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班牙,你所不知道的奔牛節(Las Corridas de Toro)

鬥牛是西班牙的國粹,它之所以經久不衰,讓觀眾如痴如醉,不僅在於它需要高超的技藝,更在於它代表了西班牙的民族精神。

七八月份是欣賞鬥牛表演的黃金時期。鬥牛所用的牛體重都在370-500公斤之間,是在很少見到人的環境中飼養的,一般需要4—6年。

每場斗六頭牛,每斗一條牛需20分鐘左右,鬥牛的整個過程是扣人心弦的,鬥牛士必須以他的智慧和勇氣戰勝被紅布激怒的蠻牛。

而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只知道有西班牙鬥牛,卻並不知道西班牙還有一個聞名海外的奔牛節。

奔牛節是Pamplona當地的重要節日,而且歷史悠久。

「奔牛之路」位於潘普洛納舊城區,全長848.6米,全是狹窄的石板街道。

奔牛都是公牛,每頭重達四五百公斤,從牛棚狂奔而出後,時速可達近24公里,約4分鐘便奔到終點。如此瘋狂的速度,每每令奔牛現場險象環生,不時「人仰牛翻」。

在西班牙的鬥牛活動中,潘普洛納城舉辦的奔牛節是一個高潮。

每天一大早,成群的鬥牛從柵欄中被放出,而大街上數以千計穿著潘普洛納傳統服裝的年輕男人和觀光客則冒著被牛隻衝撞和踩踏的危險開始在牛群前拚命奔跑,一直跑到賽牛場才停止。

下午,上午在街頭狂奔的鬥牛將與勇敢的鬥牛士再次激戰。

儘管每年的奔牛節活動上都會有人受傷甚至喪命,但西班牙男人仍然樂此不疲。因為這是一項被稱為「勇敢者的遊戲」。

西班牙人認為奔牛節為男人提供了一次展示智慧、膽識、技巧和意志的機會,讓男人們有機會證實自己是真正的男子漢。

幾百年來,凡是不敢參與奔牛的男人在西班牙是被人瞧不起的,而最終的勝利者則會被當作英雄一樣受到敬仰和崇拜。

並且,活動越危險才越能展現個人的勇氣和能力,因此人們總是想方設法激怒公牛,讓場面變得驚險而刺激。

在我們為西班牙人如此輕視生命的舉動百思不得其解時,對西班牙人而言,榮譽遠遠超出生命。

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比西班牙人更懂得榮譽為何物,正是西班牙文化中這種對榮譽的感悟和認同,使西班牙人在追求生命和榮譽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追求榮譽,這也是奔牛節這樣的活動能夠在西班牙誕生、發展並延續至今的原因。

誕生

奔牛節又稱聖費爾明節San Fermín,最初源於12世紀,該城的市民在10月10日紀念城市創建者和保護者聖費爾明,這時的聖費爾明節只是個純粹的宗教節日。

西班牙奔牛節是西班牙的傳統節日,又稱「關牛節」(Encierro)始於1591年,每年都吸引數萬人參加。據記載,14世紀後商人們在夏天將牛從城外趕至城內舉行鬥牛活動。

市民們決定在天氣更好的夏天慶祝聖費爾明節,兩項活動逐漸合在了一起。

演變

從1951年開始,聖費爾明節僅僅持續兩天,活動包括演講、音樂會、競賽和鬥牛。後來又加入了焰火和舞蹈表演。17和18世紀中又增加了奔牛活動和雜耍表演,外地遊客也開始與潘普洛納市民一同慶祝。

19世紀中出現了露天集市和大頭人的遊行隊伍。奔牛節的起源與西班牙鬥牛傳統有直接關聯。據說當初對潘普洛納人來說,要將6頭高大的公牛從城郊的牛棚趕進城裡的鬥牛場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16世紀時,某些旁觀者突發奇想,斗膽跑到公牛前,將牛激怒,誘使其沖入鬥牛場。後來,這種習俗就演變成了奔牛節。

1923年,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首次來到潘普洛納觀看奔牛並寫成了著名小說《太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1926年發表),他在作品中詳細描述了奔牛節,將刺激的奔牛活動描繪得極為傳神,奔牛節因而聲名遠播,開始由一個地區性節日變為一個世界性節日。

全世界的遊客都被吸引到潘普洛納參與慶祝。它的正式名稱叫「聖費爾明節」(Los Sanfermines),聖費爾明(San Fermín)是西班牙東北部富裕的納瓦拉省(Navarra)省會潘普洛納城(Pamplona)的保護神。

