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青年醫生的幾句話(勵志 闢謠)

來源:鼎湖影像

作者:菩提

五四青年節」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是紀念「五四運動」,二是作為青年的節日。不知大家對青年的定義是否了解?

這裡需要澄清的是幾件事:

1、所謂「聯合國定義青年人為18-65歲;中年人為66歲到79歲」是一個不斷進化的謠言,完全不具備可信度。2、聯合國和世衛組織都沒有關於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明確劃分;國人對此糾結,很大程度是語言習慣造成的,其實沒有必要。

那如何定義青年?個人認為活到老學到老,只要心不老我們都是青年,年齡劃分青年一無依據,二不科學。

作為新時代青年

我們的青春在這個節日永遠澎湃

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看著自己奮鬥的樣子

才知道

原來奮鬥的青春是最美麗的

毛澤東語錄: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海南醫學院的陳志斌副校長:「醫學教育對我們醫學事業的發展非常重要,年輕醫生的培養是重中之重。醫學教育培養的人才是為全社會醫學臨床、科研服務的。我們的培養理念是:具有領導能力的醫學生同時具有個性地發展。需要培養醫學生具有創造性,要有好的技術,同時也要有為人民服務的好的思想。年輕醫生的培養是社會大家共同的事業,需要全社會的支持。」

劉倫旭教授:我覺得臨床醫生不需要做科研這是一個謬論。做科研是臨床醫生職責的一部分,只有通過科研,才能解決臨床上的很多問題,學科才會有更好的進步,而不是只是重複以前的工作。科研並不是說一定要到實驗室去做細胞,研究分子,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複雜。只要根據自己所在學科領域的臨床特點,用科研的思維和研究的思維來解決臨床中的問題,就會變的很容易。

放射學專家榮獨山教授:(1)人生沒有回頭路,人生是單行道,只有把自己的體會,自己的經驗傳遞給後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2)放射學不是一個拍照片或是一個技術,它是一門學科所以他認為放射科醫生的培養要跟臨床、內科、外科一樣是要從醫學院校正規學校嚴格培訓才能去做放射科醫生。(3)科研要搞,要寫論文,科研搞不好,論文寫不好,畢不了業,但是論文寫得再好,臨床水平達不要求,不能做一個好醫生。(4)診斷需要觀察力和分析力,一個報告怎麼能寫好幾種可能性?甚至再來個不能除外,一個病人看到報告該如何處理?如果這個報告是你的親人,你會這樣寫報告嗎?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中心羅世琪教授:總的來講,是一看、二做、三提高,一看是多看,多看別人的長處,二作就是多實踐,多操作,不怕苦和累,才能有所得,最後達到提高,這三步是神經外科醫生成功的必經之路。希望青年醫生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加快趕上醫學發展的需要,一定會超過我們老的一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希望青年醫生為國家的醫學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於潤江教授:精於醫術,誠於醫德。終身的臨床實踐使我體會到「悠悠萬事, 生命為重」,醫生是以人的生命為工作對象, 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與懈怠。無論從事醫療、教學、科研都要目標明確、堅定執著,勤於學習、善於總結, 敢於攀登高峰、敢於創新;廣見聞、勤實踐、多閱讀, 以全心全意治病救人為宗旨, 以提高我國醫學科技水平, 造福人類的健康事業為目標。

青年是祖國的希望, 青年醫學工作者是我國屹立於世界醫學之林的中流砥柱。我相信, 在世界醫學的百花園中,我國青年醫學工作者一定能夠茁壯成長, 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使我國醫學走向世界的最前列。

顧復生教授:學習。現在有很多心血管病,有很多共識治療可以學習,最終還是需要自己的個體化治療,自己的深入實踐,對每一個病人做全面的分析,才是年輕醫生學習知識的途徑,不能只看書,只聽報告,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實踐——實踐出真知。特別是醫學,是給人治病的。「病人」,不只是「病」,還有「人」,不能光治病,還要知道「人」,人就複雜了,很多人可能得了同一種病,但每個人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所以才叫「病人」,不能光治病。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推薦閱讀:

青年醫生手記 走近德國醫生

TAG:闢謠 | 醫生 | 勵志 | 青年 | 青年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