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得道的頻率

一個能夠進入很深定境的人,可以控制身心達到接近死亡的狀態,僅有意識還保留著。但也不能簡單地認為這樣的頻率就是得道的境界。

境界可以是意識創造的,也可以是無為的。如果是意識創造的,意識消失境界也會消失;如果是無為而為的,不管怎樣都不會消失。

不過,得道的境界雖然玄妙,的確也離不開具體的身心要求。入道的頻率,一點身心障礙都不能有。有障礙就有局限,有局限的境界就不是道的境界。

《心經》裡面有兩句話說出了這個奧秘。「觀自在菩薩,行甚深波羅蜜多。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觀和照,這屬於心靈提升的範疇。心無掛礙,這是心靈解脫的範疇。

可見,得道的境界首先是能夠空掉身心五蘊、滅身心諸苦,其次才能帶來心的無礙自由和對顛倒幻象的遠離。雖然這種自由也是相對於普通人被幻象束縛而言,非絕對的自由。但從結果來看,它會讓輪迴的鎖鏈從此開始斷裂。

對於身體的五蘊,形體、心理感受、想法、生命活動、對事物的識別。首先需要有一個觀察了解的狀態,了解它們的本質是非永恆、變幻無常的。其次培養照的能力,照的狀態是由持續的觀察而來的。在照裡面有一份專註的警覺性。照能夠提升心靈的頻率。在這種頻率之下五蘊會被照空。因為它們本質就是空的、幻化的,是由心識別而產生。

所以如果觀照能力很強的話,它無異於進入深定,能夠照破身體之苦和心理之苦,度一切苦厄。

而在解脫的頻率里,已經沒有觀和照,只有覺。因為觀照和被觀照的對象會同時寂滅。

在五蘊裡面,每一種都有可能是障礙。但唯有生命活動最難超越,呼吸、心跳、脈搏、血液流動等等都是一種生命的活動本能。這些本能都是在宇宙的動能所主宰之下,仍然是物質的範疇,不是道的本體。

道的本體是形而上的,無相,甚至都不能用無限來形容它。因為沒有空間的存在。就如同一個沒有形體的人處在光的海洋裡面,沒有判斷的標準。

頻率對於超越生命活動至關重要。只有頻率達到一定程度,自然的止息才會到來。

我們說無為證道,無為其實可以有不同的層次。

比如一個人清凈久了也可以暫時做到無欲無求;或跟隨自然的因緣,不刻意去追求外在改變;放下自我意識的活動,不動念的行為處事;自然地安住在沒有造作的靜默狀態;等等這些都可以是無為一定程度的表現。

但是證道的無為必須達到個人生命活動止息才有可能,這個時候實際上相當於個體生命已經消失,除了很微細的氣息,只有道的本質存在。只要還有作為人的感受,還有一個可以觀照的客體,道的本體就不會顯現。當道的本質顯現之時,人也就成為道的一部分。

當一個人成為道的一部分,他就會蛻變,他的心體驗到寂滅。即便在世俗生活當中,這種寂滅也幾乎如影隨形。從外表看這個人沒什麼兩樣,事實上他的心已經「死」過無數次了。所以他不會像一般人那樣容易受外境影響,不斷地在「財色名食睡」裡面粘附和追求,增加業的負擔。他不再製造新的(惡)業。

在這種與道相融的境界裡面,就是「空無我所」,就是「有無俱非,心言路絕」。就是「與一切法非一非異」。

空無我所,沒有我和我所意識到的、證到的事物;有無俱非,既不是有也不是無; 心言路絕,沒有語言可以說出來;與一切法非一非異,和任何事物現象既不是相同但也不是不同,二元性和一體性互融。

所以,得道並非得到了什麼東西或境界。反而是失去了很多原以為擁有的東西。比如人性里的黑暗部分。外無所求,內無所得。如同觀戲一樣觀看世間和自己。無住無礙,這樣的心就是解脫的心。

解脫的心境,不一定要等到得道才可以。只要當下能頓悟,放下一切掛礙而無所住,就是解脫的心境。只不過這種心境的長短取決於個人身心的頻率和觀照的強度。人心是很容易被習慣性力量牽引的。即便證道以後,仍然需要兩三年時間才能磨掉這些舊習慣。


推薦閱讀:

中心頻率,什麼是中心頻率
銷售人員問到頻率最高的問題歸納
巴夏:不同的頻率、相信即看見、保證會發揮功用
夫妻間,睡覺時使用頻率最高的「四種」方式
中歐經濟「共振」新頻率之三——中歐飛機製造領域的協力效應

TAG:頻率 |