句,後世以厥陰與少陽表裡,且厥陰亦有寒熱往複之癥狀,而強以厥陰為樞,殊屬不合。本文在前述中已對「少陰為樞,厥陰為闔」的作用詳加說明,並從經絡排列次序作了比較分析,當不致再有疑問,為了加強說明,再就少陰與厥陰的位置略加解說分析,當可更加清晰確定。    從條文及癥狀看,少陰心腎陽虛確是生死關頭,從其死證條文較多,不難理解少陰之危,但若細看,喊陰死證條文更多於少陰,而厥陰病更危於少陰病,少陰病寒化危證長見合併厥陰的昏痙等症,如「傷寒脈微而厥(少陰陽虛)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出現厥陰昏厥)此名臟厥。」,可見厥陰應是在少陰之後。又從溫病條辨看「熱邪深入,或在少陰,或在厥陰,均宜復脈。」,條下吳鞠通自注「此言復脈為熱邪劫陰之總司也,概少陰藏精,厥陰必待少陰精足而後能生,二經均可主以復脈者,乙癸同源也。」,明白指出了少陰在前,厥陰在後,少陰影響厥陰。這樣少陰為樞就不是問題了。      四、後天八卦與經絡循環〈定序〉    大家對經絡循行的順序可以說無人不知,但是對於似乎抽象的經絡下點功夫,還是必要的。我曾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專研易學,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攻讀博士專研傷寒論,在中西醫科大學攻讀博士研究針灸,因此對易學、傷寒論及經絡有一些特別的研究心得,願與各位分享。    前面我們談過先天八卦影響決定了經絡的位置、性質及方向,此外的經絡順序則與後天八卦有關,我們再來看看後天八卦及不論那個方向相加都是十五的洛書九宮圖。(圖十二、十三、十四)    圖十二        在馬王堆出土醫書中,經絡並未相互銜接,在《陰陽十一灸脈》及《手足十一灸脈》中並無一定之循環次序,但在《內經.靈樞》中已有完整之循環次序。由於受易學「寰道觀」影響而產生出循環理論。從經絡之循環次序來看,其與九宮數即後天八卦實有密切關係,後天八卦之卦位〈圖十二〉如下:上為離,下為坎,左上為巽,左為震,左下為艮,右上為坤,右為兌,右下為干。因任督二脈不參與十二經之循環,將任督兩脈除外。試將臟腑依其五行屬性排列於後天八卦中:水(坎),火(離)各一卦,將屬水之腎及膀胱定位在坎(1位),將屬火之心及小腸定位在離(9位)。金、木之卦各二,由於肝膽屬木,所以定位在震巽,肺大腸屬金,所以定位在兌干,但肝屬陰木,膽屬陽木,根據後天八卦之宮位數(即洛書之數,見圖十三、十四),而將陽木膽定位在3的震位,陰木肝定位在4的巽位。同理將陰金肺定位在陰數6的干位,陽金大腸定位在陽數7的兌位,此亦與前述圖四之手經〈陽儀〉臟在前,足經〈陰儀〉腑在前相符。土雖然有兩卦,但若將脾胃分置於艮坤兩卦,則心包及三焦將無位置可安。根據九星流年學說,若逢5數則將陽寄於2,陰寄於8,其它金、水、木、火則無寄位之說。前曾述及脾胃經在足在下屬陰,因此寄於8,餘下之2位則將心包及三焦寄於此,即坤位,坤為火中土,心包及三焦含相火,安於坤位,亦合乎其五行屬性。根據前述1至9的順序運行(中間之5已寄於2,8位,則跳過5,向前順行)則成為:1.膀胱、腎→2.心包、三焦→3.膽→4.肝→6.肺→7.大腸→8.胃、脾→9.心、小腸→1.膀胱、腎……的循環,正合乎目前十二經絡循環的順序。      圖十三 洛書        在中醫學中有所謂的「天人相應」,這裡的「天」指的是自然,指天地,考察天地的變化原理,才有這樣的理論出現。