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蘇樹華:三大阿僧祗劫,如何超越?

三大阿僧祇劫,如何超越?作者:蘇樹華 佛是經過三大阿僧祇劫而成的。這話的確不錯,一切聖賢,一切覺者,皆是經過三大阿僧祇劫而成的。然而,切不要誤解了這個「三大阿僧祇劫」,以為三大阿僧祇劫,是個無量億萬年的時間。無量億萬年的時間,是個遙遙無期的時間,是個永無盡頭的時間。既然是個遙遙無期的時間,那麼,成佛也就成了遙遙無期的事。既然是遙遙無期的事,那就是永遠不可能的事。既然是永遠不可能的事,我們用盡自己的全部精力,做那個永遠做不到的事,那實在不是智者所為。問:三大阿僧祇劫,究竟是多長時間?答曰:迷則阿僧祇,悟則剎那間。何以故?劫,即糾結,累贅,障礙,煩惱。三大劫,即三大糾結,也就是貪劫、嗔劫、痴劫。阿僧祇,即無量無數。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無量無數的貪嗔痴。貪是一大劫,亦名一大結。貪劫之中,貪數無量,故稱貪阿僧祇劫,或雲貪無量劫。嗔是一大劫,亦名一大結。嗔劫之中,嗔數無量,故稱嗔阿僧祇劫,或雲嗔無量劫。痴是一大劫,亦名一大結。痴劫之中,痴數無量,故稱痴阿僧祇劫,或雲痴無量劫。貪嗔痴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無量無數的貪嗔痴。無量無數的貪嗔痴,皆是自性眾生,或雲自性習氣。自性眾生,本無實際。因人迷故,受其所惑,故有三大阿僧祇劫。若人悟了自心,則「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既然五蘊皆空,那麼三劫又有何存?所以說,迷則三大阿僧祇劫,悟則當下超越。達摩祖師云: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漢名不可數。此三毒心,於中有恆沙惡念,於一一念中,皆為一劫。如是恆沙不可數也,故言三大阿僧祇。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蓋,若不超彼三大恆沙毒惡之心,云何名為解脫?今若能轉貪嗔痴等三毒心為三解脫,是則名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末世眾生,愚痴鈍根,不解如來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說,遂言成佛塵劫,斯豈不疑誤行人退菩提道?[1]若欲超越三大阿僧祇劫,只須從根本上下手。所謂從根本上下手,就是直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論修習哪個法門,只求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若能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則當下頓超三大阿僧祇劫,直下契入「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2]的本然境界。蕅益大師云:「時劫無性,故三世當體全空,而無性原非斷滅,故時劫差別宛爾。雖復差別宛爾,並是現前一剎那中所現影子。」[3]憨山大師云:「大休歇處不尋常,妄想消時世已忘,都向別求真極樂,誰知當下是西方。」[4]六祖大師云:「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5]迷者,迷自心。悟者,悟自心。可見,佛教只是令人覺悟自心、自在解脫的一門學問。凡夫常行貪嗔痴,故成凡夫的貪嗔痴三大阿僧祇劫劫。三大阿僧祇劫,是個無量無數的劫難。既然是無量無數的劫難,又如何出離?唯有放下貪嗔痴,回頭自見。若能見得,則當下出離苦海,故曰回頭是岸。菩薩勤修戒定慧,故成菩薩的戒定慧三大阿僧祇劫。著相修戒,戒則成劫。戒有無量,則劫有無量。著相修定,定則成劫。定有無量,則劫有無量。著相修慧,慧則成劫。慧有無量,則劫有無量。著相而修,則成菩薩的無量劫難,或雲菩薩的三大阿僧祇劫。劫數無量,何由出離?以劫治貪,以定治嗔,以慧治痴,功至極處,能所雙亡。於此亡處,回頭自見。若能見得,則當下到達彼岸,或曰當下頓超三大阿僧祇劫。假若劫難,有個定數,則努力修行,總能超越。可是,劫難無量,又如何超越?唯有悟心時,方是超越時,是故經云:「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昧卻自心,則三大阿僧祇劫,即使經過無量億萬年的修行,那也是超越不得的。猶如從無量數中,減去一百,或減去一萬,或減去千萬,其所剩的數目,那還是無量。無論從無量中減去多少,其所剩的數目,那還是無量的。既然如此,無量劫數,如何超越?唯有悟心,方能超越。迷則千萬劫,悟則一劫無。著一切相,即名一切劫,亦名一切障。劫者,心結也,心障也,心魔也。達摩祖師云:眾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輕趣。云何三輕趣?所謂迷修十善,妄求快樂,未免貪界,生於天趣。迷持五戒,妄起愛憎,未免瞋界,生於人趣。迷執有為,信邪求福,未免痴界,生阿修羅趣。如是三類,名三輕趣。云何三重?所謂縱三毒心,唯造惡業,墮三重趣。若貪業重者,墮餓鬼趣。瞋業重者,墮地獄趣。痴業重者,墮畜生趣。如是三重,通前三輕,遂成六趣。故知一切苦業,由自心生,但能攝心,離諸邪惡,三界六趣,輪迴之苦,自然消滅,即得解脫。[6]放下貪嗔痴,解脫戒定慧,一法不立,萬法如如。如是放下,如是解脫,正與么時,試看當下,這個了了常明、一塵不染的,究竟是個什麼?今日見不得,明日接著見。今年見不得,明年接著見。乃至未來又未來,只求見得這個。若能如是放下,如是觀照,則不經多時,自然見得。見得此心時,則三大阿僧祇劫,剎那消滅。到達彼岸時,則一切萬法,頓成空相,是故經云:「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也就是說,證得此心時,則諸法空相,苦厄無存。既然諸法空相,苦厄無存,那麼,三大阿僧祇劫,更有什麼實際?[1]《少室六門》,《大正藏》第48冊,第367頁中。[2]《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三。《大正藏》第四十七冊,第八二二頁中。[3]《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大正藏》第37冊,第370頁中。[4]《憨山老人夢遊集》卷三十八。《卍續藏》第73冊,第739頁上。[5]《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48·350b。[6]《少室六門》
推薦閱讀:

賭王之女何超瓊:澳門轉型 何氏家族有責任
為何超四成內地女性都愁嫁?
有人能介紹下里皮口中最接近鄭智的何超嗎?
如何超度最殊勝——自己做
「賭后」何超瓊:曾想做「文青」,無奈生是賭王女

TAG:超越 | 何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