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員的職業規劃
07-13
昨天,邀請了一位專業人士來公司給大家作了一個職業規劃的分享,效果非常好。一方面,系統的梳理了一下職業規劃的方式方法,另外一方面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交流機會,讓大家把平時憋在肚子里話講出來。 就現場的一些感受,談談自己的想法。大家的困惑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1、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向2、如何「立足於現狀」達到目標職位的「實際要求」我們分別展開。一、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向 首先,對於技術人員來說,典型的發展方向就兩個:技術路線和管理路線。 技術路線:工程師-架構師…科學家 管理路線:工程師-項目經理-部門經理…首席技術官 各個企業可能因為自己的業務特點,進行大同小異的調整,比如我們公司是這樣的: 技術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架構師-高級架構師-資深架構師… 管理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項目主管-項目經理-部門經理… 因為我們是技術類的工種,不管是技術線還是管理線,共同的要求是起碼是一位優秀的工程師,然後才去考慮發展路線的問題。為什麼呢?因為考慮的太早,跟沒考慮一樣。讓一位初入職場的人來做職業規劃,基本上還是處於理論上的假想而已,很難落地的,因為那時你還不曾感知這個社會中看不到的卻存在的種種限制,更重要的是你根本不了解作為一位職業人的自己。所以,我們至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去親自感受一下職場,感受一下職場中的自己。最終慢慢體會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也知道了喜歡的和不喜歡的東西,然後再去做規劃就比較言之有物。當然,理論上,作為一名畢業生,可以先根據興趣選擇行業或崗位性質,不過,我想保守估計,至少有一半的就業的人都是被選擇的,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今社會,大學畢業生早就是弱勢群體了。所以後來有一個理念被大學就業辦廣泛宣傳:先就業,後擇業。其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先就業就是先能夠養家糊口的同時,體會職場,後擇業就是職業規划了嘛。 有了職業路線,職業發展已經是個選擇題了,即技術線和管理線的選擇了,什麼?你要拋硬幣?那祝你好運,其他人跟我來。其實,問題還可以簡化化成「我是不是應該選擇管理線」,最直接的建議是,感覺自己喜歡與人打交道的可以選擇管理線,看代碼容易吐的也可以選擇管理線,覺得30歲之後寫不動代碼的也可以選擇管理線。不了解自己的,可以原地立定。什麼都不願意乾的,可以去當小三。 那怎麼樣才算喜歡與人打交道呢?這個,自己應該很清楚的吧,當然也可以問問那些和你不是十分熟悉的人對你的判斷,親朋好友問不問沒關係,因為管理線往往是和那些「不熟悉」的人打交道居多。當然,內心很「時尚」,外表很「保守」,也是可以培養的。 注意,不管是什麼崗位,都沒有辦法避免和人打交道,從這個意義上講,不管喜歡不喜歡,都應該積極的去拓展自己的人際能力。一個好的架構師,往往也是非常擅長溝通的,只是他更喜歡技術一點。這就跟一個好的技術管理者,一定要有一定的技術基礎是一樣的,否則就會造成外行領導內行的局面。 有很大一部分傾向於走技術線的工程師,非常擔憂自己三十歲之後,會失去競爭力。我覺得,這實在與年齡沒有關係,我認識很多三十多歲,技術線走得很好的人。關鍵在於,如果你十年如一日的,始終在寫同樣的代碼,義無反顧的做一名Coder,那不淘汰你,淘汰誰呢?我想像中的優秀的架構師,類似於隨軍參謀,當好一個參謀,可不是會打槍就可以的。二、如何「立足於現狀」達到目標職位的「實際要求」 首先,我們看到很多職位,都會有一個「高級」的帽子,那什麼是高級呢?簡而言之,就是把這個職位上的人按照貢獻度和能力水平排排隊,在前面的那些,都可以冠以「高級」之稱(注意,「貢獻度」的比重很高的,你再牛13,沒有貢獻,通常也靠邊站)。 「高級」在於別人可能比你多走半步。比如,有的工程師做完項目去看網頁聊QQ,別人卻已經悄悄的研究著一套開源框架;當你尋思著,要不要研究一套框架的時候,人家已經在寫下次講座的PPT了。 所以,要了解目標職位的素質要求,看看身邊就好了。每一個目標崗位上都有活生生的人,看看他們是怎麼工作的,怎麼做事情的。甚至,還可以主動的去和目標職位上的人建立溝通關係,去求經學藝。何況這個人即使不是自己的直接上司,也會是比你混得好一點的同事。 我們也可以假想一下,如果馬上讓你做那個職位,你最擔心的是什麼,那就是你需要關注的東西。比如,可能馬上就有人不服氣,因為他們覺得你和他們沒什麼區別。