人體的運行也符合著天地的運行,這樣才能了解經絡的原理。    開闔樞在於說明三陰三陽離合、互根、轉化、及經氣升降出入轉輸的規律,對於應用《傷寒論》有決定性的作用。對於溫病也有一定的指導及啟發作用,用之於治療一般雜病,療效顯著。由於陰陽失和〈失衡〉是《傷寒論》的總病機,如何促進陰陽自和,就在於調動三陽三陰開闔樞的失衡,使之調和〈平衡〉。    由前述得知,太陽太陰有一定類屬及相關,少陽及少陰性質相關,陽明厥陰相關,《素問》及《靈樞》均提及「太陽為開,少陽為樞,陽明為闔;太陰為開,少陰為樞,厥陰為闔。」,試以太陽為開,少陽為樞,陽明為闔;太陰為開,少陰為樞,厥陰為闔,將其展開,太陽太陰相對〈開〉,少陽少陰相對〈樞〉,陽明厥陰相對〈闔〉,陰與陽對,手與足對,配合作表如下:      圖十五      這樣就構成了肺與膀胱通,脾與小腸通,心與擔通,腎與三焦通,肝與大腸通,除五臟別通外,包絡也應與胃通,從而確立了六臟六腑全能相通的「六臟別通」,即「臟腑別通」,透過「臟腑別通」的臟腑關係,用於內科及雜病均甚為有效。  三十多年來,個人以此方法運用方葯及針灸治病甚多,極有療效〈方葯另文舉例〉,用於針灸效果更為突出。  開闔樞與臟腑別通為董氏針法的核心內容,各位在這裡知道開闔樞從易學而來。易學強調對稱及平衡,董氏奇穴也很強調對稱與平衡。下面重點介紹其應用,說明臟腑別通的發揮。      五、臟腑別通    (一)肺與膀胱通    膀胱的不利與不約,在於肺的調控,肺氣宣肅機能障礙,調控失利,膀胱蓄泄功能隨之紊亂,肺對膀胱的調控,是通過「氣」的作用而完成的,所謂「氣化則能出矣」。《金匱.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有「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的條文,這是「肺虛不能制約膀胱」的小便遺溺不禁證。臨床有肺氣不利,水停迫肺、肺氣上逆之喘症,常以清利膀胱的方法止喘。膀胱氣化失常,可以透過治肺來調節,例如常用的「提壺揭蓋」法就如吳鞠通說的:「啟上閘,化肺氣,宣上即利下。」。朱丹溪也說:「肺為上焦,膀胱為下焦,上焦閉則下焦塞。」嘗用麻黃湯開上竅啟下竅以利尿,又以之控制尿頻治癒老人及小兒遺尿。針肺經列缺可治尿頻及多尿,針脾經之陰陵泉可利尿也可治尿頻、針肺經魚際穴可治膀胱經所行之背痛,針背部輸穴能治氣喘,也都是肺脾(太陰)與膀胱(太陽)通的應用。    董氏奇穴用位在肺經的重子、重仙治療膀胱經部位的背痛。  有關子宮的疾患也與膀胱經有關,《傷寒論》有太陽經蓄血症,證狀為「太陽病……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結。」,太陽蓄血證常有如狂的精神癥狀,有許多婦女子宮蓄血瘀血,也會有精神的癥狀,如痛經、閉經、熱入血室等,常用桃核承氣湯加減治療;再如《金匱要略》中的子宮疾患,常用桂枝伏苓丸治療,這兩個方子都有膀胱經主葯桂枝。從此而論重子、重仙能治子宮肌瘤,可以說是透過臟腑別通的肺與膀胱通起到作用的。婦科穴在大指肺經上,而能治婦科病,尤其是子宮疾患,也系此一臟腑別通理論的發揮。    (二)脾與小腸通    脾主運化,統括小腸的受化功能,小腸賴脾腎陽氣的溫煦方能化物,小腸的分清必濁又為脾臟化生氣血升清降濁,創造物質條件。脾主升喜燥惡濕,濕邪易傷脾陽;小腸主降喜暖惡寒,寒邪易傷小腸陽氣。脾與小腸相互協同,關係緊密。