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恩典的管道 The Means of Grace
07-13
第九章 恩典的管道 The Means of Grace 問:基督是藉什麼外在和常用的管道(outward and ordinary means),將救贖的好處賜給我們呢? 答:基督藉以將救贖的好處賜給我們的外在和常用的管道,就是祂所設立的禮儀(ordinances),特別是聖道、聖禮和禱告,祂使這一切在選民身上生效,使他們得救。(威敏思特小要理問答,問答88) 在稍早我們曾討論到崇拜中對話原則的垂直層面。如同我們所指出的,崇拜是為了上帝,而不是為了我們。上帝是我們崇拜的聽眾,而不是不屬於任何教會的慕道友或甚至是團契的信徒。如此,崇拜的主要目的就不是為了傳福音;它也不是一場音樂會,一場演講,或輔導的時段。所有的這些活動對基督徒來說都是合理的,也是有真實價值的。但是它們都不是構成公眾崇拜的元素。 我們的焦點如今要轉向教會在崇拜要做什麼,以及它如何透過恩典的管道餵養信徒,造就信徒。在我們開始之前,需要問的問題是:當我們思考崇拜能為基督徒作什麼時,我們是否落在矛盾之中。如果公眾崇拜唯一的標準是上帝是否喜悅,而我們問我們在崇拜中是否、以及如何受到祝福,這是不是不敬虔呢,或至少是前後不一致的?這裡並無矛盾之處,因為聖經很清楚地說,在崇拜中,的確有一些事情發生在參與崇拜者的身上。當我們讚美榮耀神的時候,我們就受到祝福。而上帝賜福給祂的子民,使基督徒在恩典中成長的方法,主要是透過能討祂喜悅,並榮耀祂的崇拜。 詩篇第一篇可以找到這個原則的表達。我們讀到,「喜愛耶和華的律法……這人便為有福」(詩1:1-2)當信徒遵守上帝的律法,他就會在恩典中經歷成長: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 按時候結果子, 葉子也不枯乾。 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1:3) 聖經總是把恩典中的成長和討神喜悅聯繫在一起。如此,崇拜的垂直層面,就包含了對我們的祝福。我們不需要在崇拜中,為我們的好處的緣故,增添任何平行的元素。威敏思特小要理詳細說明了這點,確認上帝讓講道、聖禮和禱告作為有效的拯救祂子民的管道。換句話說,上帝應許要透過恩典的管道賜福給祂的百姓。 小要理問答也稱這些崇拜的元素是「外在和常用的」。它們緩慢而安靜地工作,使我們的心能轉向,面向天國。這是上帝為祂子民的靈魂所設計的。但這些禮儀不會立即見效,它們也未必一定會製造出屬靈的高潮。經常發生的,是當我們追求屬靈上即時的滿足時,信徒就無法領會公眾崇拜對活出基督徒生活,是多麼有用的——他們所尋找的是一些看似更有內容,對他們生活帶來更大衝擊的屬靈事物。但是錯失上帝所設立的禮儀中的福分,就是忘記上帝比我們更有智慧,也最知道我們所需要的是什麼。祂所開立的飲食,也許不能滿足我們屬靈的味蕾——這些味蕾已經習於其他形式的崇拜奉獻。但是神在崇拜中為信徒設立的飲食,給我們保證,它們會濡養信徒,因為上帝自己應許要賜福,並使祂的亮光照在那些透過講道、聖禮和禱告的管道,來敬拜祂的人。 例如,考慮早期教會在五旬節的經驗。有三千人回應彼得的講道,歸信基督。接著,在這些新信徒身上發生什麼事了呢?他們被聖靈充滿,但他們是否有去追求超常的屬靈興奮的經驗呢?不。相反地,他們忠心地參加外在和平常的恩典的管道:「他們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相通,擘餅和祈禱」(徒2:42;新譯本)如果在救贖歷史的展開中,這個突出事件對早期的教會來說是如此地真實,那麼,教會在她目前的朝聖之旅,等候她的主再來時,如何會有所不同呢? 管道和次因 對長老會和改革宗教會的會友來說,應該不會不熟悉「恩典的管道」這個語言。說到「管道」(means),意思就是指上帝的眷護(providence)。