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以血為本
婦人一生經、孕、產、乳的生理活動,均以血為本,又需耗血,故婦人之病,氣常有餘、血常不足之特點。醫家李時珍云:「婦人,陰類也,以血為主,其血上應太陰,下應海潮,月有盈虧,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與之相符。」此說揭示了婦人以血為本之論。婦人血虛,常致沖任不足,而經、孕、產、乳諸疾生也。《景岳全書·婦人規》指出:「婦人所重者在血,血能構精,胎孕乃成。欲察其病,惟以經候見之,欲治其病,惟以陰分調之。」強調婦科病,需時時顧護陰血。治療之時,常以血葯為主,直接養血補血。上論道出了婦科病從生理、病理診斷治療,都需重視婦人以血為本的原則。然婦人之血,宜盛不宜衰,宜活不宜瘀,宜通不宜塞,宜平和不宜寒熱,宜調養不宜克伐。這一切均為診治婦科疾病之總則。
重脾腎以充血源
《內經》云:「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此乃水谷精微化生營血之義。《靈樞·癰疽》篇也云:「中焦出氣如霧,上注溪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均明示脾胃為後天之本,血之化生之源,其主運化,生血並統血。故脾胃健旺,則血循以常道,血旺而經調。且陽明胃乃水谷之海,屬多氣多血之腑。陽明經與沖脈會於氣街,而有沖脈隸於陽明之說。胃中水谷盛,則沖脈之血盛。沖為血海,為婦人血之要衝,通盛則月事以時下,經、孕、產、乳正常。故薛立齋曰:「血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在婦人上為乳汁,下為月水,……補脾和胃,血自生也。」
腎者主骨,生髓藏精,精血互化。《素問·平人氣象論》云:「臟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靈樞·五癃津液別篇》也云:「五穀之精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於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陰股。」揭示了骨髓受養於後天,以其所藏,俸其所生,故脾之精微與腎之精不竭,則合化為血而無窮。此說也闡明了腎精可以化血,如少陰腎發生病變,則必致血生障礙,故《素問·刺腰痛》指出:「足少陰令人腹痛,痛利脊內……春無見血,出血太多,不可復也」,正是此意。
中醫關於血之生成理論,對婦科病治療實踐有指導意義。如血虛補血法,一治陽明,取水谷精微化血之意;一治少陰,取腎精骨髓化血之意。中醫補血取陽明而論,常用四君、六君、小建中湯,重用味甘之品,如飴糖、紅棗、党參、黃芪、白朮、白芍之類,有建立中焦之榮氣,補血之生化之源,為補血效方。如臨證治血少經閉,常以白朮為君,合當歸、黃芪之類,使脾胃之氣充,則可陰血生,血旺則經調。補血治取少陰而論,如六味地黃湯,重用熟地,色黑入腎,配以他葯,為滋腎填精生血效方,而治療陰血不足、精血枯竭之症。
血虛是婦科常見病因,血虛者,血的營養與滋潤功能不足。導致血虛的成因:一者耗血太多,如月經過多,崩漏,或孕期、產時、產後出血;二者生化不足,脾胃虛弱,血之源泉匱乏;三者腎精不足,精虧則血少。然婦人經、孕、產、乳,均以血為用,血虛則沖任血海不足。可見月經後期、月經量少、經閉、痛經、妊娠腹痛、胎動不安、滑胎、不孕、產後缺乳、產後身痛等,諸多婦科病。
沖任天癸對血的調節