從內經相沿迄今,小腸病與脾胃病並未嚴格區分,如《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脾病者,虛則腹滿腸鳴,食不化。」。《傷寒論》說:「太陰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這些雖在說脾病,也可看作小腸受盛異常的病變。因此小腸病常兩者共治。小腸有寒則溫中袪寒,小腸有熱則清腸瀉脾;小腸吸收不良腸鳴泄瀉,則健脾助運並加分清利濕之品,此即利小便而實大便,治脾亦即治小腸。臨床見腹部隱痛喜溫喜按,便溏清稀,胃納不佳,此常見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小腸吸收不佳之病患,辨證屬脾胃陽虛,可以黃耆建中湯或附子理中湯治療。又如《金匱》之黃土湯治遠血,吳鞠通認為「糞後便血,責之小腸寒濕,不與糞前為大腸濕熱同科。」病因責在小腸,但以黃土湯溫脾攝血,其實即是脾與小腸通治之例。    針灸常以小腸經之腕骨穴減肥。濕熱黃疸在古書中最常用腕骨穴〈見通穴指要賦、玉龍歌、玉龍賦〉,腕骨穴為小腸經原穴,能解脾濕。董氏奇穴肝門穴也在小腸經上,能治療肝炎。古今對肝炎的認識無不認為在於袪濕。急性肝炎之陽黃主在陽明,慢性肝炎之陰黃主在太陰,治療重點均在除濕,小腸為分水之官,能調整大小便,去濕作用極強。此外,以脾經之陰陵泉治療五十肩,療效顯著,也都是脾與小腸通的用例。    (三)心與膽通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膽與情志有闕,在人體精神意請思維活動的領域中,起著相當之作用。心主血脈,膽助消化,心主君火,膽主相火,膽之排必精汁,主三焦升降與痰濕的形成密切相關,其功能失常,常可導致血脂升高及心血管病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硬塞、心律失常等,現代醫學研究指出冠心病、心絞痛之形成與高脂血症有關,而膽囊炎、膽石症、膽道梗阻等病均可使血脂升高。心病從膽論治,以小柴胡湯、溫膽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的報導很多,以小柴胡湯、溫膽湯治失眠也很有效。而膽病從心論治,以瓜簍薤白半夏湯治療慢性瞻囊炎也有一定效果。目前以膽心同治治療心臟病或膽病,其療效似較單純治瞻或治心要高效的多。針刺膽經之風市治失眠、心臟病及膽囊炎,效果甚好。針心經神門治膽虛心怯也很有效,此外奇穴眼黃穴在心經上而能治眼黃,這些都是心與膽通的治例。    (四)腎與三焦通    《靈樞.本臟》說:「腎合三焦、膀胱。」,三焦有兩個系統,一個是以肺脾腎為中心的三焦氣化系統:上焦氣化,主司津液精微的布敷,主要在肺;中焦氣化,主司營衛精血的生化,主要在脾;下焦氣化,開竅於二陰,司決瀆排糟粕,主要在腎,腎又為三焦氣化的本源。三焦另一個系統是以心肝腎為中心的三焦相火系統、心為君火在上焦,肝有相火在中焦,腎與命門為相火在下焦。腎以一髒水火相兼,兩個系統皆本於腎,腎又是陰陽水火之臟,水火兩個系統在疾病過程中可相互轉化,但多出現在疾病後期,這是因為兩個系統都根源於腎,久病入腎,腎臟兼水火陰陽,為身體之總樞所致。臨床治療腎病要考慮三焦,治三焦要顧及到腎。例如少陰四逆雖責之腎陽虛,但治療則用四逆湯,方中有附子溫下焦腎陽,乾薑溫中焦脾陽,甘草溫上焦心陽,可謂三焦之陽皆治。    在傷寒論方劑中如上的用例很多,中醫的基本原則是「治病留人」,治癒疾病要顧到體質,不可雖治癒疾病,但身體體質變壞,更不能病未治癒而體質更差。