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頸椎病

2.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肩綜合征,是由於頸椎及其周圍的軟組織,如椎間盤、後縱韌帶、黃韌帶、脊髓鞘膜等發生病理改變而導致頸神經根、頸脊髓、椎動脈及交感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所產生的各種癥狀。本病好發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頸椎病雖臨床表現不同,但主要癥狀為頸項、肩臂痛。中醫認為其主要病機是絡脈瘀滯,風寒濕邪入侵,痹阻於太陽經脈,經隧不通,或氣血不足,筋脈失養,腎虛精虧,髓不養骨。頸椎病按其受壓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主要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和椎動脈型三種。(1)神經根型。主要為頸、肩痛並沿頸神經根放射。重者為陣發性劇痛,影響工作及睡眠。頸部後仰、咳嗽等增高腹壓時,疼痛可加重。部分病人可有頭暈、耳鳴、耳痛,也可有電擊、針刺樣的疼痛向臂和手放射,以及手握力減退,手細小動作不靈,癥狀可反覆發作。檢查可發現頸部活動受限,在下頸部棘突、患側肩胛骨內上角處,以及胸大肌區有壓痛,臂叢牽拉試驗,壓頂試驗陽性。(2)椎動脈型。除頸、肩臂痛等癥狀外,尚有交感神經刺激癥狀,表現為胃腸、呼吸、心血管癥狀以及有頭痛、頭暈、噁心、耳鳴、耳聾、視物不清等。甚而椎動脈受壓而猝倒,猝倒後因頸部位置改變,而立即清醒,及可起來行走。檢查有1/3的病人出現神經根陽性體征,有4/5的病人在頸椎側彎及後伸到一定位置則出現頭暈加重,甚至猝倒。(3)脊髓型。以脊髓癥狀為主,下肢發緊、發麻、無力,行走困難或如行棉花堆上。上肢發麻,手部肌力弱,持物不穩,物件易於失落,甚至出現四肢癱瘓,小便瀦留,卧床不起。有的常並發頭痛、耳底痛、眼痛、吞咽困難、面部出汗異常等。檢查時可無壓痛點,牽拉試驗和頸擠壓試驗陰性。常常出現不規則的軀幹和下肢感覺障礙,腱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並出現病理反射。重者出現踝陣攣和髕陣攣等。

1.何氏頸椎病方

[功能主治]功能補肝益腎,養血通經,祛風止痛。主治頸椎病。

[處方組成]熟地15-25克、丹參10克、桑枝10克、生麥芽10克、當歸尾10克、鹿銜草10-15克、骨碎補15克、肉蓯蓉6-10克、生蒲黃20-25克、雞血藤15-20克、蛇蛻6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痛重加元胡、制乳香、制沒藥各10克;高血壓去肉蓯蓉;患肢脹痛、活動障礙加伸筋草10-15克、田三七1.5-2克;頸部軟組織及上肢酸脹痛用川芎嗪、當歸、丁公藤注射劑各2毫升局部注射。

[療程療效]治療68例,結果有效66例(97%),癥狀無明顯改善2例(椎動脈型及脊髓型各1例)。

[處方來源]何銳。

[處方備註]本病屬本虛標實。肝腎不足是本虛,攣急痹痛、風陽上亢為標實。治宜補肝益腎,養血通經,兼以祛風止痛。方中用熟地、蓯蓉補益肝腎,以培其本;丹參、當歸養血活血;雞血藤、生蒲黃配以桑枝、麥芽活血通經;鹿銜草、骨碎補壯筋健骨;蛇蛻祛風止痛。全方以補為主,以通為用,乃立方之大意。(朱鋼

2.益氣活血散風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活血,祛風通絡。主治頸椎病神經根型。

[處方組成]黃芪、党參、丹參、川芎、白芍、生地、桃仁、紅花、香附、地龍、葛根、穿山甲、地鱉蟲、威靈仙各9-12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血瘀甚者加穿山甲、制乳香、制沒藥;胃納不振加山楂、神曲;脈細無力加黃精。

[療程療效]治療123例,結果:優36例,良65例,尚可1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6.7%。

[處方來源]北京市酒仙橋職工醫院糜緯康等。

[處方備註]本方用黃芪、党參補氣;桃仁、紅花等養血活血通絡;並用破瘀攻堅通脈之土鱉蟲、穿山甲、地龍;以香附理血中之氣而止痛;加用威靈仙散風濕,利關節,以通經絡;頸項強硬者加葛根;全方益氣活血,祛瘀通絡,舒筋止痛,可能有促使椎間孔周圍關節囊滑膜充血水腫消退的功能,對減輕或解除神經根、脊髓的壓迫起了積極作用,從而獲得了較滿意的療效。(朱鋼)

3.加減葛根桂枝湯

[功能主治]功能養榮柔肝,活血舒筋。主治頸椎病。

[處方組成]白芍30克、葛根15克、木瓜15克、雞血藤12克、桑枝9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血瘀明顯者加當歸、川芎、桃仁;頭痛眩暈加枸杞子、菖蒲、蔓荊子;伴高血壓加鉤藤、山楂、豨薟草;手臂麻木較重者用雞血藤、桑枝、加川芎、桔梗;腹瀉便溏加炒白朮、茯苓、防風。

[療程療效]治療68例,治療20-30天,結果:治癒17例,顯效38例,好轉7例,無效6例,有效率91.1%。隨訪54例,在1-3年複發3例。

[處方來源]國防科委門診部楊曉惠。

[處方備註]葛根桂枝湯原乃仲景專為太陽病項背強直者而設,而頸椎病頸項強直,活動受限,或頭暈,或手麻,與此症極為類似,故楊氏古方今用,並隨症加減,收效頗豐。方中葛根升津解肌;桂枝、雞血藤溫經通絡;桑枝祛風止痛;白芍、甘草、木瓜酸甘柔肝,和營舒筋。(朱鋼)

4.鹿丹湯

[功能主治]功能補腎通絡,養血榮筋。主治頸椎病。

[處方組成]鹿銜草、丹參、熟地、當歸、白芍、川芎、薏苡、威靈仙各9-12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面色蒼白、腰膝酸冷加杜仲、補骨脂、熟附片、肉桂等;胸悶肋脹、肢體腫脹不適者加木香、元胡、枳殼、烏葯等;疼痛固定不移、刺痛、舌有瘀點加桃仁、紅花、制乳香、制沒藥等;風寒濕邪留而不去,症見遊走疼痛,或痛遇寒加甚,或沉重身困等,選加防風、秦艽、桂枝、羌活、獨活等。

[療程療效]治療40例,結果:獲優9例(22.5%),良24例(60%),差7例(17.5%),總有效率為82.5%。對本組21例患者進行了半年-4年半的隨訪,其中19例療效鞏固。

[處方來源]北京中醫研究院骨傷科研究所張長江

[處方備註]方中熟地、鹿銜草補肝腎;丹參、當歸、白芍、川芎養血補血;薏苡、威靈仙通經絡。通過運用體感誘發電位和甲皺微循環檢查,初步肯定本方能改善骨化周圍組織的血運狀況,消除局部刺激所致的水腫和炎性反應,從而使癥狀得到改善,故對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的治療有效。(朱鋼)


推薦閱讀:

頸椎病的康復治療新技術
治頸椎病「5步操」
按摩、理療、牽引、封閉、小針刀、射頻消融、手術 | 頸椎病 你治對了嗎?(上)
頸椎病常見問答
神經根型頸椎病,你了解嗎?

TAG:頸椎 | 頸椎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