《素問·經脈別論》云:「食氣入胃,其清純津液之氣歸於心,入於脈變赤而為血,血有餘,則注入沖任而為經水。經水者,陰水也,陰必從陽,故其色赤,稟火之色也。沖為血海,任主胞胎。」說明了婦人經水與沖任二脈的關係。沖任二脈與督脈一源三岐,起於胞中,其在下腹部的循經路線,正是女性生殖器官所在的部位。故其參與婦人經、胎、產、乳的活動。
沖任二脈如湖澤一樣,有蓄存氣血之作用。故有「沖為血海」之稱,又稱其為「十二經脈之海」,可見其廣聚臟腑氣血。任脈為「陰脈之海」,有「任主胞胎」之論,其可總司精血、津液之一身陰脈。沖任二脈,調節著月經的生成,維持著婦人的生理功能。沖任二脈中尤以沖脈對婦人氣血的調節為重。沖脈上稟陽明,下吸少陰,合先後天兩者之精以為血海。故補沖之法,一取少陰以補精血,一取陽明資水谷之源而沖自旺。
臨床上所見沖任二脈不足,常可致婦人經水失調、不孕、墮胎、小產諸症,故調沖任為治療婦科病之大法。
天癸乃腎精腎氣充盛產生的一種精微物質,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天癸源於先天,藏之於腎,在腎氣旺盛時期,腎中真陰不斷充實,在後天水谷之精的滋養下,化生並成熟,謂之「天癸至」。在婦人則可「月事以時下故有子」。若「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天癸可與沖任二脈相資,使血海滿溢,月經來潮。《血證論》曰:「故行經也必天癸之水至於胞中,而後沖任之血應之,亦至胞中,於是月事乃下。」可見天癸與沖任二脈,對婦人血的化生、滿溢儲蓄及調節,起著重要作用。
血貴流通
大凡人體之血「貴在流通」,流通則盛,瘀則為病,婦人更是如此。婦人經、孕、產、乳,均以血為物質基礎。經水月月經過,其如潮汐,言之有信,實乃血之充盈流暢之故,可促使婦人新陳代謝。血之旺盛,則可「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妊娠之後,血聚養胎,則母健子康。婦人產後,血上為乳汁,下歸血海,血盛則乳汁充足。可見婦人之血,一則盛,一則通,是維持婦人正常生理的重要因素。
婦人之血宜盛不宜衰,盛則流通,衰則瘀塞。對婦人病的治療總則是:血可使其盛,不可使其衰。故臨證時,常以補血養血為多,少以克伐攻破。對有瘀滯者,倡導以補為通,血盛則自通。如中醫治療月經推後、經閉等症,常採用補血養血治療,即所謂「與其通之,莫若充之」。對婦科瘀血重症,也多在活血化瘀中加黃芪、党參、當歸之品,以補之,實有以補為通之妙。婦人貴血,若大劑峻下宣破,實屬不宜。婦科病立四物湯為血家要方,常合四君子湯加減調治,實乃充氣血以通為補之妙諦也。
觀當今之人,動少而逸多,食味厚重,常致氣血流通不暢,甚則發為瘀血。婦人瘀血,胞脈瘀阻,則見月經推後、經閉、月經量少、痛經,或有崩漏不孕、產後腹痛、惡漏不盡,甚則癥瘕包塊。今之醫者多用活血化瘀之法。《血證論》云:「瘀血在身,不能加於好血,反而阻新血之化機。故凡血症,總以去瘀為要。」「瘀血,既與好血不相合,反與好血不相能」,「瘀血不行,則新血斷無生理」,都進一步強調了瘀血的危害性,提出了活血化瘀、推陳致新的重要性,故活血化瘀法成為治療婦科病的重要法則。又者,婦人多憂愁傷感,常致肝氣鬱結,肝之疏泄功能失調,氣機不暢,也常致氣滯血瘀而發生多種婦科病。治當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故有「女子以肝為先天」之論,氣順則血順,氣行則血行,可見舒肝解郁也乃治療婦人病的重要手段。
血不容邪