因此在傷寒論的許多方子中,常加入甘草、生薑、大棗,顧護正氣。又如已用過麻黃湯,只能用桂枝湯;已用過大承氣湯,雖有可下之證,亦不可再用大承氣湯,這都在強調保護正氣治病留人,而不同於現代醫學的一些激烈手段,疾病尚未治癒,身體已不能承受治療而先倒下。    中醫的另一項重要原則是「雙向調節」,雙向調節在針灸中經常使用,例如心臟搏動太快針內關,可使其轉慢,心臟搏動太慢針內關,可使其增快;又如胃蠕動太快針足三里,可使其減慢,胃蠕動太慢針足三里,可使其增快。針灸雙向調節作明顯而具安全性。當然《傷寒論》中也有很多方子有雙向調整作用,例如四逆散中柴胡能升,枳實能降,調理氣機作用很好;但其中又有芍藥、甘草能理血,可以說氣血皆調能升能降。又如桂枝湯其中之桂枝、生薑溫陽調衛,芍藥、大棗滋陰和營,所以能「和陰陽」、「調營衛」,有雙向調節作用。    第三是「顧及整體」,例如雖說四逆湯溫腎陽,事實上三焦之陽皆溫。再如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治喘,表面看是治上面的喘,但此方的杏仁善理上焦肺氣,厚朴善理中焦之氣,桂枝能平沖理下焦之氣,雖說是治肺喘,其實是三焦之氣上中下皆治。    再來看看腎與三焦通,三焦經的五輸穴關沖、液門、中渚、陽池、支溝、天井,都與水〈腎〉有關,再者董老師治腎炎常用中白、下白,治浮腫也用中白、下白。此外,三焦經的中渚治腰痛很有效,董老師之奇穴還巢治不孕,這個穴位在三焦經上,也是透過臟腑別通補腎而發揮作用的。    (五)肝與大腸通    肝主疏泄,有協調二便的作用,而大腸傳導亦全賴肝氣疏泄,吳鞠通在脅痛、中燥、單腹脹等醫案中,都提到肝協調二便的作用,前陰為肝經所循行之部位屬肝,主治自無疑議,而疏大便則合於肝與大腸相通之意。例如:鳥梅丸主治的久痢,屬濕熱痢疾久而不已,系木郁橫土,肝之疏泄不暢,而致下利里急後重。白頭翁湯證亦系肝(木)郁土中,濕熱郁踞腸間,由於土因而木郁,木愈郁則土愈困,此時調肝疏木才能有效,白頭翁湯即在於清解陽明熱毒疏泄肝氣以治利。又如四逆散加薤白也能治痢,兩者治前陰病亦頗有效,蓋前陰病多屬濕熱屬肝經也。針治大腸經之曲池穴能降血壓治肝陽上亢之證,及治療各類頭暈皆甚有效。奇穴骨在大腸經治頭暈也很有效。木穴在大腸經上,但能治肝經之疝痛,其它大、小、外、浮間皆在大腸經上,都能治疝痛。針干經之太沖穴能治腹中痛瀉,這都是肝與大腸通的應用。    (六)心包與胃通    臨床常見老年人因飽餐胃氣上沖,而致心肌梗寒發作的病人不在少數。由於冠心病心絞痛病人,有的上消化道癥狀也很突出,同時治胸痹方也可通用於治胃痛,所以稱為「心胃同治」。陽明胃與心包絡通,陽明實熱上衝心包,擾亂神明出現心包的證狀,以承氣湯瀉胃家實熱,陽明得治,厥陰自安。《溫病條辨.中焦篇》還有「陽明溫病,下之不通,……邪閉心包,神昏舌短,內竅不通,飲不解渴者,牛黃承氣湯主之。」,「陽明胃病,下利譫語,陽明脈實或滑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傷寒論厥陰病篇》亦有「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陽明常與厥陰同病,除有承氣攻下法外,還有用牛黃、紫雪涼開之法及牛黃涼開與氣攻下並用之法。臨床上治療疫痢熱毒而見昏譫痙厥時常用承氣湯治療,即「治痢還需利,攻下以護正。」,使險症轉危為安。針刺心包經之內關穴治胃痛(因胃經循行所過)及膝痛甚效。胃經之三里穴治心臟病胸悶亦甚效。