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有多能打系列4:傳統套路能增加實戰速度嗎?
傳統套路能增加實戰速度嗎?(圖片來源於網路)速度球訓練在掌握好單一動作的要領、能夠達到一定速度後,格鬥教練會將不同的動作根據實戰經驗組合疊加,讓運動員訓練,從而達到在實戰中能夠連續攻擊的效果。有很多格鬥運動員都能夠非常嫻熟地使用各類組合動作,令對手防不勝防。回到傳統武術,我們會驚奇的發現,傳統武術不僅有這種訓練,還「更進了一步」。絕大多數傳統武術會將動作招式按照一定順序連接起來,成為武術套路,進一步提高訓練者對招式的熟練程度。訓練者通過練習套路,不僅能更加熟練地掌握單個招式、招式間的銜接,而且還能在一套或幾套拳法里練習到這個門派幾乎所有的動作,也方便了記憶。我們在武術比賽中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傳統拳法練習者確實通過反覆訓練提高了動作的速度。他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打完一套包含了幾十個招式、身法甚至騰空動作的高難度拳法,並且姿態標準、招招凌厲。這種套路練習和比賽不可謂難度不大,然而這樣的動作如果用以實戰,別說專業運動員,就算是一個身體矯健點的普通人也能輕鬆躲過所有的攻擊。我們在實戰中見不到哪個格鬥運動員能夠順利地一連用幾十招攻擊敵人,普通的組合攻擊中也很少見到套路中那種高難度的動作。總的來說,傳統套路的作用恐怕更多還在於表演。為什麼高難度、美觀、誇張的招式反而不能用於實戰呢?還是因為速度。影響到實戰速度的因素不僅僅是練習者的動作和熟練程度,更重要的是招式本身。適合於實戰的動作應該努力做到兩點:儘可能縮短攻擊線路、儘可能減少多餘動作。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所以現代搏擊的動作大都採取直線攻擊。教練會反覆要求運動員在練習直拳、蹬踢等動作時肢體運動軌跡儘可能成為一條直線。當然,直線攻擊的目標是正面,範圍較小,而且易於防守或破解。所以擺拳、勾拳、掃踢等動作更改了攻擊部位,繞過了對手的防守區域,攻擊軌跡就有了變化。儘管如此,在訓練這些動作時,教練也會幫助運動員找到攻擊路線中的最短路線。比如拳擊運動員的擺拳,會讓身體略朝攻擊拳的另一側傾斜,使拳頭從發力到打擊劃一條接近直線的弧,而不是像街頭流氓的「王八拳」一樣掄開膀子劃個大大的半圓,這樣就縮短了攻擊距離。這種傾斜身體的做法還能夠利用腰、背、腿的力量,進一步提高擺拳的打擊力度。這是現代搏擊在研究了人體力學,並結合大量運動員的經驗後找出的最佳路徑。
擺拳(圖片來源網路)運動員打擺拳時,通過傾斜身體縮短打擊距離相比之下,傳統武術當中則會有不少掄膀子的動作,有時還會連續掄開兩條胳膊來加強氣勢。沒有經過訓練的人,會覺得掄起膀子更有力量。但是增加了攻擊距離,就犧牲了速度,給對方留下躲避或防守反擊的時間,力氣再大打不上人也是白搭。更糟的是,這種掄膀子的動作還會在你攻擊敵人前暴露你的攻擊動機。實戰中的動作、想法都要避免被敵人察覺出,攻擊前更不能給對方任何預警。如果你在一個人面前掄開大膀子,傻子也會知道你要揍他,當然會脫開你的拳頭。如果對方還是個訓練有素的拳手,你的膀子剛掄起來,臉上可能已經挨了三四拳。也有些傳統門派意識到了直線攻擊的重要性,並且儘可能將攻擊距離縮短。例如,詠春拳的日字沖拳為了縮短攻擊距離,拳師會強調弟子從身體的中路出拳。這比起掄膀子來說當然是可貴的進步,但是這種出拳的姿勢並不符合人體力學原理,打起來非常彆扭,力量也不足。因而詠春拳只好通過連續日字沖拳,以次數彌補力量。李小龍在創立截拳道的時候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而借鑒了拳擊的攻擊方法加以改進。李小龍這種類似的改革有很多,今天反倒有一些詠春拳師聲稱李小龍厲害是因為有詠春拳作為基礎,勸截拳道愛好者先練傳統詠春拳。如果李小龍如果還活著,聽到這種說法也會一頭栽倒。
中日字沖拳(圖片來源於網路)詠春拳的小念頭套路中日字沖拳強調從中路出拳,以縮短攻擊距離在多餘動作方面,傳統武術門派就更叫人吐血了。由於傳統武術套路兼有表演功能,裡面類似亮相、手勢等稀奇古怪的動作數不勝數。我從小就弄不明白,為什麼上步飛踢的時候兩條大腿要盡量併攏,用手去拍攻擊腿,結束的時候還要勾手亮掌擺個POSE。這些動作當然增加了練習的難度,適合鍛煉身體,但是在實戰中沒有絲毫用處。其「道理」僅僅在於,拍腿的響聲、亮掌的姿勢都能顯得表演者更「帥」,更「瀟洒」。
沒有實戰作用的「帥姿勢」(圖片來源於網路)長拳套路中的上步飛踢可見,傳統武術套路既是一種傳統體育鍛煉項目,又是一種傳統文化表演項目。傳統套路的練習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讓你在文藝舞台上展現才藝;但是遇到需要實戰的場合,勾手亮掌是不會有什麼幫助的。(來源:科學公園 作者:陳博)
推薦閱讀:
※少林絕學 少林三十六手,徒手搏擊術實戰最強的傳統武術!
※武林中名聲不顯的老武術家——黃恕民
※傳統武術實用擺肘技法
※武聖孫祿堂不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筋骨訓練就是不傳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