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VR(虛擬現實)技術在基礎教育如何應用

沉浸式VR(虛擬現實)技術是指利用頭盔式顯示器、位置跟蹤器、數據手套和其他設備,使參與者獲得置身真實情景的感覺。沉浸式VR技術之所以吸引人,最關鍵的是給使用者以絕佳的真實體驗,使人身臨其境,讓書本中的文字知識可觸摸、可感知。因此,沉浸式VR技術在教育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空間。

精準定位,輔助教學,莫讓沉浸式虛擬現實技術「喧賓奪主」

把VR技術引入課堂,對教學有什麼好處?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又應該如何使用?如果不清楚VR技術在基礎教育課堂應用中的定位,將會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以情境教學為例,對小學生講授如何遵守交通法規,常規講法是由老師利用故事、圖片、錄像給孩子講授,孩子只是一個個交通事件的局外人,不能真正體驗不遵守交通法規是多麼危險。這時,可以採用引入沉浸式VR技術的情境教學,讓孩子安全地融入到「危險」的交通環境之中,讓他們體驗不遵守交通規則帶來的種種危險,甚至可以用真實的、動態的虛擬影像再現事故現場,以強烈的感官體驗達到教育目的。

當然,並不是所有課程使用VR技術都有益。比如初中物理的電學,學生要學習基本電路知識。如果引進VR技術,實驗過程中既沒有訓練學生真正的連接電路,也沒有讓學生體驗螺絲擰緊、連線的感覺,更沒有小組學習和失敗的體驗。只需一些零件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有很好的體驗與學習,何必要浪費大量物力去使用VR技術呢?

所以,VR技術引入課堂是必要的,但必須要有定位。只有定位準確,才能讓VR技術在教學領域中真正發揮作用。現階段到今後一段比較長的時間裡,我們對VR技術的應用就像多媒體教學一樣,將之定位在輔助教學的位置。VR技術只是實現我們教學目的的一個手段,是為了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當然,隨著VR技術的不斷完善,很大程度上將會出現以VR為主要教學方式的課程,讓學生通過沉浸式學習,以安全、便捷的方法,更快地理解、掌握各種知識。

沉浸式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優勢明顯,也存在「先天」不足

學校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選擇VR設備不能脫離這一基本點。下面以英語、地理、生物、物理這些學科為例來簡單說一說沉浸式VR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

英語學科有大量的情境式教學,需要學生融入情境從而實現語言學習和語言應用能力的快速提高。英語學科對VR教學軟體的需求可分為互動式和非互動式,非互動式基本以3D影片為主,學生是在3D環境中聽和看,除了視覺真實外與2D資源無異;互動式需要學生把自身融入到虛擬環境中去交流、探索,比如學生在虛擬機場、商場、街道社區等環境中學習,這就需要設備有相應的體感功能,而且有專用學習軟體。所以,針對英語的虛擬現實應用,可適當以網路資源為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購一些資源軟體。教學需要與傳統方法相結合,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學習、體驗與他人用英語交流的方法。

地理、生物、物理這三個學科都有微觀或宏觀的自然現象問題,比如地理學科中關於火山的課程。在現實中,我們是無法近距離觀察火山的,如果使用虛擬技術,可以讓學生從各個角度近距離觀察火山,甚至觀察火山內部結構和火山噴發;在天文學中,我們可以使用虛擬現實技術,讓學生在宇宙空間感受「真實」的行星、恆星,銀河,近距離觀察火星,甚至在火星上降落進行「實地」考察;在生物學中,我們可以跟隨食物進入人體的消化系統,觀察消化系統每個器官的工作,了解人體是如何新陳代謝的。由於這些虛擬環境過於真實,教學後還應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防止學生對虛擬環境產生幻覺和依賴。

目前針對基礎教育教學所開發的虛擬現實技術資源很少,課程資源短缺是中小學推廣VR的瓶頸;VR技術的運用勢必帶來課堂教學方式的顛覆性改變,由於需要教師顧及到每位學生,因此只適用於「一對一」的小班化教學,弱化了普通課堂中的合作和交流;另外,使用VR技術缺少監控,無法記錄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對學生的評價也存在很大的困難。

虛擬現實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技術,雖然目前還存在許多問題,不可能全面替代現有的多媒體教學,更不能對傳統教學產生顛覆性改變,但由於其技術的特點,前景還是不可估量的。到那時,老師的角色就是探險隊的隊長,利用VR技術帶領學生在虛擬世界中探索未知,實現在虛擬世界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中國教育報》2016年9月24日第3版

推薦閱讀:

VR為何突然遇冷?虛擬現實不過是一場夢境
鬼谷子處世絕學:老實人總認不清現實,讀懂6條鐵律幫你成就非凡
UC頭條:老總身家過億, 假裝破產向女友求婚, 太現實了!
另一個開始泛濫的硬體品類:虛擬現實眼鏡
窮在街頭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社會很現實)

TAG:教育 | 現實 | 技術 | 基礎教育 | 虛擬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