董老師用通關、通山、通天等穴治療心臟病,這些穴的位置都在胃經上,這都是包絡與胃通的用例。    結 語    個人在開闔樞樞學說啟示下·以之解說五臟別通之臟腑通治原理,並補足了「心包與胃通」的六臟別通治療原則,從而使臟腑通治的內容更為完備。並用之於治療一般雜病,療效顯著。尤其是用於針灸治療效果更為突出,蓋目前一般針灸之經絡療法悉以同名經〈如手陽明治足陽明,手太陽治足太陽〉等,或表裡經〈如手陽明與手太陽表裡等〉為主。同明經取穴一手一足一上一下〈如手陽明治足陽明,手太陽治足太陽〉重點在疏導。表裡經取穴一臟一腑一陰一陽〈如手陽明治足陽明,手太陽治足太陽〉重點在平衡。但臟腑別通則一臟一腑一手一足一陰一陽〈即以來與膀胱通而言,肺為手之陰經,膀胱為足之陽經。〉,有高度的疏導及平衡作用,效果當然突出,這就是董氏奇穴原理中最重要的核心。      譯按:楊維傑先生在台灣是四柱方面的名家,先生二十多年前的著作「系統八字學」,在台灣至今仍是同類書籍中最暢銷的。。若就卦爻來看,陽明及厥陰皆在卦之中爻,有閉合之意,故為闔。觀傷寒之邪,當其陽亢之極則入陽明,而成循衣摸床不識人之重病;陰寒之極則入厥陰,則為厥逆之證。而溫病熱入手厥陰心包則神昏,入足厥陰則動風,皆為病症之極,已至閉闔之最後階段,而有嚴重之精神證狀。。 開合樞與經絡的關係密切相關, 即以足三陽為例 : 太陽為開,在背部最外面;陽明為闔,在胸腹在最裡面;少陽介於兩者中間,分布在脅肋。。 董氏奇穴的分布也與此相關。。 也可試將手掌握成一個圓形如太極, 便可發現開闔樞兩兩相連。 。先看少商與少澤,一為太陰,一為太陽,即是開;關沖為少陽經,少沖為少陰這為闔;中沖為厥陰經,商陽為陽明經,中沖與商陽為闔,這就匯成了開合樞的規律。。 若從腳掌來看,亦成太陽太陰緊鄰排列,厥陰陽明緊鄰排列。 。至於湧泉,日人赤羽幸兵衛作〈知熱感度測驗〉時,以至陰與竅陰間之內至陰代替,這樣亦成為少陽少陰緊鄰排列的狀況,說明了開闔樞有一定的排列次序。。此種位置與《素問?陰陽離合論》所說:「太陰之前,名曰陽明。」及《陰陽離合論》所說:「太陰之後,名曰少陰……少陰之前,名曰厥陰。」相符內經據此而確定經絡循行部位,三陽在陽面,三陰在陰面,然後根據陽儀,肺、大腸〈兌〉,心、小腸〈離〉,心包、三焦〈震〉走手上,陰儀肝、膽〈巽〉,腎、膀胱〈坎〉,脾、胃〈艮〉走腳上。。 又據陰昇陽降,或到指端止,或從指端起,例如太陽經從小指走在陽面之最外,少陽沿約指〈無名指〉走在陽面之中間,……其它以此類推。。此一開闔樞握拳之圖以逆時鐘方向旋轉,依此圓形從最外之太陽向內運行〈傳經〉,依次為少陽,最後為陽明,陽盡則陰,依次為太陰、少陰,最後為厥陰。將拳頭伸開則開闔樞之關係成下圖。 。 也甚合《傷寒論》太陽傳少陽,傳陽明,傳太陰、少陰、厥陰的六經傳變次序。 六(總四十七)、請問氣血多少與治療有何關係 ?答 答 :《標幽賦》說:「先詳多少之宜,次察應至之氣,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這裡的多少是指根據各經的氣血多少概況,以掌握針下候氣而行補瀉。將氣血多少理論首先應用於臨床的應推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實際的臨床例證(這裡從略) 。將氣血多少理論首先應用於臨床的應推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實際的臨床例證(這裡從略) 。