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親筆《超級中國》:震撼世界的力量,歐美人眼中的超級大國

原標題:超級中國系列文章(第一期)

2015年的時候,我還在國內,當時看到韓國KBS電視台的一部紀錄片,叫《超級中國》。當年的我還不是很能理解韓國人對於中國的驚嘆為何如此強烈,但當我的足跡走進了歐美國家,我才知道韓國人的驚嘆一點都不誇張。你無法想像,一個擁有14億人口和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世界強國,會掀起多麼大的世紀淘浪。但你必須知道,從被世界蔑視與嘲笑到被世界敬仰與畏懼,中國,早已不是那百年屈辱里的東亞病夫了。

從本期開始,四海漂泊的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細說那些「震驚世界的超級力量」。(將推出《超級中國》系列文)

【山珍海味的超級力量】

歐洲人盛傳著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有兩個美食王國,一個中國,一個義大利。

中國作為美食王國的地位是世界公認的,義大利的美食王國寶座則是西方人公認的。但是,你永遠不要試圖把一個僅有3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國家和一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世界大國相提並論(僅僅一個華北平原的面積都比義大利國土大)。

中國領土和領海的南北跨度超過50個維度,東西跨越經度超過60度。氣候的多樣性和地理環境的巨大差異,賦予了中國得天獨厚的「美食資源」。這在世界上,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企及的。這是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賦予的恩澤。

但是僅有食物的資源永遠不夠,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也同樣擁有巨大的「天然財富」,其中和中國極為相似的是美國,但是美國人並沒有發展成中國一樣的「美食王國」,反倒是成為了「快餐王國」,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中國人用了數千年時間鑽研食物,而歐美人的歷史,是多久呢?換句話說就是,中國人鑽研美食的歷史,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國家的文明史還長好幾倍。

除此之外,對於極度「慵懶」與討厭「繁瑣」的歐美人來說,中國人則恰恰相反,精益求精的中國人,對於食物的研究,是可以不惜時間代價。這一點我親有體會:我曾經做中餐給老外,法國人和義大利人同時問我「這一道菜要做多久」,我的回答是:「清煮一小時,慢燉兩小時,一共三小時」。他們表示十分的驚訝,因為對於大多數的西方人來說,「懶得花時間去做」。當我告知他們,中國人可以用幾天時間準備一頓大餐的時候,老外則表示出了不可思議。在他們的不解的目光中,我似乎明白了為什麼歐美的「食物如此單一」。

此外,你永遠不要相信老外口中說的:「我不喜歡中國食物,因為中國食物太油膩了。」說這話的老外多半是沒吃過中國食物,主觀臆想的。當然,也有嘗過中國食物後表示不喜歡的,但是,你必須告訴他們,中國有34個省,56個民族,超過660個城市,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每一個角落的美味,都不一樣,總有一種,會讓他折服。

說這樣的話絕對不是我鬼扯,因為在和我住的十多個白人里,在之前都沒怎麼接觸過中餐。當我第一次教他們做中餐的時候,他們大多表現出了懷疑的神態,更有甚者表示「油膩得可怕」,「辣椒看起來多得嚇人」。但是,當他們吃到我做的閩菜之後,卻立刻愛上了中國食物,紛紛感嘆「世界上居然還有這樣美味的食物。」還有人問我:「為什麼這麼神奇,能變化出這麼多的味道。」故事的結局是,整棟宿舍樓里,有一半的白人,學會了做簡單的中餐,每個星期有一半的時間吃中餐(但由於太懶,複雜的不肯學)。而且,在之後與我見面,都很尊敬地喊我「師傅」,僅僅幾道家常菜,就征服了一群老外。

在海外,幾乎每個城市,都會有中國人開的餐館,大一點的城市像德國的慕尼黑、義大利的米蘭、美國的紐約、英國的倫敦、法國的巴黎等,這些城市更是有數十家中餐館。起初的時候我只是簡單的認為這是因為中國人遍布世界各地的原因。但當我後來去了越來越多的中餐館,我才發現,前來就餐的老外比中國人更多。換一句話說就是:美國人用薯條和漢堡征服了世界的同時,中國人用精緻的中國食物征服了世界。

(在我所在的城市有一個很具代表性的現象:在商場的入口處分別有印度餐館、中國餐館、東南亞餐館、中國餐館,飯點的時間,當地的餐館和中國餐館都一位難求,而東南亞餐館和印度餐館,則零散著一兩個顧客,可見對於中國食物的魅力闡述,並不是我的主觀判斷)

【席捲世界的超級消費】

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加上巨大的社會財富,這是中國帶給世界最直接的震撼。你再也找不到任何一個國家,在現代消費與傳統消費的市場中,能與中國人匹敵。中國人的消費能力,不僅僅是總量上的第一,人均消費能力也在前些年躍居世界第一。

在歐美國家盛傳著這樣一句話:只要在中國銷量第一,那麼你的企業就可能躍居世界第一。什麼意思呢?雪花啤酒的銷量超過了青島啤酒,於是雪花成為了全球啤酒業的老大。國家電網掌控中國電網,於是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世界「最牛」的供電企業。就是這麼簡單,只要一家企業拿下了中國市場,那麼,就極有可能成為世界王者,這就是14億人口的超級消費市場。