根據威敏思特小要理問答,上帝的眷護乃是祂「保守,並統管祂所創造的萬有及其一切行動」的方法。上帝不是只藉著神跡或重生人的靈魂,在歷史中實現祂的計劃。反而,祂是透過次因(secondary cause)的使用,來控制所有的歷史。上帝的眷護也延伸到祂子民的救恩上。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上帝會介入人類的歷史,並直接在人類歷史中行動,最顯著的乃是透過祂的獨生子的一生和傳道事工,以成就其大能的作為,拯救祂的百姓。但是上帝救贖的愛不只有在超常的神跡中展現祂拯救的大能,祂的大能也同時延伸到祂為祂兒女的好處,所定旨的常用管道中。 長老會和改革宗教會的保守人士對使用恩典的管道這個語言一向都感到十分猜疑,這大部分都要歸功於他們與自由派基督徒的爭戰。因為自由派神學傾向於把所有的歷史貶低為經驗可以證實的起因,它通常否認神跡的真實性,並把上帝的能力與同在,限制在祂創造世界之時(譯按:就是上帝創造世界後,就按照自然定律行事,不再違反自然定律——行神跡)。保守人士非常努力地打這場仗,為上帝的超越性與神跡的真理辯護,以至於他們有時會忽略上帝在次因上眷護工作的事實。但是與小要理問答站在一個立場,肯定恩典管道的合法性,並不是要否認超自然主義。它只是承認上帝使用創造的各種層面來執行祂的命令。上帝在祂的聖徒的生命中,透過祂所預旨的環境,主權地工作。 如此,神跡的教義,不應該讓我們避免承認一般眷護的教義。我們不應該害怕談論恩典的管道。威敏思特信仰告白在它關於眷護的篇章中提到了方法。「上帝在祂普通的眷護中雖使用手段(方法),但祂也隨己意,不用手段,超乎手段,並反乎手段,自由行事。」(5.3)眷護是神完成祂計劃的方式之一。這不是說上帝只透過次因工作(這是自由派基督徒的錯誤)。我們不需要被逼在眷護和神跡之間作選擇。上帝透過二者工作。但是有時候廿世紀的基督教會,已經忘記上帝使用萬事來完成祂拯救的計劃。當我們考慮到崇拜時,這點尤為重要,需要牢記在心,因為在這裡,上帝預旨了一些拯救祂子民的方法。 曠野中的嗎哪 崇拜是我們的工作。但更重要的是,這是上帝的工作。在崇拜的元素中,上帝正在工作,拯救祂的百姓。有些人會反對說信徒已經是上帝拯救恩典的領受者,好像祂救贖的努力在歸信和因信稱義的時候就停止了。事實上,聖經教導上帝的子民是已經得救了,他們正在得救,最後也會得救。然而,恩典的管道,加強了這樣的觀念,就是歸信了,正向朝錫安邁進的基督徒,也是軟弱,虛弱,有罪,容易迷失的。因此我們經常需要上帝的恩典。而這就是我們特別在崇拜中領受的。 聖經對基督徒生活的描述中,也許再沒有其他的象徵像天路歷程的觀念一樣是那麼重要的了。教會像以色列一樣,也是在曠野中(來3-4章)。在這目前的生命中,她是個客旅,是寄居的(彼前2:11),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來11:16),因為這個世界並不是她的家鄉。當她在兩個身份——她的新身份,也就是與基督一起藏在神裡面的身份(西3:3),以及她當前在地上或周遭暫時的身份——掙扎的時候,她就在受苦。她還沒有到達她的安息之地,因為教會還在與繼續煩擾她的罪爭戰,也在與這個世代執政的、掌權的爭戰(弗6:12)。作為寄居的百姓,教會需要來自上帝指定的管道(方式)的恩典,也就是上帝為公眾崇拜所定旨的。 上帝在崇拜中所提供的恩典的管道是信徒的食物。它們會讓我們走過我們的天路歷程與爭戰的曠野。如果我們避開它們,或把他們視為理所當然,我們就是愚蠢地忽視上帝恩典和智慧的供應。此外,如果我們以自己發明的偏好方法,讓他們顯得不重要,那麼,有可能我們就不明白基督徒生活的天路之旅是多麼地艱難,以及上帝的供應是多麼的慷慨。 看低崇拜以及在其中發生的事,不只是對我們的造物主和救贖主——祂喜悅來自祂子民的讚美——的羞辱。它也是嚴重誤解了我們靈魂的狀態。當詩人從崇拜缺席時,他感到絕望。