金元四大家之張從正善於刺血,尤為重視氣血多少理論,他在「儒門事親」中曾說:「出血者宜太陽、陽明,蓋二經血多故也。少陽一經不宜出血,血少故也」。金元四大家之張從正善於刺血,尤為重視氣血多少理論,他在「儒門事親」中曾說:「出血者宜太陽、陽明,蓋二經血多故也。少陽一經不宜出血,血少故也」。張氏常在背部太陽經放血,由於背部乃太陽經循行所過之處,又「太陽主表」故治療瘡癰癤痤,張氏常以刺血瀉太陽之熱。張氏常在背部太陽經放血,由於背部乃太陽經循行所過之處,又「太陽主表」故治療瘡癰癤痤,張氏常以刺血瀉太陽之熱。目前常用的刺血穴位,實則均與氣血多少之理論相符合,如太陽經多血少氣,故常用委中穴刺血治療身熱、頭痛、嘔吐、腹痛、疔癰瘡癤等熱實證甚效,尤其是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甚效。目前常用的刺血穴位,實則均與氣血多少之理論相符合,如太陽經多血少氣,故常用委中穴刺血治療身熱、頭痛、嘔吐、腹痛、疔癰瘡癤等熱實證甚效,尤其是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甚效。董老師常在背部刺血治療多種疾病,範圍廣及各科。 董老師常在背部刺血治療多種疾病,範圍廣及各科。 內臟病及四肢病變均能治之。內臟病及四肢病變均能治之。尺澤為肺經合穴,肺手太陰多氣多血,瀉針能治肺實症及筋骨不利之病,亦為刺血常用要穴,對於五十肩、肩、腕、手掌痛、鼻衂、嘔吐、頑固性皮膚潰瘍、痧症等均極有效。尺澤為肺經合穴,肺手太陰多氣多血,瀉針能治肺實症及筋骨不利之病,亦為刺血常用要穴,對於五十肩、肩、腕、手掌痛、鼻衂、嘔吐、頑固性皮膚潰瘍、痧症等均極有效。陽明經多氣多血,外感病傳至陽明,常出現正盛邪實的病況,甚而高熱神昏,治療時常用瀉法或刺血法。陽明經多氣多血,外感病傳至陽明,常出現正盛邪實的病況,甚而高熱神昏,治療時常用瀉法或刺血法。如在商陽及少商點刺出血治療外感發燒及喉痛,即是掌握陽明經「多血」而以之瀉血之故。如在商陽及少商點刺出血治療外感發燒及喉痛,即是掌握陽明經「多血」而以之瀉血之故。此外「氣有餘便是火」,臨床上對於一些火熱所致之病,或病有火熱現象者,如目赤腫痛、火熱牙痛、乳痛、瘡癤疔等,常取陽明經穴之清熱瀉火以達解毒之效,如手陽明之二間、三間、合谷、手三里、曲池及足陽明之內庭、陷谷、豐隆、足三里等皆為清火瀉熱常用穴位。此外「氣有餘便是火」,臨床上對於一些火熱所致之病,或病有火熱現象者,如目赤腫痛、火熱牙痛、乳痛、瘡癤疔等,常取陽明經穴之清熱瀉火以達解毒之效,如手陽明之二間、三間、合谷、手三里、曲池及足陽明之內庭、陷谷、豐隆、足三里等皆為清火瀉熱常用穴位。個人常以足三里刺血治療胃病、氣喘、心臟病等,更常以豐隆穴刺血治療久年怪病及疑難雜症,即是掌握其「多氣多血」,可以瀉之之故。個人常以足三里刺血治療胃病、氣喘、心臟病等,更常以豐隆穴刺血治療久年怪病及疑難雜症,即是掌握其「多氣多血」,可以瀉之之故。而豐隆穴為「痰會」之穴,在此刺血既可化瘀又可袪痰,痰瘀並治故為治療疑難雜症之特效要穴。而豐隆穴為「痰會」之穴,在此刺血既可化瘀又可袪痰,痰瘀並治故為治療疑難雜症之特效要穴。又,陽明經氣血俱多,亦可用之調補氣血治療氣血不足之症,而善治中風後之半身不遂及痿症等。又,陽明經氣血俱多,亦可用之調補氣血治療氣血不足之症,而善治中風後之半身不遂及痿症等。以上種種皆為「氣血多少」理論之應用,「氣血多少」理論告訴我們在針灸取穴及治法方面要掌握氣血盛衰狀況,補虛瀉實調其氣血,以使陰陽平衡,達到治病癒疾的目的。