中國人的超級消費,還體現在「全球海購」。出國前我還以為自己「終於可以挑戰一下完全陌生的環境」了。但當我來到外面的世界,我才知道,中國人已經通過消費,「統治」了世界。不管我走到哪一個城市(只要不是很偏僻的城市),街頭和商場里總能不時地看見標寫著漢字的營銷廣告。有時候去買條內褲都會被告知:中國人買滿五條內褲半價(內心是歡喜的,但是表示拒絕)······在一些較大的國際化城市,則直接為了中國人開出了一條「購物專線」,專線車身用漢語寫著「打折村」或者「購物中心」。

在某種程度上,中國人就象徵財主,老外甚至說:如果中國人不買,我們都不知道該賣給誰了。當我向他們介紹中國的「雙11」和「雙12」購物節的時候,老外則表現出了「萬分的不可思議」,因為中國人在購物節里的消費總量,可能是某些小國的全年消費總量。

【超級交通系統的力量】

「要致富,先修路」,這句話說得一點都不錯。不管怎麼樣,在歐美生活的我,最懷念的就是祖國的便捷交通。換一句話說就是:在交通網路的布局與建設上,中國說第二,就沒有人敢說第一。

我知道現在很多人會發出疑問:那麼為什麼在地圖上歐美的公路網路比中國還要密集呢?小編在這裡給出負責任的答案:如果把畫在歐美地圖上同等質量的公路在中國地圖上畫出來,那麼,你可能會找不到城市和陸地了;此外,由於財政問題嚴重,在歐美很多國家,路都已經年久失修了。即便是在紐約這座國際大都市,坑坑窪窪的路也是尋常的。

中國人的公路有很多類型,從村級、鎮級、縣級、市級、省級一直到國家級。按照這樣的等級劃分之後建設,中國人在廣闊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把路修過了草地,修過了荒漠,修上了世界最高的高原。從東到西,中國人的公路,跨越了6個時區;從南到北,中國人的路跨過了38個緯度。這是一個全世界最龐大的公路網,也是全世界最完善和最密集的交通網路。而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高速公路,短短几十年內,從無到有,到如今已經躍居世界第一的整體水平。這裡必須說明的是,相比於歐美國家因為財政問題而年久失修的公路,中國的路,除了長,除了密,出了寬,還很有質量上的保障。

其次是中國鐵路。這同一張稱霸世界的交通網。100年前,西方帝國在中國入侵併且修起了鐵路,那時候,對中國人來說,火車和鐵路,是轟動一時的「外來貨」。在那個時候,鐵路的建造,對於貧弱的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個「驚世工程」。但是如今,卻是中國人在給世界修鐵路,甚至是高鐵。非洲的鐵路很大一部分是中國人建的,歐美的地鐵和高鐵,也有很多是中國人建的。如今的中國人,建起了全世界最發達、最密集的高鐵網路系統,而這樣世界級的高鐵網路建成,中國人只用了短短的十年。再看看歐美,美國的一條高鐵修了十年沒通,歐洲的一座橋,修了六年爛尾。世界到底怎麼了,中國人不必知道,我們要做的,就是接著「奮鬥」下去。

與中國不同的是,歐美的火車站、汽車站和基礎的交通設施都進入了「老齡化」狀態,而且國家財政已無法承擔如此大規模的改造。你永遠不要指望歐美人會為了路更直一點開山架橋,他們會告訴你,什麼叫「山路十八彎」。

我的親身經歷是,在中國1小時的高鐵行程,在歐美則需要4至6小時,「千里江陵一日還」在中國可以實現,在中國以外的世界,可能有點奢侈。

有人可能會說,歐美的航空業十分發達,所以沒有必要發展中國那樣的鐵路、公路。如果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任何一個「腦子沒毛病」的國家,都不可能把空中運輸作為主力軍。其次,即便在歐美的某些國家,機場密度很高,但如果就目前歐美的公共交通狀況來看,去機場的時間+飛機飛行時間+離開機場到達目的地時間,這個時間綜合,可不是那麼經濟廉價的,更何況,票價可一點也不低廉。更何況,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找到像中國一樣的「互通交通系統」,如果你試圖告訴老外:車站的地下二層是地鐵,地下一層是停車場,地面是公交車和計程車樞紐,二層是候車室,三層是火車站站台。那麼,你可能會被認為是「吹牛」(這種事情,在西方多半是科幻片里才有的)。


推薦閱讀:

經典歐美電影推薦
歐美經典歌曲100首
【歐美經典音樂】《當聖嬰降生時》莎拉.布萊曼
大牌感秋冬外套 穿出歐美范兒
不做孩子奴!如何培養不鬧騰的小寶寶?歐美媽媽有絕招

TAG:中國 | 留學 | 世界 | 學生 | 留學生 | 歐美 | 力量 | 人眼 | 歐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