血者「以奉生身,莫過於此」,其濡養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而婦人經、孕、產、乳均以血為物質基礎。血者宜平和純凈,最忌邪氣相犯。醫家陳良甫云:「婦人月水不調,由風冷乘虛,客於胞中,傷沖任之脈。」朱丹溪曰:「有積痰下流於胞門,閉塞不行。」以上三論均指出了外邪入侵血分為病的病因。
臨證所見,寒邪客於血脈,血行失暢,沖任胞脈損傷。血為寒凝,則致痛經、月經後期、經量過少、妊娠腹痛、不孕症等。治當以溫經散寒,寒祛則血和,病自可愈。若有火熱之邪,伏於血分,常迫血妄行,熱擾沖任,則見月經先期、崩漏、月經過多、經期延長、胎動小產、產後發熱、惡露不絕,甚則擾動神明,變生他病。治以清熱涼血,熱去則血寧靜也,更有痰濕、飲邪為患,有形之邪,客於沖任胞脈。血為之瘀塞,久則痰濁瘀血互結,發為癥瘕包塊,甚則成為惡性壞病。此均為邪氣犯血脈所致,故醫者應有防邪「治未病」之理念,也實因血不容邪也。
調血要方四物湯
四物湯乃婦科要方,對婦人經、帶、胎、產、乳諸症,臨床常加減使用,為治療婦人病之良方,故有調血要方之稱謂。
四物湯由當歸、川芎、炒白芍、熟地或生地組成。方中當歸補血、養血、和血,白芍柔肝、舒肝、養血養陰,熟地滋腎大補陰血,以上三味葯共起補血養陰之功,立方即應「婦人陰類也,以血為本」的特點。川芎活血化瘀,與當歸、白芍、熟地組方,則使四物湯補陰血而不滯,也說明了婦人之血,宜動而不宜滯,動則血盛,滯則血瘀。故四物湯補血和血,柔肝養陰,補而不滯,為血家名方。
臨證加減:婦人血虛腎虧,四物湯方中重用熟地30~50克,當歸15~30克;肝氣不舒則重用白芍10~20克,氣滯血瘀用川芎10~15克,同時去白芍宜赤芍10克,當歸宜用當歸尾10~15克,血熱陰虛,去熟地用生地15~30克。月經先期而至,證屬血熱者,生地四物湯加知母、黃柏、丹皮、梔子、麥冬、黃芩,名為先期湯。月經後期而至,屬宮虛寒者,加艾葉、官桂、吳茱萸、生黃芪、川續斷、香附為暖宮湯。氣滯血瘀,經行腹痛者,加桃仁、紅花、元胡、川鬱金、丹皮、香附、枳殼、木香,實則桃紅四物湯加減,用於調經活血止痛。氣血雙虧月經不調者,常合四君子湯為八珍湯以氣血雙補,或加生黃芪、肉桂為十全大補湯,治療婦人氣血不足之症。婦人肝氣鬱結,月經先後無定期,伴頭痛肋脹乳脹者,加柴胡、香附、枳殼、木香、青皮、烏葯以舒肝解郁。若見陰血不足,經行不暢,頭暈口乾,消瘦乏力,四物湯常合二至丸,或加元參、麥冬、枸杞子、山茱萸等。若見月經過多,四物湯加阿膠、芥穗炭、黑艾葉、黑杜仲、川斷、地榆等,以養血收斂止血。或加黃芪、焦白朮、升麻以固攝止血。若證見肝腎虧虛腰痛,或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者,四物湯加杜仲、桑寄生、川斷、金毛狗、山茱萸、枸杞子等。不孕症也常用四物湯加覆盆子、沙苑子、女貞子、菟絲子、五味子、車前子、香附等品。一則養陰血,二則取「以子種子」之意,此方用於臨床有良好的促排卵安胎作用。若血分濕熱帶下,臨床也常以四物湯加知母、黃柏、車前子、炒山藥、炒芡實、炒薏仁、土茯苓、蒼朮、梔子,有良好的健脾扶正、利濕止帶作用。產後身痛,四物湯加秦艽、威靈仙、雞血藤、桑寄生、獨活,也即取「治風先和血,血和風自滅」之意。
婦人之病,以血為本。治療之法,只可使其盛,不可使其衰,故婦科用藥,大辛、大熱、大苦、大寒、峻下、攻伐皆為不宜,而四物湯則治以養血補血,多年來為臨床常用。
推薦閱讀:
※婦女節過成瑪麗蘇,女權先輩的棺材怕是壓不住了
※明日三八婦女節,送給全天下最辛苦的女人!誰打開!誰幸福
※談談《月華》的回族女性作者 | 婦女節專刊
※古代婦女與賭博:冷落鞦韆伴侶闌珊打馬心情
TAG:婦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