「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詩42:1-2)這些話在現代的讚美合唱中經常流於感傷化。但是詩人實際上是感到恐慌,而且他的話都帶著絕望,特別是他把他的處境和他過去崇拜的特權加以對比時:「從前與眾人同往,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神的殿里,大家守節。我追想這些事,我的心極其悲傷。」(詩42:4)至終,詩人在這個信念中找到確據,就是他會回去敬拜。「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詩42:5;參照42:11)同樣,希伯來書把天路歷程的象徵和崇拜的重要性聯繫在一起:「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來10:23-25) 如同小要理問答提到的,恩典的管道是常用的,而很常見的是崇拜者把平凡當成無聊。這不該讓我們感到驚奇。上帝的子民素來有在曠野抱怨祂所提供的嗎哪的記錄。很確定的是,上帝可以超自然地工作,如同我們在前一章所指出的。威敏思特信仰告白確認這點,當它說到上帝使用這些管道(方法)時,說「祂也隨己意,不用手段,超乎手段,並反乎手段,自由行事。」(5.3)。上帝的方法不受一些機械方式所捆綁。但承認上帝超常的工作,不是要擴大我們的選項,因此容許我們去找一些自己發明的恩典的方法。要假設自己有這種權利,就是忽略了祂應許要給我們的恩典的方法,也使我們能在恩典中成長。 群體的恩典(Corporate Grace) 在他最近的一本書,《教會》(The Church)中,克羅尼(Edmund P. Clowney)提到,恩典的管道這個教義,讓我們看到一個真理,就是基督徒的天路歷程是一個團體的旅程(corporate journey)。克羅尼寫到,「在真正的聖潔中成長,總是在一起的成長。它乃是透過濡養,透過教會的工作與崇拜而產生的。」(注1)曠野的經歷是一個群體朝嚮應許之地的行進。基於這個理由,外在和常用的恩典的管道就是教會的禮儀(ecclesiastical ordinances)。它們屬於教會,唯獨教會擁有天國的鑰匙。這些教會的禮儀對救恩是至關緊要的。在這個基礎上,改教家正確地堅持在有形教會之外,「沒有救恩的一般可能性」(no ordinary possibility of salvation)(WCF 25.2)。公眾崇拜不是一個信徒的選項,因為這是教會執行她的牧職和工作的主要時刻。 為了強調教會對基督徒生活有多麼重要,加爾文使用了母親身份的隱喻。「讓我們即使從這個簡單的稱呼『母親』也學習到,教會有多麼有用,實際上是多麼有必要,這是我們應該知道的。因為除非這位母親在她的子宮內懷養我們,把我們生出來,用她的乳汁濡養我們,最後,除非在她的照護和引導下,直到我們脫去會死的身體,變成有如天使,我們無法得到生命。我們的軟弱並不會讓我們從她的學校中被趕出來,我們終身都會是這個學校的學生。此外,離了她的懷抱,我們就失去赦罪或任何救恩的盼望。」對加爾文來說,教會和教會提供的恩典管道是何等的重要,以至於他願意下結論說,「拒絕成為教會之子的人,卻想要神當他的父親,就是在緣木求魚。」(注2) 北美的新教徒一般都忽略了他們信仰的公共性特徵,也就是教會性特徵。他們通常的實踐是一種人稱為「沒有教會的基督教」(churchless Christianity),對他們來說,教會的會員制度和出席崇拜對他們的基督徒生活只是附帶的。宗教的調查資料顯示,有很大一部分的北美基督徒相信,他們應該要在任何的教會之外,獨立地取得他們的宗教認信。但正如加爾文和威敏思特信仰告白所教導的,改革宗傳統拒絕當代北美的屬靈個人主義,或任何人為設計的靈性經驗,邀請信徒挑選和選擇什麼對他們是最有效的。我們不應該以消費者的心態來到教會,想要找有最佳設備的育兒園,或最有活力的青少年節目。反而,我們到教會是受教會牧職的管教,這是基督在大使命中賜給祂的教會的(亦即,聖道與聖禮)。 