以上種種皆為「氣血多少」理論之應用,「氣血多少」理論告訴我們在針灸取穴及治法方面要掌握氣血盛衰狀況,補虛瀉實調其氣血,以使陰陽平衡,達到治病癒疾的目的。七(總四十八)、請問臟腑別通怎樣用於針灸 ? 七(總四十八)、請問臟腑別通怎樣用於針灸 ?答;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臟腑別通之用法很多,也可以很靈活,這裡暫且簡單介紹,其用法基本上可以分為兩方面 : 一是互治,即在臟腑別通 (一 ) 肺與膀胱通 ( 二 ) 脾與小腸通 ( 三 ) 心與膽通 ( 四 ) 腎與三焦通 ( 五 ) 肝與大腸通 ( 六 )心包與胃通的基礎上,互相治療相通臟腑的疾病。答;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臟腑別通之用法很多,也可以很靈活,這裡暫且簡單介紹,其用法基本上可以分為兩方面 : 一是互治,即在臟腑別通 (一 ) 肺與膀胱通 ( 二 ) 脾與小腸通 ( 三 ) 心與膽通 ( 四 ) 腎與三焦通 ( 五 ) 肝與大腸通 ( 六 )心包與胃通的基礎上,互相治療相通臟腑的疾病。 如 :( 一)肺與膀胱通: 肺主利氣,膀胱能行水。 ( 一)肺與膀胱通: 肺主利氣,膀胱能行水。取肺經穴治療膀胱經病,有提壺揭蓋之意味,針肺經列缺可治尿頻及多尿,尺澤可治療小便病及腰痛;此外針肺經魚際穴可治膀胱經所行之背痛,針膀胱經背部輸穴能治氣喘,針委中可治療皮膚病及惡瘡甚效,都是肺與膀胱通的應用。取肺經穴治療膀胱經病,有提壺揭蓋之意味,針肺經列缺可治尿頻及多尿,尺澤可治療小便病及腰痛;此外針肺經魚際穴可治膀胱經所行之背痛,針膀胱經背部輸穴能治氣喘,針委中可治療皮膚病及惡瘡甚效,都是肺與膀胱通的應用。董氏奇穴用位在肺經的重子、重仙治療膀胱經部位的背痛特效。 董氏奇穴用位在肺經的重子、重仙治療膀胱經部位的背痛特效。有關子宮的疾患也與膀胱經有關 ( 詳見董氏奇穴治療學第一章附論 ),從此而論重子、重仙能治子宮肌瘤,也可以說是透過臟腑別通的肺與膀胱通起到作用的。 有關子宮的疾患也與膀胱經有關 (詳見董氏奇穴治療學第一章附論 ) ,從此而論重子、重仙能治子宮肌瘤,也可以說是透過臟腑別通的肺與膀胱通起到作用的。婦科穴在大指肺經上,而能治婦科病,尤其是子宮疾患,也係此一臟腑別通理論的發揮。婦科穴在大指肺經上,而能治婦科病,尤其是子宮疾患,也系此一臟腑別通理論的發揮。董氏奇穴在面部的一些穴位如馬金水、馬快水、六快、七快等面部穴位,雖不在肺經,皆能治小便不利結石之症,即在於開上竅起下竅,提壺揭蓋。董氏奇穴在面部的一些穴位如馬金水、馬快水、六快、七快等面部穴位,雖不在肺經,皆能治小便不利結石之症,即在於開上竅起下竅,提壺揭蓋。( 二)脾與小腸通: 針灸治濕熱黃疸在古書中最常用腕骨穴〈見通穴指要賦、玉龍歌、玉龍賦〉,腕骨穴為小腸經原穴,能解脾濕。 (二)脾與小腸通: 針灸治濕熱黃疸在古書中最常用腕骨穴〈見通穴指要賦、玉龍歌、玉龍賦〉,腕骨穴為小腸經原穴,能解脾濕。減肥亦常針腕骨穴,即取其健脾去濕之作用。 減肥亦常針腕骨穴,即取其健脾去濕之作用。 董氏奇穴肝門穴也在小腸經上,能治療肝炎亦同此理。董氏奇穴肝門穴也在小腸經上,能治療肝炎亦同此理。 古今對肝炎的認識無不認為在於袪濕。 古今對肝炎的認識無不認為在於袪濕。急性肝炎之陽黃主在陽明,慢性肝炎之陰黃主在太陰,治療重點均在除濕,小腸為分水之官,能調整大小便,去濕作用極強。急性肝炎之陽黃主在陽明,慢性肝炎之陰黃主在太陰,治療重點均在除濕,小腸為分水之官,能調整大小便,去濕作用極強。