反之,在你的職位還是工程師的時候,你已經慢慢學會了獨立控制項目,而且能夠協調好項目中的人,在技術上,也往往能夠給別人指導,那將會是另外一個情形。 那如何下手呢?我們很多同志,現場聽起來激動,晚上睡覺想起來感動,早上起床後一動不動,該咋樣還咋樣。不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如何下手。我覺得,首先,必須能夠接受別人比自己優秀的現實。很典型的一個論調就是,你看那個人,脾氣那麼差,一定是睬著狗屎上去的,我才不要學他呢,說不定你說的就是喬布斯大叔。一個人如果沒有辦法接受別人比自己優秀的現實,他就永遠沒有辦法進步的。倘若接受了,你就很容易在同事當中找到一個標杆,然後拿出你十二分的誠意來,和標杆作朋友。當標杆成了你的朋友,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了。====================樸素的分割線======================一些回應:1、直接上司有實權嗎? 有一個很好的問題,來自一位很優秀的工程師,大意是「在我們公司,項目經理是沒有實權的,所以我們的職業發展指望不上他們」,我很詫異。因為所有的績效信息都是項目經理提供的,加薪或晉陞的提案都是項目經理髮起和確認的。我只是在驗證提案的依據而已,然後去爭取資源。2、有工程師問,從技術到管理到底有哪些不同? 我最大的體會是從一個個體貢獻者,變成了團隊的領導者。一個優秀的領導者的主要工作是打造一個高績效的團隊,其成功取決於有多少團隊成員是成功的。比較糟糕的情況是:我們失去了一個優秀的個體貢獻者,又產生了一個差勁的管理者。所以,轉型確實是個挑戰。3、有工程師說,我碰到天花板了,是不是該跳槽了? 通常這表示我們遇到瓶頸了。那麼要問三個問題,1是否公司遇到瓶頸,比如馬上要倒閉了,2是否瓶頸在於自己的糟糕上司,3瓶頸是否在自己身上。1直接跳槽。2先爭取輪崗機會(輪崗也是要表現的)3跳槽不解決問題,依賴現有平台尋求個人突破更經濟。4、許可悖論:員工:你不給我機會,我怎麼能夠表現出我的能力呢?領導:你沒有表現出勝任能力,我怎麼敢給你機會呢?如何打破悖論呢? 我的體會是,我們一定要把基本的事情做到與眾不同,最低要求是比你的對手多走半步,除非領導是瞎子,否則一旦有機會就是你拿到。5、那對於非管理層員工,比如程序員、設計師,如何能激勵或是幫助他們"多走半步"呢?我以前一直認為"凡事都要靠自已",但感覺又不是特別對? 我覺得道理是相通的,程序員也是人,我們也都是從程序員做起的,他們現在需要的就是我們當初所期望的。總結起來就是:不僅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要「已所欲,施於人」。那他要求加薪怎麼辦?那就要告訴他怎麼樣才能加薪。實際上,更多「人」需要的是最基本的東西:尊重和認同。6、這兩天一直在看你的blog,非常的實用,非常的有道理,不是紙上談兵那種! 在讀到團隊獎勵的時候有個疑問:項目有一個獎金額度,怎麼分配呢?能讓團隊成員都感到公平嗎? 項目獎金的分配是一個很好的話題。獎金是項目資源之一,我的做法是完全授權給項目經理。公平應該是一種策略,但不是目的,「獎金」是服務於項目績效的,所以重點是產生績效,根據這個思路去作傾向性分配也是允許的。況且,Team的績效決定了PM能拿多少,PM會承擔分配後果的。7、作為一名技術管理者,都有哪些要求? 這個問題是現場很多人關心的。我們的嘉賓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讓大家從自己的角度提出覺得管理者應該怎麼樣。結果現場很熱烈的提出了如下幾點: (1)情緒控制,不能夠隨便發脾氣、批評人 (2)要懂得把工作合理的分配給下面的人,而不是總是捏在自己手裡。 (3)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指導下屬,把工作要求講清楚 (4)保證公平 (5)技術牛,能夠指導下屬,服眾 (6)培訓下屬 (7)為下屬著想,不要讓工作影響到下屬的家庭生活,製造出家庭矛盾 (8)要當防火牆,隔離一些負面的噪音,讓大家專心工作。 (9)…… 實際上,這些呈列更多是作為一名下屬對上司的期望,而不是作為一名管理者的素養全貌。這只是一個維度上的需求。還有很多很多的內容需要修鍊。不過,顯然這些期望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即,如果我們想要下屬發揮出最大的效能,作管理工作的我們就要處理好他們的期望。所謂,「己所欲,施與人」。 當然必須要說的是,管理是科學,更是藝術,藝術範疇的事情,實在是需要慢慢體會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2018年了,蘇州那些10年前規劃的「新城」,如今成了嗎?
※活到老,賺到老!規劃你理財生涯的5個十年
※做了以下三件事,你和合理補償的緣分可能就盡了
※李立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核心是區域協同創新!
※案例 | 紐約:如何設計城市綜合交通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