此外,恩典的管道,其特徵基本上是群體性的。當我們到教會敬拜時,我們不是在追求個人的經歷。公眾崇拜總是有其他聖徒的陪伴,它的各種活動也主要是為整個會眾的參與而準備的。基於這個理由,唱詩,祝禱,或堅持崇拜的任何部分要投合個別信徒的興趣,都是不恰當的。例如,如果我們在一群會眾中閉起眼睛,舉起雙手,而這群會眾沒有人這樣作,我們就是為了追求個人與私下的與神同在的經歷,而被排除在其他的崇拜者之外。這是為什麼威敏思特的聖徒將公眾崇拜(屬於會眾)和私下的敬拜(屬於家庭或個人)分別開來的原因之一。 最後,對恩典的管道給予足夠的注意,應該會讓我們更不願意放棄晚間敬拜的習慣。雖然聖經沒有具體的吩咐,教會在主日當天,應該在何時,多頻繁地聚集在一起敬拜,崇拜作為恩典的管道這個觀念,應該挑戰當前流行的觀念,認為只參與早上的敬拜就已經足夠。當我們在教會長老所呼召的敬拜中缺席時,難道我們不是在忽略上帝所提供的最完整的祝福嗎?難道這不是暗示一個信息,認為我們不需要教會提供的牧養事工,即教會聚集在一起,公開宣講神的話,在禱告中獻上我們的心,並在詩歌中獻上我們對神的讚美與感謝嗎?而當我們的教會在主日晚上是黑暗而空蕩的,教會的長老難道不是沒有按照上帝要他們作的,充分地濡養他們的羊群嗎? 救贖的好處 恩典的管道究竟完成了什麼呢?它們如何把恩典傳遞給我們呢?例如,小要理問答說,閱讀、聽講聖經,聖禮和禱告是「基督把救贖的好處傳遞給我們的管道」(問答88)。這些好處是什麼呢?在小要理問答稍早的部分,威敏思特聖徒指出,這些好處是「稱義,得兒子的名分,和成聖」(問答32)。這聽起來也許很奇怪: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可以說,我們乃是透過崇拜(through worship)被稱義,得兒子的名分,和成聖的。還有額外的好處是「伴隨著,或從稱義,得兒子的名分,和成聖所流瀉出來的。」這些是「確知神的慈愛,得良心的平安,在聖靈中的喜樂,在恩典上長進,並持守在恩典中」(問答36)。 我們在天路歷程和基督徒生活的困境中,還需要更多嗎?當我們在一周當中歷經困苦與逼迫,與殘餘的罪和肉體的誘惑爭戰時,還有什麼比在主日能領受這些好處更為有福呢?還有什麼比領受上帝的祝福更能安慰人呢?除了殷勤地使用恩典的管道之外,我們如何能獲得祂的憐憫和保證呢? 小要理問答解釋了崇拜為什麼能作為工具,以傳遞這些好處。因為這是「神的靈」使人「藉著閱讀、聽講聖經而使罪人醒悟,因而知罪、迴轉歸正,並藉著信心在聖潔與安慰上建造他們,以致得救」(問答89)。這是一個大膽的宣稱。但這確實是當保羅所寫,信心來自人聽到神的話被傳揚(羅10:13-15)時所教導的(譯按:這段經文是說,人必須聽見基督[的呼召],才能信祂;而如果沒有傳道[講道]的,人怎能聽見基督呢。所以,是強調講道的重要性)。這也似乎像是個古老的宣稱。在一個媒體充斥,越來越以視覺挂帥的文化中,通訊專家在告訴教會領袖,講道是一個無效和過時的溝通管道。畢竟,人們無法持續專註在任何事情上,超過5到10分鐘,更不用說單單只是個「傳聲筒」(a 『talking head』)。然而,在這裡,教會必須反抗文化,並信靠上帝的應許,即便根據我們這個時代的智慧,它看似是非常愚蠢的。正如保羅也寫到的,「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林前1:21)。終極而言,救恩的工作屬於聖靈這個代理人,祂會施行基督的救贖工作。因此,講道是否有效不是倚靠牧師,而是倚靠上帝。仰賴「愚拙」的方法,不過是信靠上帝的能力而已。 這裡所說關於講道的事,也適用在其他的恩典管道上。它們也使我們扎心,使我們歸正,並維持我們的信心。小要理問答說,洗禮是「承受恩典之約的益處」(問答94)。此外,在主的聖餐當中,信徒「領用主的身體和血,並祂一切的益處,以致靈性得著餵養,並在恩典上有所長進」(問答96)。再次留意到好處的這個語言。信徒乃是透過上帝所指定的這些管道,領受這些好處。 