此外,以脾經之陰陵泉治療五十肩有效,其下寸半之腎關治療五十肩更是療效顯著。此外,以脾經之陰陵泉治療五十肩有效,其下寸半之腎關治療五十肩更是療效顯著。 腎關治療頸椎病手麻亦與小腸經有關,也都是脾與小腸通的用例。腎關治療頸椎病手麻亦與小腸經有關,也都是脾與小腸通的用例。 心門穴治療膝痛也是去濕及強心兩重作用。心門穴治療膝痛也是去濕及強心兩重作用。( 三)心與膽通: 針刺膽經之風市治失眠、心臟病及膽囊炎,效果甚好。 ( 三)心與膽通:針刺膽經之風市治失眠、心臟病及膽囊炎,效果甚好。針心經神門治膽虛心怯也很有效。 針心經神門治膽虛心怯也很有效。 奇穴眼黃穴在心經上而能治眼黃,這些都是心與膽通的治例。奇穴眼黃穴在心經上而能治眼黃,這些都是心與膽通的治例。心經之解穴(少府)祛風止癢特效,雖說諸瘡痛癢皆屬於心,但心與膽通,膽經能祛風,也是有效之原因。心經之解穴(少府)祛風止癢特效,雖說諸瘡痛癢皆屬於心,但心與膽通,膽經能祛風,也是有效之原因。風市為治療各種疼痛之第一特效針,又何嘗不是透過心主神,膽與心通而發揮作用的呢?風市為治療各種疼痛之第一特效針,又何嘗不是透過心主神,膽與心通而發揮作用的呢?( 四)腎與三焦通: 董老師治腎炎常用中白、下白,治浮腫也用中白、下白。 ( 四)腎與三焦通:董老師治腎炎常用中白、下白,治浮腫也用中白、下白。此外,三焦經的中渚治腰痛很有效,治療環腰一圈痛也很有效,就是透過三焦與腎通而治腎病及腰痛。此外,三焦經的中渚治腰痛很有效,治療環腰一圈痛也很有效,就是透過三焦與腎通而治腎病及腰痛。指腎穴在無名指能治口乾腎虧,亦是透過三焦與腎通而發揮作用的。 指腎穴在無名指能治口乾腎虧,亦是透過三焦與腎通而發揮作用的。董老師之奇穴還巢治不孕,這個穴位在三焦經上,也是透過臟腑別通補腎而發揮作用的。董老師之奇穴還巢治不孕,這個穴位在三焦經上,也是透過臟腑別通補腎而發揮作用的。( 五)肝與大腸通: 針治大腸經之曲池穴能降血壓治肝陽上亢之證,及治療各類頭暈皆甚有效。 ( 五)肝與大腸通:針治大腸經之曲池穴能降血壓治肝陽上亢之證,及治療各類頭暈皆甚有效。 奇穴靈骨在大腸經上,治頭暈也很有效。奇穴靈骨在大腸經上,治頭暈也很有效。 大、小、外、浮間等穴皆在大腸經上,都能治疝痛。 大、小、外、浮間等穴皆在大腸經上,都能治疝痛。木穴在大腸經上,也能治肝經之疝痛,還能治療一些與風有關的病,這都是透過大腸與肝通的關係。木穴在大腸經上,也能治肝經之疝痛,還能治療一些與風有關的病,這都是透過大腸與肝通的關係。而針肝經之太衝穴能治腹中痛瀉,則是肝與大腸通的應用。而針肝經之太沖穴能治腹中痛瀉,則是肝與大腸通的應用。( 六)心包與胃通: 針刺心包經之內關穴治胃痛、各種胃病及膝痛甚效,可說是透過心包與胃通發揮作用。胃經之足三里穴治心臟病胸悶極效,董氏竒穴之通關、通山、通天等穴治療心臟病,這些穴的位置都在胃經上,這都是胃與包絡通的用例。胃經之足三里穴治心臟病胸悶極效,董氏竒穴之通關、通山、通天等穴治療心臟病,這些穴的位置都在胃經上,這都是胃與包絡通的用例。以上聊舉數例說明臟腑別通的基本運用,當然更重要的是互相配用,由於篇幅,這方面以後再談。以上聊舉數例說明臟腑別通的基本運用,當然更重要的是互相配用,由於篇幅,這方面以後再談。
推薦閱讀:

擇日的奧秘及原理
丹道實修:論修鍊的原理
氣功真相(一) 《黃帝內經》揭示氣功原理
家用中央空調的工作原理
揭秘太極拳「∞」運行方式的原理(下)

TAG: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