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再看一眼《千里江山圖》
什麼是寶藏?
是儲藏的大宗珍寶
還是蘊藏在地下的礦產資源
那麼國家寶藏呢?
是收藏在博物館的冰冷文物
還是黃土之下等待發掘的遺迹
前幾天
央視開播的一檔文博類綜藝節目
《國家寶藏》一夜刷屏
那些藏在深宮大院的國寶不再冰冷
帶著燦爛的文化和厚重的歷史活了過來
首期節目中
故宮博物院選出了三件國寶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
▼
有著「瓷母」之稱的各種釉彩大瓶
▼
「中華第一文物」石鼓
▼
滿屏都是文化
笑過之後是滿滿的自豪和感動
其中的《千里江山圖》
因使用的是礦物顏料
年代久遠,一旦展開
就會造成顏色的脫落
如此傳世之作
可謂看一眼,少一眼
(請將手機鎖定豎屏,翻轉90°觀看)
《千里江山圖》全卷
在這幅畫卷中
千里江山壯闊,江水煙波浩渺
隱藏在江山中的小人
登山、釣魚、飲茶、泛舟
愜意悠閑
大宋江山真如圖中所畫那樣嗎?
《千里江山圖》是王希孟18歲時所作
成畫於北宋末年
此時宋徽宗趙佶在位
他是北宋第八位皇帝
亦是著名的書畫家
宋徽宗趙佶畫像
他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畫院
開辦畫學,親自授課
培養繪畫人才
宋徽宗趙佶《聽琴圖》局部
開創了一代畫風
(書法上,首創「瘦金體」
繪畫尤以花鳥擅長,自成「院體」)
宋徽宗趙佶《瑞鶴圖》
但是在政治上昏庸無能
生活上窮奢極侈
後世評價其「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此時,王室漸衰
宋金軍呈對峙之勢
國土淪喪、民不聊生
北宋末年方臘起義
為何《千里江山圖》中卻看不出任何亡國的徵兆呢?
《千里江山圖》
是王希孟18歲時所畫
18歲的希孟
自然沒有多少生活閱歷
畫中所呈現的景象
大概就是少年眼中理想的世界吧
畫中色彩鮮艷熱烈
即使在900多年後的今天
依舊美的令人驚艷
該畫繼承了唐代青綠山水畫的技法
構圖上基本取平遠之勢
用筆精細,注重在青、綠顏色中尋求變化
古意與創造兼備,實景與想像並融
是青綠山水畫乃至中國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
青綠,是中國繪畫的一種傳統著色方法
一般用石青、石綠等礦物質為主要顏料
敷色亮麗,極具裝飾性
價格昂貴,現市場以克計價
(幾十至數百元/克)
石青,又名藍銅礦,是一種含銅的礦物,深藍色或淺藍色,有玻璃光澤,單斜晶系,晶體呈矩柱狀或板狀,集合體為簇狀、放射狀、鍾乳狀或粒狀,大而鮮艷的藍銅礦晶體也可作為觀賞石。
(藍銅礦石)
石綠,又叫孔雀石,呈翠綠或草綠色,由於顏色酷似孔雀羽毛而得名。
孔雀石形成於銅礦床的蝕變帶,通常和少量藍銅礦長在一起,可作為原生銅礦床的找礦標誌。塊大色美的孔雀石可以用於琢磨裝飾品。
孔雀石礦石
天然的礦物顏料
具有呈色穩固、經久不變的特點
且極具覆蓋性
經層層罩染,物象凝重莊嚴
層次感強,艷而不俗
使畫面層次分明,色如寶石之光彩照人
是所謂「取之於江山,用之於江山」
該卷是一幅寫實山水畫
畫中的景物沒有概念化的因素
宋朝是傳統的農業社會
而這幅畫卷為何少有農耕時的景象呢?
以王希孟短暫的生活經歷和當時的交通條件
他來不及遊歷許多名山大川
只能概括提煉出少數幾處江山之勝
畫中的大山大嶺屹立在江湖沼澤之畔
在北宋統轄的疆域里
只有鄱陽湖畔的廬山有此特性
北宋疆域圖
畫中展現了開闊的水域
近處水草叢生,遠處煙波浩渺
▼
像是長條形的沼澤大湖
與鄱陽湖一帶的濕地、沼澤地貌極為相像
▼
畫中出現的植物如竹林、樟樹、桂樹等
▼
和竹製品如竹籬笆、竹扉、蓑衣、笠帽等
還有用竹篙撐船、打漁等勞動場面
▼
(鄱陽湖濕地公園)
十分具有江南湖區特徵
宋代將江南分為江南東路(今蘇皖兩省南部)
和江南西路(今江西省)兩部分
這種大起大伏的地貌以及湖上望山的視角
給希孟帶來了極大的創作靈感
畫中群山和水泊的造型元素
大多來自在鄱陽湖的灣流里眺望廬山各峰
▲
《千里江山圖》中的瀑布與廬山三疊泉瀑布
▲
《千里江山圖》中的廊橋與今鄱陽湖
整幅畫融合了唐朝亮藍和湖藍的絢麗色彩
和宋朝寬廣空間與縝密設計
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
借用節目里的一句話
「很多人都說我們華夏民族沒有信仰
可其實我們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歷史」
希孟以一位18歲少年的眼光
將華夏山河的宏偉囊括於畫卷中
也只有這樣的年紀
才能以傲然的心氣
和敏感細膩的內心
來訴說對宏偉壯麗家國天下的情懷與眷戀
正如陳丹青在解讀這幅畫時所說
「我分明看見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歲,長几歲小几歲,不會有《千里江山圖》,他好像知道,過幾年就死了」
你的18歲
又嚮往著怎樣的一頁山河
推薦閱讀:
※《教言寶藏》第十九課(九)遠離現前世八法(二)
※《教言寶藏》第三十八課(一)將教法付諸於實修才能成辦解脫
※張獻忠寶藏究竟藏在何處?
※秘術寶藏---《民間奇方秘術絕技高招大全》(二)
※荊州望山橋楚墓1700年前被盜過 主墓「寶藏」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