在這點上,威敏思特聖徒的教導只是單純地跟隨加爾文。加爾文寫到,「聖禮帶來最清楚的應許;而……它們把[聖道],當作生活中的一幅圖畫,呈現給我們。」(注3)加爾文論證到,聖禮是神所賜的講道圖解(sermon illustrations)。它們是神給我們的一些圖畫,用來向我們顯明福音。更重要的是它們在這個好消息中,向我們證實神拯救的應許。根據加爾文,洗禮和主的聖餐,以及閱讀、聽講聖經,「是由主所設立的,目的是讓它們建立並增進信心」(注4)。 最後,禱告作為恩典的管道之一,也帶來上帝祝福的應許。當我們向上帝祈求符合祂旨意的事物時,我們的禱告就會成為我們的祝福,並使我們在恩典中成長。當然,這也會在私下的禱告中成就。但群體的禱告更是把教會會員的心結合在一起。主的禱告是個「我們」的禱告,是作為群體禱告的模範,是與他人一起禱告,也是為他人的禱告。 但是聖道,聖靈和禱告就其本身來說,並不會成為恩典的管道。我們不是在提倡羅馬天主教的觀念,也就是祭司制度(sacerdotalism),認為當一個受過正當按立的人,執行這些聖禮,這些聖禮或其他禮儀就會自動賜予恩典。相對的,我們所談論的是透過這些方法來傳遞恩典,這個傳遞的過程是否有效,最終要倚靠聖禮的職事。聖靈伴隨聖道的傳講。聖靈也與我們一同禱告,把我們說不出的嘆息轉換成神喜悅的話語,訓誨我們。改教家強調聖靈的工作以避免羅馬的錯誤。恩典不是靠恩典管道的本身或靠施行的人來加以分發的,有如是某種自動或魔術的方式。反而,恩典只能靠上帝透過這些管道臨到我們。這令我們感到安慰的教導是,我們慈愛與憐憫的上帝,已經為祂恩典揀選的人的好處,預定了這些管道。至終,恩典的管道要成為有效,只能藉著「基督所賜的恩典,和聖靈在那以信心領受的人心中所作的工作。」(小要理問答,問答91) 得救的有效工具 在這裡,我們不是說上帝不會給我們確據,說明祂對我們的愛,或透過其他方式添加恩典。基督徒可以透過收聽基督徒電台或參加聖經研讀小組,獲得安慰和幫助。上帝總是按祂所喜悅的,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工作。但是聖經的確教導,上帝已經應許,賜福給祂在崇拜中所提供的恩典的管道,祂在其他方式上,沒有像在聖禮中一樣,提供這樣的應許。如果我們殷勤地出席祂所應許要賜福給我們的管道,我們就沒有必要期待上帝要透過任何其他的方法作工。如果我們要上帝的祝福,如果我們要在我們艱苦的天路歷程中找到真實的安慰,那麼,我們不需要在外表和尋常的管道之外去尋找。上帝已經透過教會所傳遞的管道,使它們成為救恩有效的工具。把聖道,聖禮和禱告視為理所當然——換句話說,把崇拜貶低為只是個人靈修或小組團契之外的添加——是輕看了崇拜,也會讓我們置身於危險當中。 節食的人知道許多大量廣告的減重節目所作的應許是多麼地可疑。上帝指定的飲食卻是確定的。聖靈應許要讓這些外在的管道成為我們救恩有效的工具。上帝尊榮祂自己的應許,並使用聖道,聖禮和禱告來拯救。上帝並沒有把福分應許給佩戴「耶穌會怎麼做」(what would Jesus do)項鏈的人,或聆聽美國聖詩歌手Amy Grant所唱的「父親的眼睛」(Father』Eyes)的人。所以,我們的選擇只有兩種:吃上帝恩典供應的嗎哪,或啜飲我們自己創造的食物。要做出這個選擇,我們需要明白上帝在崇拜為我們提供的有多麼偉大,對我們的屬靈健康和福祉有多重要。我們敬拜,是為了讚美神,把祂所配得的榮耀唯獨歸給祂。而在崇拜中,透過恩典的管道,上帝也在工作,把祂的祝福賜給祂的子民,把我們轉變成祂的形象。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人無「管道」不富
※五臟六腑——人體的蓄水池和輸送管道 文 / 蕭言生
※技術|圖文講解管道支承件
※為什麼可以通過管道送暖氣而不能通過管道送冷氣?
TAG: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