節日過程

開始:

聚集在廣場上等待開始的人群每年7月6日中午12點是聖費爾明節的開始。此刻數以千計的遊人等待在城市大廳(Ayuntamiento)前的廣場上,將手中拿著的鮮紅聖費爾明圍巾(pa?uelos)舉過頭頂。根據一項從1941年開始的傳統,市長在這一刻從大廳的陽台上點燃一隻衝天炮(Chupinazo),宣告聖費爾明節的開始,遊人們則迅速將手中的圍巾扎在脖子上。

此後,廣場會升起數個巨大的氣球,全城市民與遊客都會開啟大量的香檳酒並互相噴洒。而在此之前的等待中,廣場上的人群就開始互相投擲雞蛋提前慶祝。

奔牛:

從每年的7月6日開始舉行,7月14日結束。地點在西班牙東北部潘普洛納城。

在節日的9天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穿上白衣褲,纏上紅腰帶,表示參加的意願。將6條經過兩年專門馴養的公牛,突然從牛棚放出,跟在一大群小夥子後面,狂奔亂闖,穿城而過,猶如一群長跑健將,直奔鬥牛場。

奔牛活動開始於7月7日之後的每天早上8點。

人們會穿著白色衣衫,戴著紅色聖費爾明圍巾和紅腰帶,手裡拿著捲起的報紙以便在牛接近的時候驅趕它們。到8點整時,會有一名老者點燃一支爆竹作為活動的開始。在活動開始前,人們需要向聖費爾明祈禱,祈求其在奔牛中保護自己。

接下來,最先放出牛棚的是6隻將會出現在下午的鬥牛活動中的蠻牛。

人和牛將奔跑在820米長的通向鬥牛場的青石老街上。這些牛的奔跑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24公里(每秒6.6米),所以奔跑大約在3到4分鐘內就會結束。

然後會放出兩批不那麼強壯的牛,第一批11隻,第二批3隻則在2分鐘後放出。

整個路程中街道兩旁都有隔板保護,奔牛者也可躲入隔板後尋求保護。

當牛到達鬥牛場後,就會燃放衝天炮(el cohete)宣告奔牛活動結束。

在節日的幾天里,每天都有6頭兇悍的公牛追逐著數百名壯漢,沿著「奔牛之路」穿城而過,直奔鬥牛場,場面極其驚心動魄。位於潘普洛納市舊城區的「奔牛之路」其實是一條狹窄的石板街,全長848.6米。

公牛上街追民眾奔牛時,上萬名奔牛愛好者擠滿了街道,重約500公斤的公牛從牛棚衝出後,在4分鐘內以24公里的時速在雜亂的人群中狂奔,時常人仰牛翻,險象叢生,最後以公牛被引進鬥牛場而大功告成。

奔牛節期間,每年都有人受傷,甚至也發生過死亡事件。據統計,從1924年到2002年,共有14人被牛頂死,200多人被牛頂傷。即使如此,來自世界各地的冒險愛好者還是雲集潘普洛納這個小城,在為期9天的人與牛之間的危險遊戲中盡情享受歡樂與刺激。節日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大量湧入,潘普洛納這座小城的人口短期內迅速從25萬人增加到150萬人。

除了奔牛,聖費爾明節也有其他活動來供人們慶祝。6日開始的每天下午6點半都會有鬥牛活動,除了6日每次鬥牛使用的牛隻都是來自於早晨的奔牛活動。

潘普洛納的鬥牛場一共能容納19721人,是西班牙第二大鬥牛場,然而正真向公眾出售的票每天只有1950張。節日期間鬥牛場基本座無虛席。此外還有大頭人和巨人的遊行,舞蹈、當地音樂和焰火表演。每天的活動都持續到子夜12點。

結束:

聖費爾明節的結束一樣不平凡,7月14日子夜12點。熱鬧了204小時的人們再一次聚集在城市大廳前的廣場上,在焰火表演的烘托之下,手持蠟燭,取下自己的聖費爾明圍巾。

同時還要高唱Pobre de mí(可憐我吧)"Pobrede Mí, Pobre de Mí, que se hanacabado las fiestas, de San Fermín"(可憐我吧,可憐我吧,聖費爾明節離我而去)結束活動大約持續半個小時。


推薦閱讀:

關於誦經
關於男女的經典語錄【開心驛站】
關於幹活的作文600字
(2)關於「躲星」的那些事兒
關於《酒狂》的考據備忘錄

TAG:西班牙 | 知道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